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产有机茶是提升茶叶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从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严把施肥关,重施基肥,早施催芽肥,巧施根外肥;采用综合治理措施,控制病虫草害;严格把好采摘关,注意采养结合等方面阐述常规茶园向有机茶园转换的技术措施,以期推进有机茶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凌云县作为"中国名茶之乡",茶叶是"衣食万户"的大产业,每年给当地农民带了经济收入相当可观。所以在凌云县当地,茶园的管理和制茶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他们收入的保障。以前,凌云县的茶园都是常规茶园,但是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档次、附加值和茶园可持续性的种植,人们就开始将常规茶园想有机茶园转换。有机茶园的建设是有机茶生产的基础,采用了自然和生态法则相协调的种植方法,使茶园的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和可  相似文献   

3.
研究建设金秀县有机茶园生产技术体系对当地有机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大瑶山有机茶生产实际,根据有机茶生产技术标准,从有机茶园品种、基地建设、茶园管理等方面,研究制定生产管理技术体系并推广示范,为提高有机茶叶产量、质量,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杨伟 《河南农业》2012,(19):14-15
一、总论有机茶园是采用自然和生态法则相协调种植的茶园,其生产技术的应用使茶园的生态系统能保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机茶园基地可以是常规茶园的转换,也可以是荒凉茶园的改造或是新种植茶园。有机茶园必须符合生态环境质量,要求阔别城市和产业区以及村庄与公路,以防止城乡垃圾、灰尘、废水、废气及过多人为活动给茶叶带来污染。茶地四周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样性;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要求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土体疏松,质地砂壤,通透性能良好,不积水,营养元素丰富而平衡。二、基地选择有机茶园基地建设是有机茶生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自2000年实施“有机茶工程”以来,浙江省有机茶产业呈现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全省已有141家企业和茶叶专业合作组织获得了有机茶颁证,颁证有机茶园(含有机转换)0.5万hm2,颁证有机茶产量(含有机转换)近4000t,约占全国有机茶总量的50%。有机茶的快速发展,给浙江省茶叶产业带  相似文献   

6.
滴灌施肥在有机茶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有机茶同营养施肥问题及广东省茶叶生产实际,进行了滴灌施肥阶段性试验,结果表明:滴灌配合有机植物营养剂施人茶园后,提高了茶叶产量和夏暑茶品质,防止土壤酸化且维持土壤养分的平衡,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在广东省有机茶园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南涧县茶叶工作站为适应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产品及优质高效生态茶园建设的要求,开展了全县低产茶园改造试验示范研究,经多年探索,现探索出一整套完全适应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高山有机茶发展需求的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此文对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要点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南涧县茶叶工作站为适应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产品及优质高效生态茶园建设的要求,开展了全县低产茶园改造试验示范研究,经多年探索,现探索出一整套完全适应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高山有机茶发展需求的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此文对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要点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松阳县是浙江省最主要产茶区之一,2008年底茶园10.5万亩,产量达7150吨,产值3.93亿元,无性系良种达92.5%,其中有机茶认证基地5个,面积1898亩,带动全县各产茶乡镇推广有机茶1.3万余亩,年增效益8000万元。为了提高茶叶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我们在茶园病虫草害管理过程中,一直坚持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措施,为促进本地有机茶基地建设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较大成效,同时也为今后茶叶生产积累了成功经验。现将我县有机茶园虫害防治技术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指导下,浙江省义乌市道人峰茶厂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着手开发有机茶。由于道人峰茶园早在1996年以来就未施过化肥、农药,因此,1998年9月道人峰茶园就获得有机茶的国内颁证,1999年6月又通过了国际认证,获得了由瑞士生态市场研究所(IMO)颁发的国际有机食品证书,并于当年开始出口有机茶。到2000年止,已有经国际颁证的有机茶园920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累计出口有机茶105吨,创汇16.61万美元,解决了中低档茶的卖难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日  相似文献   

11.
在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下,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关注,而有机茶也得以出现,有机茶园属于有机茶的生产基础,在有机茶园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环境建设、有机茶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多项内容。有机茶园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水平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有机茶的生产质量,为此,文章选择将此作为方向对"桂职1号"有机茶园的栽培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简述镇沅县有机茶园转换认证的现状及发展优势,分析制约因素,结合茶叶生产实际,提出推进有机茶园转换认证应加大政府资金扶持、科技培训力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巩固提高生态茶园建设成果,培育茶产业龙头企业,提高茶叶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品牌效应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有机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东经103°,北纬28°)的小凉山区马边彝族自治县有机茶园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为该县正在打造的中国西南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县提供技术支撑,发挥该县有机绿茶生产优势,促进茶叶产业基地建设,2008~2009年笔者在该县劳动乡主持开展了有机茶园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索研究,取得了农药使用量下降90.19%、农药使用次数减少4次、防治成本降低60.76%、质量标准符合有机茶标准的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14.
正无性系茶树良种具有多种优势,抗旱性、抗寒性较强,发芽较早,质量优,产量高,大力推广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是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经调查发现,无性系种植茶园与常规茶园相比,可以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无性系茶园可提前一年建成,建成之后茶叶的产量可以达到常规茶园的1.4倍,产值是常规茶园的2倍左右。因此发展无性系茶园有利于提高茶叶的经济效益,在当前茶叶市场不断发展过程中,茶叶产品品质要求不断提升,生产成本不断加大,所以发展无性系茶园是  相似文献   

15.
贾昌州 《现代农业科技》2009,(21):351-351,353
论述了含山县建设生态复合茶园的必要性,分析了生态复合茶园的作用,提出含山荼区生态复合茶园的设计模式,以期改善含山茶园的生态环境,提高含山茶叶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促进含山无公害茶、有机茶的开发生产。  相似文献   

16.
介绍生态茶园建设技术,包括园址选择、茶园规划、茶园建设等方面内容,并对常规茶园向生态茶园转换的方法进行分析,以为茶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茶业发展存在茶叶农药残留,品质下降,经济效益不高等障碍因素,提出通过建设生态茶园,创造有利茶叶生产的良好生产环境,消除污染源,开发无害绿色食品茶叶、有机茶、树立品牌,建立茶业产业化体系等途径,实现茶业振兴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浅谈兴宁市推广茶园无公害栽培技术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公害茶叶实际上就是在无公害生产条件下进行茶叶的生产,满足国家卫生质量标准要求的茶叶产品。现阶段,市场中的无公害茶叶主要有有机茶、绿色食品茶、低浓残茶。未来无公害茶叶发展的关键就是推广茶园无公害栽培技术。兴宁市在推广茶园无公害栽培技术中已经获得的一定成绩和效果,实际操作中应该且切实做好管理的相关工作,以便于能够全面提高栽培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茶园土壤重金属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土壤的安全性是影响食品安全性的直接因素。随着国内外茶叶市场对茶产品的食用安全和卫生问题关注度的不断增强,人们对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等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解决茶叶污染问题、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必须从源头有效控制茶园土壤环境和质量。因此,对茶园土壤重金属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茶叶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晓波 《农技服务》2023,(10):76-79
茶叶是凤冈县特色产业,以有机茶叶为代表的有机产品基地建设、生产管理技术模式逐渐成熟。为实现凤冈有机茶园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科学系统化,推动凤冈茶叶高质量发展,从基地选择、基地规划、茶园开垦、挖沟施肥等方面介绍有机茶园的规划与建设;从品种选择、土壤管理、肥料管理、修剪管理介绍有机茶园管理;从防治原则和防治措施方面介绍有机茶园病虫草害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