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晚稻两季不同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晚稻两季不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早稻品种以中嘉早17和浙408综合性状表现突出,二者植株中等,结实率高,产量高,且有一定的增产潜力,适宜推广种植;晚稻品种浙优12植株中等,抽穗早,产量高,是双季稻搭配种植的首选良种;嘉优2号和绍粳18的熟性、经济性状和产量等表现中等,可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长沙地区早晚稻生长气象条件及品种搭配.[方法]利用长沙市1909 ~2011年气候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长沙地区早稻播种至晚稻齐穗生育期天数和积温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早稻播种移栽、晚稻抽穗开花农业气象指标,初步分析了双季稻早、晚品种的搭配方案.[结果]长沙市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 80%保证率为3月30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终日80%保证率为9月10日左右,10 ~22℃持续天数80%保证率为170~179 d,10 ~22 ℃积温80%保证率为4 101 ~4 200℃·d.该地区以早稻中熟+晚稻中熟的早晚稻品种搭配为最优方案,早稻早熟+晚稻迟熟为次优方案.[结论]该研究为长沙地区早晚稻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稻产量受早晚稻品种布局所支配,水稻品种的布局又受社会生产力的影响而变革。目前,浙中地区水稻品种布局,早稻以中熟为主,晚稻以粳稻为主的新趋势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宜南城县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的晚稻品种,对22个通过审定的优质高产晚稻品种(13个早熟和9个中熟)进行了小区和大区的展示布点种植。结果表明,适宜在南城县种植的晚稻早熟品种为五优61和早丰优华占,中熟品种为丰源优华占、五优华占和恒丰优华占,它们均可作为晚稻主栽品种在全县进行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和生产用种。  相似文献   

5.
为了便于选用适宜的早晚稻品种,在前报的基础上,本报从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上,阐明了混栽高产的品种适宜生育期以及混栽条件下品种生长发育的变化特点.并得到如下结果:(1)混栽的早种品种在长沙地区宜用中熟品种,在郴州地区宜用迟熟品种;晚稻只能用感光性较强的晚稻品种,9月15日左右齐穗.晚稻的生育期太短,则穗数不足,不易提高产量.(2)混栽延长了晚稻品种的生育期.(3)混栽晚稻的总叶数,较之同期播种单插者多1.6叶,比连作晚稻栽培者多3~4叶.(4)混栽晚稻有2次分蘖高峰.(5)混栽晚稻郴晚3号的穗型比单作的小.  相似文献   

6.
早晚稻品种搭配试验结果表明,以早稻中熟品种中嘉早17、浙408与晚稻中迟熟品种浙优12搭配较佳,生育期适中,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多,结实率高,全年产量较高,适宜在本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1.根据用途,科学用种 饲料或加工用途早稻,宜选择圆粒型品种;食用晚稻,宜选择长粒型优质稻品种.机插秧则应选择产量高、秧龄期弹性大、适于机插的品种.双季稻品种搭配要以确保晚稻安全齐穗为前提,一般湘北早晚稻品种搭配以中熟+中熟为主,适当搭配中熟+迟熟;湘中以中熟+迟熟为主,适当搭配迟熟+迟熟;湘南应以迟熟+迟熟为主.在优质稻开发上则应根据生产需要确定品种,杂交稻选择高产优质品种(米质为二级、三级),常规稻选择高档优质品种(米质为一级、二级),以确保产量和效益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对浙江省双季早晚稻的6个当家品种,在幼穗形成期用肥、光、温3种不同生态条件,研究它们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索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穗肥、遮光和迟栽均使早晚稻产量明显降低。增施穗肥使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变小;遮光使所有产量构成因素均显著变劣;迟栽水稻结实率低,千粒重小。穗肥不影响抽穗时期,遮光使晚稻抽穗时期推迟,早晚稻都表现早栽早抽穗、迟栽迟抽穗。穗肥、遮光和迟栽对后期分蘖、叶面积、植株干重、叶绿素含量和主茎出叶数也有不同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它们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温室温度对粳稻品种抽穗日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不同熟期类型粳稻品种的播期研究,发现粳稻品种的感温性强,中粳中晚熟品种的感温级别达8-9级;但不同品种对适温的要求不同,表现为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抽穗促进率有差异,中粳中熟品种要求的适温较高,早粳早熟、中粳中、晚熟品种要求的适温较低,受低温的影响小。通过分析温室内8个不同播期的抽穗日数与各温度因子间的关系,表明提高日均气温,降低有效积温是缩短抽穗日数的有效途径,但日均温不能过大或过小,日最高温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熟期制种玉米品种母本的植株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对早、中、晚3种熟期的制种玉米种子繁育过程中,在母本抽穗吐丝初期、灌浆后20 d、灌浆后40 d,分别采取干旱处理。结果表明,干旱处理对3种熟期的制种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均产生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对母本的百粒重、果穗重、出籽率、秃顶和果穗长短等产量性状影响很大。早熟品种英德77在母本抽穗吐丝初期、灌浆后20 d的产量均较对照正常灌水处理显著性降低,减产率分别达到19.28%、6.43%;中熟品种武科19的3个干旱处理玉米产量均较对照正常灌水处理显著降低,减产率分别为40.00%、37.83%、6.96%;晚熟品种裕单185在母本抽穗吐丝初期、灌浆后20 d的玉米产量均较对照正常灌水处理显著降低,减产率分别达到15.49%、5.39%。3种熟期的玉米品种在3个干旱处理下早熟品种英德77耐旱指数最大、耐旱性最强,晚熟品种裕单185次之,中熟品种武科19耐旱指数最小、耐旱性最差。  相似文献   

11.
中优205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高产稳产性突出,适应性广,米质优。2004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作杂交中稻中熟种和杂交晚稻迟熟种推广。作单季晚稻栽培时,可在浙江省及邻近省籼稻区种植;作连作晚稻栽培时,可在浙中、浙南低海拔地区种植。2004~2005年在浙江衢州市早夏制种,一般产量2300kg/hm^2,高产田块可达3400kg/hm^2。现将其早夏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苏伟  陈敏 《湖南农业》2009,(9):28-28
1.确定适宜的晚稻播种期特迟熟品种播种期为6月8日左右,迟熟品种为6月15日左右,中熟品种为6月20日左右。相同品种在湘北比湘南应提早5天左右,同一地区海拔每升高100米,播种期提早二三天。2.防止过多施用氮肥提倡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始穗期喷施“谷粒饱”,促进抽穗和提前开花。  相似文献   

13.
<正>(续第8期第19页)三、稻-稻-油区油菜机械联合直播分段机收技术模式早中熟晚稻品种+早熟耐密油菜品种+机械联合播栽+基施硼肥+化学除草+一促四防+机械分段收获。关键技术一是选用生育期适当品种。选择早中熟晚稻品种和生育期在180天左右、株型紧凑、株高中等、根冠比及年前生长量大、抗倒、抗病的"双低"早熟油菜品种。二是耕播联合作业。晚稻收获后,用油菜联合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旋耕、施肥、播种、覆土等  相似文献   

14.
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强度与早、中、晚稻及其早、中、迟熟的趋势一致,二者有平行关系。155个代表性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强度,属中等的占多数,弱的其次,强的最少。同地区同熟期的粳稻感光性强于籼稻。还看到两种感光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不同期类型粳稻品种的播期研究,发现粳稻品种的感温性强,中粳中晚熟品种的感温级别达8-9级,但不同品种对适温的要求不同,表现为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抽穗促进率有差异,中粳中熟品种要求的适温较高,早粳早熟,中粳中,晚熟品种要求的适温较低,受低温的影响小。通过分析温室内8个不同播期的抽穗日数与各温度因子间的关系,表明日均气温,降低有效积温是缩短抽穗日数的有效途径,但日均温不能过大或过小,日最高温的天数  相似文献   

16.
金优284水稻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三系中熟杂交晚籼组合。在湖南省作双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3天左右。株高100厘米左右,株型紧散适中,茎基部、叶鞘,叶耳、稃尖均为紫色。耐肥抗倒力较强。生长势强,抽穗整齐,成熟落色好,籽粒饱满,颖尖紫色、有顶芒。  相似文献   

17.
晚稻的播种期应根据当地安全抽穗扬花期和不同品种从播种到从穗需要的天数而定。 1.选用优质品种 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用通过由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认定的优质晚稻品种。常规优质稻种子,要求每年更换。按产业化开发的要求一地一种,连片种植。  相似文献   

18.
用晚稻种钢白矮和E164作早季反季栽培,配以"抽穗灵”进行花期调控,使其在长日照、高温的环境条件下发生花芽分化、抽穗、开花和结实.那么,用晚稻种反季栽培产生的稻谷米质能否与其晚季生产的米质相似?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用早、中、晚稻41个品种,于早、中、晚季在自然和人工控制光长(11.5~24.0小时,分为13级)共14级光长处理下,观察了各类型品种出穗临界日长的情况表明;品种出穗临界日长,早稻和中稻品种在24:00(时:分,以下同)光照连续处理下,可正常出穗,不受光照长短影响,属中间性类型。晚稻早熟和中熟品种出穗临界日长,大多数是在13:10~14:10之间,属短日性类型。极少数品种在24:00可出穗,它们的出穗日数反比之在14:30下的出穗日数少,具有两面性的光周期性的反应。晚稻迟熟品种出穗临界日长为12:50~13:10,属短日性类型。品种出穗日长反应曲线,早稻和中稻是直线型,晚稻早熟品种是“S”字型,晚稻中熟和迟熟品种是“V”字型。品种感光性早稻、中稻最弱;晚稻早熟品种强、中熟品种较强、迟熟品种最强。品种的感温性是早稻弱的多,中的少;中稻是弱或中;晚稻在自然和短日下的感温性强至最强。品种短日高温生育期是早稻中,中稻长,晚稻最短。早稻和中稻对日长适应范围广,异地引种易成功。晚稻对日长适应范围狭,引种选择要严格,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感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以及t测验等统计方法,对2008-2009年2年江苏省中间试验7个试验组别所有参试品种的黑条矮缩病穴发病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明确: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感差异极显著,但没有发现高抗黑条矮缩病的水稻品种(或类型);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其黑条矮缩病穴发病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杂交中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杂交籼稻>中熟中粳迟播>中晚粳>早熟晚粳;杂交籼(粳)稻和常规粳稻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感差异不显著;早、中熟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即8月30日前抽穗)的黑条矮缩病穴发病率明显高于晚熟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即8月30日后抽穗);8月20日前抽穗和8月25日左右抽穗的水稻品种是水稻黑条矮缩病高发病的品种类型,是防治重点;中熟中粳稻品种如果推迟其播种期,其黑条矮缩病穴发病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