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春玉米间作马铃薯,马铃薯收获后套栽培棉花,形成春玉米与棉花苗期共生,春玉米收青棒后的棉花宽行适时套作冬季蔬菜,是一种集约利用农业资源,持续土壤肥力的优化种植种式,光能利用率的为常规麦/棉模式的2.23倍,在生态条件相近,并具有临近市场区位优势的地区推广,具有很高的产量,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我国高产粮之一,种植面积比较大,适合规模化种植。近几年,温室技术不断成熟,玉米种植也开始在温室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改造,其中玉米地膜栽培技术运用比较广泛。这种栽培方式是通过在地面覆盖一层薄膜,结合平衡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使土壤达到增温、保墒、除草等,促进玉米早熟,实现高产栽培。这种技术对于春玉米的种植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促进春玉米的高产丰收。本文主要分析地膜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河北省泊头市示范推广了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技术和夏玉米宽窄行单双株高产栽培新技术,解决了当地春玉米苗期干旱和夏玉米密度低且产量不稳的难题,从而大大提高了玉米产量,推广面积和经济效益显著增加。该技术可适用于黄淮海春夏玉米混播区,特别是雨养旱作区。  相似文献   

4.
嵊州市位于浙东地区,地处曹娥江上游.随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春玉米、大葱等经济作物面积逐年增加.春玉米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大葱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净产值达54.6万元,经济效益良好,春玉米、大葱为该市较成功的一种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鲜食玉米以春玉米为主,有大棚栽培、小拱棚栽培、地膜覆盖栽培和露地栽培等,种植面积较大,每年6月中旬到7月初是鲜食春玉米的旺收季节,常发生鲜食玉米大量集中上市,造成货丰价廉的现象。有关专家认为,根据市场需求,错开播种期,发展夏秋鲜食玉米,是提高鲜食玉米种植效益的  相似文献   

6.
金花菜—春鲜食玉米大棚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棚金花菜—春鲜食玉米栽培模式是通过应用金花菜无公害栽培技术、甜糯鲜食玉米新品种、大棚春提早栽培鲜食玉米及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等技术集成的新模式,有效缓解了重茬障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确保了金花菜产业提质增效。本规程规定了金花菜—春鲜食玉米大棚栽培的产地环境、种植要求、病虫草害防治和生产记录,适用于长江中下游金花菜—春鲜食玉米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7.
陕西灌区高产春玉米物质生产与氮素积累特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明陕西灌区高产春玉米栽培下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的动态特征,为陕西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产玉米品种陕单609为材料,设置普通大田栽培、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3个栽培处理,于2013—2015年在陕西灌溉春玉米试验站进行试验,研究分析玉米产量等级群体的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叶面积指数与SPAD值、产量构成特性。【结果】普通大田栽培、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玉米籽粒平均产量分别为11.1、13.1和16.1 t·hm~(-2),与普通大田栽培(对照)比,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籽粒产量增加18.0%和45.1%;穗粒数和千粒重低于对照,而单位面积穗数极显著高于对照,单位面积较多穗数,是玉米高产潜力的关键。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群体收获指数也显著高于普通大田栽培。高产和超高产栽培群体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较对照增加18.5%、41.8%和20.5%、24.5%。春玉米吐丝后,高产和超高产栽培群体干物质量对籽粒产量贡献率较对照提高10.0%和20.1%;氮素积累量对籽粒氮贡献率较对照提高30.2%和61.6%。相关分析显示,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8;r=0.927)。春玉米花后,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显著高于普通大田。【结论】与普通大田栽培和高产栽培相比,超高产栽培显著提高了春玉米吐丝后生物量积累和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维持叶片较强的光合生产能力,是其实现春玉米高产的生理基础。在陕西灌区春玉米生产中,在筛选耐密品种的基础上增加种植密度、强化氮肥分次追施,保证高产玉米吐丝后期对氮素的需求,实现春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8.
为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解决烟、粮争地的矛盾,进行春烤烟免耕套种秋玉米栽培模式技术试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春烤烟免耕套种秋玉米栽培模式,比原来仅种植春烤烟增加了一造秋玉米,每667m^2增加玉米产量325.6kg、增加产值505.82元,烟草、玉米每667m^2产值达2113.5元,农民每年每667m^2地收入1400-1500元,创新了新的粮经轮作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玉米作为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的农产品,对于其高产的栽培技术分析、开发和研究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春玉米因播种期在干旱的春季又称为旱玉米,对于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分析是实现玉米种植栽培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重要性角度出发,对春玉米种植栽培的全过程及管理进行系统的阐述,并提出相应的春玉米高产的栽培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2017年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具体措施,总结春玉米高产栽培取得的经验,旨在为勐海县发展春玉米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甜玉米、糯玉米栽培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鲜食甜糯玉米因其营养保健价值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欢.经济效益较高.但其生产、管理与普同玉米有所不同。根据我院多年种植甜糯玉米的经验,甜糯玉米生产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发酵有机肥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方法]将玉米秸秆通过一定方法发酵成有机肥,将该有机肥与复合肥互混用作底肥,研究其对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复合肥375 kg/hm~2+秸秆肥15 000 kg/hm~2处理表现最好,产量达8 352.0 kg/hm~2。[结论]将秸秆发酵成有机肥是秸秆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凯  缪勇  邵正飞 《农学学报》2014,4(12):33-37
为有效地实施玉米害虫的综合治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安徽淮北玉米产区33 个常用玉米品种对玉米螟的抗虫性。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螟性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同一品种在心叶期和穗期的抗螟性强弱亦不相同。在玉米心叶期,‘中农大311’、‘中科11’、‘登海3 号’、‘东单80’、‘蠡玉16’、‘郑单23’、‘济单8号’、‘滑玉13’等8个品种的抗螟性较强。在玉米穗期,‘浚单20’、‘齐单1号’、‘中科4号’、‘农大108’、‘鲁单6018’等5 个品种的抗螟性较强。心叶期和穗期的综合抗螟性较强的10 个玉米品种排序为‘中农大311’、‘中科4号’、‘济单8号’、‘郑单23’、‘郑单958’、‘齐单1号’、‘中迪985’、‘农大108’、‘蠡玉16’、‘登海3号’。  相似文献   

14.
15.
对20个玉米品种进行了抗弯孢霉叶斑病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弯孢霉叶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病性差异。其中中感品种为先行3号,病情指数为15.52%;高抗品种为富友1号和振杰2号,其余的品种皆为中抗。除此之外,还分析了影响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发生的因素,其发病程度除受品种抗病性等因素的影响外,主要取决于8月中、下旬的降雨日和降雨量。  相似文献   

16.
17.
玉米根茬还田与玉米根系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根茬还田后,玉米植株20cm以外范围的地上及0~40cm深的土体内玉米根系数量增加显著,0~20cm的40cm以下各土体根系数量有所降低。增施磷酸二铵和硫酸钾,40cm以下各土体根系数量增加。增施氮肥,10~20cm的地上及0~40cm深的各土体内根系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18.
甜玉米与糯玉米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个甜玉米5、个糯玉米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超甜玉米“绿色超人”、加强甜玉米“C64×23”、糯玉米“山西白糯”生长良好,产量较突出,品质佳,适合在河南地区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品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品质的对比研究指出 ,高油玉米籽粒蛋白质、脂肪及必需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玉米 ,淀粉含量明显低于普通玉米 ,脂肪酸组分和含量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郑单958选育经验对辽宁玉米育种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郑单958的特征特性和选育成功经验,针对辽宁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就重视玉米黄早4种质改良与创新、确立正确的育种目标、加强自交系选育、使组合鉴定科学化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辽宁省玉米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