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中国沼气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由于条件限制和发酵工艺影响沼气池修建不多,从2003年起全国先后成立了农村能源建设机构,配备了办公设备和人员,拨付了专项建设资金,列支办公经费等,至此,户用沼气池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本文就影响农村沼气发展利用的因素及建议展开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薛云云 《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13,(1S):116-116
中国沼气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由于条件限制和发酵工艺影响沼气池修建不多,从2003年起全国先后成立了农村能源建设机构,配备了办公设备和人员,拨付了专项建设资金,列支办公经费等,至此,户用沼气池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本文就影响农村沼气发展利用的因素及建议展开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沼气具有能源、生态、环保、经济和社会的多重功能。介绍了沼气的特性、历史和现状及展望,阐述了发展农村沼气的意义、实施沼气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冲击.因此,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在生活中,要节约能源,合理利用新能源.沼气在我国农村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促进农村的文明建设,提供新能源,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基于此,本文对农村沼气能源利用和发展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日益严峻。针对目前农村生活垃圾的现状及收集运输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河南省焦作市、济源市、武陟县等地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相关情况为例,通过实地考察、随机采访、与农户交流等方式进行了实地考察,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1948年,在德国的Odenwald小镇出现第一个沼气设备。在30~70℃气温条件下,沼气从粪水、有机垃圾、污水或食物残渣中产生甲烷气体。有机物分解时沼气产生甲烷气体是可以燃烧的。到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由于世界范围内出现的能源危机,使德国不得不努力寻找其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农村生活垃圾的来源,揭示了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与对策。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刘怀全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10,(5)
农村沼气建设是一项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民心工程,不仅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畜牧业与种植业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关注民生、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区的农村沼气建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黄亚如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3,(6):26-36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2004—2022年国内农村人居环境为主题的984篇期刊文献为研究样本,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6.1.R6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研究的系统性、深入性等略显薄弱,未来一段时期需要持续在经验总结、城乡融合、完善机制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力求在多学科交叉基础上有所创新与突破,以推动我国农村人居环境领域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现乡村善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乡村治理在治理主体、治理资源、治理方式和治理技术等方面存在诸多现实困境,乡村善治目标的实现需要以治理主体多元化激发乡村善治的新活力,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形成乡村善治的新环境,以深化“三治”融合提升乡村善治的新格局,以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打造乡村善治的新引擎,助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田海笑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0,(5):46-54
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全国各地农村积极开展环境治理。通过对江苏省 96个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发现江苏省农村社区环境治理存在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人才短缺等问题。从环境治理模式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治理模式并未得到有效实践,政府和村干部仍是农村社区环境治理的主要主体,社会力量、村民和企业参与度不高。因此,应加大对发展相对落后农村社区的政策支持,同时通过重塑农村社区共同体、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以及鼓励企业参与到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进一步实现农村环境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缺陷是导致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农村公共服务需求,须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进行改革,合作治理理论为改革提
供了新的视角和分析框架。借鉴合作治理的理念,构建了多元合作型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了明
确界定各供给主体责权、拓展多元化的筹资渠道、营造有利于多元主体参与的宏观环境、制定多元主体合作供给相
关的规则和制度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中垃圾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农村垃圾的来源、特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垃圾的组成及新农村建设中垃圾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模式和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张哲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4-19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已变得日益突出。由于长期以来对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还未对农村生活垃圾问题进行有效管理和处置。以传统研究为基础,采用问卷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云南省九乡的农村垃圾处理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中了解到该地区垃圾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垃圾构成特色化,垃圾污染严重,村民的环保意识淡薄。通过此次的调查走访,针对我国目前农村生活垃圾现状面临的问题和应当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思考,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收集与运输、处理方式提出了探索方案。试图建立一条政府主导、社会投入、市场化配置、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输资源、可回收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浪费,使农村生活垃圾"就近、环保、经济、高效"地得到处置。 相似文献
20.
邹丹丹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2,36(2):53-57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农村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农民福祉与乡村发展质量。在政府承担绝大多数生态环境治理职能情况下,福建省漳州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治理面临治理主体单一化、治理能力与效果有限、监管与防控机制缺乏的困境。在持续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要根据农村生态特点,突破传统政府主导模式,发动政府、社会组织、农村居民的力量,构建良性互动的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