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当前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当前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阻碍因素主要有劳动力自身素质偏低、地方政府组织不足、创业环境差及体制障碍;相应地,进一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必须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政府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的组织力度、改善创业环境及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河南省五大不同地域的实证调查分析,发现河南农村劳动力培训问题主要存在政府重视程度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以及村民认识不足和不愿意花钱等两大方面的原因。另外,河南劳动力培训问题与劳动力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表现出了较强的相关性规律,河南五大不同地域农村劳动力培训问题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17,(20):3-4
河南是典型的农业人口大省,如何有效破解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问题,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拟对近10年来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因素,进而提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是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而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劳务收入已经成为河南"三农"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描述了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经济和社会效果,找出了制约转移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搞好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策略,对于河南新农村建设工作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的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可以为有效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参与农村创业提供理论依据。在构建大学生参与农村创业活动的行为意愿结构方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在实证层面对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进行检验与评估。结果显示:创业效能感、农村创业态度、农村创业主观规范都对大学生的农村创业意愿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乡村振兴创业政策感知以农村创业主观规范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农村创业意愿,农村创业态度部分中介了创业效能感与创意意愿的关系,创业效能感部分中介了农村创业主观规范与农村创业意愿的关系。基于此,应帮助学生理解乡村振兴战略,邀请专家、农村创业精英等开展讲座、交流和指导,促成正面的态度认知;增设农村创业教育内容专题,增加农村主题的创业实践模拟,既营造农村创业氛围,又提升自我效能感知;建设统一的大学生农村创业服务中介机构平台,积极宣传乡村振兴支持政策,并提供融资、信贷、扶持等中介服务,强化乡村振兴创业政策感知。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324名农村籍学生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村籍学生返乡创业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家人对返乡创业支持程度、创业活动参与情况、父母及亲友创业经历、创业政策了解情况、性别及家庭月收入等因素是影响高职农村籍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结合分析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滞缓,表现为速度慢,规模小,层次低。主要原因有: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人口众多;二元社会的制度障碍及待转移劳动力的能力所限。借鉴西方发展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提出了河南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贵州农村创业贫困表现为创业机会贫困、创业能力贫困、创业组织贫困和创业文化贫困。贵州农村劳动力创业素质及抗风险能力不高,经营状况和规模、产业水平尚待提升。文化贫困表现在创业动机、意识和类型。贵州农村劳动力创业威胁包括条件贫困和支持贫困:创业环境亟待改进,资金紧张;投资环境不宽松,激励机制不健全,信息技术缺乏,投资盲目性大,政府支持不足。  相似文献   

9.
对贵港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搞好指导服务;全民互动,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全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创造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创业;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技能;发展农业集约式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强吸纳劳动力等六项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尤其是其内部构成不合理所导致的就业机会不随产值同比增加,是制约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主要因素。提出了应通过合理发展第三产业以促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阻碍城乡一体化的屏障,这个屏障直接阻塞了农村与城市劳动力自由迁移,也造成了农村和城市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明显差异。河南省在2014年推出户籍改革制度,这对河南的城市和农村发展产生了巨大及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河南省户籍改革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其对农民的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田富强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4165-4167,4177
体制性因素促使贵州农村劳动力回乡创业.“穷则思变”是农民创业的原动力.劳动力熟识当地资源环境、市场需求和人脉资源以及贵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发展构成了农村劳动力创业的优势.创业机会包括政府的农贷政策支持和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党中央国务院对大学生返乡创业高度关注,但调查发现,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整体较低,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家乡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较差,家人不支持等。主要引导路径有:政府加大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支持力度,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高校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促使大学生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14.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创业,既可解决大学生创业问题,又能优化农村人才结构,是解决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高层次人力资源紧缺的一条重要途径。研究表明:影响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的内在因子有性别和户籍地等:男生的意愿高于女生,农村户籍的意愿相对较高。外在因子有亲友的创业经历和观念与政府的政策鼓励和资金支持等:亲友的创业经历和观念与大学生的农村创业意愿呈正相关,而政府的政策鼓励和资金支持同样也是巨大的助力。  相似文献   

15.
以合理行动理论(TRA)为依据,基于河南省260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影响高职学生自主创业意愿的因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自主创业尚处于由“生存型”向“机会型”过渡阶段;学生家人意见对其自主创业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通过对吉林省765名高校青年人才的问卷调查发现,青年人才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人情社会、农村风俗习惯、乡村振兴发展进程及乡村振兴创业帮扶政策等认知不足。吉林省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意愿主要受内部因素如个人特征、个人认知等影响,还会受由学校层面等组织的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及亲朋支持等外部因素影响。针对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意愿不强、参与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健全青年人才培育体系、完善青年人才保障制度、落实青年人才支持政策等建议促使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郭群鹏 《河南农业》2012,(14):16+22
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滞后与迟缓,是制约河南省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和中原经济区战略运行的重要障碍,也是造成河南省广大农业人口贫困的主要问题。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为河南省中原经济区战略的推行及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就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为了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基于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陈龙村的实地调研数据,建立Logit模型,从个人因素、配偶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影响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配偶工作情况、配偶年收入、家庭与城区距离、老人与未成年人数量和乡镇企业数量对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意愿有显著影响。针对上述情况提出政策建议: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引进乡镇企业,扶持创新创业,发展县域经济;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完善养老托育和子女入托入学服务体系;鼓励与支持多渠道参与就业,灵活就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9.
权轻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431-2432,2448
以陕西省为例,分析得到目前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不完善、本土产业开发滞后等因素是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问题。针对上述障碍因素,提出相关对策,即应通过加大农村教育力度、促进农村产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鼓励回乡创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做大做强本土产业等方式逐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20.
《安徽农业科学》2019,(9):275-277
通过对浙江省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引导机制。结果表明:浙江省高职学生家庭对子女创业在精神方面支持度较高,高职学生对政策关注度不够,对政策的感知会明显影响创业意愿;资金、个人经验与能力、家乡的创业项目是影响高职学生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促进高职学生返乡创业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企业、金融机构等多元协同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