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卵期用 1 0、70、1 5 0和 30 0mGy60 Coγ射线处理 ,对赤眼蜂的生活力基本没有影响 ;而在蛹后期用 1 5 0mGy和 30 0mGy处理 ,导致了盟黄赤眼蜂F1代的雌雄比例显著提高。扩大范围 ,用 1 0 0~ 30 0mGy的剂量处理对螟黄赤眼蜂当代的平均每寄主的棉铃虫卵产蜂数、雌雄成蜂性比、雌蜂寿命和寄生率无显著影响 ;而这些处理的F1代和F2 代的雌蜂成蜂性比都显著高于对照 ,并且每寄生棉铃虫卵的产蜂数量显著增加 ,到F3 代这些影响消失 ;1 0 0 0和 2 0 0 0mGy的辐射处理对螟黄赤眼蜂当代的生活力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表现在雌蜂成蜂性比和寄生率显著提高 ,但每寄生的棉铃虫卵的平均产蜂数和雌成蜂的平均寿命都显著地低于对照 ,但随后连续 3代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棉铃虫辐射不育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报道了棉铃虫经辐照诱导的不育效应。用60 Co γ射线处理棉铃虫蛹,成虫的羽化率随着剂量的升高而降低,畸形率和死蛹率增加。不同时期辐照蛹对成虫羽化率有明显影响。棉铃虫辐射不育以采用羽化前2d 的老熟蛹辐照为好,其羽化率为86-54 % 。卵的不育率随剂量的升高而升高。根据F1 代辐射遗传不育效应的研究认为:棉铃虫当代亚不育剂量以300 Gy 为宜。  相似文献   

3.
辐照对棉铃虫精子传导及产卵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辐照棉铃虫与正常棉铃虫精子传导。棉铃虫的精子传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正常棉铃虫精子传导的失败率为 1 9% ,经 2 50Gy和 40 0Gy辐照后 ,精子传导的失败率分别为 2 1 %和 50 %。精包“帽”定位的异常是精子传导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棉铃虫雌虫与高剂量辐照雄虫交配后 ,产卵反应表现异常。  相似文献   

4.
(1)在几种蔗螟(二点螟、条螟.黄螟)混合发生为害的蔗区,繁放赤眼蜂治螟时,把从不同种蔗螟卵采得的赤眼蜂分别繁育后,再合理的搭配、混合散放,可取得较好效果. (2)繁放赤眼蜂防治蔗螟害,除螟蛾发生量较高之年须放蜂三次以上外,一般只须在上半年第一、二代螟卵期放蜂2—3次,即可控制其害.因为上半年适时散放足够的蜂量后,下半年螟卵的自然寄生率已高达80%以上,毋须再进行人为繁放。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γ射线对棉铃虫当代及其F 1代繁殖的影响、辐照导致棉铃虫F 1代的染色体畸变和对F 1代雄虫有核精子束的影响。说明棉铃虫的辐照适期为蛹末期 ,辐射遗传不育 (F 1代不育 )的适宜剂量为 2 0 0Gy(剂量率为 3 2 3Gy min)  相似文献   

6.
辐照没有影响棉铃虫雄虫复射精管中有核精子束的数量和雌虫精包中有核精子的数量 ,但影响了有核精子束成熟的过程。与 40 0Gy辐照棉铃虫雄虫交配后 ,雌虫受精囊中有核精子的数量与活力显著减小 (P <0 0 5)。  相似文献   

7.
松毛虫赤眼蜂是一种很好的生防因子,在防治苹果蠹蛾时具有很高的适用性。为提高耐低湿松毛虫赤眼蜂对苹果蠹蛾的控制效果,以苹果蠹蛾卵为寄主卵,通过赤眼蜂的寄生试验研究了寄主卵日龄和密度对耐低湿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效果的影响,完善甘肃地区田间赤眼蜂释放技术以减少生产成本。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对2日龄苹果蠹蛾卵有更好的寄生选择,当蜂卵比为1∶30时,寄生率最大,达82.22%。通过赤眼蜂和苹果蠹蛾卵的寄生选择关系,确定了最佳蜂卵比为1∶30,此比值下,雌蜂的单蜂寄生效能约为 26.50 粒/蜂,苹果蠹蛾卵的被寄生率约为70%,达到较好的寄生效果。经实验室长期耐低湿处理的松毛虫赤眼蜂能更好地适应不利的环境因子,其在西北干旱地区有更高的适用性。建议在田间使用时,可通过虫情监测判断苹果蠹蛾产卵时间和数量,然后可确定在苹果蠹蛾高峰产卵期48 h后释放赤眼蜂,且释放的蜂量应保持蜂卵比值约为1∶30。  相似文献   

8.
辐照对棉铃虫雄虫交配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不同剂量辐照对棉铃虫雄虫生理状态和繁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辐照剂量从0Gy增加到400Gy时,棉铃虫飞行能力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减弱:最大飞行距离从69.65km降低到38.30km;平均飞行距离从44.19km降低到13.55km。辐照处理的棉铃虫寿命明显低于未处理棉铃虫的寿命(P<0.05),但不同剂量辐照处理间棉铃虫寿命差异不显著。受精卵的孵化率受辐照剂量的影响显著,但每雌产卵量、受精卵数对辐照剂量的增加反应不显著。田间纱笼释放试验表明,在200Gy剂量下的辐照虫与野生虫的释放比为5:1时,可有效控制棉铃虫。  相似文献   

9.
螟卵啮小蜂(Tetrasiichus schoenobii Ferr.)是三化螟卵的主要寄生蜂,在南方稻区有时此蜂的寄生率很高,且由于此蜂的一头幼虫,一生能咬食多个螟卵,因此有此蜂寄生的三化螟卵块,往往全部卵粒无一能孵化蚁螟,对控制三化螟害的效果比其他螟卵寄生蜂强。但经几年来的调查试验,发现广西螟卵啮小蜂的寄主种类较多,有水稻三化螟  相似文献   

10.
电子束处理对玉米象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用电子加速器辐照处理玉米象成虫以及隐藏于小麦籽粒中的玉米象卵、幼虫和蛹 ,研究不同发育阶段玉米象辐照后的繁殖力。结果表明 ,高于 1 80Gy的辐照处理的成虫不能产生后代 ,辐照处理具有明显的当代延迟发育效果 ;高于 1 80Gy剂量辐照处理玉米象的蛹 ,羽化出的成虫不能产生下一代成虫 ;高于 90Gy以上的辐照处理玉米象的幼虫和卵 ,其羽化出的成虫不能产生下一代的成虫。 1 80Gy辐照可以作为阻止不同虫态玉米象的继续繁殖下一代的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精子的超微结构及对其辐照后变化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棉铃虫(HelicovrpaarmigeraHuebner)真核精子和无核精子的超微结构,比较了在经γ射线照射的棉铃虫精子与未照射虫精子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棉铃虫真核精子和无核精子的顶体结构有较大差异。真核精子有核,呈半月形,鞭毛线粒体衍生物与微管系统紧密结合,从头到尾在质膜上都覆盖许多特定结构的外长物;无核精子没有核,顶体和鞭毛通微管连接,鞭毛缄粒体衍生物与微管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新疆地区利用物理方法防控棉铃虫的效果,2009年4-8月,在棉花实验田对棉铃虫卵进行不同降雨强度的冲刷,并在实验室用泥土进行不同方式的包埋,在不同土壤湿度下进行孵化实验。结果表明,大雨、暴雨和大暴雨冲刷率较高,降雨强度越大,冲刷率越高;在被泥土完全包埋的情况下,无论在哪种湿度下都不能孵化,在半包埋和不包埋的情况下,孵化率都较高,差别不大,与土壤湿度相关性不显著;天然降雨的机械致死作用有限。因此,靠降雨冲刷在新疆这类干旱地区并不实用,因为当地降雨强度小、持续时间也短。  相似文献   

13.
悬铃木种子~(60)Coγ辐照及其苗期生物学性状调查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以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悬铃木干种子,测定不同剂量对悬铃木M1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400Gy辐射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悬铃木种子的萌发率、出苗率、成苗率降低,株高、鲜重、根长也明显下降。辐射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极显著,50~250Gy处理各组出真叶期比对照组依次推后2、5、9、14d。300~400Gy处理组虽有发芽,但幼芽严重扭曲,15d后逐渐死亡。通过对悬铃木辐射组与对照组成苗率和根长进行比较,初步推测悬铃木辐射的半致死剂量为50Gy,辐照诱变的适宜剂量为50至250Gy。  相似文献   

14.
300 Gy γ射线辐照棉铃虫( Helicoverpa ar m igera Hubner) 成虫( 棉田第1 代) 在田间的扩散试验表明:释放的标记虫约97 % 集中在离释放点半径720 m 的范围内。最远平均扩散距离为615 m 。棉铃虫扩散密度与扩散距离呈倒数相关,符合模型 N =- 083 + 164734/ x 。野生棉铃虫有向嫩绿寄主植物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电子束辐照谷物中玉米象不同虫态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ИЛУ 6М2 型电子加速器对玉米象成虫以及隐藏于小麦籽粒中的玉米象卵、幼虫和蛹进行辐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 ,1 80Gy以上的剂量可以完全阻止谷物中幼虫和卵发育为成虫 ;在此剂量下有少量蛹可羽化为成虫 ,但存活力受严重影响 ,30 0Gy以上辐照的蛹即使羽化也在短时间内死亡 ;成虫被 30 0Gy的电子束辐照后寿命大缩短 ,在 1 4d内完全死亡。 30 0Gy电子束辐照剂量可以作为辐照有效防治玉米象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