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部分为第二部分之栽桑技术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江蚕业科技发展迅猛,在栽桑方面,率先在全国开展了桑树品种鉴定,创建了大面积蚕茧优质高产技术,建立了规范化蚕桑园区建设技术体系,率先在全国建立了桑树病虫预测预报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蚕桑良种体系是推动蚕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蚕桑大省,也是蚕种、桑树种子苗木的大省,经过几代蚕业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开展蚕桑品种的创新工作,培育出适合广西的桑、蚕优良品种,建立相应的良种繁育体系,实现蚕桑的良种化,从而充分发挥良种在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广西蚕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部分为第四部分蚕业管理与科技之蚕业科技。改革开放以来,蚕业科技成果丰硕,尤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省获县级以上的成果奖励项目就达347项,其中国家奖3项,部、省级奖83项;内容从蚕桑品种、桑树病虫防治,到优质高效综合技术等,对推动浙江蚕业的发展发挥了有力的技术支撑。21世纪后,农桑系列桑品种、雄蚕品种、优质高效系列蚕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等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4.
忻城县桑树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防止桑树病虫害,促进忻城县蚕业稳定发展,实地调查忻城县桑树病虫害,对桑树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调查显示,忻城县桑树病虫害防治存在气候因素与桑园环境复杂、桑园管理不科学、技术与资金支持缺乏、桑树品种抗病差等问题。提出在蚕业生产中应稳定基层技术人员队伍,建立健全蚕业技术服务网络;提高认识,加大对蚕农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培训力度;加强桑园管理;大力推广抗病性强的桑品种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5月13日下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刘俊、南宁市副市长刘为民等领导一行到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武鸣基地考察指导。刘俊一行参观了小蚕人工饲料育应用到家蚕原种繁育养蚕现场,并为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联合实施的人工饲料养蚕示范点揭牌。刘俊一行还与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领导及有关专家就广西家蚕和桑树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家蚕新品种、桑树新品  相似文献   

6.
“适合多批次养蚕的桑树高效剪伐技术”是在四川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集成的1项实用技术,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蚕桑创新团队联合研究和推广.通过“冬季重剪+夏伐式修剪”相结合的桑树剪伐形式,实现桑树周年高产供叶、树势强壮等目标,将四川省每年养蚕4-5批次养蚕增加到6-8...  相似文献   

7.
《蚕学通讯》2014,(1):F0003-F0003
正贵州省蚕业辣椒研究所位于遵义市新蒲镇,距"中国辣椒城"虾子15km。贵州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38年。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辣椒研究所,并称贵州省蚕业辣椒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136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26人。全所占地面积600hm~2。是西南大学蚕桑研究成果应用转化基地、贵州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贵州省蚕业辣椒研究所以蚕桑、辣椒的应用研究为主,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家蚕、柞蚕、桑树和辣椒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家蚕、柞蚕、桑树和辣椒新品种引进与选育;桑树、辣椒生理生态与栽培技术研究;辣椒加工技术研究;家蚕、柞蚕、桑树、辣椒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以及蚕业、辣椒  相似文献   

8.
浅论提高蚕茧品质的蚕业科技创新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高蚕茧品质的蚕业科技创新体系包括了蚕业高新技术的普及推广、蚕业生产的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雄蚕品种产业化、实施蚕业精品工程、名牌战略和开展现代蚕业园区建设等内容,而加快蚕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突破传统技术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是蚕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是蚕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本文通过对广西蚕业科技创新现状分析,发现广西在科技资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蚕业科技成果推广力度以及科技人才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建议在蚕业科技创新方面有突破,继续加大蚕业科技创新经费投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蚕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成果推广体系,多途经加强蚕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农业部、财政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精神,根据杭州综合试验站关于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建设要求,2009年淳安县重点开展了千亩蚕桑示范园区建设,桑、蚕新品种高效栽培和饲养技术试验示范,桑树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预警体系建设,桑螟、桑瘿蚊等重大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并通过深人开展“科技入户蚕桑增效”活动,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夯实淳安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2009年淳安县桑树病虫灾害得到了有效控制,蚕茧质量显著提高,实现了淳安蚕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蚕农的稳定增收。  相似文献   

11.
<正> 四川省是全国最大也是最有发展潜力的重点蚕丝产区,但是多年来与江苏、浙江、山东等省相比,由于规模分散,栽桑养蚕技术难于贯彻落实,造成桑树产叶量低,养蚕单产低,蚕茧质量差,蚕业基础不稳,严重制约了四川蚕业的发展。 四川省蚕业生产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取决于桑树基础建设水平的高低和生产优质蚕茧的技术水平,桑树基础不稳定,没有一定的规模,没有一的效益,将阻碍四川蚕业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4月26日,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在南宁召开广西桑树多用途产业化开发座谈会。中国蚕学会理事长、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广东农科院党组书记廖森泰研究员,浙江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所长计东风研究员,中国蚕学会秘书长、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副所长李龙研究员,广东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书记罗国庆研究员  相似文献   

13.
《中国蚕业》2007,28(4):88-89
题目期数(页数)·综述·融入新农村建设进程提升蚕桑业整体素质…………1(4)广西蚕桑品种创新及其繁育体系可持续发展对策………1(8)茧丝绸产业特点与贸工农一体化………………………1(13)新疆蚕业科技发展50年回顾与“十一五”展望………2(4)浅谈淳安县蚕业资源循环利用…………………………2(9)拓宽资源利用途径延伸蚕桑产业链条…………………3(4)植物基因工程在桑树转基因研究上的应用……………3(6)蚕业资源的食用及药用价值……………………………3(11)蚕蛹甲壳素及其功能性产品开发前景…………………4(4)对蚕业科技推广人才培训的建…  相似文献   

14.
"修江一号"产于江西修水赤江公社,树龄一百四十余年.树身高大枝繁叶茂,是全国大桑树之一,有"桑树王"之称,因其树龄长、产量高、叶质好,又名"宝树".1976年经江西省蚕桑研究所鉴定、1980年又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蚕业研究所以及浙  相似文献   

15.
新疆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新疆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在东经73°31′~96°21′、北纬34°32′~49°31′之间,新疆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降雨量稀少,属于亚热带干燥性沙漠气候,在蚕业区划上属北方干旱蚕区。本区奇特的生态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疆桑种质资源。新疆桑树品种资源分布面积广,大致可分为昆仑山北坡桑树自然区,天山东部山间盆地桑树自然区和天山西  相似文献   

16.
正四川省南充市桃园生物化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是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1987年创办的蚕业科技型企业。研发的科技产品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发明专利等;公司依托行业专家及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契机,广泛的开展跨学科的横向合作,逐渐发展到涉及桑树剪伐设备、切桑机、催青保种智控设备、智能共育室环境控制系统、蚕网、蚕用超声波补湿器、电热升温线、  相似文献   

17.
桑树伐条直接影响到蚕的饲养量和布局,如何根据当地自然因素,科学地把握桑树轮伐比例和时间,合理安排蚕期与饲养量,实现蚕桑生产的安全化和效益最大化,是蚕业科技创新的现实课题.近几年有的地方饲养二春蚕使桑树伐条整体推迟,对桑树的生长发育及次年春蚕的生产影响较大.为此,我们从2002年开始在局部区域进行桑树夏季轮伐技术,调整夏秋发种时间,避开夏季高温、多雨期(7月10日至8月20日),较好地解决了秋季小蚕用叶难和大蚕桑叶易老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四川蚕业》2014,(3):62-62
<正>四川省南充市桃园生物化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1987年创办的蚕业科技型企业,前身为四川省农科院蚕业所蚕药蚕具研制厂。研发的科技产品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公司依托行业专家及科技人员,以家蚕病理、生理、养蚕法的研制为契机,广泛的开展跨学科的横向合作,逐渐发展到涉及蚕业的蚕用营养饲料、桑树剪伐设备、蚕用温(湿)度控制装置、催青保种智控  相似文献   

19.
<正>四川省南充市桃园生物化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是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1987年创办的蚕业科技型企业。研发的科技产品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发明专利等;公司依托行业专家及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契机,广泛的开展跨学科的横向合作,逐渐发展到涉及桑树剪伐设备、切  相似文献   

20.
《四川蚕业》2014,(2):62-62
<正>四川省南充市桃园生物化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1987年创办的蚕业科技型企业,前身为四川省农科院蚕业所蚕药蚕具研制厂。研发的科技产品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公司依托行业专家及科技人员,以家蚕病理、生理、养蚕法的研制为契机,广泛的开展跨学科的横向合作,逐渐发展到涉及蚕业的蚕用营养饲料、桑树剪伐设备、蚕用温(湿)度控制装置、催青保种智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