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 一、一九八三年我县蚕茧质量情况我县1949年产茧1050担,1972年突破万担关;1973年产茧14504担;特别是在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发展较快,1980年产茧达22541担;1982年产茧31052担,为1949年的29.5倍,1983年全县遭受特大洪水为害,蚕茧总产仍达到30558担。目前全县栽桑养蚕已遍及到11个区,95个乡831个村,5700多个村民小组35000个养蚕户。其中蚕茧总产万斤以上的村有61个,5万斤以上的乡有18个,10万斤以上的乡1个,养2张蚕产茧120斤有10466户,总产蚕茧153.57万斤,养蚕5张以上,产茧300斤以上有874户,总产茧28.65万斤。1982年农村蚕桑收入达到了605.24万元,人均9.13元。所  相似文献   

2.
铜梁县是重庆市重要的蚕桑生产基地之一,2001年被列为重庆市“百万担优质茧”工程建设基地县。经过几年建设,全县已基本形成栽桑养蚕、缫丝织绸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至2005年新植桑园和养蚕总数居全市第2位。为了进一步加快本县“20万担优质茧”工程建设步伐,促进蚕桑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全县蚕桑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从2006年开始利用2年时间,实施“十担户、百担社、千担村、万担镇”优质蚕茧工程建设。1全县基本情况铜梁县位于重庆西北部,全县幅员面积1334km2,总人口82万人,农村人口67.2万人,其中养蚕4.9万户计17.15万人,总…  相似文献   

3.
蚕业生产和蚕茧、丝绸加工业是重庆市农村和城镇传统的支柱产业,茧丝绸及丝绸成品出口又是我市出口的拳头商品.全市约有151万户农民栽桑养蚕,1994年茧款收入达到3.1亿元以上,在副业中仅次于生猪占第2位;蚕茧丝绸等出口创汇1.3亿美元,在单项出口商品中名列榜首,占全市出口创汇总额的l/6.我市蚕业与蚕丝业生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迅速,1949年产茧仅1.45万担,到1989年增长到50.8万担,增长35倍多.最高年产茧  相似文献   

4.
1重庆蚕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重庆是全国主要蚕茧生产省市之一,全市共有33个区县栽桑养蚕,主要分布在渝西、库区、渝东南三大蚕业带,养蚕农户38万户,投产桑树5.8万hm^2,年生产蚕茧约2.5万t,蚕农总收入4亿元左右,其中售茧收入3.5亿元,资源综合利用收入0.5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5.
<正> 1989年我县大面积的丝茧育遭受了微粒子病的重大裘击,春、秋两个生产季节中,全县有23个乡11302张蚕爆发了微粒子病,减收蚕茧5500担,蚕农经济损失近300万元,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受到沉重打击。我场蚕种生产也面临微粒子病的严重危机。1986年到1989年4年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巫溪县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自1983年全县大育苗栽桑以来,蚕桑产业蓬勃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桑园面积达到5333hm2。4万多农户栽桑养蚕,发种最高峰达5万余张,产茧150万kg,分别在1983年发种10065张、产茧20.5万kg的基础上净增4倍多,丝厂、绸厂从无到有,每年上缴县财政税费300多万元,直接解决就业人员达2000人以上,是县上重点培植的纳税大户之一。近些年、特别是2008年,我县与其他蚕区一样,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蚕桑产业规模逐步萎缩,目前全县年发种2万多张、产茧85万kg左右徘徊。  相似文献   

7.
<正> 大英县是蓬溪区划调整而设立的一个新县。现有桑树800万株,常年养蚕1.5万张,产干茧100吨左右,有六个蚕茧站,十一个蚕桑站,无蚕种场,无丝厂,1998年4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大英县蚕丝公司,负责对全县的桑、蚕、种、茧实施经营管理。 1 蚕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栽桑养蚕是我县的传统产业,历史悠久,历来是我县农民致富的重要门路,县城地处  相似文献   

8.
我县地处重庆市中部,属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全县辖30个乡镇,包括685个村、4545个组,总人口74万,其中农业人口66万,耕地面积51667公顷.由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质肥沃,适宜栽桑养蚕,蚕业生产具有较悠久的历史.但因规模小、养蚕技术落后等原因,致使我县蚕业发展速度缓慢.1989年,县委在制定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长远规划”中给县丝绸公司下达了目标:自1989~1998年10年间,全县蚕桑产业要有大的突破,计划在1988年全县发种4.5万张、产茧876吨、售茧收入884万元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 近五年来,我县通过狠抓蚕业基地建设,强化管理,配套服务,综合开发,蚕桑生产得到长足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新老桑树9,118.4万株,人平118株,改造劣桑5,806万株,有小行间作桑园45,236亩,宽行间作桑园29,734亩,四边桑6,785万株。1988年全县养蚕76,156张,比1983年增长103.3%。产茧量达到226.9万公斤,比1983年增长130.8%。出现了柏垭区年产茧15000市担的高产区。蚕茧收入超千元的户多达3,080户。全县42个蚕桑基地乡建设步伐加快。基地乡的栽桑量、养蚕量、产茧量和养蚕收入分别  相似文献   

10.
一、蚕桑生产基本概况本市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很适宜于栽桑养蚕,并土壤肥沃,所以蚕桑生产历史悠久,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蚕茧总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17%.全市有专业桑园462300亩,分布在135个乡、1486个村,17114个村民组,从事栽桑养蚕的农户有383989户,年产茧50万担左右,我市的蚕茧产量占全国的10%,占全省的40%,全年茧款收入在1亿元左右,按蚕户计算,平均每户茧款收入260元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