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1棉花早衰的原因 1.1因病导致早衰。以棉花枯、黄萎病危害最普遍、最重,在苗期地温20℃左右时开始出现病状,25℃~30℃时病情受抑制。黄萎病发病温度较枯萎病高,气温25℃时发病率高,一般每年7~8月份发生普遍。  相似文献   

2.
1棉花早衰的原因 1.1因病导致早衰。以棉花枯、黄萎病危害最普遍、最重,在苗期地温20℃左右时开始出现病状,25℃~30℃时病情受抑制。黄萎病发病温度较枯萎病高,气温25℃时发病率高,一般每年7~8月份发生普遍。  相似文献   

3.
1997~ 1999年我们在吐鲁番棉花站枯萎病病圃中 ,研究了棉田灌溉、铺膜及种植密度与棉花枯萎病发生的关系。研究表明 ,棉花枯萎病的发生与否主要决定于 5~ 10 cm的地温 ,棉田灌溉和棉花不同时期棉田日辐射量是影响 5~ 10 cm地温的主要因子 ,灌溉次数越多 ,棉田日辐射量越少 ,棉花枯萎病发生越严重。铺膜与否同棉花枯萎病无直接的相关关系 ,分析了表明同播种时间、土壤墒情具有密切关系。研究初步表明合理增加种植密度会减轻棉花枯萎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正>枯萎病、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两种病害,病菌主要通过种子、土壤、水流和病株残体传播,发生速度快,在各棉区均有发生,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棉花产量。1发病原因1.1气候条件。棉花枯萎病在气温20℃左  相似文献   

5.
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在农一师棉区普遍发生,已严重影响棉花生产。在总结农一师棉区枯萎病和黄萎病发病情况和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为农一师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进入6月中旬雨季将临,许多棉农反映棉花的病害严重,轻者病株率10%~20%,重者达30%~60%。当前发生的主要是枯萎病,部分地块发生的是黄萎病和两种病害混发。发病与地温和湿度有很密切的关系,枯萎病一般在地温20℃时开始发病,地温在25~30℃为发病的高峰,32℃以上时停止发展(一般  相似文献   

7.
棉花枯萎病是检疫性病害,但近年来在宿松多处棉区发生此病.因棉花枯萎病对棉花的危害往往是致命的,大田全部感染此病时,挽回的希望十分渺茫,所以棉花枯萎病的预防十分重要,发病初期进行化防也应及时迅速.  相似文献   

8.
随着棉花种植业的蓬勃发展,棉花各种病虫危害日益严重。棉花枯萎病是目前危害棉花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大多数棉花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部分棉区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棉花的可持续发展。为更好地掌握棉花枯萎病防治技术,就棉花枯萎病防治措施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9.
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为害越来越重,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轻的造成减产,发病重的导致绝收,且防治艰难,严重阻碍了棉花生产的发展。为此,近几年,我们对棉花枯、黄萎病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上蔡县朱里镇棉区进行了防治试验,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对中国棉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棉花生产的现状和主要制约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老棉区连年种植棉花,加上耕地复种指数不断提高,黄河、长江两大棉区黄枯萎病发生严重,棉铃虫日益猖獗,对棉花生产形成了不利的影响。为了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1996年国家再次对棉花生产布局进行调整、规划,总的发展要求是:稳定长江流域的棉花生产,发展新疆棉区的棉花生产,对于黄河流域单产低、自然灾害频繁、农民种棉积极性不高的地区进行适度调减。目的是通过生产布局调整,适当压缩棉花生产,逐步向依靠科技增加总产、增加效益的目标转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李韶民 《农业展望》2006,2(7):24-25
1 2006年上半年棉花生产形势分析 2006年全国大部棉区棉花播种以来光热条件较好,降水较为适宜,利于棉花播种出苗和幼苗生长,目前大部地区棉苗长势较好。但新疆棉区出现短时低温、黄河流域棉区出现阶段性干旱、长江流域部分棉区的倒春寒和强降雨对棉花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6月上中旬,南疆西部棉区气温持续偏低1~2℃,热量不足,不利于棉花花蕾生长发育:其它棉区光热条件较好,利于棉花苗期生长及现蕾。  相似文献   

12.
奎屯垦区棉花枯、黄萎病对产量的影响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为害很大的两种病害,被称为棉花的癌症.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特别是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在新疆棉区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控制棉花枯、黄萎病的发展蔓延,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将对可持续的棉花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1棉花早衰的原因1.1因病导致早衰。以棉花枯、黄萎病危害最普遍、最重,在苗期地温20℃左右时开始出现病状,25℃~30℃时病情受抑制。黄萎病发病温度较枯萎病高,气温25℃时发病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05年-2007年萧县棉花枯萎病的田间系统调查,对不同年份棉花枯萎病的田间消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棉花枯萎病的发病程度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呈波浪式递增,有多个发病高峰,在病菌存在的前提下,棉花品种、栽培与耕作制度、气象因子是影响枯萎病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棉花苗期立枯病,分布世界各产棉国,我国主要棉区都有发生,其中以黄河流域棉区为重.立枯病是北方棉区的主要病害,该病多发生在早春低湿多雨时期,一般轻病年死苗率5%~10%,不影响全苗,但春季多雨或有寒流侵袭的年份发病严重,有时发病率可达50%以上,甚至90%~100%,造成大量死苗,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6.
棉花枯萎病病症识别及其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枯萎病是危害棉花生产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其病原菌是尖包镰刀菌萎蔫专化型,属于真菌中半知菌类丛梗孢目瘤座孢科镰刀菌属。随着棉花新品种的引育扩繁,该病害危害日益严重,是目前危害棉花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大多棉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部分棉区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棉花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彦杰  白学甫  马琳  闫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45-15746,15748
利用乌苏-沙湾近39年春季气温资料,对塔城南部棉区棉花播种期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苏-沙湾植棉区春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棉花播种期受春季气温、开春期、终霜期、≥10℃初日、同期气象灾害等影响;乌苏-沙湾棉区棉花播种期呈提前趋势。  相似文献   

18.
棉花枯萎病的发生影响因子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方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34-13235
通过多年观察与系统调查研究表明,棉花枯萎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气候、土壤和栽培措施。棉花枯萎病发生的最适土温为25℃左右;土温达到30℃以上时,则会造成症状的隐蔽;在适温条件下,雨水多、分布均匀,则发病重;棉株不同生育阶段对枯萎病的感病程度也有很大影响,棉花枯萎病的发病高峰期基本上处于现蕾期;抗病品种的应用、合理的栽培措施及优良的土壤结构均可以减轻棉花枯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种植区常见的一种病害,也是棉花死苗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发生和发展直接影响到棉花的产量,严重时还能导致棉花绝收。因此,加强棉花枯萎病的防治研究,是农业技术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探讨棉花枯萎病发生的成因和防治措施,期望能对棉花生产带来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林 《农村科技》2011,(7):28-29
棉花早衰对棉花单铃重影响较大,早衰棉花不仅严重减产,并且种子和纤维品质全面下降。早衰发生越早,影响越大,一般减产10%~40%。南疆棉区早衰棉花多发生在7月下旬~9月上旬。根据棉花生长条件和长势长相,进行分析预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是预防棉花早衰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