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2 毫秒
1.
依据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获得的云南松天然林样地调查数据及气象数据,研究了年均温、年均降水量与云南松天然林平均胸径生长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均温区域云南松天然林样木平均胸径生长率总体上呈现出温度越高生长率越大的趋势,但趋势在年均温为16℃时出现了拐点,当年均温>16℃时,随着年均温的升高,云南松天然林生长率反而开始降低。在不同降水量区域的云南松天然林平均胸径生长率总体上与年均降水量呈正相关,降水量越大,生长越快。但在降水量为900~1099mm区域,6~16径阶云南松天然林的生长率却超过了降水量≥1100mm区域。文中对上述现象进行了讨论,认为其原因涉及云南松的适生区、生态稳定性以及林木的生物学与生态学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禄丰村林场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特征及质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年3月对禄丰村林场具有代表性的6.8 hm2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组成及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林分类型、主要乔木树种的径阶分布及其在群落中的重要值,进而对林分的质量及生态效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云南松天然次生林可分为云南松-麻栎、云南松-麻栎-华山松及云南松-麻栎-滇油杉3种林分类型,位于山体上部、山尖、山顶坪地,具相同的稳定性.林木株数集中分布于径阶6 cm处,以云南松为优势树种,其林木分布较为均匀,优势度明显,在3种林分中所占的株数比例分别达61.21 %、69.88 %、77.36 %,其次为伴生树种麻栎所占比例较高.整个云南松天然次生林云南松林木的优势度达69.19,重要值为79.67,其后依次为麻栎、滇油杉和华山松.林分中乔木树种的平均密度为2 730 株/hm2,平均胸径为8.78 cm;而云南松林木的平均胸径为8.69 cm,平均高为6.9 m,平均密度为1 907 株/hm2,蓄积量为38.14 m3/hm2,均低于滇中地区20年生云南松林木的平均生长量指标.其霸王木株数所占比例为7.87 %,而被压木及濒死木所占比例高达44.41 %.其群落结构简单,物种较少,林分中云南松林木的密度较小、平均胸径不大、出材率很低,生态功能差,为低质低效林分,急需改造.  相似文献   

3.
采用1 km×2 km机械布点的方法,在四川省德昌县安宁河流域北部区域,共调查云南松树种组成≥6成的样地74块,探究云南松群落的林分直径大小多样性。结果表明:74个调查样地中,共调查胸径≥5 cm的乔木树种2 758株,平均密度为932株·hm-2;径阶以6~20 cm为主,占总株数的84.63%;云南松径阶香农-维纳指数和辛普森指数较总体的波动幅度大;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径阶的分布及其多样性主要受到密度、海拔和坡度的影响。综上所述,云南松群落林分通过密度、海拔和坡度的变化,影响了其径阶大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广西细叶云南松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6年至2013年近60年间广西森林资源连续调查监测数据,对细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var.tenuifolia)资源的数量、质量变化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1956~2013年近60年间,细叶云南松林资源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减少趋势随时间推移愈发明显,面积从1.48万hm~2下降到不足0.3万hm~2,年均递减0.046万hm~2,蓄积量从227.64万m~3下降到28.75万m~3,年均递减3.55万m~3。大径组和特大径组林木蓄积所占比例急剧减少。受连年持续干旱及松小蠹虫危害,损失面积由占总面积的8.55%升高到77.89%。次生幼林是现阶段细叶云南松林分的主要组成形式,表明细叶云南松林的数量和质量在总体上结构低质化倾向愈加显著。人为过度干预、森林火灾、虫害及连年干旱是细叶云南松林资源的数量持续减少、林分质量下降、资源濒临枯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云南松生物量和碳储量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6,(6):37-43
基于云南省第五次、第六次和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数据,以优势树种为云南松的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及生物量和碳储量之间的转换模型,分别计算和分析不同海拔梯度、龄组、郁闭度、林分密度以及径级的云南松样地生物量和碳储量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云南松样地生物量和碳储量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1 800~2 400m为云南松生长的最适宜海拔区间;2)随龄组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样地生物量和碳储量最高值出现于中龄林;3)随郁闭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出现于中郁闭度林分;4)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出现于Ⅱ林分密度级;5)随径级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于中径组。  相似文献   

6.
鸡足山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样地调查法和生物多样性分析方法对鸡足山自然保护区云南松林、高山栲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元江栲林、亚高山针叶林、白桦林昆虫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云南松林和高山栲林种级多样性指数值为2.225~3.512,昆虫多样性水平总体较高,体现出宗教信仰和佛教文化对鸡足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各样地昆虫群落之间相似性为不相似水平,体现了昆虫群落较高的异质性.对不同海拔分布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元江栲林、亚高山针叶林、白桦林昆虫多样性的调查显示,昆虫多样性总体表现出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体现出旅游发展对保护区多样性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038株地径测定样木,采用9个函数形式分别研究了云南松树干基部三个不同部位直径(地表直径D_(0.00)、0.05米高处直径D_(0.05)、0.10半高处直径D_(0.10)与胸径(D_(1.3))的关系,结果表明抛物线函数为描述云南松地径与胸径关系的最佳函数形式,D_(0.05)与D_(1.3)相关关系最为紧密。并以此为依据编制了云南松地径一元材积表,对于云南松林区进行盗伐木材积估计、科学研究和监测森林资源消耗量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金沙江流域不同海拔处云南松生态弹性及生长衰退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金沙江流域云南松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及不同海拔处云南松的生态弹性和生长衰退历史,为预测未来极端干扰事件对云南松生长动态的影响提供依据,为该区森林保护提供理论支撑。【方法】用生长锥钻取金沙江流域永仁县不同海拔处云南松树轮样芯,建立不同海拔树轮年表。利用树木径向生长变化百分率研究云南松生长衰退历史,用抵抗力和恢复力指标判断云南松的生态弹性,用响应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海拔云南松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限制云南松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在低海拔区(1 845 m)和中海拔区(2 340 m)为生长季初期3—5月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干旱强度以及生长旺季的降水量及干旱强度,在高海拔区(2 740 m)为生长季初期的干旱强度及生长旺季7月的平均气温;过去近150年中,研究区域云南松在1884—1886、1897—1900、1903—1906、1947—1949和2009—2011年间发生了生长衰退;相同时段的径向生长衰退现象在低海拔区域最明显,高海拔区次之,中海拔区较弱;不同海拔的云南松对相同年份极端干旱事件的生态弹性不同,抵抗力表现为中海拔高海拔低海拔,恢复力表现为低海拔高海拔中海拔;随年份后延,低海拔区云南松应对极端干旱事件的抵抗力在增强,恢复力在下降,中海拔区云南松的抵抗力稳定,恢复力在2012年极端干旱事件时增强,高海拔区云南松的抵抗力和恢复力在研究期内稳定。【结论】接近云南松林分布气候界限环境的树木更易发生径向生长衰退,位于水热条件适宜环境下的云南松抵抗极端事件干扰的能力更强,接近云南松林生长极限环境的树木受极端事件干扰后的恢复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9.
依据2020年在澜沧江流域分层抽样调查的120个云南松样地数据,提取云南松群落数据和地形因子数据,采用典型对应分析法研究澜沧江流域云南松群落的分布与海拔、坡向和坡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地形因子中对澜沧江流域云南松群落分布影响较大的因子为海拔,其次为坡度,坡向对云南松林分布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依据辽东山区典型样地的调查数据,对辽东山区次生林生物多样性及不同林型径阶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东山区次生林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为2.745 1,生态优势度(Simpson)为0.2870,群落均匀度指数(Pielou)为0.949 7。次生林主要优势种群的径阶分布属小径阶聚集型,2cm、4cm、6cm径阶株数分别为129、285和397株,在1~20cm径阶区间呈连续型径阶分布。针阔混交林径阶分布相对于次生林而言,大径阶有明显提高,小径阶虽然有较大的分布趋势,但在2cm小径阶处陡然下降,曲线趋于平缓,这说明针阔混交林的乔木层立木胸径径阶生长量竞争不明显。人工针叶林的胸径生长量在18~28cm径阶范围分布较高,在22cm达到最大值,说明在此区间分布的径阶株数最多。在大于28cm径阶时,曲线趋于下降,表明人工针叶林较之次生林和针阔混交林在大径阶分布的株数上比较集中。虽然人工林能够集中收获较大径阶的材积量,但人工林由于更新功能很差,生态功能较弱。  相似文献   

11.
云南松是我省的主要用材树种。云南松蓄积占全省有林地总蓄积的44.1%,面积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64.6%。它分布在海拔1500—2800公尺山地,除我省外还有贵州,四川两省也有分布。过去对云南松林分平均高与蓄积的相关关系的研究较多,而对云南松林分中最大高与蓄积的相关关系研究较少。云南松作为我省的重要用材树种,无论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对最  相似文献   

12.
2008年通过对禄丰村林场徐家山林区具有代表性的25 a生塘播云南松人工用材林进行本底调查,依据云南松的林分密度、林木平均胸径、云南松单株林木平均占据的面积和云南松的枯立木百分比等判断该林分为云南松的劣质低产用材林,确定抚育间伐是该林分改造的主要措施。选择相似立地条件的林地,在同一坡向(SE)分别以1 hm2为间伐单位,设置4个研究区,分别设为3块样地及1块对照样地,以研究区内原有林木株数控制进行间伐,间伐的强度样地分别为40%(样地1)、30%(样地2)、20%(样地3)和0%(对照),每个研究区选择林木生长均匀的900 m2(30 m×30 m)作为长期调查研究的标准样地。间伐结束进行第2次调查,1年后进行第3次调查。结果表明:处理1~3间伐前后林木胸径与对照相比,无论其平均值、最小胸径或林木的胸径集中分布范围的下限,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胸径分布较为均匀。云南松的林分质量也相应的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间伐的效果。对照样地仅实施下层灌草清理和对部分天然更新的阔叶树伐除,故其云南松林木株数的胸径仍呈左偏态分布,胸径分布极不均匀,林木胸径的分布仍处于自然松散的状态。云南松间伐后,不但林木的胸径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其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9个尾叶桉、巨尾桉、尾巨桉无性系0.5~2.5年生试验林生长率、差异性及林分直径结构分析,发现林龄0.5~1.5 a是无性系树高生长高峰期,此时树高生长率达79.20%~96.27%,是林龄1.5~2.5 a树高生长率的3~4倍;林龄1.5~2.5 a时,各无性系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率分别为19.66%~25.67%、18.58%~27.96%、52.57%~62.54%,生长率最大的是E7号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和E6号无性系(树高);秩次相关分析表明:各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在不同林龄时排序变动不大,而无性系树高生长量排序在不同林龄时变动较大;差异性分析表明: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差异显著,但随林龄增加有差异减小趋势;林龄2.5年生时,E5号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最大,分别达11.39 cm、0.0736 m3;各无性系林分树木径阶范围为6~14 cm或8~14 cm,以10 cm或12 cm径阶树木占最大比例,除E8号无性系外,其余8个无性系树木径阶分布总体上近似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4.
在宜良禄丰村林场尖山林区,以11年生1m×2m×5m非均匀密度造林的云南松人工林为对象,调查其胸径、树高等生长指标,测定林木各器官和圆盘生物量,探讨其林分结构、林木器官生物量和含水量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1年生云南松人工林林分平均胸径为9.9cm,8cm、10cm和12cm径阶的林木占总株数的82.1%,不同径阶株数频率及其胸高断面积比呈正态分布,各径阶平均单株胸高断面积两两间呈现极显著的差异(P0.01)。树干、侧枝、针叶和球果的生物量分别占全株的62.8%、22.8%、14.1%和0.2%,树干、侧枝和针叶的含水率相近,约达生物量鲜重的60%。树干从地径至梢头,每2m区分段的生物量两两间随树高增高呈现极显著的降低(P0.01),其断面高的含水量随树干增高逐渐增大。11年生云南松人工林的林木进入速生期,尖削度较大,应开展修枝等抚育。  相似文献   

15.
四川的云南松地径胸径相关关系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报道了四川的云南松树干在部三个不同部位直径(地表直径d0.00、0.05m高处直径d0.05、0.1Om高处直径d0.10)与胸径(d1.3)的相关关系,利用其编制了四川云南松地径一元材积表,并对其在四川云南松林区进行盗伐木、滥砍乱伐木材积估计和监测森林资源消耗量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四川云南松地径与胸径最佳关系模型为二次抛物线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0,999217~0.999380,剩余平方和Q=179.3391~226.4480,且d0.10与d1.3相关关系最为紧密。  相似文献   

16.
云南松林是巍山县保存最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推理与方法,分析云南松林的种群年龄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空间分布类型等特征,探讨2002、2007和2012年3个5年期间的云南松林种群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个年份云南松种群的径级结构皆呈"倒J型"现象,为增长型。云南松种群处于中幼林阶段,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型;随着树龄的增加,云南松的死亡率发生波动,2002年云南松种群的死亡率最高出现在第Ⅳ龄级,2007和2012年的死亡率最高出现在第Ⅴ龄级。3个年份云南松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单调减少,相应的积累死亡率呈单调增加,2012年下降或增加的幅度高于其它2个年份。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冻土区的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通过2年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冻土活动层兴安落叶松胸径生长率、兴安落叶松林下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活动层增加,冻土活动层相对较深地区兴安落叶松胸径生长率较高,冻土区比非冻土区均有降低;2)随活动层的增加,冻土区中各活动层样地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出现升高趋势,均比非冻土区样地有所降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全氮和全磷含量表现出增加趋势,比非冻土区有所减少,全钾含量表现出减小趋势;3)RDA分析结果显示,冻土土壤因子中,冻土地表地温因子和活动层厚度因子影响兴安落叶松胸径生长率、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tlab的树高曲线拟合试验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月,在云南省楚雄州紫金山林场云南松林分内设置了10块20 m × 30 m标准地,以4 cm为起测径阶对样木胸径每木检尺,实测各径阶代表木的树高.运用Matlab软件,分别采用6个常用的树高曲线方程对树高曲线进行拟合,并对结果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以连城县马尾松中龄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10%、20%、30%及未间伐4个不同林分蓄积间伐强度的试验,分析马尾松中龄林林分结构、树高、胸径、蓄积量生长量及年生长率对不同间伐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间伐林分部分中小径阶林木,能降低林木胸径变异系数和偏度绝对值,提高峰度值,使林分整体均衡生长;(2)间伐强度30%的马尾松林木平均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最大,年生长率分别为6. 79%、7. 55%和19. 97%,显著高于其它间伐强度,间伐效果最好;间伐强度20%和10%的马尾松次之;未间伐的马尾松林木平均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和年生长率最小。  相似文献   

20.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是西南地区主要用材林之一,我国北纬23°—29°,东径98°30′—106°之间均有分布,而以云南省分布最广,其云南松林面积占全省森林面积的37.6%,林木蓄积占总蓄积的20.1%。云南松适应性强,耐瘠薄干旱,能飞子成林,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在土层肥厚湿润的地区,生长更为迅速,树高可达35m,胸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