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腥黑粉菌主要侵染禾本科植物。2004年曾从来自美国的碱茅草种中检出一种腥黑粉菌,是碱茅上腥黑粉菌的新记录,迄今国内外尚无其相关研究的报道,本文从冬孢子形态、萌发生理特性及基因序列比较等几方面对该菌进行了初步研究,讨论了该菌的分类地位,根据研究结果,该菌与Tilletia bromi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为腥黑粉菌潜在新种。  相似文献   

2.
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和细弱翦股颖(A. tenuis)是优良的牧草和草坪草。寄生于翦股颖上的腥黑粉菌共有3种,即小麦网腥黑穗菌(Tilletia caries,TCT)、翦股颖腥黑穗菌(T. sphaerococca)和苍白腥黑粉菌(T. pallida)。在形态、自发荧光和萌发生理3方面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冬孢子形态非常相似的2种腥黑粉菌TCT和T. sphaerococca为研究对象,依据序列特点设计4套引物,成功建立了TCT和T. sphaerococca菌丝基因组DNA的特异双重PCR检测方法和冬孢子的特异套式双重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进境剪股颖草种中腥黑粉菌的检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侵染剪股颖的腥黑粉菌是我国尚未发生的一种真菌病害,也是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的近似种。本文介绍了该病菌的检验鉴定情况,并从冬孢子形态、自发荧光现象及萌发生理特性几方面比较了两种病菌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寄生于黑麦草属植物有4种腥黑粉菌,分别是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Tilletia.Controversa(TCK))、黑麦草腥黑粉菌(T.lolli)、黑麦草粒腥黑粉菌(T.walkeri)和新种(T.vankyi)。其中TCK、T.lolli和T.vankyi冬孢子形态非常相似,难以区分。本研究以寄生于黑麦草上的这3种腥黑粉菌为研究对象,设计T.lolli的特异引物,成功建立了T.lolli冬孢子的套式特异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辐照技术作为一种检疫措施受到国际上的认可,同时也是国际上备受关注的一种检疫处理技术.本试验采用电子束照射稻粒黑粉菌和禾草腥黑粉菌病粒,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对病菌冬孢子萌发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照射剂量的加大,冬孢子萌发活性明显降低,当照射剂量达到5.31KGy时,未发现萌发的稻粒黑粉菌和禾草腥黑粉菌冬孢子.  相似文献   

6.
小麦矮腥黑粉菌及其近缘种的RPB2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矮腥黑粉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及其近缘种小麦网腥黑粉菌[T. caries (DC.)Tul.]、小麦光腥黑粉菌(T. laevis Kühn)和其他6种黑粉菌的DNA为模板,用RNA聚合酶II的第2亚基RPB2基因的通用引物RPB2-740F/RPB2-1365R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3种小麦腥黑粉菌均能扩增出617 bp大小的DNA片段,供试的其他6种黑粉菌没有任何扩增产物。利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种小麦腥黑粉菌的RPB2蛋白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99.08%,存在17个碱基的差异。利用RPB2基因的通用引物作为小麦腥黑粉菌的内置对照引物,与小麦矮腥黑粉菌的特异引物CQUTCK2/CQUTCK3相结合可提高小麦矮腥黑粉菌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植物检疫》2012,(2):74
黑粉菌和腥黑粉菌(Smuts and Bunts)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之一,能引起粮食作物、牧草等经济作物的减产和产量损失。国际黑粉菌和腥黑粉菌研讨会自1976年始每两年举办1次,分享和讨论全球学者在  相似文献   

8.
小麦光腥黑穗病是小麦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其病原菌被列为国内限定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但目前国内对该病菌的认识和研究远远落后于口岸经常截获的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小麦网腥黑穗病菌和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为早期识别和检测该病菌,从源头上预防该病菌传入、流行和传播,保障我国小麦生产的安全,本综述在总结这4种小麦腥黑粉菌的冬孢子形态和生理特征差异的基础上,分析和比较了目前用于小麦光腥黑粉菌检测的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红外光谱、电子鼻和PCR等主要技术的优劣,为更好地利用这些技术来检测小麦光腥黑粉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PCR检测   总被引:6,自引:11,他引:6  
应用PCR方法对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及其近似种或相关种包括黑麦草腥黑粉菌、狼尾草腥黑粉菌、水稻腥黑粉菌等10种腥黑粉菌共14个菌株进行了检测研究。根据线粒体DNA的序列分别设计了扩增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的特异性引物和扩增黑麦草腥黑粉菌的特异性引物,根据核糖体内转录区(ITS)DNA片段设计了扩增腥黑粉菌属真菌的引物,应用PCR方法能将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与黑麦草腥黑粉菌及其它近似种或相关种加以区分。本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强,已分别在不同实验室的不同型号PCR仪上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优化了小麦矮腥黑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条件。结果表明:小麦矮腥黑粉菌的冬孢子在土壤浸提液固体培养基中萌发后转接入T19液体培养基,培养45d,以菌丝作为酶解初始材料,用1.5%崩溃酶+1.5%溶壁酶+1.5%蜗牛酶复合酶液28℃酶解2.5h原生质体的获得率最高;以1.2mol/L的氯化钾为渗透压稳定剂,所得原生质体数量最多,且释放的原生质体能均匀分散分布,不聚集成堆;小麦矮腥黑粉菌的原生质体在TB3培养基上能长出较多的单菌落。  相似文献   

11.
寄生于多年生黑麦草的Tilletia属腥黑粉菌共有4种,即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TCK)、黑麦草腥黑粉病菌T.lolii、T.vankyi、黑麦草粒腥黑穗病菌T.walkeri。本研究分析了黑麦草上冬孢子形态非常相似的3种腥黑粉菌的DNA序列差异,设计了TCK的特异引物,成功建立了TCK菌丝基因组DNA的特异PCR检测方法和冬孢子的套式特异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秦国勋  夏新媛 《植物检疫》2001,15(4):222-225
1 名称、分类及分布学名 :TilletiawalkeriL .A .CastleburyetL .M .Carris.,英文名 :ryegrassbunt分类地位 :担子菌亚门 (Basidiomycoti na) ,冬孢菌纲 (Teliomycetes) ,黑粉菌目(Ustilaginales) ,腥黑粉菌科 (Tilletiaceae) ,腥黑粉菌属 (Tilletia)。分布 :美国 (东南部诸州、俄勒冈州 )、澳大利亚[1~ 2 ] 。寄主 :多花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L .)、黑麦草(L .PerenneL .) [1~2 ] 。2 …  相似文献   

13.
根据水稻腥黑粉菌两个聚类群与其它黑粉菌ITS序列的差异,分别设计了两个聚类群的特异引物Hor2/Hor9和Hm1/Hm5,结合ITS通用引物Til1/Til4建立了分别检测水稻腥黑粉菌两个聚类群单个冬孢子的套式(巢式)PCR检测方法,整个检测过程可以缩短至8h。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小麦光腥黑粉菌转化子最适培养基, 以提高小麦光腥黑粉菌转化子生长速度, 选取了3个菌落形态不同的转化子(ZHZ-1, ZHZ-2, ZHZ-3)进行培养试验?用6 mm打孔器打取菌饼, 将菌饼置于9种培养基上16℃避光培养?观察?测量小麦光腥黑粉菌转化子的菌丝生长情况?菌落直径等主要指标, 结果表明, 9种培养基中, 3种转化子都是在完全培养基(complete medium, CM)上生长状况最好, 菌丝生长速度最快?ZHZ-1转化子在CM培养基上菌落圆形, 有褶皱, 产生大量白色菌丝, 生长速度快?ZHZ-2转化子菌落圆形, 产生大量白色菌丝, 生长速度快?ZHZ-3转化子菌落云纹状, 有褶皱, 产生大量白色菌丝, 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15.
小麦矮腥黑穗病菌与其近缘种的rDNA-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对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及其近似种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aries)、小麦光腥黑穗病菌(T. foetida)的rDNA-ITS进行了测序,并结合GenBank中登录的这3个种的其他菌株及腥黑粉属其他6个近缘种41条ITS序列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可以被划分为3个分支:第1个分支为印度腥黑穗病菌(T. indica)与其近似种T. walkeri;第2个分支主要是小麦矮腥黑穗病菌与其近似种T. caires和T. foetida及寄生在杂草上的一些腥黑粉菌(T.bromi 和T.fusca);第3个分支主要是寄生在杂草和水稻上的腥黑粉菌(T. barclayana和T. horrida)。第1分支与第2分支之间 ITS差异较大,同一分支内不同种之间ITS差异很小。rDNA-ITS序列只能用于腥黑粉菌属中部分种的区分。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利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和Alexa Flour 488(AF 488)标记的麦胚凝集素(WGA)分别对小麦子房细胞和小麦矮腥黑粉菌进行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系统获取小麦子房的三维立体图像。该技术可获得清晰的小麦子房细胞图像,并观察小麦矮腥黑粉菌在小麦子房中的侵染状况。该方法将为研究病原菌在寄主体内的分布提供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进口草籽中截获绒毛草腥黑穗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传飞  陈国弥 《植物检疫》1999,31(6):341-342
本文介绍了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的近似种-绒毛草腥黑穗菌(THS)的检验鉴定情况,并详细比较了两种黑粉菌,发现两种冬孢子萌发对温度条件要求不同。  相似文献   

18.
 以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9个菌株和黑麦草腥黑穗病菌5个菌株及其近似种或相关种:稻粒黑粉菌、狼尾草腥黑粉菌、狗尾草腥黑粉菌、苏玛特腥黑粉菌、狐尾草腥黑粉菌、小麦网腥黑穗病菌和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共9种22个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序列比对分析,设计了检测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及黑麦草腥黑穗病菌的TaqMan MGB实时荧光PCR引物和探针,优化了反应条件,筛选出特异性探针,分别建立了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和黑麦草腥黑穗病菌实时荧光单重PCR和实时荧光双重PCR检测方法,其中实时荧光双重PCR检测方法实现了在同一PCR管中仅用5μL的反应体系,进行1次PCR反应就能特异性检测出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或黑麦草腥黑穗病菌。本研究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结果可靠、检测速度快、成本明显降低,在文际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环氧乙烷熏蒸小麦矮腥黑粉菌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环氧乙烷熏蒸进口小麦矮腥黑粉菌取代干热灭菌法获得成功,为进口小麦灭菌处理开辟了新的途径。试验表明环氧乙烷熏蒸小麦矮腥黑粉菌的有效剂量为175—200克/米~3,熏蒸期间粮温15—25℃,密闭熏蒸3—5天。同时还对矮腥黑粉菌有一定的持续效果。每立方米用150—200克的环氧乙烷熏蒸小麦,对种子的生活力有影响,不宜用于少量引种繁殖材料的熏蒸,只能作进口小麦灭菌处理。  相似文献   

20.
小麦光腥黑粉菌冬孢子总DNA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小麦光腥黑粉菌冬孢子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改良CTAB法、氯化苄法、SDS法对小麦光腥黑粉菌冬孢子总DNA提取的效果。结果表明,SDS法无论在DNA纯度(R=A260 nm/A280 nm)和产量上均优于氯化苄法和CTAB法。利用SDS法能获得186 ng/mg的DNA产率,而氯化苄法和CTAB法只能分别获得145 ng/mg和112 ng/mg。采用SDS法提取的DNA纯度较高,-RSDS=1.485,氯化苄法(BC)和CTAB法所得DNA纯度无明显差异,分别为-RCTAB=1.254和-RBC=1.2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