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加强对秦岭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保护,以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2019年遥感数据作为数据源,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河流、植被覆盖度、主食竹、道路等7个因子,基于RS和GIS技术,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大熊猫栖息地适宜性综合评价体系,开展了大熊猫栖息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大熊猫最适宜海拔分布区为1 300~1 900 m区域;最适宜坡度范围为5°~30°的缓坡;最适宜坡向为阳坡;佛坪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最适宜栖息地面积占比58.38%,次适宜栖息地占比39.50%,不适宜栖息地占比2.12%,不适宜栖息地主要为远离河流的区域。建议日常管护中对大熊猫饮水区段划出一定的保护范围,严禁在河流两侧500 m范围内倾倒垃圾、排放污水,减少道路建设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云南省澳洲坚果产业持续发展,利用GIS技术将7个气候要素和DEM网格图叠加分析,划分澳洲坚果在云南种植的最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区。结果表明,最适宜区面积57 939 km2,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14.7%;次适宜区面积63 977 km2,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16.2%。澳洲坚果可种植区域为文山州、红河州、普洱市、德宏州、临沧市、保山市、西双版纳州及玉溪南部地区,主要为云南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河谷地带、低海拔山地区域。  相似文献   

3.
以野生亚洲象监测的位置数据为基础,利用“3S”技术集成多源相关的信息数据,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野生亚洲象的生境选择及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考虑海拔、坡度、植被3个自然因子的条件下,坡度在0~10°、海拔800m以下、竹林或竹阔混交林为野生亚洲象最适生境,海拔1 500m以上、坡度大于40°为不适宜生境。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调查普洱市七叶莲野生资源地理分布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七叶莲野生资源地理分布与气候、地形之间的关系,并对海拔与七叶莲枝叶总皂甙含量做相关性分析。调查结果表明:七叶莲野生资源在普洱全市均有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区域分布尤为集中,其水平分布范围为99°20′11″E~101°55′04″E,22°18′20″N~24°17′58″N,垂直分布范围为海拔500~1900 m。经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七叶莲地理分布的主要水热指标的排序为湿度因子>热量因子>降水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七叶莲所分布的海拔与其林木枝叶总皂甙的含量具负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48,最高海拔(1460 m)与最低海拔(1006 m)的七叶莲枝叶总皂甙含量比为1.0∶1.5。  相似文献   

5.
选取昆明市为研究区域,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对2013年、2014年和2015年植被分类和覆盖度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13—2015年间,研究区分布较广的植被为针叶林和阔叶林,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高山河谷地带,灌丛和人工植被主要围绕城镇及水域分布,灌丛和草地面积下降12.72%,人工植被和其他用地面积上升12.82%。2)2013—2015年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上升趋势,NDVI>0.5区域比例上升31.52%,而2014—2015年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下降趋势,NDVI>0.5区域比例下降6.1%。3)植被覆盖度因海拔、坡度差异而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其中:海拔>2500m和坡度>25°区域植被覆盖度相对较高,而海拔<1000m和坡度<5°区域植被覆盖度相对较低,变化较明显的分布在海拔1000~2500m和坡度<5°区域;海拔>2500m和坡度>25°区域人类活动少,植被覆盖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调查普洱市七叶莲野生资源地理分布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七叶莲野生资源地理分布与气候、地形之间的关系,并对海拔与七叶莲枝叶总皂甙含量做相关性分析。调查结果表明:七叶莲野生资源在普洱全市均有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区域分布尤为集中,其水平分布范围为99°20′11″E~101°55′04″E,22°18′20″N~24°17′58″N,垂直分布范围为海拔500~1 900 m。经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七叶莲地理分布的主要水热指标的排序为湿度因子热量因子降水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七叶莲所分布的海拔与其林木枝叶总皂甙的含量具负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48,最高海拔(1 460 m)与最低海拔(1 006 m)的七叶莲枝叶总皂甙含量比为1.0∶1.5。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大樱桃种植适宜性为分类标准对甘肃省甘谷县进行区划,为给地方政府和农民大樱桃种植的精准选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析大樱桃生长所需的光照、气温、水分和肥力等环境条件,确定坡度、坡向、海拔、地块类型、灌溉条件、土壤有机质、土层厚度、土壤pH值和土壤质地等因子为大樱桃种植适宜性的影响因子,并对其进行分级处理,采用AHP法确定因子的权重值。以ArcGIS为平台,以甘谷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者调查数据库中的地块划分矢量图斑为基本评价单元,利用气象数据、土壤调查数据和数字地面模型(DEM)数据,获得评价单元各因子的分级值,建立了甘谷县大樱桃生长适宜性区划数据库,然后计算每一个地块的大樱桃生长适宜性的综合指数,再按照综合指数对该县区内所有的大樱桃种植区进行区划。【结果】根据所构建的甘谷县大樱桃生长适宜性区划数据库,将该县的大樱桃种植区划分为高适宜区、适宜区、低适宜区和不适宜区这4类;甘谷县的农用地(耕地和园地)总面积为84 175.88 hm~2,该县区内大樱桃种植的高适宜区、适宜区、低适宜区、不适宜区的面积分别为5 097.21、19 955.91、58 936.33、186.43 hm~2,分别占该县区农用地总面积的6.06%、23.71%、70.01%、0.22%;该县区内适宜种植大樱桃的地块主要分布在海拔1 600 m以下的区域和海拔1 600~1 800 m的阳坡和半阳坡地中。【结论】研究构建的大樱桃生长适宜性区划数据库可以精准定位到每户农民的每个地块,从中可以查询到该县各地块种值大樱桃的适宜程度,亦可根据地块的环境因子得分指导大樱桃的栽培;而且依据这一数据库对甘肃省甘谷县大樱桃适宜种植区域的划分结果与实地调查的结果基本吻合,这一数据库还能为同类研究提供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8.
对云南省气象数据、海拔因子进行分析,探讨云南省白木香栽培的生态适宜区,结合霜期、年均温等气候因子,将云南省适宜栽培白木香区域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以海拔低于1 200 m的区域为云南省白木香栽培产业发展适宜区。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白木香生态适宜区主要集中在西双版纳州大部分地区,以及普洱、红河、文山、临沧、德宏等地的江河流域。  相似文献   

9.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影响四川盐源县花椒生长发育的主导气象因子。结合产区气候条件和生物学特性,初步确定了种植区划。结果表明:(1)盐源县花椒基本适宜气候条件为:年均温12~13.5℃,最热月均温17.5~21℃,最冷月均温3~6.5℃,降雨量850~1 100 mm,年日照时数2 250~2 600 h;(2)盐源花椒(正路椒)适宜海拔范围为2 100~2 700 m之间,最适海拔为2 200~2 550 m;(3)进行种植区划,将全县划分为花椒种植气候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10.
海岛绿道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景观风貌的绿道,在满足一般绿道作为绿色基础设施功能的基础上,更要突出对海岛自然、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串联功能。游客作为绿道的主要服务对象,其游览体验质量会对绿道建设产生很大的影响。文章从海岛绿道游客体验需求角度出发,以福州市平潭北部绿道为例,确定影响游客体验满意度的20个因子,运用IPA分析法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平潭北部绿道需重点提升文化景观知名度、道路交叉口通行、交通指示连续性、夜间照明、骑行坡度、慢行设施分布情况等因子,并从突出海岛景观特色、提升骑行体验感、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分段打造多主题游览路径4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为我国海岛绿道建设与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经过20 a培育,4个试验区标准木资料分析表明,日本落叶松在晋东南石质山地引种获得成功,在与油松同龄林平均木分析对比时,发现其生长量为油松的1~2倍。在晋东南石质山地海拔1100 m以上,土层30 m以上的阴坡、半阴坡、半阳坡、坡度35°以下,日本落叶松可作为用材林树种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以长江流域大于15°的坡耕地和裸地为评价对象,根据土地利用状况、植被景观格局和自然环境特点,建立了长江流域植被恢复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物元模型分别对长江上游和中下游2个区域森林植被的恢复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森林植被恢复后的长江流域潜在森林植被格局。结果表明,长江流域适宜森林植被恢复的面积为54 103 km~2,占评价区域总面积的91.11%,主要分布在上游低海拔区域以及中下游地区;属于较适宜恢复等级的面积为2 945 km~2,占评价区域总面积的4.96%,分布在上游的山地和高山峡谷区;属于不适宜恢复等级的土地面积为2 336 km~2,占评价区域总面积的3.93%,主要分布在上游海拔4 000 m以上地区和高山峡谷区。采用价值当量法评估结果表明,森林植被恢复后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将增加770.34亿元/a。  相似文献   

13.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的生境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香坝区域对对一群数量50只~60只的野生藏酋猴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根据藏酋猴的活动位点,设置了96个20 m×20 m的植物样方,测定了植被类型、乔木密度、乔木胸径、乔木高度、郁闭度、灌丛盖度、地理性、海拔、坡向、坡度、坡位、水源距离、干扰距离等13个生态因子.对该群藏酋猴生境选择喜好程度分析表明,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藏酋猴偏好利用常绿落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猴群选择在乔木平均胸径20 cm ~30 cm和平均高度为11 rn~20 m的森林活动.它们不选择郁闭度<20%的树林,主要位于海拔1 500m~2000m的地带活动.该群藏酋猴主要栖息于山坡面的森林,活动地点的坡度多介于20°~40°之间.该群藏酋猴对水源距离和干扰距离没有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14.
凤庆县核桃品种调查和优良单株选择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凤庆县核桃品种进行调查和优良单株选择,调查到的6种核桃品种分别为大泡核桃、水箐夹棉核桃、夹棉核桃、漏米核桃、大麻茶核桃、圆波罗核桃.经过筛选与对比,大泡核桃品质较好,适宜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共初选出127株大泡核桃优良单株,经复选,共选出97株大泡核桃优良单株;依据雪山镇立体气候对大泡核桃影响的调查结果分析,雪山镇立体气候对凤庆县的主栽品种大泡核桃的壳厚、出仁率、出油率等都有一定的影响.经分析认为,大泡核桃在凤庆县最适宜区海拔为1 600~2 100 m,次适宜区海拔为1 200~1 600 m、2 100~2 200 m,海拔1 200 m以下与2 200 m以上的地段为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15.
《福建林业科技》2022,(1):70-75
以大通县青海云杉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运用RS与GIS技术,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和地形图等数据,定量分析大通县青海云杉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按照坡度统计,青海云杉分布在缓坡(6°~15°)、斜坡(16°~25°)、陡坡(26°~35°)的占比达到96.77%,其中斜坡分布最多,占59.29%。按照海拔统计,青海云杉分布在海拔2500~3400 m的占比达98.59%,其中海拔2500~2800 m占36.38%,海拔2800~3100 m占25.27%,海拔3100~3400 m占36.94%。按照坡向统计,主要分布在阴坡、半阴坡(西北坡和东北坡)、半阳坡(西南坡和东南坡),其中,在阴坡和半阴坡分布最多,占60.58%;半阳坡占28.19%。综合结果表明,大通县青海云杉适宜生长在斜坡,海拔2500~3400 m,阴坡、半阴坡、半阳坡的区域。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卧龙"五一棚"区域内的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冬季栖息生境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红腹角雉冬季喜欢在2 400~2 800 m海拔段东坡陡峭坡面(﹥45°)的中坡位和下坡位活动,活动生境一般位于距水源近(0~100m)、林下植被盖度(0.10~0.15)和竹子盖度(0.6~0.9)较好,大树较多(5~10株.样方-1)的位点。通过与前人对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生境选择研究的对比,发现虽然红腹角雉与大熊猫同时分布于五一棚相同海拔段和竹子盖度相似的区域,但选择的坡度不同(大熊猫选择20°~40°的坡度),并且两者在食性上差异显著。对自然因子和主要食物要求的差别,可能正是红腹角雉和大熊猫能长期共存于"五一棚"区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绿道在缓解地区生态压力,营建人与自然更为和谐的相处方式上有着重要作用。以紫金山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在查阅大量基础资料并进行现场调研之后,选取水域、道路、植被群落、坡度、坡向、文物古迹、建筑用地7个因素作为绿道选线适宜性的评价因子,通过特尔菲法(Delphi method)对各个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确定权重。运用Arc GIS软件对各个因子进行单因子评价分析,最终将单因子评价图层按照相应的权重叠加,得到紫金山风景区绿道选线不同适宜性等级的范围。以此来指导绿道选线,同时也为紫金山风景区绿道建设提供优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邹云昌 《热带农业科技》2012,35(2):21-22,25
云南保山1987年开始从省外引入桔类优良品种东13椪柑进行试种试验,多年观察结果,该品种在当地柑桔适宜区生长快、结果早,丰产、稳产,优质,保山海拔900~1 300 m的区域为其适宜种植区;通过试验示范,还总结出保山东13椪柑主要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原宝东 《林业科技》2011,36(4):14-17
2009年2~4月,对元宝山自然保护区黑熊春季栖息地选择进行调查分析,Vanderloeg选择系数Wi和Scavia选择指数Ei表明:黑熊喜欢郁闭度〉50%、水源距离〈30 m、坡度小于20°~40°、避风性良好、坡向为南坡、坡位中坡位或上坡位、树径〉0.4 m,人为干扰距离〉100 m、海拔1 600~2 000 m...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地调查,对坡垒随地形因子(海拔、坡向、坡度)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坡垒分布主要集中在中低海拔600~900 m,先随海拔增高而增加,海拔700~800m时候达到最高值,随后随海拔升高而减少;不同坡向对坡垒数量分布影响为:北坡西南坡东北坡南坡西北坡西坡东南坡东坡,阴坡上分布的坡垒数显著高于阳坡上的分布数量;坡垒集中分布在坡度20~25°范围内。可见坡垒的分布格局与海拔、坡向及坡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