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试验结果表明:不论无毒饵料或有毒饵料,害鼠对稻谷盗食率最高,3 d平均盗食率分别为82.50%、54.33%,大米其次,分别为61.67%、39.00%,小麦第三,分别为17.67%、9.83%。不同投放场所害鼠3 d总的盗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山边(71.0%)、近田埂的田面(40.5%)、田边交接处(28.0%)、田埂上(20.0%)、菜地畦沟(13.5%)。鼠密度5.3%区域每亩投毒饵后的第1~6 d害鼠毒饵摄食量为110.9 g,占总毒饵摄食量的85.31%,第7~12 d害鼠毒饵摄食量为19.1 g,占总毒饵摄食量的14.69%,累计毒饵摄食量为130.0 g,第13~15 d测得鼠密度为0.3%,防治效果为94.3%;鼠密度18.0%区域每亩投毒饵后的第1~6 d害鼠毒饵摄食量为159.6 g,占总毒饵摄食量的88.18%,第7~12 d害鼠毒饵摄食量为21.4g,占总毒饵摄食量的11.82%,累计毒饵摄食量为181.0 g,第13~15 d测得鼠密度为1.7%,防治效果为90.6%。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提高杀鼠剂的利用率及防控效果,降低其生态风险,研究了渗透剂对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添加不同种类及不同浓度的助剂后稻谷毒饵中溴敌隆的含量分布;采用有选择摄食试验和无选择摄食试验的生物测定方法,分别测试不同方法制成的溴敌隆毒谷对小鼠的适口性及毒杀效果。【结果】经 4%N, N- 二甲基甲酰胺及 4% 二甲基亚砜处理后,0.01% 溴敌隆毒谷糙米中的药物含量均显著提高,比常规的 0.01% 溴敌隆毒谷分别增加 271.17% 和 163.51%;而添加 4%N, N- 二甲基甲酰胺和 4% 二甲基亚砜配制的 0.0025% 溴敌隆毒谷,糙米中的药物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 0.0025% 溴敌隆毒谷,分别增加 433.33% 和 400.95%;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用 4% 的两种助剂配制的 0.0025% 溴敌隆毒谷,对小白鼠均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及毒杀效果,摄食系数分别为 2.69 和 0.80;毒杀率分别为 100% 和 90%,均显著高于常规的0.0025% 溴敌隆毒谷,与 0.01% 溴敌隆毒谷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 4%N, N- 二甲基甲酰胺或 4% 二甲基亚砜作为助剂对溴敌隆毒饵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并可显著降低杀鼠剂的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0.005%溴敌隆饵剂与0.005%溴鼠灵饵剂对大白鼠的适口性和毒力。[方法]将遗传背景和来源相同的大白鼠分为溴敌隆药物组和溴鼠灵药物组。溴敌隆药物组给予溴敌隆毒饵和基饵,供大白鼠选择取食;溴鼠灵药物组给予溴鼠灵毒饵和基饵,供大白鼠选择取食。逐日测定毒饵和基饵的消耗量,并观察大白鼠活动与死亡情况。[结果]溴敌隆药物组首日毒饵消耗量明显多于溴鼠灵药物组,0.005%溴敌隆饵剂摄食系数1.79,0.005%溴鼠灵饵剂摄食系数0.66。溴敌隆药物组第2天大白鼠开始死亡,第4、5天达到死亡高峰期,至第5天所有受试大白鼠全部死亡。溴鼠灵药物组第2天大白鼠开始死亡,每天死亡0~2只,其中第7天无死亡记录,第6、8天均死亡2只,其他时间死亡1只,至第10天,所有受试大白鼠全部死亡。[结论]0.005%溴敌隆饵剂对大白鼠的适口性和毒力均优于0.005%溴鼠灵饵剂。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0.075%胆钙化醇毒饵的毒力及灭鼠效果,为农区推广应用和科学使用鼠药提供依据。由中国农业大学鼠害防治实验室按相关杀鼠剂急性毒力测试规程对0.075%胆钙化醇毒饵进行了毒力测试,测得胆钙化醇对小白鼠的全致死剂量Dm=57.33 mg/kg,无致死剂量Dn=13.61 mg/kg,Dm/Dn≈4.21,致死中量LD50值为38.16 g/kg。室外灭鼠试验委托北京康华盛大有害生物防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北京市顺义区养猪场进行。结果显示:①该毒饵强制饲喂药效毒效显著,毒饵半致死量LD50=38.16 g/kg,lg LD50的标准误为0.070 48 g/kg,其95%平均可信限为(38.16±9.150 7)g/kg;取食死亡时间3~6天。②胆钙化醇毒饵消耗量低于溴敌隆毒饵,害鼠只取食3天,可能是胆钙化醇会使害鼠产生厌食现象。③胆钙化醇灭鼠效果不及溴敌隆毒饵,药后15天溴敌隆的灭鼠效果为100%,胆钙化醇的灭鼠效果为75.84%,二次投药的灭鼠效果为86.8%,也达到良好灭鼠效果。胆钙化醇是一种新型的安全杀鼠剂,可与抗凝血杀鼠剂交替使用或治理抗凝血杀鼠剂抗性种群,适于在家鼠为主的农区环境应用。  相似文献   

5.
早春2~3月,气温回升,老鼠开始恢复生机,是寻食、寻偶、交配、繁殖的关键时期。此时,老鼠种群数量小、密度低、雌鼠怀孕繁殖力强,寻食求偶活动范围广,而农田尚缺食,是药饵灭鼠的好时机。现将具体做法总结介绍如下:1.制好毒饵常用的药剂有:溴敌隆、氯鼠酮、杀鼠迷、鼠克星、磷化锌、敌鼠钠盐、“复方灭鼠剂”88—1和88—9等。饵料采用稻谷、小麦或大米等。几种毒饵的制作方法是:(1)溴敌隆毒饵。1份0.25%溴敌隆水剂配50份饵料,充分搅拌即成。(2)磷化锌毒饵。先在1000克饵料中加入植物油或动物油50克,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磷化锌30克,再搅匀即成。(3)敌鼠钠盐毒饵。先在饵料中加入2%植物油混匀,然后将1%敌鼠钠盐粉剂1份溶于100C的开水中,再将10份与油混匀的饵料倒入药液内,搅拌至药液渗入饵料为止,晾干后即可使用。(4)“复方灭鼠剂”88—1和88—9毒饵,80%的“复方灭鼠剂”88—1或88—9原药7克,加水适量溶解,拌  相似文献   

6.
达乌尔鼠兔的危害及其药物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笼养观察、田间调查和试验分析,对林地达乌尔鼠兔主要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进行了观察,并对目前国内常用的防治害鼠效果比较理想的化学药荆毒鼠磷、溴敌隆、磷化锌和自制的初试产品克鼠星(KRS)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防效有显著影响;4种药剂中以克鼠星对达乌尔鼠兔的杀灭效果最好,灭鼠率为87.39%,溴敌隆小麦毒饵和毒鼠磷小麦毒饵次之,磷化锌洋芋毒饵最差,其杀灭效果分别为77.32%、70.4l%和65.99%。KRS最佳投饵量为5g;对鲜豆角、洋芋、小麦3种饵料进行筛选表明,不同饵料配成的毒饵,杀灭效果差异不显著;药物对达乌尔鼠兔的防治效果与投饵季节无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调查和试验分析,对林地达乌尔鼠兔主要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进行了观察,并对目前国内常用的防治害鼠效果比较理想的化学药剂毒鼠磷、溴敌隆、磷化锌和自制的初试产品克鼠星(KRS)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防效有显著的影响:4种药剂中以克鼠星对达乌尔鼠兔的杀灭效果最好,灭鼠率为87.39%,溴敌隆小麦毒饵和毒鼠磷小麦毒饵次之,磷化锌洋芋毒饵最差,其杀灭效果分别为77.32%、70.41%和65.99%。KRS最佳投饵量为5g:对鲜豆角、洋芋、小麦3种饵料进行筛选表明,不同饵料配成的毒饵,杀灭效果差异不显著;药物对达鸟尔鼠兔的防治效果与投饵季节无关。  相似文献   

8.
<正> 1.配制毒饵。用0.5%溴敌隆水剂或杀鼠迷等按1:8:100的比例对清水和饵料;选用小麦、大米、玉米打成瓣作为饵料。配制过程:先取8~10千克净水,加入适量食盐(约5克左右),然后倒入0.5千克0.5%溴敌隆水剂搅匀,再将此毒水缓缓倒入近50千克干小麦、大米、玉米瓣中,边倒边搅,充分混匀,配成的毒饵自带警戒色(蓝色或红色)。 2.农田使用时间。春季:3~4月;秋季:9~10月的播种前7~10天。  相似文献   

9.
姜策 《新农业》2012,(13):42-45
辽宁省植物保护站向各地推荐2012年无公害农产品适用农药主推产品,现将使用方法做一介绍,供营销企业和广大农户参考。1.溴敌隆一种广谱性香豆素类杀鼠剂,具有胃毒作用,属抗凝血型杀鼠剂。鼠类中毒出现内出血和呛血的现象。按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属于原药高毒,制成毒饵后为低毒。常用制剂为0.005%毒饵。  相似文献   

10.
一、饵料的选择与配制:毒饵的优劣、饵料的种类和质料直接关系到毒饵的适口性,从而影响到灭鼠的效果。一种理想毒饵应具备防潮、防腐、适口性好、易于拌和、投放方便等条件。农田灭鼠一般以小麦作饵料为好,优点是易浸泡、不易碎、成本低、适口性好,鼠喜欢吃。毒饵的配制,要严格细致,按浓度配制,毒饵中加入5%的糖、2%的食盐等,可以提高毒饵的适口性。毒饵的配制以浸泡法最为方便,配制毒饵应加警告色,防止误食、误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饵料模式及投喂方式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生长及性腺发育的影响。采用不同饵料模式(M1:海带、M2:海带+贻贝、M3:南瓜、M4:胡萝卜)和不同投喂方式(RM1:饲喂南瓜75 天后饲喂海带75 天;RM2:饲喂胡萝卜75 天后饲喂海带75 天)两种实验方案,以M1模式为对照组,对中间球海胆生长指标及性腺性状进行测量并分析,实验周期150 天。结果显示:不同饵料模式下,M1(57.84±3.25) mm、(72.58±11.07)g 和M2(56.60±2.66) mm、(69.62±8.94)g 模式的海胆壳径及活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二者极显著(P<0.01)高于M3(53.10±2.28) mm、(57.31±8.18) g 和M4(50.12±1.70) mm、(50.45±4.27) g 模式;M2模式下雌、雄海胆的性腺指数(31.22±3.31)%、(30.92±2.76)%均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3 种饵料模式;M2模式下雄海胆的亮橙黄色差ΔE1和亮黄色差ΔE2均显著(P<0.05)优于对照组(M1模式),雌海胆ΔE1、ΔE2则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添加动物性蛋白(M2模式)对促进海胆性腺指数、性腺品质的提升效果显著(P<0.05),但对其生长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投喂方式下,RM1(55.46±2.19) mm模式的海胆壳径显著低于对照组(57.84±3.25) mm (P<0.05),活体重(68.63±7.39) g 与对照组(72.58±11.07) g 差异不显著(P>0.05),RM1 和RM2 模式下海胆在75~150 天的壳径增长率(12.55±0.22)%、(12.68±1.78)%和增重率(29.60±4.20)%、(30.53±2.0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79±0.97)%、(19.86±4.86)%(P<0.05);海胆性腺指数在不同性别不同模式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RM1和RM2模式下海胆的亮橙黄色差ΔE1和亮黄色差ΔE2均差异不显著(P>0.05),二者显著(P<0.05)优于对照组且在性别间表现一致,表明:饲喂南瓜75 天后饲喂海带75 天的投喂方式不会显著(P>0.05)影响海胆活体重的增加,且对海胆性腺指数及性腺品质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以期找到提高海胆生长及性腺品质的饵料投喂模式,为海胆工厂化养殖环节中替代饵料及投喂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脂肪肝患病率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教职人员为例,探讨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因素,为干预治疗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根据体检资料,将男女分别按≤40岁、41~50岁、51~60岁和>61岁分为4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40岁组、41~50岁组的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同组女性,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在51~60岁组中,男性接近同组女性(P>0.05);>61岁组中,男性患病率明显低于女性(P<0.01)。  相似文献   

13.
该文主要研究了水温对云斑尖塘鳢幼鱼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温度(23℃、26℃、29℃和32℃)处理组,每组设3个平行,试验周期45d。结果表明:随着水温的升高,云斑尖塘鳢幼鱼摄食率逐渐升高,32℃时最高;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效率则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29℃时达到最大值。方差分析表明,29℃试验组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3℃摄食率最低,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另外3个温度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水温对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摄食和生长有显著性影响,水温在29℃时幼鱼的摄食状态最佳,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4.
2013年8月至10月,采用跟踪观察法,在昭苏马场草甸草原上研究了放牧条件下乳用伊犁马的牧食行为.结果表明,在15h放牧时间观测中,乳用伊犁马各主要行为的总体时间分配顺序是:休息>采食>游走>挤奶>其他>饮水;在8月、9月、10月其休息时间依次占总观测时间的55.92%,58.10%,56.49%,采食时间依次占总观测时间的33.01%,34.39%,38.37%;不同观察月份间乳用伊犁马的牧食行为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8月到10月乳用伊犁马采食时间显著增加、游走时间显著减少(P<0.05),休息、饮水时间变化不显著(P>0.05);不同观察月份间,乳用伊犁马在近14 h的观测时间中行走距离也存在一定差异,8月、9月、10月依次为(5.61±0.19),(6.96±1.08),(10.90±0.99) km.  相似文献   

15.
紫丁香叶对史氏鲟生长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为试验对象,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紫丁香叶粉,研究紫丁香叶对史氏鲟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共分9组(对照组、A~H组),A~H组试验饲料中紫丁香叶粉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3%、4%、5%、6%、8%、10%,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饲养试验共进行56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组、B组史氏鲟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除C组和F组外,其它各试验组鱼血浆中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下降(P〈0.01);H组鱼血浆中自蛋白显著下降(P〈0.05),谷丙转氨酶(ALT)显著升高(P〈0.05),谷草转氨酶(AST)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鱼血浆中C3、C4含量均比对照组有所降低,除C组和F组外,其余各组鱼血浆中C3、C4的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这说明,饲料中不同水平的紫丁香叶粉对史氏鲟生长和免疫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水温18~22℃下,研究了不同投饲频率(1次/d、2次/d和3次/d)和饵料种类(鲜杂鱼和配合饲料)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4.96 g±0.08 g)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试验共进行48 d。结果表明: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中华绒螯蟹幼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逐渐增加(P>0.05);配合饲料组幼蟹的成活率、蜕壳率均高于鲜杂鱼组;投饲频率相同时,配合饲料组幼蟹的摄食率均显著高于鲜杂鱼组(P<0.05);各组饲料转化效率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逐渐降低;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各组幼蟹的体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饵料种类和投饲频率对幼蟹体成分无交互作用(P>0.05);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鲜杂鱼组幼蟹的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逐渐降低,代谢能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而配合饲料组幼蟹则与其呈相反态势;各组幼蟹的排粪能占摄食能的比例随投饲频率的增加而下降,配合饲料组排粪能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鲜杂鱼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的适宜投饲频率为2次/d。  相似文献   

17.
将壳长6.60±0.03mm的西施舌稚贝随机分为3组,每组投喂不同饵料,分别为藻类(XZ组)、配合饲料(XL组)和藻类与配合饲料的混合饵料(XH组),各设3个平行,20d后测定各组稚贝生长指标、消化酶活性以研究不同饵料对稚贝生长、消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西施舌成活率在88.2%~96.6%。稚贝壳长增量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壳长平均增量XH组XZ组XL组。不同饵料组对西施舌体重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饵料对西施舌稚贝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都有显著影响(P0.05)。蛋白酶和淀粉酶比活力XH组XL组XZ组;纤维素酶比活力XZ组XH组XL组;脂肪酶比活力XL组XH组XZ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补喂胍基乙酸(GAA)对伊犁马血浆胍基乙酸、肌酸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匹年龄为2~3岁、体重[(373.2±30.53)kg]相近且经过严格训练的速度赛用伊犁马,随机分为4组,每组5匹(3♀+2♂),每日等强度训练。每匹马每天饲喂精料补充料4 kg,自由采食青干草,各组每天每匹马分别补喂0(CON组)、25(25 GAA组)、50(50 GAA组)和75 mg/kg BW(75 GAA组)的胍基乙酸。【结果】 (1)补喂胍基乙酸极显著提高了50 GAA组马匹第1~10 d以及75 GAA 组马匹7 d、10 d的饲喂后2 h血浆Cr/GAA(P<0.01),显著提高了50 GAA组马匹第7 d、10 d的饲喂后2 h血浆肌酐浓度(P<0.05)。(2)补喂胍基乙酸极显著提高了各试验组血浆Cr/GAA(P<0.01),极显著提高了50、75 GAA组马匹血浆肌酸浓度及24 h尿液肌酸代谢物排出量(P<0.01)。【结论】 补喂胍基乙酸提高了伊犁马血浆肌酸代谢物浓度,促进了伊犁马机体对胍基乙酸的快速吸收,以供机体利用,适宜添加水平为50 mg/kg BW。  相似文献   

19.
夏菊耐热性指标筛选和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夏季高温条件下,不同品种夏花型菊花Dendranthema×grandiflorum开花能力有较大差异。为了比较品种间的耐热性差异和确定筛选有关耐热性的评价指标,对5个品种夏菊的生理特性、解剖结构和花期性状等方面的13个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以及回归分析法对它们进行耐热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群体花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净光合作用日积累量可作为耐热性评价的指标;根据建立的回归方程计算的综合评价值比较,5个品种夏菊的耐热性依次为‘火炬’〉‘紫荷’〉‘粉荷’〉‘金光’〉‘金星’;5个品种的耐热性预测值与综合评价值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选取平均体重为182.33 g ·尾^-1的新吉富罗非鱼216尾分成6组,分别设试验组1号(添加蚕豆醇提物)、2号(添加蚕豆酮提物)、3号(添加蚕豆酯提物)、4号(添加大豆异黄酮)、5号(添加大豆皂甙)、对照组6号(基础料),每组设3个重复,比较不同提取物对罗非鱼生长速度、饲料效率、肌肉营养成分及脆化度的影响。经过60 d的饲养,结果表明:各组在生长性能各指标上差异不显著( P>0.05)。在肌肉品质方面,1号、5号罗非鱼肌肉水分含量降低,粗蛋白含量、粗灰分含量提高,差异不显著( P>0.05);而粗脂肪含量、胶原蛋白含量、肌原纤维耐折力显著提高(P<0.05),肌肉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综合以上分析,蚕豆醇提取物和大豆皂甙在一定程度上脆化了罗非鱼肉质,蚕豆醇提物起肉质脆化作用的可能是皂甙类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