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阶段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全省86个退耕还林工程县退耕前后社会经济情况的统计调查、对工程区11个退耕还林重点县的20个乡688户退耕户的人户调查以及对典型案例的追踪调查结果,结合退耕还林固定样地和径流场观测结果,分析研究了退耕还林工程对贵州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初步评价了贵州省2000~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重点评价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通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任务1417.1万亩,工程覆盖16个州市129个县,惠及130万户退耕农户、544.6万人,工程建设成效显著,为生态状况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突出贡献。一是自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省增加了林草面积1247.74万亩,覆盖度增加2.3%,局部遏制了水土流失,有效地控制了泥沙流量,工程区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二是退耕农户收入明显增加。全省退耕农户户均从…  相似文献   

3.
王莉 《陕西林业》2005,(1):20-21
退耕还林工程1999年在我省试点开始到现在已经五年。全省10个市104个县(市、区)退耕还林总面积2736.8万亩,其中,退耕地13361万亩,宜林荒山14007万亩,涉及退耕农户164.9万户。几年中,遍及全省10个市104个县(市、区)及1675个乡镇。退耕还林中所产生的大量的文件、技术资料非常广泛、非常重要,建立健全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的管理制度,能否将退耕还林工程档案完整、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末期,针对江河水患频发、风沙危害加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实施退耕还林的重大战略决策。工程涉及河北省11个市区市、160多个县、225万退耕农户,落实国家投资67亿元,目前全省已经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58.47万公顷。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工程区在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5.
歙县采取四项措施加快退耕还林确权发证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宣传发动。县里成立了退耕还林确权发证领导组,下设由县农委和林业局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的办公室,具体负责发证工作,县政府还落实了工作经费;印发5万份《致广大退耕户的一封信》,发放到退耕农户手中;县电视台连续两个月在黄金时段打出林权证发放宣传字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层层开展业务培训,确保发证质量。  相似文献   

6.
伊犁河谷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自2000年开始在伊宁市进行试点,2001年该工程义在尼勒克县试点,2002年开始扩大面积,在尼勒克县、霍城县、察布查尔县、巩留县、特克斯县实施,2003年以后工程在河谷八县一市全面铺开。截止2006年底,退耕还林工程覆盖州直102个乡镇场,385个行政村,涉及退耕农户20901户,涉及退耕农民人数89867人。  相似文献   

7.
自2005年以来,河南省对全省12个退耕县、12个退耕村和120个退耕农户进行了连续8年的效益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能够有效地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能够稳定地增强粮食产品持续供给能力,能够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典型抽样、问卷和访谈方法对安顺市西秀区退耕还林工程后续问题进行调查,了解退耕还林工程区退耕农户目前的生产生活状况、心态,提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建议和办法。  相似文献   

9.
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62,自引:3,他引:62  
以会泽县和清镇市为例 ,通过 1 0个乡镇 ,2 9个村委会 ,2 0 0多个农户 ,1 6 0多个非农户的调查 ,取得第一手资料 ,分析退耕还林对退耕农户的影响 ,结果表明 :第一 ,在接受补偿的这 5~ 8a里 ,退耕农户的收入将明显提高 ,激发了农民退耕的积极性。但受比较经济利益的影响 ,大部分退耕户重补偿政策的优惠 ,轻管护林子的义务 ;第二 ,退耕后绝大部分农民并无兴趣提高土地的集约化水平 ,他们对国家的补贴依赖性强 ,一旦停止钱粮补助 ,林地还未到效益期 ,将失去生活来源。因此 ,建立和完善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 ,对进一步调动农民和相关部门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持续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及运行进行了初步探讨 ,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全国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3.64亿亩,全部成林后,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1999 ̄2006年,全国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3.64亿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2.05亿亩、封山育林0.2亿亩,使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2个多百分点。近几年,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占全国造林总面积的60%以上,西部许多地方更占到90%以上。退耕还林计划任务完成率为98.9%。退耕地造林的年度面积核实率和核实面积合格率以及历年面积核实率和核实面积合格率,连续4年保持在90%以上。退耕还林发放的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退耕还林补助占退耕农民人均纯收入近10%,工程区563个县高于20%。许多农户依靠国家补助吃上了细粮,生活普遍得到改善。下面,我们将长江、黄河流域退耕还林的两组综合报道奉献给大家,通过两河流域几年来的生态巨变,我们也得以了解,这项惠民政策是如何涵养了我们的母亲河,继而,又滋润着我们每一个炎黄儿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退耕还林工程对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米脂县综合效益的影响,采用生态经济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修正的Bossel定位理论方法,2009年10~11月,对米脂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自1998~2009年,退耕造林地土壤有机质(0~20 cm)平均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比临近(﹤30 m)的坡耕地高出0.478%和0.574 kg/m2;(2)退耕还林经济净效益主要体现在退耕造林后劳动力转移劳务创收。即:69%的被调查农户家庭纯收入上涨了2~5倍,56%被调查农户种植业纯收入上涨0~1倍,44.5%的农户劳务收入占了家庭纯收入的50%以上,36.6%农户劳务收入超过了家庭纯收入的10%~20%,87.5%农户的退耕补贴占家庭纯收入的10%以下;(3)退耕还林提高了社会整体协调性0.81。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初步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整体提高了农户经济收入,优化了经济收入结构,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草)工程政策问题分析与优化建议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孔凡斌 《林业科学》2004,40(5):62-70
退耕还林 (草 )工程是 2 0世纪末我国政府实施的重大生态恢复工程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作为一项生态恢复工程 ,应当遵循生态优先、经济效益次要的原则 ,这是工程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然而 ,在中西部贫困地区 ,实施退耕还林 (草 )工程面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 ,如何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长远生态利益和短期经济利益、全局利益与部门利益之间的关系 ,是关乎工程建设质量和系统维护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从生态优先的原则和本质出发 ,探讨工程实施过程的政策冲突及其原因 ,并提出调和利益关系的政策管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2006年以来岳阳县防沙治沙综合治理项目所取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进行了综合的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岳阳县防沙治沙工程所带来的效益十分巨大。此外,对实施过程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袁畅彦 《森林工程》2008,24(1):91-93,96
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对拟建项目资源、市场、工程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分析、论证和评价,从而确定项目是否可行或不行。本文选择自然资源、技术条件、经济效益3个核心问题,应用多方案优选法、扩展净现值法及其经济图示法对投资项目可行性风险作进一步的分析,对弱可行因素做再决策,以提高项目可行性的准确率和预设应对可行性风险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选取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了解保护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情况,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3个层面选取15个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综合评价中权重值表现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而在15个评价指标中,森林覆盖率权重值最大,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蓄积量权重值略次之;职工年收入增长率、自然资源开发程度、社会知名度权重值最小,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较小;三大效益评价值相差较大,生态效益评价结果为一级,经济效益评价结果为四级,社会效益评价结果为一级。评价结果表明,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保工程效益综合评价结果为一级,保护区天保工程实施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经济林基地建设在实现预期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总结了安徽省利用外资项目建设经济林基地的几点经验:在规划时,注重市场调查和群众参与;在项目实施中,注重环境保护、良种壮苗和技术培训;在项目实施后,注重项目监测和产品安全;在项目取得成果时,注重产品销售和加工。并就如何促使经济林基地建设在实现预期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提出了几条措施。  相似文献   

17.
提高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三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梅 《广东园林》2010,32(4):38-41
规范的项目管理是园林施工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文章从施工管理实践中探讨如何通过进度、成本、质量三大控制来实施高效的园林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以最低的投入,建成客户满意的产品,从而获得施工企业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发展竹产业是一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全面兼顾的"三优"工程,具有生态优、效益好、市场广、可持续等特点。宜黄县具有竹林面积基数大、气候土壤条件好、山地多等发展竹产业的优势。发展竹业生产是加快宜黄县社会和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总结了宜黄县在发展竹产业中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密云县的退耕还林工程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在密云水库周围地区、国道、国铁干线公路两侧,以及生态脆弱地区。主要造林模式为生态型经济林造林模式、经济林模式、农业生态旅游模式、速生丰产林模式与水源保护林模式(荒山造林模式)。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调查与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密云县退耕还林工程在净化空气、减少风沙危害、保持水土等各方面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衡水湖园林景观规划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规划以"服务社会,生态造园"为核心理念。努力处理好衡水湖园林景观建设、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和衡水湖生态平衡的关系。目的在于利用衡水湖园林景观规划,使衡水湖成为一个既可以多角度观光游览,体味自然生态美感,又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宝地。并为湿地研究领域、野生动植物、鸟类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很好的研究和观察的综合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