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浅谈民国时期山西棉花生产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永玲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1):200-204
为了从总体上把握山西农业发展的特点,分析山西农业发展的规律,以更好地指导当今山西农业发展的实践,通过查阅、检索大量的原始文献资料,梳理了民国时期山西棉花生产的历史脉络。民国时期,时局动荡,自然灾害频繁,但总体上看,山西省棉花生产有不小的发展。分析了棉花生产发展的三方面原因,一是市场供求变化影响,二是政府积极倡导农业改良,三是棉花引种与改良试验得到重视与发展。加大政府支持,加强科技创新,和市场有效对接,在今天看来,依然不失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李晓飞 《种子科技》2007,25(4):30-30
近年来,山西省以小杂粮为主的粮食产业、干鲜果业、畜牧业、蔬菜业为主的农业优势产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通过对山西省农业优势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从当前来看,山西农业优势产业在发展和竞争中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是"七小七低",即生产规模小,单产低;科技含量小,优质率低;加工能力小,增值幅度低;外向程度小,出口创汇低;龙头企业小,竞争能力低;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扶持力度小,重视程度低。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相应对策,有利于推进农业专业化,优化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减少生产的盲目性,使山西的农业优势产业和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加快山西农业优势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山西杂粮产业化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良利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575-578
山西是杂粮栽培历史悠久,素来以品种多、质量优、营养丰富而倍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经过多年的发展,杂粮已成为山西农业的一大优势产业,但也存在品种退化、产量低、深加工落后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发展山西产粮产业问题上,必须树立战略思想,加强政府协调,制定配套措施,强化科技力量,建立优质基地,发展龙头企业,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成为山西农业经济的一大支柱和农业增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品牌引领拓市场,绿色转型口新路。作为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七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的重大活动之一的第二届山西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研讨会于9月25日上午在老西醋博园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山西现代农业工程出版传媒中心、山西省品牌研究会主办,山西农业科技传播协同创新联盟、山西省科技品牌创新联合体联办,山西老陈醋集团有限公司、老西醋博园协办。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以"科技支撑产业扶贫"为主题的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成果转化工作委员会2019年会在河北省赤城县召开,全国20多家农业科研单位带来了涉及种植、养殖、机械、加工等的258项农业实用科技成果,将为赤城县、河北省以及全国的农业产业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要引导和调动全国农业科研力量开展科技帮扶,着力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出席年会的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有关人员表示,近年来,全国农业科研力量从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人才培育、  相似文献   

6.
抓住育种源头发展小杂粮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宗栋 《种子科技》2004,22(3):132-133
小杂粮是小宗粮食作物的俗称,在山西主要种类有谷子、黍稷、荞麦、燕麦,绿豆、杂豆等.由于其营养价值高,口味独特,食用简单方便,且普遍具有较高的食疗保健功效,因此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山西具有生产小杂粮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加快发展小杂粮产业不仅可以积极发挥和合理配置山西的资源优势,而且可以满足市场对粮食品种多样化的需求.基于这些理由,山西省政府已把小杂粮生产和产业的发展确立为山西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优势产业之一.在所制定的<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把优质杂粮的发展列入了优先发展的特色农业工程.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发展特色农业是巫溪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特色农业产业化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应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并不断开发山区的特色产业,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休闲农业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和休闲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自然环境,结合农林牧渔及加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休闲者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休闲农业以体验“农”的氛围,参与“农”的生活,享受“农”的风情,感受“农”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正>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地处鄂西南,位于长江中上游,是全国茶叶优势产业区域、湖北省特色农产品茶叶优势区域、湖北省重点产茶县(区),被国家农业部纳入长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茶产业是夷陵区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之一,是西北山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促进夷陵区茶叶加工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稳步推进茶叶的机械化、清洁化及标准化加工,提升夷陵  相似文献   

10.
北京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一方面进一步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另一方面则是要在非农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通过对北京市都市农业发展城乡一体化研究,结合北京都市农业发展实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北京都市农业六大优势产业: 设施农业、籽种农业、加工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技产品及服务产业。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关乎中国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式。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农业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笔者立足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理论,深入分析农业科技创新过程,确定了创新要素,构建了适合农业科研机构的指标评价体系。采取层析分析法与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建立其模糊评价模型,并对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科研机构划分为科技创新型、科学创新型、技术创新型、基础实力型等4种类型,有助于调整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力度,实现分类指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凯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9):53-59
为了深入研究农业科技进步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揭示中国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理,探讨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及其产生原因。作者基于C-D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建立固定效应变参数面板数据分析模型,并依此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详细地测算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反映出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呈现区域不均衡状态;1978—2012 年间全国13 个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在17.28%~33.82%之间,全国粮食主产区平均水平为26.22%;在生产要素的投入中,资本存量的科技含量水平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影响较大;农业科技进步在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仍然较小,中国农业经济增长所依赖的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产出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为给科研机构创新能力评价决策者提供一个科学、便捷的软件工具,研究立足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理论,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过程,构建了适合农业科研机构的指标评价体系和模型,并研发了基于多源数据的农业科技创新评价分析平台。然后利用该平台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将科研机构划分为科技创新型、科学创新型、技术创新型、经营主导型、基础实力型、相对劣势型,并针对每种类型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与运行机制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现行农技推广机构的利弊,提出了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紧密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机构的设置思路及其运行机制,并探讨了该体系实现的措施。新型农技推广机构是以农业部为最高管理机构,加设专家顾问团,负责研究全国各地重大农业问题,从而为其决策提供参考;以农业大学、农科院和农校组成的教研联合体为实施机构,上直对农业部,下直面农业生产第一线,并组建和依托各级农业科技园,重组原地、县、乡镇各级推广机构,开展科研、教学及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5.
以水产科研院所为典型案例,对科研机构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收益型成果转化是水产科研院所渔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之一,其中包括内生转化和外生转化。文章分别以武汉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为分析案例,介绍内生转化和外生转化两种方式在运行机制、推广成效上的不同,以及各模式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1963年至今,中国与肯尼亚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经历了从单向无偿援助向互利合作方式的转变,并通过政府高层往来、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农业投资及研讨会、互派专家和留学生、高校与科研机构支持等途径,以农业科技合作示范与种质资源利用、中国农业高新科技在肯尼亚推广应用、短期技术研修与培训班开设、学历农业人才培养等内容方式,在中国优良农作物引种推广、栽培管理技术体系输出、科学合作研究、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扩大农产品市场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仍然面临前期调研不够、途径内容不多、成效比较有限、投资不足等挑战以及语言、文化和历史等问题,需要从制定长期规划、建立高层次协调机制、加强基础调查研究、拓展途径与内容、加大投资力度、完善财税政支持体系、继续重视人才培养、坚持绿色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综合应对。  相似文献   

17.
康永兴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5):290-296
政府是我国农业基础性、战略性和公益性科研投入的主体,投入的对象为农业公共科研机构,这些机构承担着大量基础性、前沿性和公益性研究任务。政府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支持方向包括专项课题研究经费、科研单位事业费、加强科研人才培养的基本科研业务费、加强农业科研基础条件建设的仪器设备购置费和科研用房建设修缮投资等。从短期来看,政府对农业科研投入的总量虽在不断增长,但毕竟我国财力有限,政府用于农业科研发展的投入增量也有限,提高政府投入效率的一个重要层面就是要在既定的政府投入总量下,调整投入方向。本文以农业科研单位为例,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利用通经分析模型,判断了我国政府农业科研投入的主要方向,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摘要:采用参与式小组和个体访谈,对我国东、中、西部农村科普试点关键人物和典型农户进行了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农村科普传播者包括政府、科技团体、农业企业、科研机构、农业科技专家、示范户、志愿者等;基本建立了县域农村科普投入、检查和激励机制,搭载了农村科普传播平台;政府主导传统农业技术推广基础上和政府引导下多载体服务型农村社区群众性科普模式为目前我国农村科普主要模式,但科普方式及内容等仍缺乏长效机制。根据研究结果,“公益”和“产业”双轨运行的农村科普模式将是目前适应新农村发展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农业经济改革不断推进和税收优惠框架动态演化进程中,税收优惠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影响尤为关键,研究旨在进一步验证税收优惠对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响效果,[方法]利用泊松回归,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对税收优惠路径传导体系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税收优惠政策对科技创新成果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研发投入具有削弱效应,对人力投入激励不显著,且现阶段税收优惠政策尚未形成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要素投入激励体系。[结论]该实证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应用性,可为制定税收优惠政策进而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提供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