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氏粉蚧又称梨粉蚧 ,主要为害梨、苹果等果树。近年来 ,梨果套袋给康氏粉蚧提供了生存环境 ,部分梨区发生比较严重 ,成为为害套袋梨果的又一主要虫害。康氏粉蚧以若虫和雌成虫吸食果实、叶、芽、枝干或根的汁液。在河北梨产区 ,康氏粉蚧为害果实最重 ,受害处停止生长 ,形成畸形果。1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 5mm ,扁椭圆形 ,淡粉红色 ,体表被有白色蜡粉 ,体缘具有白色蜡丝 17对。蜡丝基部较粗 ,向端部渐细 ;体前端的蜡丝较短 ,向后渐长 ,最后一对特长。卵为椭圆形 ,淡橙黄色 ,覆有白色蜡粉。初孵化的若虫体扁平 ,椭圆形 ,淡黄色 ,眼紫褐色…  相似文献   

2.
柿绵蚧属同翅目绵蚧科,又名柿毛毡蚧、柿毡蚧.1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1.5mm,宽1mm,椭圆形、紫红色,腹部边缘有白色弯曲细毛状蜡质分泌物.老熟时被包于一白色大米粒之毡状蜡囊中,尾部卵囊由白色絮状物构成.  相似文献   

3.
枇杷蚁粉蚧 (formicoccuseriobotryae)是为害枇杷根部的一种害虫 ,最近在莆田秋芦镇枇杷园内被发现 ,有关该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报导很少 ,本文谨就观察结果初步报导如下。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 2~ 3mm ,卵圆形 ,暗红偏紫色 ,体表被有白色蜡粉 ,虫体后部有较粗短的蜡丝 5对 ,背部隆起。雄成虫体长约 1mm ,深褐色 ,体末有白色蜡丝一对。卵淡紫色至深紫色 ,椭圆形。初孵若虫褐至淡紫色。为害症状 枇杷蚁粉蚧群集在枇杷的根部吸食 ,造成根部皮层干枯 ,树叶小而少 ,枝条枯瘦 ,果实减少 ,果小而酸 ,或枯干挂果 …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永定县目前种植红柿5 466.67hm2,近几年主要害虫柿绒蚧的为害逐年加重。1996~1998年笔者对柿绒蚧的发生和防治进行了调查研究。1为害症状 以若虫、雌成虫固着寄生于柿树的枝条、叶片、叶柄、果实和果蒂的表面,刺吸汁液。虫体固着处的组织皆凹陷变为黑色;受害严重的,叶面畸形,造成落叶、落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2形态特征 雌成虫介壳及虫体背面的卵囊长3mm、宽2mm,鞋底状,正面隆起,前端椭圆形,尾端内陷成钳状,由灰白色绒状的蜡质物组成。表面有稀疏的、穿出介壳层的、白色且较粗而长的蜡毛,…  相似文献   

5.
紫薇绒蚧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紫薇绒蚧发生为害较重 ,主要为害石榴、紫薇等果树花木 ,以若虫和雌成虫寄生于植株枝、干和芽腋等处 ,吸食汁液。受害树枝瘦叶黄 ,树势衰弱 ,其排泄物极易滋生煤污病。虫口密度大时枝叶发黑 ,叶子早落 ,开花结果不正常 ,甚至全株死亡。1 形态特征 雌成虫卵圆形 ,长约 2 8mm ,暗紫红色 ,外包以白色绒质蚧壳。雄成虫体长约 0 3mm ,翅展约 1mm ,长形 ,紫红色。卵呈卵圆形 ,紫红色 ,长约 0 2 5mm。若虫椭圆形 ,紫红色 ,身体周缘有突刺。雄蛹红褐色 ,长卵圆形 ,外包以袋状绒质白色茧 ,长约 0 4mm。2 发生规律  1年发生…  相似文献   

6.
柿绵蚧又名柿毛毡蚧,是柿材上的一种主要害虫,其若虫和成虫都为害柿树的果实、嫩枝和叶片;受害严重的树势衰弱,果实早期变黄,软腐而脱落.一、形态特征雌成虫:介壳长3毫米,宽2毫米,有白色绵状物构成似毛毡状,上有稀疏的白色蜡毛;虫体椭圆形,紫红色,上下稍扁平,体背有刺毛。  相似文献   

7.
十六、龟蜡介壳虫龟蜡介壳虫又名日本龟蜡蚧、枣甲蜡蚧。在我省主要为害枣和柿,也可为害杏、梨和苹果。若虫和雌成虫在枝条和叶片上吸食汁液,致使幼枣脱落,树势衰弱,枝条桔死,其排泄物常使寄主并发煤污病。雌成虫卵圆形,体长约3毫米,背部隆起呈半球形,全体紫红色,背面披盖蜡壳。雄成虫体长  相似文献   

8.
紫薇绒蚧主要为害石榴、紫薇等果树花木,以若虫和雌成虫寄生于植株枝、干和芽腋等处,吸食汁液。受害树枝瘦叶黄,树势衰弱,其排泄物极易引起煤污病。虫口密度大时,枝叶发黑,叶片早落,开花结果不正常,甚至全株死亡。 1.形态特征 雌成虫卵圆形,长约2.8mm,暗紫红色,外包白色绒质蚧壳。雄成虫体长约0.3mm,翅展约1mm,长形,紫红色。卵呈卵圆形,紫红色,长约0.25mm。若虫椭圆形,紫红色,身体周缘有突刺。雄蛹红褐色,长  相似文献   

9.
草履蚧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草履蚧,属同翅目蛛蚧科。成虫、若虫刺吸树木的幼芽、嫩叶、嫩梢等处树液,主要危害白蜡、法桐、香椿、泡桐、刺槐、紫叶李等多种树木。被害树木发芽推迟,树势衰弱,甚至死亡。草履蚧繁殖快、易成灾。危害期长达100天左右。草履蚧暴发年,雌成虫下树后到处乱爬乱钻,爬到围墙、室内,以至影响居民生活。1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无翅,体长10mm左右,扁平椭圆形,背面稍隆起,形似草鞋状,赤竭色,被有白色蜡粉。腹部背面有横皱褶。触角黑色,鞭状。足粗状,黑色。雄成虫有翅1  相似文献   

10.
康氏粉蚧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氏粉蚧又叫梨粉蚧、李粉蚧、桑粉蚧。分布在各梨产区,主要为害梨、苹果、桃、李等果树。以若虫和雌成虫吸食果实、叶、芽、枝干和根的汁液。近年来,随着果实套袋数量的增多,发生日趋严重。1 发生规律 康氏粉蚧一年发生3代,以卵在树干、枝条的粗皮缝隙或土块、石缝及其它隐蔽场所越冬。第2年春天梨树发芽时,越冬卵孵化成若虫,在树体的幼嫩部分刺吸为害。第1代若虫发生在5月中下旬,第2代在7月中下旬,第3代在8月下旬。雌若虫发育期为35~50天,雄若虫发育期为25~37天。雌雄交尾后雄成虫死亡。雌成虫产卵在粗皮裂缝、枝杈处、果实的萼洼及梗…  相似文献   

11.
枣龟蜡蚧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形态特征 雌成虫椭圆形,背覆白色蜡质介壳,口器刺吸式,虫体长2。3toni。雄成虫棕褐色体长1.3mm,双翅。卵椭圆形,纵径约0.3mm,初产为浅黄色,后渐为紫色。若虫扁平椭圆长0.5mm,初孵12—24h后,背面开始出现白色蜡点,3d左右蜡质相连成粗条状,虫体周围出现白色蜡刺。  相似文献   

12.
康氏粉蚧属同翅目粉蚧科害虫,近几年,随着果实套袋技术的推广,其发生程度不断加重,已成为危害苹果的重要害虫。1形态特征 1.1成虫雌虫体长3-5mm,扁椭圆形,浅紫色,体表被有白色蜡粉,体缘具17对白色蜡丝,蜡丝基部较粗,向端部渐细,体后端最末1对蜡丝特长。雄虫体长约1mm,紫褐色,前翅发达透明,后翅退化成平衡棒。  相似文献   

13.
李润临 《山西果树》1991,(3):63-64,F003,F004
十四、草履介壳虫草履介壳虫又名草鞋介壳虫,主要为害梨、柿、核桃、桃、杏、山楂、苹果等果树。雌成虫体长10毫米左右,扁平椭圆形,分节明显,似草鞋底状,体上没有介壳。体背中央灰紫色,外围淡黄色。头部里龟甲状,腹部有横皱和纵沟,触角和胸足均为黑色,全体被一层白色蜡粉。雄成虫体长5毫米左右,体紫褐色,触角及头胸为黑色,触角似羽毛状。一对紫黑色的翅,翅上生两条白色线状纵纹。卵扁圆形,初产为黄白色,后渐变为赤褐色,  相似文献   

14.
草履蚧为害柿、桃、苹果、核桃、柑桔等果树,近年来对核桃的为害较严重,导致枝芽枯萎、衰弱树势,降低产量。1发生规律与习性草履蚧1年发生互代,以耶在土中越冬,翌年1月下旬开始孵化,若虫孵化后,暂时停留在卵囊内,随温度升高开始出土上树,沿树干成群爬到嫩芽、幼枝上,吸食汁液,若天气寒冷,傍晚下树,钻入土缝等处潜伏,次日再上树活动取食,也有不上树而在地表下根颈部为害的。4月上中旬,老熟雄若虫潜伏于树皮、土缝等处化蛹。雌若虫经3次脱皮后,即变为雌成虫仍在树上为害,雄成虫羽化后与雌成虫交配,随后死去,5月下旬,雌虫…  相似文献   

15.
紫薇绒蚧主要危害石榴、紫薇等果树花木 ,以若虫和雌成虫寄生于植株枝、干和芽腋等处吸食汁液 ,其排泄物极易滋生煤污病。受害树树势衰弱 ,枝叶发黑 ,叶片早落 ,开花结果不正常 ,严重时整株死亡。1 形态特征 雌成虫卵圆形 ,长约 2 .8mm,暗紫红色 ,外包白色绒质介壳。雄成虫体长约 0 .3mm,翅展约1mm,长形 ,紫红色。卵呈卵圆形 ,紫红色 ,长约0 .2 5 mm。若虫椭圆形 ,紫红色 ,身体周缘有突刺。雄蛹红褐色 ,长卵圆形 ,外包袋状绒质白色茧 ,长约 0 .4 mm。2 发生规律 在滕州市 1年发生 3代 ,以末龄若虫在寄主枝干等缝隙内越冬。翌年 4月上、…  相似文献   

16.
正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又名草履硕蚧、草鞋介壳虫、俗名桑虱子。属同翅目,硕蚧科。在我国多数地区均有分布。危害桃、樱桃、苹果、梨、柿、核桃、枣等多种果树,也危害海棠、樱花、无花果、紫薇、月季、红枫等花木。1危害状以雌成虫及若虫群集于枝干上吸食汁液,刺吸嫩芽、嫩枝和果实,导致树势衰弱,发芽推迟,叶片变黄。严重时引起早期落叶、落果,枝梢或整枝枯死。2形态特征2.1成虫1)雌成虫。体长10 mm左右,背面棕褐色,腹面黄褐色,被一层霜状蜡粉。触角8节,节上多  相似文献   

17.
1 形态特征 雌成虫半球形 ,直径 3~ 4.5 mm,后端近于垂直 ,前端及两侧的下缘向内弯曲 ,初黄褐色 ,后期红褐色至黑褐色 ,略具光泽 ,表面有 2列粗大的凹点。雄成虫体长 1 .5 mm,赤褐色 ,有发达的足及一对前翅 ,翅脉简单而半透明 ,末端有尾毛一对 ,性刺一根 ,介壳长椭圆形 ,背面有龟甲状隆起线 ,蜡质表面光滑 ,近化蛹时 ,介壳与虫体分离。卵椭圆形 ,红褐色 ,附着一层白色蜡粉。若虫体长 0 .5 mm,椭圆形 ,体背面隆起 ,淡粉红色 ,腹部末端有 2条细毛 ,固定后的若虫体背覆盖丝状蜡质物 ,口器丝状 ,插入寄主组织内。越冬后的若虫 ,体背淡黑褐色…  相似文献   

18.
1形态特征 1)雌成虫。介壳长3mm、宽2mm,正面隆起,前端椭圆形,尾端成钳形陷入卵囊由白色絮状物构成,似毛毡状、与寄主相接触之边缘向内方卷缩,卵囊表面有稀疏的白色蜡毛。虫体紫红色,椭圆形,稍扁平,  相似文献   

19.
正康氏粉蚧,属同翘目粉蚧科,又名梨粉蚧、桑粉蚧。该虫在陕西省渭北、关中果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主要危害苹果、梨、桃、杏、李、樱桃、山楂、石榴、枣等多种果树。1形态特征成虫:雌体长3~5毫米,扁平,呈椭圆形,体粉红色,表面被有白色蜡粉,虫体边缘有17对白色蜡刺,体后端最后一对蜡刺特长,雄虫全长约1毫米,翅展2毫米,紫褐色(图1)。  相似文献   

20.
枣球蜡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0~2011年对西宁地区枣球蜡蚧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并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对枣球蜡蚧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枣球蜡蚧在西宁地区1a发生2代,以2龄若虫聚集在榆树枝条及其分叉处越冬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若虫开始取食为害,5月上旬2龄若虫蜕皮成为雌成虫,5月下旬第1代雌虫开始产卵,每雌虫产卵量586~1 100粒,平均产卵827粒。6月中旬卵开始孵化,卵期为30d,卵的孵化率为100%。若虫主要在6月下旬至8月为害。9月中旬第2代雌虫开始产卵,每雌虫产卵量250~620粒,平均473粒。第2代若虫在10月至11月上旬为害。卵发育起点温度7.39℃;有效积温266.53日.度;预测式为:N=(266.53±23.24)/T-(7.39±0.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