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划分江布拉克风景区生态旅游资源类型,运用SWOT分析法具体分析景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得出景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生态旅游开发力度不够、相关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和自主动力、管理体系不健全、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同时提出相应对策,为其他景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生态旅游与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及意义,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百色市乡村地区特色林果资源丰富,原始森林峡谷景观资源独特,天坑群溶洞资源奇特,民俗风情多彩、原真、浓郁;客源市场广阔;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对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而科学发展观下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也必须符合全面地、协调地、可持续地发展理念。本文对具有冰雪气息的哈尔滨市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与反思,提出了推进冰城哈尔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哈尔滨市应根据实际情况从加强基地建设,开拓市场、搞活流通,提高竞争力,抓好龙头企业使其发挥应有作用及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入手,使其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走出特色农业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形式,位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的野象谷景区,担负着景区旅游发展、保护区生态保护、生态旅游教育及社区共同发展等多重责任。结合野象谷景区开发生态旅游的背景,通过分析景区旅游资源特色、开发现状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5.
程天矫  李奔 《安徽农业科学》2015,(9):180-182,282
生态旅游萌芽于20世纪60、70年代,经历数年的发展,现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热的旅游活动之一,水生态旅游则是其自然的延伸与扩展。我国水生态旅游的开展与研究起步较晚,暂时还处于初步阶段,文章从生态旅游和水生态旅游的概念出发,分析目前我国水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并以梁子湖生态旅游区为实际案例,探究其旅游发展方向不够明确、旅游开发力度不足、旅游活动管理不成熟等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对我国的水生态旅游发展有所启示与帮助。  相似文献   

6.
广东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智军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2):170-172
乡村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者、农民和乡村社区多赢的一种旅游方式,有利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研究和分析乡村生态旅游已成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从广东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出发,分析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开发对策,为我国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被认为是21世纪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内蒙古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作者对内蒙古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及生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内蒙古生态旅游的对策是:统一规划,有序开发生态旅游产品,突出地域特色;加大宣传力度: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加强生态旅游管理: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公众生态旅游意识.  相似文献   

8.
吴倩 《贵州农业科学》2011,(12):275-279
为了研究茶文化生态旅游及其在绿色生态旅游中的作用,采用定性分析与个例解析的方法,从旅游产品、茶文化发掘、环境保护、品牌创造、运作模式以及特色产品绿色化等方面对茶文化生态旅游的特征、价值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出发,根据云南省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与面临的机遇入手,分析云南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通过对三江流地区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缺少精品旅游产品等问题的实例阐述,提出发展生态旅游应树立“生态观”,搞好统一的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进而推动云南省生态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经济同生态三者之间效益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陕南金丝大峡谷生态资源环境、区位和交通等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指出其发展中存在旅游产品开发有待深化、开发资金缺乏、生态旅游系统和谐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陕南金丝大峡谷生态旅游应创建"四位一体"的生态旅游系统、构建峡谷国家公园开发模式、开发深层次生态旅游产品、实现投资多元化,提高景区服务科技含量等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兴凯湖拥有独特的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在对旅游者结构特征、消费行为特征及开发期望调查分析基础上,指出兴凯湖生态旅游开发应具有的生态旅游(如沙滩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观鸟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及旅游纪念品(兴凯湖特产及具地方特色的生态工艺品)类型,提出了生态旅游产品的可行性开发思路。最后,基于该地区生态旅游开发SWOT分析突出的劣势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2.
姜文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4005-14007
研究分析了南岸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便捷的交通、广阔的客源等方面的发展优势,考察了当前的发展现状,重点着眼于南岸区"农家乐"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指出其缺乏特色,管理不规范,规划不合理,宣传力度不够,以及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多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农村生态旅游地为研究对象,结合丽水市大港头镇的实际情况,对古堰画乡的旅游开发进行了探讨。作为农业休闲和生态旅游的有机结合,农家生态旅游不仅是对农村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旅游业中的实践应用。结合对丽水市古堰画乡发展的分析研究,并对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开发与保护问题、特色与精品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姚正明  余登利  冉景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32-15534
以茂兰自然保护区为例,阐述开展生态旅游对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现状,剖析了茂兰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加快生态旅游建设步伐、提高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增加旅游经济群众的覆盖面、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拉长旅游经济产业链、建立反哺机制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等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SWOT分析法较为详细地分析了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优势、弱势、机遇和威胁,包括区位优势、动植物资源优势、气候优势和开发潜力等优势,生态旅游的兴起、生态工程的实施,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管理和服务滞后等因素;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主要有开发与保护并重、适当开发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加强宣传营销工作、积极进行人才的培训与引进、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以及完善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论国内生态旅游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学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507-1508
国内生态旅游农业现存在五大问题:缺乏生态规划和科学指导,盲目开发,忽视环境保护,投入资金不足及忽视生态科学的宣传教育.对生态旅游农业应进行正确定位,明确该产业的建设目标、原则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即生态规划先行,积极应用适宜的生态技术,贯穿生态理念的经营管理,融入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7.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及特色,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799。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西北林学院学报23卷第4期强晓鸣等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赵婕  那守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270-8273,8326
以哈尔滨松花江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统工程方法中的系统诊断技术对哈尔滨松花江湿地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诊断,在此基础之上,综合运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和Delphi法等方法构建了以“终极目标—理念目标—原则性目标—策略目标—具体目标”为基本架构的哈尔滨松花江湿地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目标体系,并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针对哈尔滨市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态度与行为进行测量与评估.结果表明,从社区参与的角度分析该目标体系是可行的,从目标出发制订的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策略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杨妮  李小明  樊亚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909-7911
农业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它是当今旅游新需求的必然产物。在分析陕西农业生态旅游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从旅游市场需求、市场优势等方面分析陕西农业生态旅游巨大的潜力市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张家界花卉苗木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晏丽  李夏艳 《湖南农业科学》2009,(9):144-145,148
通过对张家界市花卉苗木产业现状和发展花卉苗木的优势的分析,发现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中存在着规模小、数量少、集约化程度低、自给自足能力差、缺乏特色花卉苗木品种、缺乏人才、科研滞后等问题.据此提出张家界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应做好总体规划、统筹发展、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确立特色花卉苗木品种和重视花卉苗木专业队伍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