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毛主席《七·三○指示》的光辉照耀下,通过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和开门办学,我们在总结我省群众棉花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在我校三结合基地上进行了红壤植棉高产栽培试验。试验地是新开垦的种过一年棉花的红壤早地,面积1.55亩,品种是“沪棉204”原种,实收籽棉736.38斤,折合亩产皮棉201.9斤。一、棉株结构收获时棉株的丰产结构:每亩实收5320株,株高平均98.1厘米,第一果枝着生高度19.54厘米,单株平均果枝14.9层,总果节24.87个,成铃13.28个,每亩总铃数70690个,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正定县南豆大队第四生产队,为了探索棉花高产规律,7r4年进行了高密度、早打顶的试验,在菜园地种植了4.8亩棉花,采取大麦和棉花间作,4.2尺一带,棉花行距平均2.1尺,株距2.8寸,每亩留苗12000株,到7月6日即全部打完了顶尖。据秋季收花时调查,每亩实有棉花10000株,株高80厘米,每株平均3.5个果枝,单株结铃9.1个,空株占5%,脱落率24.1%。经过精细管理,每自然亩收大麦300斤,皮棉128斤,折合亩产粮食1200斤,棉花170.6  相似文献   

3.
湖北钟祥县红旗大队农科所,1972-1974年连续做了三年棉花万株密植试验,每年皮棉单产都突破双百斤,初步摸索到棉花密植高产的一些规律。在此基础上,1975年种了一亩三万株高密度试验田,实收皮棉238斤,于9月29日收花结束,与本生产队亩产150斤皮棉的大田(每亩5460株)比较,要少用工5个,少用肥料投资16.32元,少用农药投资6.33元,并提早成熟一个月,是一块令人信服的高产、早熟、低成本的棉花样板田。1975年10月,我所同钟样县农业局、红旗大队农科所的同志一起,对这块试验田进行了调查总结。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棉花合理施肥的规律,我们在早发,伏旱的1973年和晚发、伏涝的1974年,分别调查了10个亩产皮棉百斤以上的生产队的施肥情况。现将调查结果综合如下。一、要提高棉花产量,必须提高施肥水平。1973年调查的10个生产队,共植棉1274亩,平均亩产皮棉150.4斤,每亩用肥量折纯氮17.9斤。其中亩产皮棉100~180斤的3个生产队,每亩用肥折纯氮12.6斤;亩产皮棉140—160斤的4个队,每亩  相似文献   

5.
2007年,五十一团种植中长绒陆地棉新陆早31号0.2万hm2,测产籽棉单产438 kg/667 m2,实收421.6 kg/667 m2,折合皮棉单产177.1 kg/667 m2.  相似文献   

6.
1、爱字棉品种爱字棉 SJ_4纤维长度,2.5%跨长为1.13时,气流测定细度值为4.09,强度指数为72.44,出花率为32.3%。对黄萎病和缺钾的土壤条件有较高的耐性。纤维强度和纱线强度大。在病地上平均产量为每英亩皮棉1038磅(折合每亩157斤),非病地上为1065磅(每亩161斤)。2、安德逊克来敦种子公司品种佩马斯特303 此品种去年已推广,除过去报道的特性外(见《棉花》1975年第二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在我省中部地区棉麦套种双丰收的经验,我系栽培组棉花科研组教师与工农兵学员在保定地区安国县伍仁桥公社中送大队与当地群众结合搞了两年试验。一、两种两收试验1974年棉花与矮秆齐大麦套种,获得亩产大麦306斤,棉花159斤。今年小麦红蚰包锈病严重,千粒重低,每亩实收小麦338.4斤,棉花可望收到200斤。  相似文献   

8.
一、亩产二百斤到三百斤皮棉所需指标问题棉花高产的因素是由株数、铃数、铃重、衣分构成的。亩产二百斤皮棉,一般需要七万个桃左右。亩产三百斤皮棉,一般需要十万个桃以上。在增桃数、增铃重、增衣分方面,增桃数尤为重要。从调查资料看,要夺取亩产三百斤,拿到十万桃,在每亩4000到5000株的情况下,伏前桃最多有拿到8.6个的。伏桃在我省因为高温、阴雨、干热风等的影响,拿的不稳,多的可以拿到12个,最少也有三、四个的。秋桃比较好抓,一般可以拿到8—10个。从三桃总的比例看,接近1:1:1。  相似文献   

9.
徐州142     
“徐州142”是我所以系统育种法于1970年自徐州58选单株,1973年育成的棉花新品种。1974年起参加江苏省和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均表现丰产、早熟、出苗好、吐絮畅、僵瓣及不孕籽少等优点,深受棉区广大贫下中农欢迎,推广速度较快,目前种植面积已达百万亩以上。一、试验结果1973年在所内品系比较试验,“徐州142”亩产皮棉226.1斤,较岱字15原种(敬安508原种,下同)增产15.9%,每亩增产31斤;霜前皮棉207.5斤,增产42.2%,每亩增产61.6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钾肥和密度对淮北地区棉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2006--2007年我们连续两年做了棉花的栽培试验,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探讨了钾肥和密度对棉花的产量、纤维长度及断裂值的效应,建立了综合效应方程。研究结果: 钾肥和密度对于籽棉和皮棉产量都是正效应,钾肥和密度的互作对籽棉及皮棉也都是正效应,皮棉和籽棉产量都最高时的施氧化钾范围400.2 kg/hm2--409.0 kg/hm2,种植密度范围是36136株/hm2--37973株/hm2;棉花纤维长度和断裂值的效应方程反映,钾肥和密度对两种品质指标都是正效应,绒长的钾肥的效应大于密度,断裂值的密度效应大于钾肥;纤维品质最优时的施氧化钾范围是315.5 kg/hm2--367.7 kg/hm2,密度范围是25569株/hm2--26229株/hm2。  相似文献   

11.
高密度早打顶是实现大面积高产稳产的有效途径保定地区十年来的棉花生产实践证明,凡是棉花能够大幅度增产的单位,都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狠抓以密植为中心的技术改革取得的。如定兴县傅家庄大队,1964年大上密度,由每亩二、三千棵上到五、六千棵,使一千多亩棉花产量翻一番,单产提高到80多斤,一年向国家交售了八万斤皮棉。这个队还在早薄地上进行过高密度早打顶的科学实验,每亩一万  相似文献   

12.
两熟棉田,在底肥每亩施棉饼一百斤、钙镁磷肥五十斤的基础上,追肥每亩用五十斤硫酸铵,究竟怎样追施才能最有利于棉花壮苗早发,稳长多桃,早熟不早衰,保证棉花增产丰收?为了摸索这方面的经验,一九七三年汉阳县奓山公社农科所进行了试验。该所在追肥上进行了四种不同的处理,每亩密度四千一百六十株,试验结果,同样的追肥数量,由于采取了不同的追肥时间、次数与用量,棉株的座桃与产量就有很大的差别:每亩追施苗肥十斤,蕾肥不施,花肥三十斤,桃肥十斤的,平均单株成桃最多  相似文献   

13.
我们植棉组是在一九七二年批林整风运动中由九个姑娘建立起来的。几年来,我们以敢于反潮流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改变自然面貌,夺得了棉花丰收。一九七二年,我们管理的二十三亩碱地棉花试验田,即夺得亩产皮棉一百六十五斤的好收成。一九七三年,种的一百三十亩棉花亩产皮棉一百四十二斤半,其中六十一亩三分重碱地亩产皮棉一百一十三斤,二十三亩七分间作棉花亩产皮棉一百六十六斤,三十九亩五分移栽棉花亩产皮棉一百六十斤,六亩四分示范田亩产皮棉二百二十三斤。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三年,我所试验组一点二三亩油、棉双高产试验获得良好成果,油菜总产三百六十九斤四两,亩产三百斤零三两;皮棉总产二百九十八斤二两,亩产二百四十二斤四两。试验地棉花是营养钵育苗,四月十二日播种,播种以后的天气一直是低温、多雨;移栽到大田后又遇到干旱,都不利于棉苗生长。我们采取了几条措施:第一,移苗补栽。试验地于五月十三日移栽,宽行2.2尺,窄行1.8尺,株距0.7尺,每亩四千二百八十六株。第二,中耕松土。苗期浅中耕二次,松土三次,土壤松泡,不板结,无杂草。第三,巧施苗肥。在每亩施土泡粪二百八十担、豆饼五十斤、过磷酸钙一百斤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棉花生长发育前期随水滴施2种水溶肥,研究其对棉花生长发育、黄萎病发生以及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滴施2种水溶肥,棉田棉株单铃重、绒长、衣分及产量等指标均较对照有所提高,抗重茬微生态滴灌肥处理田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4.78%和5.95%,新壮态植物生长促进液处理田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3.69%和11.26%;处理田棉花黄萎病发生均较对照轻,其中抗重茬微生态滴灌肥预防效果显著,8月29日调查防效达51.56%。  相似文献   

16.
年际间气象因子变化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鲁棉研28号’为试材,探讨年际间气象因子变化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际间棉花生育期内的积温变化不显著,日照时数间的变异系数为7.4%,降水量的变异系数达到18.4%;日照时数与籽棉产量、霜前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呈正相关;降水量与籽棉产量、霜前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呈负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降水量是影响棉花产量因素的关键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17.
我们植棉组是一九七二年开始成立的。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连续几年试验推广棉花育苗移栽,研究移栽棉花的生长特点,探索棉花高产规律,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年我们全组140亩棉花全部育苗移栽,预计亩产在250斤左右,其中53亩丰产田可望达到303斤。一、产量结构几年来,我们植棉组移栽棉花产量稳定在二、三百斤,从产量结构上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相对稳定的密度。我组移栽棉花每亩株数一直稳定在四千株左右。一九七三年为四千一百五十株,一九七四年四千二百株,今年四千株。  相似文献   

18.
大汲店棉花样板田共播种棉花366亩,土质为沙质黄土,地下水位3—4米,地势坡度平缓,有灌溉设备,土壤肥力中下等,历年亩产皮棉35斤左右,可以代表保定地区一般生产水平。在这块样板田里,又根据不同前茬(棉花、玉米、甘薯、花生、树苗、豆、蔬菜等)、不同土壤肥力(土壤全氮量由0.0496%到0.0634%)和不同生产管理条件(每亩施肥量最多的达57.06斤纯氮,最少  相似文献   

19.
棉花产生一斤干物质,消耗水分四百至六百斤。亩产百斤皮棉,全部干物质约为八百八十斤。一亩地通过棉株蒸腾耗去总水量为三十五万至五十三万斤。棉株受早表现是:生长缓慢,叶色暗绿,上部二、三个果枝高于主茎生长点;中午叶片萎蔫,下午三时不能恢复,最上一朵花距主茎生长点的节数减少(未打顶前减至六节)。比较可靠的判断是测定土  相似文献   

20.
营养钵育苗移栽,是夺取棉花早熟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据对我县大面积推广育苗移栽的情况调查,缓苗是移栽后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基本上不缓苗的移栽棉田,每亩比同样管理的直播棉田增产皮棉35斤左右;缓苗十天以下的,增产30斤左右;缓苗一、二十天的,增产20斤左右;缓苗三十天的,不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