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贺昌 《植物保护》1994,20(3):38-39
冀东地区麦根蝽象生活习性及防治刘贺昌(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昌黎066600)麦根蝽象,又名地臭虫,成虫和若虫以刺吸口器吸作物根部汁液,主要为害小麦、高粱、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此外还为害大豆、甘薯等。受害谷子、高粱、玉米苗期叶片干黄矮化,重者成片枯...  相似文献   

2.
黏虫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玉米上的重要害虫之一.是一种迁飞的杂食性、暴食性害虫,可为害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禾本科作物,大发生时也可为害豆类、蔬菜等。该虫主要以幼虫取食为害,咬食植物茎叶组织.形成缺刻。为害严重时,玉米叶片全部吃光或仅剩叶脉.一般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研究其发生为害特点,对于保障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凌海市地处辽西走廊咽喉地,是商品粮基地县 (市 )。 1962年洪水后沿大凌河畔的根土蝽 (Stibaropus formosanus Takado et Yanagihara)日趋严重, 1974年后面积扩大。 1984年全市普查,根土蝽为害面积 2 858.4 hm2,其中新庄子镇 470.8 hm2,减产 70%~ 80%,有的地块颗粒无收。在化学防治方面我们应用了 25%甲基异柳磷微胶囊悬浮剂 (下面称甲基异柳磷 )在新庄子镇和东花乡玉米、高粱田进行了防治根土蝽的试验,效果显著。 1玉米田根土蝽防治试验 1.1试验方法试验地属河沙土,前茬为高粱。 2000年 5月 5日播种铁单 10玉米。将甲基异柳…  相似文献   

4.
扶沟棉田盲椿象猖獗为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沟县棉花盲椿象常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然而像2001年严重发生和为害的程度属历史罕见。2001年全县种植棉花5万hm2,盲椿象发生面积达3万hm2以上,有1万hm2的棉田造成20%的减产,个别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扶沟棉田内发生的盲椿象主要有苜蓿盲蝽、绿盲蝽和中黑盲蝽。据调查,苜蓿盲蝽5月下旬迁入棉田为害,绿盲蝽、中黑盲蝽6月上、中旬迁入棉田为害,7月下旬到8月中旬达到为害高峰。据8月9日调查,平均百株有虫215头,最高达457头,并且以抗虫棉发生较重。究其原因主要是:①由于转Bt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应…  相似文献   

5.
玉米球跳甲 Sphaeroderma apicale Baly 国内分布于福建、江西、广东和台湾省。国外分布于日本及越南北部。该虫在甘肃省首次发现。玉米球跳甲主要为害玉米,其次还为害高梁。成虫为害玉米叶片。在成县,玉米受害株率达100%;高粱受害株率也达80%以上。该虫通过玉米秸秆长距离传播,玉米是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应注意该害虫的传播蔓  相似文献   

6.
2002年6月中旬,斑须蝽在黑河市甜菜、玉米上大面积发生为害。甜菜平均每埯(穴)有虫6~8头,个别地块达20头以上,玉米平均每株有虫5~7头,造成甜菜死苗及玉米心叶扭曲烂心,田间被害率达20%~30%。斑须蝽在本市1a发生1代。以成虫在田间杂草、枯枝落叶、树皮或房屋缝隙中越冬。斑须蝽的为害活动具隐蔽性。白天多聚集在小杨树及作物的根部,傍晚或清晨取食为害。此虫飞行能力较强,有转株为害习性。2002年之所以造成为害,主要是2001年暖冬,越冬基数大,2002年春夏季雨水适宜,对其发生较为有利。斑须蝽…  相似文献   

7.
玉米螟在莱城区主要为害玉米、高粱、粟。过去在生姜上偶尔有为害,但近4a来,由于生姜覆膜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玉米螟在生姜上的为害呈逐年加重趋势。据调查,一般地块被害苗率47%,严重地块高达10%以上,轻者造成枯心苗,重者倒折,严重影响生姜的产量。玉米螟在莱芜地区1a发生3代,在生姜上以第一代为害重,第二代盛发期夏玉米已至心叶期,即转入夏玉米田为害,因此二、三代对生姜的为害轻。1 为害加重的原因11 冬春气温偏高 近4a来,冬季气温明显偏高,使玉米螟越冬存活率较常年明显偏高。根据气象资料,4a来…  相似文献   

8.
1998年7~8月份,在南郑县忍水乡发生扁卷螺大量聚集在玉米株上为害。县植保站和忍水乡农技站7月21日调查,全乡发生扁卷螺为害玉米面积150hm2,占该乡玉米播种面积的20%,被害株率高达80%以上,百株平均有扁卷螺2380头,严重地块达3000~5000头(当时正值玉米大喇叭口期)。幼螺多集中在叶片背面为害,主要在上午10时前活动,下午5时后迁回石坎、土缝等处。防治不及时地块,玉米叶片被刮食成空皮,严重时叶片成刷状,造成产量损失40%以上。扁卷螺属萍螺的1种,俗称小螺壳。体小而扁平,外有螺旋式…  相似文献   

9.
太行山区粟芒蝇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芸亭 《植物保护》1994,20(6):25-26
太行山区粟芒蝇发生规律研究秦芸亭(河北省涉县农业局056400)粟芒蝇(Atherigoabisetakall)为太行山区谷子主要害虫,一般为害率20%~40%,严重地块达80%~90%。自80年代以来,采取人工饲养、田间诱集、大田调查等方法,对其发...  相似文献   

10.
玉米苗枯病是惠民县玉米苗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常造成玉米苗心叶卷曲、萎蔫,严重者造成死苗。该病以麦套玉米田和连年种植玉米的地块发病较重。发生较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本县麦套玉米田大多都不倒麦茬,土壤板结,玉米苗长势弱,利于病菌的侵染为害;而连年种植玉米的地块,病菌逐年在土壤中积累,从而使该病的发生逐年加重。发病盛期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重病地块病株率可达30%以上,可造成5%~10%的死苗,给夏播玉米造成严重为害。近2a大田试验,在玉米播种前,选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乐时)拌…  相似文献   

11.
小长蝽的生物学及防治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长蝽(谷子小长蝽)Nysius ericae (Schilling)是我省长蝽科昆虫的常见种类,主要为害高粱、粟、芝麻等。为弄清其生物学特性,1978—1980年我们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 一、为害情况成虫和若虫喜群集为害寄主植物的蕾、花和幼果(穗),亦可为害嫩头、嫩叶、花(穗)梗和嫩枝。花萼受害初期出现褐色小  相似文献   

12.
棉盲蝽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棉盲蝽在郓城县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逐渐成为抗虫棉的常发性害虫。本县棉盲蝽主要包括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和中黑盲蝽 4种。其中绿盲蝽占比例较大,约占调查虫量的 70%左右。 2000年盲蝽大发生,全县发生面积 1 600 hm2,占棉花播种面积的 60%,平均百株虫 20~ 35头,最高达 60头,平均植株受害率 40%~ 60%,最高达 90%以上,叶片平均受害率 25%~ 30%,最高 60%以上,造成叶片大量破碎,严重影响叶片的功能,对抗虫棉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 1为害特点   以成虫、若虫刺吸为害,使子叶期棉苗顶芽焦枯变…  相似文献   

13.
高粱蚜虫是淮阴市夏高粱主要害虫之一,是一种突发性猖獗为害的害虫,以口针刺入高粱叶片内吸取汁液,轻者使叶片发黄,重时叶片干枯,同时排出大量蜜露,污染叶片,形成“油叶”,受害严重的植株,穗粒不实或不能抽穗,造成严重减产或绝收。一、发生规律及为害1.高粱蚜虫在我市发生种类据泗洪县于1990年9月15日在高粱重点产区车门等乡采集5000个标本送请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李佑文教师鉴定,其学名为  相似文献   

14.
冀北是玉米、高粱、谷子的主要产地,由于长期受玉米、高粱丝黑穗病及谷子白发病为害,严重影响增产。 河北省植保学会于1980、1981两年先后组织了国内植物病理工作者进行考察,一致认为:必须尽快研究解决,并提出了一些有效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双斑萤叶甲Monolepta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属鞘翅目 ,叶甲科 ,是一种在我国分布很广的杂食性害虫。据报道 ,该虫寄主有玉米、高粱、谷子、大豆、蔬菜等多种作物。东辽县历年发生很轻 ,但2000年由于长期干旱高温 ,该虫首次大发生 ,对其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和分析 ,简报如下 :一、发生概况双斑萤叶甲在东辽县发生于7~9月 ,以成虫危害大豆、玉米、高粱、水稻和蔬菜 ,其中大豆和玉米受害最重。成虫7月上旬出现 ,中旬达危害盛期 ,在大豆和玉米、高粱上取食叶片后 ,留下白色网状斑和孔洞 ,据…  相似文献   

16.
弯刺黑蝽在天全成灾弯刺黑蝽是四川盆周山区玉米上的一种主要害虫。历年有所发生,但发生轻,发生区域集中在海拔800~1000m玉米地上。为害高峰期在5~6月份玉米苗期,吸食玉米生长点,出现畸形苗,不能正常生长,造成缺窝脱苗。1996年,大寨乡铜林村出现6...  相似文献   

17.
榆林市是马铃薯的最适宜生长区,常年种植面积达 17万 hm~2。近年来二十八星瓢虫的猖獗发生,直接威胁着马铃薯的安全生产。据榆林市植保站 1992~ 1993年在绥德、佳县夏薯田调查,百株虫量达 120~ 396头,卵量为 1 300粒左右,严重地块单株虫口超过 300头,被害株率达 100%,有些马铃薯整株死亡,个别地块造成绝收,为害损失率达 45%左右。 1994~ 1995年在米脂县、榆林区夏薯田调查,百株虫量平均达 940头,卵量 4 541粒,被害株率 100%,严重地块已全部死亡,为害损失率达 20%~ 50%。秋薯受害也严重。本市各县植保站 1992~ 1994…  相似文献   

18.
绿盲蝽在枣树上暴发成灾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绿盲蝽又称牧草盲蝽,能为害多种果树、蔬菜、棉花、苜蓿等经济作物。2001年绿盲蝽在沧州枣区大面积发生,而且严重为害果实,为历史罕见。据6月16~18日(第二代绿盲蝽发生盛期)在沧县黄递铺乡阳寺、刘庄子等地调查26块枣园,平均每棵枣树2688头,最高的1棵达4032头。沧县、献县等枣区均普遍发生,发生面积近66.7万hm2。1发生为害特点绿盲蝽以若虫和成虫刺吸枣树的幼芽、嫩叶。花蕾及幼果的汁液。被害叶芽先呈现失绿斑点,随着叶片的伸展,小点逐渐变为不规则的孔洞,俗称“破叶病”、“破天窗”。花蕾受害后,…  相似文献   

19.
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Guenee)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在我区主要为害石榴、桃、李、杏等果树。1988—1989年高粱田间偶见为害株。1990年在武都县河谷区2000亩高粱田普遍暴发,据在锦屏、城郊两乡的调查,紧穗高粱受害率为100%,虫口密度每株达2—12头,最高的达32头;散穗型高粱受害率也达10%以上。该虫以幼虫蛀食或  相似文献   

20.
2006年5月中、下旬,稀点雪灯蛾[Spilosomaurticae(Esper)]在山西省平定县的玉米田暴发。在此之前,本省尚无此虫为害的记载。据调查,稀点雪灯蛾主要发生于平定县张庄、东回、柏井、石门口等乡(镇)的77个村,发生面积0.61万hm2。一般地块被害株率40%~55%,为害重的地块被害株率达98%,平均虫量2.1头/m2。该虫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严重地块玉米苗几乎被吃光。究其发生原因,主要是从周边地区潜入的虫源,防治中,市、县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并亲临现场检查指导。农业局成立防治工作领导组,因地制宜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人工捕捉与化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