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油肥1号蕾薹期菜薹产量及盛花期鲜草产量的影响,为生产上油肥1号薹肥两用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油肥1号秋播比春播菜薹产量增产了24.80%,但品质差异不大,播期并不影响菜薹风味和口感,鲜草产量比春播提高了34.10%,且植株养分含量略高于春播。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油菜品种油肥1号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播期对该品种蕾薹期菜薹产量及盛花期鲜草产量的影响,为薹肥两用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油肥1号秋播比春播菜薹产量增加24.80%,但品质差异不大;鲜草产量增加34.10%,且植株养分含量略高。  相似文献   

3.
双低油菜菜薹食味好,品质佳,采用油蔬两用栽培是提高油菜生产综合效益的途径之一。试验对黔油29号进行不同时期摘薹对油菜产量及综合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油菜薹高达15~21cm时摘薹10~16cm,其综合生产效益最高。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有良好的增收效果,可在贵州省适宜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
机直播油菜薹肥不同施用时间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机直播油菜薹肥施用技术,在油菜抽薹阶段进行了不同时间施用薹肥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当地机直播油菜薹肥,适期早施优于迟施,且以见薹至薹高5cm时施用为宜,尤以见薹时施用薹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不同来源的油蔬两用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为材料,在适宜的栽培条件下经过相同试验处理,基于菜薹产量、菜子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指标对各品种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油蔬两用优质油菜品种的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沣绿2号、油薹929、沣绿1号和狮山菜薹适合作为油蔬两用优质油菜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油菜高产栽培田进行薹肥不同用量对产量影响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密度12万株/hm2,油菜薹肥腊施尿素187.5~225.0kg/hm2,有利于增加根颈粗、杆粗、一次有效分枝数以及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大面积油菜高产栽培中施总纯氮宜控制在330~360kg/hm2范围内,油菜薹肥应占总纯氮量的30%,且以薹肥腊施为宜。  相似文献   

7.
“赣油杂1号”菜油两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赣油杂1号在免耕直播栽培条件下,分析了不同的薹肥施用时间、摘薹时期和采摘长度的处理对菜薹、菜籽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抽薹前施尿素120kg/hm2,薹高30cm,摘薹20cm,菜薹产量及经济效益最高,菜籽产量略有下降,但不显著,产值可达18610.2元/hm2。  相似文献   

8.
开展不同播种、摘薹方式对菜油两用型油菜‘国豪油5号’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研究,为四川菜用型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和示范提供理论依据。笔者研究了2种播种方式、4种摘薹方式对菜油两用型油菜‘国豪油5号’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随着摘薹分枝的增加,菜薹产量增加而菜籽的产量减少,蕾期摘主序和一次分枝的方式收益最大。移栽油菜纯收入高于直播油菜。因此,‘国豪油5号’作为菜油两用型油菜使用,最佳的播种方式为移栽,最佳的采摘方式为蕾期摘主序和一次分枝。  相似文献   

9.
薹肥是油菜群体质量栽培中的关键性肥料.为探索油菜薹肥的适宜施用时期,我们于2000年度进行了薹肥不同施用期试验.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钾肥对不同类型油菜品种菜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徽油48’和白菜型油菜品种‘皖油13’为材料,采用叶面喷施不同用量含钾有机肥“富万钾”的方式,研究其对不同类型油菜品种主薹和侧薹的外观、口感及菜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品种的菜薹产量和品质优于白菜型油菜品种,每公顷喷施750 g“富万钾”最有利于提高菜薹品质和产量。常规栽培措施下,‘徽油48’和‘皖油13’的菜薹总产量分别可达4 714.94和3 568.80 kg·hm-2,‘徽油48’较‘皖油13’增产32.12%。与常规栽培措施相比,每公顷喷施750 g“富万钾”可显著提高菜薹总产量,其中‘徽油48’与‘皖油13’分别提高了14.92%和23.92%。同时,叶面喷施“富万钾”可显著提高菜薹的品质,其中‘徽油48’主薹和侧薹的SPAD值、茎叶比、茎的糖度、胡萝卜素含量以及侧薹叶的糖度,分别显著提高9.88%和15.66%、34.03%和69.54%、21.21%和10.70%、27.20%和19.04%、22.88%,纤维素含量降低9.04%;‘皖油13’主薹和侧薹的茎叶比、茎的糖度...  相似文献   

11.
不同熟期甘蓝制种组合的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早、中、晚熟甘蓝品种的抽薹率均与低温来临时植株的营养体大小呈正比关系,营养体越犬抽薹率越高;其中早熟甘蓝对茎粗及叶片数量要求最低,中熟甘蓝次之;晚熟甘蓝对植株营养体大小要求最高,各个熟期甘蓝的开花期和播种期基本呈正比关系,即播种期越早,开花期也会随之提早;早熟甘蓝品种制种在江苏句容的适宜播种期为9月5日左右;中熟甘蓝品种制种的适宜播种期为8月25日左右;晚熟甘蓝品种的适宜播种期为8月15~25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直播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生育期、抗倒伏能力、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机械化直播稻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20年和2021年早稻,以广西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常规稻品种桂育9号、桂育11号、桂野丰、广粮香2号和杂交稻Y两优1号等5个品种为供试材料,以人工移栽为对照,进行大田精量直播。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栽培模式为主区,品种为副区,设置3个重复。记录各生育周期,测定主茎形态、基部茎秆特征以及抗折力、弯曲力度和倒伏指数等抗倒伏指标,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并计算成本和经济效益。【结果】(1)直播稻的生育期缩短2—6 d,主要表现在播种到幼穗分化期之间;(2)直播稻的抗倒伏能力低于移栽稻,其株高、重心高度与穗干重均较低,第二节间的茎粗、壁厚、鲜重和干重亦较低,茎秆长度则高于移栽稻,这是导致直播水稻抗倒伏能力弱的主要原因;(3)在产量表现方面,除Y两优1号外,其余4个水稻品种的产量表现为直播稻低于移栽稻。生育期相对短的品种,直播稻的产量明显低于移栽稻,而生育期较长的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每穗粒数增加和结实率的提高是直播稻增产的主要因素;(4)...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毛管力供给肥水条件下营养液浓度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浦红968"番茄为试材,采用毛管力供给营养液技术,研究在营养液浓度分别为1.0、2.0、3.0、6.0mS/cm下,植株生长、果实品质和矿质元素消耗状况。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浓度的增大,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片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以及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果糖和总糖含量均增大,但产量下降、果径减小。营养液浓度为3.0mS/cm的处理相对于其他处理,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番茄红素含量较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果实品质最好。以营养生长较好、果实品质最佳为标准,确定在毛管力供给肥水的条件下,番茄适宜的营养液浓度为3.0mS/cm,在整个生长期,单株番茄元素消耗量为N 5.71g、K 4.69g、Ca 4.54g、Mg 2.48g、P 1.87g。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五彩椒茎尖培养进行快速繁殖周期短(40~50d),且不存在基因型的差异,但增殖系数较低(每周期扩大1倍)。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系数,克服其他外植体培养过程中基因型的影响,利用牛角椒的无菌种苗进行了辣椒茎段培养,筛选出了适宜的诱导茎段萌芽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这两种培养基应用在不同来源的彩色辣椒无菌苗茎段,结果同牛角椒培养结果相似。最终试验结果表明适宜辣椒茎段离体扩繁的培养基为MS无机盐 改良MS有机物 NAA0.1mg/L IAA0.2mg/L CH400g/L AgNO33.5mg/L 蔗糖30g/L 琼脂7g/L和MS无机盐 改良MS有机物 IAA0.5mg/L GA30.25mg/L CH400g/L AgNO33.5mg/L 蔗糖30g/L 琼脂7g/L;生根培养基为MS无机盐 B5有机物 NAA0.1mg/L IAA0.2mg/L AC0.2% 蔗糖30g/L 琼脂7g/L。利用茎段培养不仅大大缩短培养周期,而且可以克服基因型的影响,扩大繁殖系数,提高种苗生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光照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COP1是光调控植物发育的一个分子开关。本实验以"早红"紫甘蓝为实验材料,分两组置于光照(光照16h,28℃;黑暗8h,18℃)及完全遮光培养箱培养,至幼苗时提取RNA,进行COP1的cDNA克隆,并通过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COP1在不同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OP1 cDNA全长为1863bp,编码620aa,分子量为70.325kD;在无光条件下生长的紫甘蓝幼苗虽然仍有少量花青素合成,但是其花青素含量明显低于光照条件下生长的紫甘蓝幼苗;COP1基因在无光条件下的表达量明显强于有光条件,表明COP1对紫甘蓝中花青素的合成起负调控作用。本文旨在探索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紫甘蓝中COP1基因与其花青素合成的关系,为后期揭示花青素表达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砂姜黑土区春甘蓝和秋甘蓝栽培的最佳品种、茬口、播种、定植期 ,生长期温度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技术。  相似文献   

17.
通过窄行稀条播与常规条播2种栽培方式,对山农9801和山农9-1这2个小麦品种单株的干物质积累及运转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窄行稀条播方式能增加小麦的叶质量、茎鞘质量,提高花后小麦营养器官及各节间的干物质运转量、干物质运转率及转运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窄行稀条播下,山农9801的干物质积累量多于山农9-1,但干物质转化量、转化率及贡献率均低于山农9-1。  相似文献   

18.
以抗除草剂两系杂交早稻香125S/Bar68-1为材料,比较了直播、抛秧、机插3种轻简栽培模式与草胺膦除草、常规除草两种除草方式对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模式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大于除草方式;直播栽培模式下稻飞虱发生明显较轻,抛秧栽培模式下纹枯病始发期较机插、直播早;各处理采取的防治方案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显著,对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曲病等的防效也明显,但对二化螟的防效不佳;建议施药时间以二化螟达到防治指标为开始时间,一般在5月26~28日第1次施药,约2周后第2次施药。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花生高产的适宜根系大小,为花生高产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尼龙袋装土栽培花生的方法,研究了根土空间对花生结荚期营养器官矿质元素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钙含量为叶片>根>茎秆,磷、钾含量为茎秆>叶片>根,镁、硼含量为叶片>茎秆>根,硫、铁、锰、锌、铜含量为根>叶片>茎秆.氮、磷、钾、钙、镁、硼积累量为叶片>茎秆>根,硫、铁、锰、锌含量为叶片>根>茎秆,铜含量为根>叶片>茎秆.根土空间过小显著影响花生根茎叶各矿质元素含量和积累量的提高,但当根土空间超过一定大小后,再增大根土空间则对花生根茎叶各矿质元素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