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区域农林生态效率评价模型,从资源效率、能源效率、环境效率3个维度出发,以湖南省农林产业为例,计算出2009年至2013年湖南省14个市州农林生态效率评价值。其次选取农林指标,建立回归模型,采用SPSS19.0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经济发展速度对与湖南农林生态效率呈显著正相关;(2)市场需求、固定资产投资与湖南农林生态效率呈显著负相关;(3)农林机械投入、规模程度、农林设施建设对湖南农林生态效率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减少农林产品过度消费、收缩农林固定资产投资的建议以提升农林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林业产业生态效率能够准确了解到目前我国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通过核密度函数时空演变趋势及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强度对林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对于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方法】以我国26个省(区、市)林业产业为研究对象,依据生态文明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选取从业人数、固定资本投资、能源消耗为投入指标,林业总产值为期望产出指标,三废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指标,构建资源环境约束视角下的非径向方向距离模型。模型测算2005—2016年的我国26省(区、市)林业产业生态效率值,分析不同省域林业产业绿色发展情况。【结果】1)我国林业生态效率整体上呈现从西部到东南部慢慢升高的趋势,以东部地区的林业生态效率最高,中部地区林业生态效率值居中;西部、东北部林业生态效率值较低。因此,我国各省(区、市)的林业生态效率值分别与各省份经济实力保持基本趋同趋势。2)从时空演变来看,西部、中部以及我国的林业生态效率都是呈现先下降而后上升,再波动后稳定的趋势;东部地区林业生态效率值先固定范围波动,而后直线上升,再保持较为稳定的趋势;东北部地区林业生态效率先下降再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3)环境规制对于林业生态效率影响表明:当环境规制条件小于0.599 5时,对林业生态效率正向影响;当环境规制条件在0.599 5和0.816 5区间水平里,环境规制对林业生态效率是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环境规制的强度越高,其产生的成本越来越高,导致影响系数的降低。环境规制越严苛大于0.816 5时,对生态效率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造纸业作为中国传统制造业之一,亟需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文中基于我国1999—2007年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造纸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而考察集聚和出口对中国造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测算结果表明,中国造纸企业1999—2007年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没有太大变动。实证分析发现,产业集聚对造纸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出口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低于内销企业,而且产业集聚对内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幅度显著高于出口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幅度;集聚和出口都能影响企业研发创新,进而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森林碳汇抵消政策实施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碳汇需求方企业研究森林碳汇抵消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为森林碳汇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上海电力、钢铁与化工3个重点减排行业企业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企业内部动力、内部压力、外部激励和外部约束等因素对森林碳汇抵消政策实施的影响,其中,调查问卷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设计,数据经过正态性检验、因子分析后得到24个指标作为观测变量,且经过模型拟合指标和评价确定最后的影响路径。【结果】企业内部动力对森林碳汇抵消政策实施有显著正影响,路径系数为0.17,其中,降低企业减排成本对森林碳汇抵消政策实施影响最大,为0.973;外部激励对森林碳汇抵消政策实施的直接影响不显著,通过内部动力的间接作用影响显著,路径系数为0.054,其中,贷款和进出口优惠政策的影响路径系数最大,分别为0.999和0.99;外部约束对森林碳汇抵消政策实施有显著正影响,路径系数为0.766,通过内部动力的间接路径系数为0.087,直接路径系数为0.679,其中,媒体宣传的影响路径系数最大,为0.922;对森林碳汇抵消政策实施的总路径作用大小为外部约束内部动力外部激励,内部压力对森林碳汇抵消政策实施影响不显著。【结论】企业内部动力对森林碳汇政策实施有正影响,表明加强森林碳汇的抵消作用和环保作用有利于企业支持森林碳汇政策的实施;企业外部激励对森林碳汇政策实施有正影响,表明继续依靠政府支持可以激励企业购买森林碳汇;企业外部约束对森林碳汇政策实施有正影响,表明政府和市场对低碳的呼吁能够引导企业进行低碳经营,有助于森林碳汇市场的发展。本研究结果可为从需求者企业视角制定森林碳汇市场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购买森林碳汇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林业融资的过程中,金融部门慎贷、惜贷现象非常突出,从而导致林农的信贷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对林业生产活动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结合2005年对福建永安市林农信贷状况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影响林农信贷约束的林业特质因素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利率对林农的信贷约束有显著的影响外,森林保险的参保状况、林权证和采伐证的拥有情况是林农信贷约束的显著特质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滨海砂地木麻黄林的生产效率和生态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滨海砂地的木麻黄林是我国在解放后成功营造的人工林生态系统之一。构成该系统的成分是生长在各种立地上的不同林分。为获得改善营林和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益,有必要深入研究各组分的状况、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对系统功能的影响。不同木麻黄林的生产效率和生态效率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沙旺  孛晓燕 《沙棘》2009,22(3):35-36
负债筹资一直是企业最常见和首选的筹资方式,它既可以发挥财务杠杆效应,获得较大的投资收益;但也会增大偿债压力,寻找两者间的契合点如何,决定着投资成败与否。本文以甘肃31家国有企业为样本,通过建立负债率与投资成本的数量关系模型,分析了技改项目负债能力对技改决策的影响,进而得出比较合理的资产负债率范围。  相似文献   

8.
余金鸿 《技术与市场》2023,(2):156-160+163
采用2014—2019年沪深A股2 310家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投资水平和投资效率在其中扮演的中介角色。结果表明: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薪酬差距与投资水平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投资水平在高管内部薪酬差距与绩效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薪酬差距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投资效率对“高管薪酬差距—企业绩效”的中介作用也未得到证实。为提高企业绩效,建议完善薪酬激励机制,规范薪酬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碳排放约束条件,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2008~2012年安徽省各县市的耕地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考虑碳排放约束下的耕地效率低于不考虑碳排放约束下的耕地效率,碳排放对耕地效率具有显著影响;2008~2012年碳排放约束下的耕地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且效率均值均小于1,整体效率水平不高;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均呈下降趋势,且两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纯技术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综合效率主要受规模效率制约;研究期内接近一半的县市各年耕地效率均小于1,县市间耕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2月下旬,宁波中华纸业、保定钞票纸厂、芬欧汇川(常熟)纸业等三家造纸企业入选第二批“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国家环境友好企业”是环保总局授予的企业环保类最高荣誉,迄今为止,国家环境友好企业仅有32家,其中,造纸企业获得此殊荣有5家,而金光集团APP就占了两家——金东纸业和宁波中华纸业。  相似文献   

11.
我国林业企业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普遍面临着资金链紧张、融资渠道不通畅等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学者针对林业企业融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对策等方面,在理论和实践上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体制、资源基础和产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差异,国内外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文中从林业投资效率、政府在林业融资中的作用、改善林业融资环境3个方面,以及林业企业融资现状与问题、林业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林业企业融资对策3个方面分别总结国外和国内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加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深入研究新冠肺炎疫情等特殊时期林业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林业企业融资创新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林丽  顾宇 《森林工程》2015,(1):107-111
随着城市外围近郊的通勤交通问题日益突出,研究通勤交通与就业-居住关系,以及探讨优化就业居住平衡的方法对于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十分必要。本文基于2012年南京市居民出行数据,通过构造平衡职住指数,对南京外围各片区职住平衡程度进行测度,并通过职住分离程度对不同片区进行分类划分,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通勤效率的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研究通勤交通与就业-居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勤交通与就业-居住关系有密切关联,平衡度指数与通勤时间呈正相关,而自足型指数和就业独立指数与通勤时间呈负相关,同时出行距离等因素也对居民通勤效率有显著影响。因此,合理布局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有效调整不同片区居住单元数量和就业岗位数,可以有效提高居民通勤效率。  相似文献   

13.
唐华 《绿色科技》2014,(7):23-25
采用生态效率理论、物质流分析方法、物质流账户三大理论,全面分析了江西省2004~2012年不同层面的生态效率。研究表明:江西省的生态效率仍处于国家的平均水平之下;江西省得生态效率上升趋势明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很大;三个不同层面的生态效率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原因是近来没有有效的提高物质能源利用率,并且部分能源依赖于进口。通过研究江西省的生态效率,建立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西省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营效率即投入产出效率。以江西省2000-2011年林业相关数据为依据,首先运用DEA对其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分析结果显示:投入产出效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但整体波动性较大,处于不稳定状态,并且有50%的DEA无效样本年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表明江西林业投入产出效率有很大的增长潜力;然后,运用Tobit实证分析了影响投入产出效率的因素,得出:森林火灾对投入产出效率具有负向影响,营林基建投资完成比例、从业人员薪酬对投入产出效率具有正向影响;最后提出:建立林业稳定发展基金,加大林业补贴,及时填补林业空缺资金;合理配置林业生产要素,同时扩大林业科技投入,发挥科教兴林的作用;建立森林防火预警机制,确保森林火灾零发生率;改善林区基础设施,提高林区职工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水平,适当提高薪酬。  相似文献   

15.
既有研究详尽探讨了林权抵押贷款信贷约束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多数研究者发现,信贷约束导致农户生产要素配置不当,降低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阻碍收入增加;但也有研究表明,信贷约束会促进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从而增加非农收入。现有文献为进一步研究林权抵押贷款信贷约束与农户收入的关系提供了有意义的线索,但是仍存在忽略农户收入的不同构成、信贷约束测度存在缺陷和忽略内生性等问题。因此,未来研究应该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第一,分别探讨信贷约束对农户收入各组成部分的影响机制;第二,改进信贷约束测度方法,并关注由于互为因果以及遗漏变量而产生的内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有造纸企业3500多家,分布在轻工、林业、农业系统,除西藏外,其他省、市、自治区都有造纸企业。纸和纸板生产能力为4250万t。2002年纸和纸板产量为3780万t,消费量为4332万t,均居世界第二位;人均消费33kg,低于世界人均消费52kg的水平;造纸产品进出口贸易量为2050万t,其中进  相似文献   

17.
我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我国大陆31个省(区、市)森林公园为对象,研究其旅游效率,为我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的提升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基于DEA的效率测算方法,选择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为产出变量,森林公园面积、当年投入资金和职工人数为投入变量,利用数据包络分析工具DEAP2.0版本软件中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的效率测算模型,以国家林业局官方网站公布的我国大陆各省森林公园数据为依据,测算各省森林公园2009—2013年各年不变规模下的旅游效率。然后,基于供给需求理论,选择森林公园所在省级区域的人口密度、城镇化率、人均GDP、高级别旅游资源密度、森林公园密度、高等级公路密度以及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率、资金投入强度、劳动力投入强度等为自变量,旅游效率为因变量,建立基于面板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影响森林公园旅游效率的因素,其中回归分析模型中的自变量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因变量数据来自于第一步的测算结果。【结果】1)我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从2011年开始逐年提升,但各省区间森林公园的旅游效率存在较大差异,部分省区各年份森林公园的旅游效率存在较大波动。2)利用Stata 12.0软件对回归分析模型依次进行个体效应检验、时间效应检验、Hausman检验及异方差稳健检验,得出模型存在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且随机效应效果优于固定效应,最终确定采用双向随机效应模型(显著水平为5%)。3)利用异方差稳健的GLS估计方法对所建立的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出人口密度和林地森林覆盖率(5%的显著水平)、城镇化率(10%的显著水平)对森林公园的旅游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均GDP和资金投入强度对森林公园的旅游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5%的显著水平);高级别旅游资源密度、森林公园密度、高等级公路密度对森林公园旅游效率产生不显著的正向影响(10%的显著水平);劳动力投入强度对森林公园旅游效率产生不显著的负向影响。【结论】2009—2013年,中国森林公园资源的旅游利用效率有显著的提升,但各省之间森林公园的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省份森林公园效率的年度波动较大;地区人口密度、城镇化比率、旅游资源水平、森林公园密度、交通发展水平对森林公园的效率起着正向的影响作用,而资金投入密度对森林公园的效率起着显著的负相影响,这一点与人们关于森林公园资本投资作用的认识相悖。本文提出了提升我国森林公园效率的一些建议,指出了需要进一步跟踪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劳动力老龄化对林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方法】基于浙江省安吉县6个行政村112户农户256块竹林地块微观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劳动力老龄化、竹林地投入量、竹林地利用效率三者间的影响路径,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模型对所构路径进行实证验证。【结果】劳动力老龄化不仅对竹林地利用效率产生直接正向影响,而且通过竹林地投入量这一中介变量对竹林地利用效率产生间接正向影响;效应测算结果显示,劳动力老龄化率的直接效应为0.288,竹林地投入量产生的间接效应为0.196。在其他控制变量中,家庭劳动力规模、竹林收入占比对竹林地投入量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家庭经营竹林地面积、竹林地距家距离对竹林地投入量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劳动力健康水平、受教育年限、竹林收入占比及竹林地质量对竹林地利用效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竹林地块数对竹林地利用效率具有负向影响。【结论】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并不是提高竹林地利用效率的障碍因素,老龄劳动力从事竹林生产提高了竹林生产的集约化程度,提高了竹林地的利用效率,但这种优势可能会受到林业现代水平不断提高的冲击。基于此,提出提高竹林生产的技术和机械化水平、加强老龄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入、加快竹加工产业的发展、改善竹林地立地质量及细碎化程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理论分析,构建了以供应链关系质量与产品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通过对251家企业调研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供应链关系质量对企业产品创新绩效和失败学习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失败学习对企业产品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失败学习和正式知识治理在供应链关系质量与产品创新绩效之间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区域生态效率是指某一特定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影响价值的比值, 是环境—经济系统相互作用关系的定量描述,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文中介绍了生态效率和区域生态效率的概念, 概括了生态效率在我国现阶段的应用情况, 并通过对芬兰Kymenlaakso地区区域生态效率研究的分析详细介绍了芬兰区域生态效率的计算方法、监测与评级机制以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从中得出几点启示供我国生态效率研究借鉴, 力求为我国现阶段区域生态效率研究提供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