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国水库众多,其坝下渔业的不利条件是土地狭窄,池塘面积小且保水性能差;有利条件是水源充足且有自然落差。但至今基本沿用池塘静水养鱼方式,得天独厚的流水优势未能利用,产量及鱼池利用率不高。为此,我们于1990年在武汉市黄陂县夏家寺水库进行了微流水养鱼高产试验:2.0亩土池一口,引入0.015—0.02米~3/秒的流水(交换率0.61—0.81次/日),1990年3月10日放入鱼种共1046.8公斤,到10月27日起产,共产鱼6011.4公斤,收入24805.8元,获利7052.2元。大大提高了鱼池利用率。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微流水养鱼是介于工厂化流水高密度养鱼和传统池塘静水养鱼之间的一种养鱼方式,其单产大大高于静水池塘,其设施比工厂化养鱼简单,投资省、技术上也较易为群众所接受。我国水库众多,坝下鱼池一般受地形限制、面积较小,但有利条件是水源充足并具有自然落差。许多水库只要对坝下鱼池作适当改造,即可进行微流水养鱼,从而大幅度提高单产。笔者曾在武汉市夏家寺水库,利用坝下5口土质鱼池改建成一套微流水养鱼设施,以虹吸管引入库水,自流排灌,一、二级池鱼产量分别达到3005.7kg/667m2和1493.3kg/667m2。我们对微流水养鱼的鱼池结构…  相似文献   

3.
微流水培育罗非鱼种高产试验1992年至1994年,在中原油田水产公司亚.6公顷池塘,利用内循环微流水养鱼法,进行了单养罗非鱼种试验。5月份放养,养殖127天后,平均规格达到27克,平均每公顷产量31095公斤,净产值是24.3万元。1994年11月2...  相似文献   

4.
池塘鱼种、饵料,是高产的物质基础,科学的放养和投饵、精细的水质管理和鱼病防治,适时的间捕和流水微流水养鱼技术的推广,是高产的有效措施。对池塘养鱼I舶高产因子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5.
利用自然落差,开展坝下微流水养鱼,这种养殖方式的生态环境介于静水鱼池和高密度流水池之间。通过对微流水养鱼的放养、收获及饲料消耗的分析,表明微流水养鱼的能量转换效率较高,整个流水系统(一、二、三级池)总输入能毛转换效率为16.6%,生物能毛转换效率为17.7%。其中一级池明显较高,且大于二级池,二级池大于三级池。由于微流水池生态环境优于静水池,提高了饵料利用率,利用了天然饵料,有利于能量转换,流水池淤泥量很小,因此,微流水池在物质流动、能量转换方面表现出良性循环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节约水资源、降低养鱼成本、提高养鱼效益是每个养鱼户追求的目标,而今,重庆市万州区有很多养鱼户充分利用池塘上游地下泉水、水库渗水等水资源,采取池塘微流水养殖泥鳅技术,养鳅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深受人们欢迎.现就池塘微流水养殖泥鳅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阳春县附城中学养殖场有14亩鱼塘,共分4口,水深平均2。2米,水源较缺乏。在实行循:环微流水养鱼之前,1、4号塘常因水质过肥造成塘鱼缺氧浮头甚至死亡,2、3号塘则因水质清瘦、饵料不足导致塘鱼生长不良。4口塘年总产量仅在4000-7500公斤之间。从1988年“起,该场开展循环微流水养鱼,当年总产量即达1.5万公斤,平均亩产1071.4公斤。  相似文献   

8.
《河北渔业》1992,(1):26-30
<正> 简易池塘流水养鱼试验是1988年开始的,1989年由于遭受洪水灾害,终止了试验,1990年又接续试验。一、试验条件试验在偏桥子乡二道沟村的一口400m~2(合0.6市亩)的正方形鱼池内进行。鱼池平均水深1.3m,总容水量520m~3。鱼池水源为灌溉稻田后的滦河水。二、试验方法 1.流水池的进、排水结构和布局鱼池  相似文献   

9.
<正> 吉林省盘石县水产试验站于1988和1989年从长江水产研究所引进循环微流水养鱼技术,进行了大规格鱼种培育试验。现将1989年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1.鱼池条件。鱼种培育池三口,1号和2号池作试验池用,面积各为2.5亩。3号池为对照池,面积3.1亩。三口鱼池池深均为1.8米。培育期间各池水深保持在1.2~1.6米,自然条件均为相同。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灌溉渠道微流水养鱼试验,1992年共产鲁、罗非鱼、淡水鲳成鱼7493kg,折合亩产9658kg,总收入60459元,纯利17419元。这种方式比网箱养鱼更安全、更易管理。  相似文献   

11.
稻田微流水高密度养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部高原地区 ,由于地貌独特 ,丰富的自然流水资源 ,有大量的稻田可开展流水养鱼。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和稻田资源 ,推广稻田微流水养鱼新技术 ,1998~1999年西南农业大学与石阡县畜牧水产局在实施农业部下达的“稻鱼丰收计划项目”的过程中 ,在石阡县石固乡松林村开展了稻田微流水高密度养鱼的试验。获得了亩产鲜鱼219.7公斤的效果 ,现将试验的情况报告如下。一、试验的条件与方法1.稻田的选择与整理两块稻田面积分别为0.5亩和1亩。鱼种投放前 ,田埂加宽加固 ,加高至80厘米 ,鱼坑(凼)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5 %…  相似文献   

12.
陈宏焰 《福建水产》1993,(2):42-43,46
自然流水养鱼,是利用天然溪流的清新水源、水质,选择流水水头落差进行养鱼。保持常年全流水,保证池水中有较高的溶氧量。它既是家庭养鱼形式,又是向养鱼工厂化迈进。其主要形式有二:一是利用渠边、溪旁的流水落差,引水入池养鱼,出水回渠灌溉。另一种是利用跌落水头进行养鱼。笔者近几年来主要从事前一种形式的自然流水养鱼工作,在实践中制定、实施自然流水养鱼标准,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梯级流水养鱼,是近年来山区发展养鱼的一项新兴技术,它是利用山区水资源丰富和水位落差大的自然优势,依地形随地势,修筑建造梯级鱼池,进行梯级流水养鱼,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如湖南省慈利县,1988年修建梯级鱼池面积35亩,共产成鱼38吨,  相似文献   

14.
殷守仁 《海鲜世界》1992,(1):32-32,37
1986年湖北研究成功池塘循环水养鱼技术,经5年的推广应用证明是一种高效、节能、节水高产养鱼新技术,它集流水于生物增氧于一体,将一口或多口池塘池埂修建渠道。有进、出水口,或多口池塘池问用管道串联起来,配备一台小型抽水机或潜水泵,使所有池塘的水体定时循环流动.这种新颖的养殖技术将传统的流水养鱼变成了封闭式循环流水养鱼,从而大幅度提高了鱼产量。  相似文献   

15.
平定河水库养鱼水面12.0ha,坝下有配套鱼池5口、面积0.76ha。1991年进行养鱼高产试验,主要技术措施是大库实施化肥养鱼,鱼池开展流水、微流水投饵养殖,并配套鱼种生产。经过200d 余的饲养管理,共产鱼30548.1kg,总产值16.9万元,获利5.9万元。  相似文献   

16.
我县七山二田一分水,山地面积占70%,泉水和水库自流水较为丰富,利用自然落差流水养鱼更为经济,为了因地制宜开展一水多用,发挥山区流水养鱼的优势,这对迅速改变山区“吃鱼难”和脱贫致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流水养鱼节能、节地,省饵、省工,投资小,收效大,有的大山沟溪多,可以做到“家家流水,户户养鱼”。流水养鱼是当前一种集约化高密度精养和半精养的养殖方式之一,一般比池塘养鱼产量高。流水养鱼由于水经常不断地流动,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放养密度较大,如果饵料丰富,管理适当每亩可产成鱼2000—4000公斤,养得好的可达50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7.
山区流水养鱼技术要点我县山区地下水、泉水和水库自流水较为丰富,利用自然落差流水养鱼较为经济,因地制宜开展一水多用,发挥山区流水养鱼的优势,这对迅速改变山区“吃鱼难”和脱贫致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流水养鱼节能、节地、节饵、节工;投资小,收效大,有的大山...  相似文献   

18.
陕西南部汉中、安康、商洛三市地处秦巴腹地,由于气候地貌独特,水量相对丰沛,有较为丰富的自然流水资源,大量的稻田可开展流水养鱼。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和稻田资源,推广稻田微流水养鱼新技术,笔者开展了稻田微流水高密度养鱼的试验。获得了生产鲜鱼2350.5kg/hm^2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 我所位于珠江支流东面,河水受潮汐影响,潮差0.9—2.1米。基于这一自然条件,特利用潮汐水位差设计成池塘微流水养鱼系统,面积共15.7亩。经两年养殖证明,它适于密养,鱼类生长快,1981年平均亩净产3262斤。1982年平均亩净产4030斤,其中以进水闸门的5号塘(2.9亩)单产最高,平均每亩毛产10,067斤,净产6603斤,其中草鱼净产4118斤。  相似文献   

20.
水温调控,水质净化和养鱼生产等是温流水养鱼系统总体设计中的主要技术环节。为了探讨其相互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温流水养鱼系统的总体效益,山东省淡水所研制了一套具有水温调控系统,水处理系统,开式,半闭式和闭式相互切换系统为一体的温流水鱼系统,其工艺流程总体设计特别适用于大中小型火力发电厂和热电厂温流水养鱼。该设计已在济宇电厂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