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主要因素及其对产奶量的贡献率为:品种、遗传因素占30%,饲料、营养因素占50%,环境和管理因素占20%.奶牛产奶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其品种是不是乳用型奶牛,同一品种不同个体的奶牛产奶量往往有很大差别,因为每头奶牛的父母系不一样,其产奶量遗传性能不一样.同一公牛的女儿在不同的牛场饲养,产奶量往往有很大差别,因为供给的饲料营养水平不一样,环境和管理水平不一样.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  相似文献   

2.
1 影响奶牛泌乳量的因素 1.1 遗传因素.奶牛产奶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遗传,它是影响泌乳量的内在因素.主要有品种和个体因素.不同品种牛的产奶量差异很大,一般乳用牛的产奶量高于乳肉兼用牛,而乳用牛中高度培育品种高于地方品种.在个体因素方面,同一品种的不同个体,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其产奶量也不同.品种、血统、个体之间产奶量的差异与遗传有关,通常奶牛从1~2胎产奶量逐渐增加,3~5胎产奶量最高,以后逐渐下降.在一个泌乳期内,分娩后产量逐渐升高,第2泌乳月最高,以后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3.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因素(品种、个体)、生理因素、环境因素(饲养管理、挤乳与乳房按摩、产犊季节、外界气温、疾病)等三个方面。尤其是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对奶牛的产奶量有一定的影响。如何提高奶牛冬季的产奶量是奶牛生产环节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一、良种繁育是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首要条件奶牛产奶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4.
奶牛产奶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即遗传和环境。遗传上的产奶潜力要变为现实的产奶量.就要不断改进和提高饲养技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饲养奶牛的收人,主要来源于成年母牛的产奶量。奶牛产奶水平的高低取决于2个因素,即遗传和环境。遗传上的产奶潜力要变为现实的产奶量,就要不断改进和提高饲养技术。因此,根据高产奶牛的生理特点,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以充分发挥母牛遗传产奶潜力,获得较高的产奶量,是当前奶牛业亟待解决的问题。1泌乳前期奶牛产犊后开始泌乳,泌乳量逐渐上升至泌乳高峰。泌乳早期指产犊后开始到产后70天,此期产奶量可  相似文献   

6.
奶牛高产既受品种遗传性状的作用,也受饲养管理的影响,而奶牛高产三分在品种,七分在饲养。要想提高养殖户奶牛的产奶量,要抓好以下十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归结为三个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理因素。1遗传因素奶牛产奶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遗传,它是影响产奶量的内在因素。主要有品种和个体因素。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优良品种   奶牛的产奶量受遗传因素影响很大,品种不同,产奶量也不相同,因此,要选择高产品种或其后代.选择方法是查看系谱档案,了解所购奶牛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生产性能,作为选购奶牛的参考依据,祖代、父母代是高产的奶牛,通常其后代产奶量也高.  相似文献   

9.
高产奶牛一般指在日泌乳量30千克以上,产奶期(305天)的产奶量达到6吨以上的奶牛。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奶牛的健康以及使用年限和生产性能。因此加强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1奶牛的泌乳规律母牛在同一泌乳期内,不同泌乳月的产奶量常随其品种、个体、健康和年龄状况,以及饲养管理不同而异。通常是牛产犊后,产奶量逐步上升,约在第2  相似文献   

10.
在东营地区,多数奶牛养殖户通过人工授精来改良当地奶牛的品种,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增加经济效益。但笔者发现,奶牛受胎率差别很大,有的可达80%以上,有的只有65%左右。下面就怎样提高奶牛情期的受胎率,谈几点措施,仅供有关人员参考。1加强奶牛饲养管理1.1科学配制饲料  相似文献   

11.
随着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和“奶牛热”的升温,奶牛养殖呈现出兴旺发达的景象。饲养奶牛的目的就是多出奶、出好奶,然而饲养户们实际并非如此,产奶量低、产奶期短,这严重影响了饲养户们的经济效益。下面谈谈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因素和提高产奶量的技术措施。1影响奶牛饲养户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影响因素有品种差异、血统差异、个体间差异、饲养管理差异以及疾病、环境、地域的影响等等。2提高奶牛生产水平的技术措施2.1搞好奶牛场(舍)的建设饲养户们所建的牛场应在运输方便、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光照充足、水电供应便利的平坦地方,不要建在繁华地带或…  相似文献   

12.
饲养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8-16℃。冬季,奶牛的产奶量会因气候等原因受到一定影响。气温在0℃以下,且饲养管理不善,奶牛的产奶量就会降低。现介绍提高奶牛冬季产奶量的技巧,供养牛户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做好奶牛的预支饲养 在奶牛从分娩到再分娩的一个繁殖周期中,要经历升乳期、盛乳期、配种、降乳期以及干乳期全过程.在正常情况下,母牛产犊后产奶量运渐上升,达到产奶高峰所需时间视遗传因素、产前体况和产后的饲养管理情况而定,通常大约在产后30~60天产奶量达到高峰,饲养管理适宜可维持2~3个月盛乳期,以后产奶量逐渐下降,若母牛再次配种(产后40~50天),约在产后5个月产奶量下降速度递增.  相似文献   

14.
冬季气温在0℃以下,寒冷而漫长,又是青绿饲料短缺的季节,而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0~16℃,长期的低温及其带来的不利因素使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体重都有所下降。如何克服冬季给奶牛养殖带来的困难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如果饲养管理不善,奶牛的产奶量就会下降,养殖效益就会降低。本文从饲料营养、饲养管理和人员管理3个方面分析了冬季泌乳奶牛饲养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奶牛业在我国畜牧养殖中投入较高,要提高奶牛产奶的数量和质量,相关因素很多,诸如选择优良的奶牛品种、合理搭配饲料、加强日常饲养管理等。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模式,提高养殖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现将如何抓好饲养管理技术,从而提高或保持高产奶牛产奶量的问题做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16.
掌握奶牛体况是制定饲养管理措施的一项重要指标.牛体适当沉积脂肪,维持一定的膘情,可提高产奶量、繁殖性能和延长寿命.但牛体过肥或过瘦,产奶量低,容易发生多种代谢性疾病,受胎率低并容易发生难产.若在奶牛泌乳早期不能保持适当的膘情和体况,则表明,奶牛健康状况或饲养管理可能存在潜在的问题.所以,必须在不同的饲养时期对奶牛实行相应的饲养管理方法,才能使奶牛保持适宜体况,发挥最大生产潜力,达到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17.
奶牛业在我国畜牧养殖中投入较高,要提高奶牛产奶的数量和质量,相关因素很多,诸如选择优良的奶牛品种、合理搭配饲料、加强日常饲养管理等.如何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下面就如何抓好饲养管理技术,从而提高或保持高产奶牛产奶量的问题谈下看法.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奶牛高产饲养管理技术,包括:科学搭配日粮,合理饲喂;重视配种技术,提高情期受胎率;加强奶牛饲养管理的规范化,以期指导奶牛养殖户提高奶牛产奶量。  相似文献   

19.
要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养殖户应根据高产奶牛的生理特点,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充分发挥奶牛的产奶潜力,以获得最高的产奶量。  相似文献   

20.
<正>要提高奶牛产奶的数量和质量,相关因素很多,诸如选择优良的奶牛品种、合理搭配饲料、加强日常饲养管理等。一、选择好奶牛是保证奶牛饲养获取高收益的先决条件,选择奶牛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奶牛个体素质的优劣决定其产奶量和效益,因此选购良种奶牛尤其重要。在选购奶牛时,要选好品种一般选优质奶牛,要观察奶牛的外貌特征好的奶牛体型匀称,皮薄骨细,膘情适中,千万不能选购肥牛。从体型轮廓看胸阔体健,棱角鲜明,肢蹄良好,后躯宽平;从乳房看,乳房前伸后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