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以玉米耐深播自交系 N192和深播敏感自交系 178为试材,在 3 cm和 15 cm播深条件下,施加 2.0 mg/L的外源生长素(IAA)进行处理,研究外源 IAA对不同耐深播玉米自交系中胚轴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外源 IAA后,两个自交系的中胚轴、胚芽鞘及中胚轴和胚芽鞘之和均有所增加,中胚轴内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木质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施加外源 IAA的玉米自交系中胚轴组织细胞明显伸长,说明施加外源 IAA可有效缓解深播对玉米幼苗的胁迫损伤。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出,玉米自交系幼苗深播性鉴定评价指标中胚轴长、中胚轴和胚芽鞘之和、 POD、 SOD、 CAT酶活性及木质素含量是主要评价指标,胚芽鞘长、胚芽鞘重、苗长可作为 2级评价指标,根重可作为 3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利用GA3和UCZ浸种处理对不同双隐性甜玉米自交系中胚轴长度、根长等表型特性和生理指标进行分析,并对与出苗率相关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对不同品种耐深播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中胚轴长度随播种深度增加存在极显著差异,耐深播自交系更利于幼苗的顶土出苗。不同浓度GA3处理的自交系SY-12和SY-19与未经过GA3处理的两个自交系相比,随播深增加两个自交系的中胚轴长度比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根长与中胚轴长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10 cm深播条件下,两个自交系的GA3含量明显增加,与2 cm播深相比呈极显著差异。内源GA3含量的变化与外源GA3对中胚轴长度的影响一致,表明中胚轴伸长与内源GA3水平密切相关。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可知中胚轴长与出苗率的关联度最大。经过筛选,SY-12表现出耐深播的特性,为甜玉米抗旱、耐深播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播种深度对玉米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四川省丘陵区8个玉米品种在7个不同播种深度处理下的出苗率、出苗时间、幼苗形态特征以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探讨不同播种深度对玉米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深度增加玉米出苗率逐渐下降,出苗时间逐渐延后,其中,播种深度为3、6、9 cm处理平均出苗率分别为91.3%、89.4%和62.1%,在此范围内苗长和中胚轴长逐渐增加,主根长和幼苗整齐度逐渐减小,苗干重和中胚轴干重逐渐增加,根冠比逐渐减小,根干重差异不显著,与玉米出苗率关联度最大的是中胚轴长和中胚轴干重。不同玉米品种对播深的忍耐能力存在一定差异,中单808、成单30和川单418的耐深播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耐深播小麦种质资源,以国内部分育成品种、地方种质及引进种质共100份小麦材料为对象,测定了7和15cm两种播种深度下小麦出苗率、胚芽鞘长、地中茎长和苗高,研究了小麦耐深播相关性状之间的关系,对100份小麦种质的耐深播能力进行了聚类分析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播种深度从7cm增加到15cm,小麦出苗率显著降低,而胚芽鞘长、地中茎长及苗高却显著增加。在7cm播种深度下,小麦出苗率与苗高以及胚芽鞘长与地中茎总长之和呈正相关;在15cm播种深度下,小麦出苗率与胚芽鞘长、地中茎长、苗高以及胚芽鞘长与地中茎长之和均呈极显著正相关。100份小麦种质可划分为强耐深播、中等耐深播及弱耐深播3种类型,其中富尔纳尼、红春麦、红齐麦、青芒麦、陕地535、三道塘(有芒)、陇春31号等29份材料为强耐深播小麦种质。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准确、简单易行的种质资源耐深播评价体系,以15份耐深播能力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的小麦种质为材料,在大田环境下,研究6个播种深度(5 cm、7 cm、9 cm、11 cm、13 cm、15 cm)下小麦出苗率、出苗时间、苗高、地中茎长、胚芽鞘长、胚芽鞘横截面积及初生根长的差异,筛选小麦耐深播评价的最佳播种深度及其密切相...  相似文献   

6.
不同玉米自交系耐深播能力鉴定及对深播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12个玉米自交系深播后出苗能力的鉴定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3681-4具有较强的耐深播能力。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玉米耐深播的主要原因是其中胚轴显著伸长。不同温度对所有的玉米中胚轴的伸长均有影响,且低温抑制中胚轴的伸长。激素测定结果表明,深播处理后,中胚轴部位GA3和IAA含量均得到显著提高,分别增加了19.0%和50.9%。GA3和IAA处理后,中胚轴部位GA3和IAA的含量分别提高了25.1%和14.7%。深播、GA3、IAA处理后,中胚轴细胞均显著伸长,细胞长度分别增加26.2%、83.4%、51.2%,但处理后细胞数目变化均不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具有长根茎特性的兰粒玉米,在强化环境条件下,通过抗旱耐深播种质的筛选、基因导入等遗传育种方法,培育出适于我国北方广大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耐深播(深播20cm仍可正常出苗发育)、抗旱、抗病、综合性状优良的高产型玉米杂交种“42107”,它将为干旱地区的玉米高产稳产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吉林省公主岭市10年(2009~2018)4月20日~5月10日期间地下10 cm平均地温进行统计分析,确立玉米萌发期耐冷鉴定的适宜温度为10℃。以81份玉米杂交种为试材,测定10℃低温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以及相对值等6个性状,运用主成分分析计算耐冷综合D值,基于D值和相对发芽率综合评价玉米杂交种耐冷性。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将6个萌发期低温下的单项指标综合成2个独立的综合指标,基于耐冷性综合评价D值和相对发芽率对81份杂交种进行聚类分析,均划分为耐冷性强、较强、中等、较弱、弱5类,二者吻合度较高,筛选出先玉1225、省原80、禾育35、翔玉998和良玉66等5份耐冷性极强的玉米杂交种,提出基于相对发芽率的单指标粗略鉴评和基于综合耐冷D值的多指标精准鉴评相结合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 8 1 4份玉米自交系和 562份杂交种为材料 ,系统地研究了自交系脖长与杂交种F1 代株高的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 :自交系的脖长与杂交种F1 代株高呈正相关 ,即自交系的脖长越长 ,杂交种F1 代的株高越高 ,反之 ,则越矮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播种深度与出苗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测定4个播种深度处理对玉米4种不同子粒类型的32个品种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至出苗天数、出苗率、中胚轴长度(干重)、胚芽鞘干重、苗长(干重)与播种深度显著相关。一般玉米种子播种深度应以5.0 cm较好,不同类型玉米种子所适应的播种深度不同,马齿型和半硬粒型品种可适当深播,半马齿型和硬粒型品种应适当浅播,以提高出苗率。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辽单565、辽单145、东单90等10个辽宁省主栽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变化不同品种发芽率、苗高、苗干重、根长及根干重等各项生理指标均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品种各项生理指标随温度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其峰值出现在33℃的温度处理。将10个品种的5个温度敏感指标进行聚类分析表明,东单90为不耐低温品种;辽单565、辽单120、丹玉39为既耐高温又耐低温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玉米杂交种及自交系抗盐性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2~1995年对105份玉米杂交种及自交系进行了抗盐性鉴定.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及自交系受盐害后,植株干物质积累速度变慢;黄叶指数增多,干物重下降;根变粗,变短;侧根和根毛减少;节根条数增多;冠/根比值增大;叶细胞透性增大.在105份材料中,抗盐性强的玉米材料有15份,中抗的78份,不抗的12份.  相似文献   

13.
以21份骨干玉米自交系为研究材料,播种后21 d进行5 d的高温处理,测定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鲜重、地上部干重、总干重、胚根长、地下部分干重、根冠比和SPAD值共10个性状的耐热系数,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及灰色关联度相结合的方法,对玉米自交系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将10个单项指标转换为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了全部数据83.16%的信息量。通过隶属函数法技术综合耐热评价值(D),进行聚类分析,将21份自交系按耐热性强弱划分高耐热型、中耐热型、弱耐热型和热敏感型4类,筛选出2份高耐热型自交系KW4M029和DM08。总干重可以作为玉米自交系苗期简单、直观的耐热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4.
玉米萌芽期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10个玉米杂交种进行了萌芽期的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降低了各杂交种发芽率,阻碍了胚根和胚芽的生长,阻碍了种子的吸水速率,降低了种子中贮藏物质的利用效率。试验表明,不同杂交种在抗旱性上存在明显差异,抗旱性强的杂交种在水分胁迫下仍然保持较高的发芽率和贮藏物质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玉米自交系根系对低钾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15个玉米自交系幼苗在正常供钾和天然低钾下的根形态特征、干物质积累和钾积累量的变化,探讨玉米自交系根系对低钾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下,不同玉米自交系根长增加,根表面积、根体积减小,根变细;不同玉米自交系根部及地上部的干物质积累量及钾积累量在低钾胁迫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ZD-2、91-2、099和90-21-3的耐低钾能力相对较强,ZD-1、D937、8112和835对低钾胁迫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