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将侧深施肥装置安装在插秧机上,通过插秧机动力带动侧深施肥装置工作.在插秧的同时,按农艺要求,完成倒深施肥。军川农场于1996年引进了11台侧深施肥装置,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外地使用经验,对此项技术进行推广应用,效果如下。1基本情况试验设在22队7号地,土质为草甸土,有机质含三为3.9%,水解氛含g为4.04mg/1009土,速效磷3.omg/1009土,速效钾11·85mg/1009土,pH值6·9。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前老大豆。水耙地时不施肥,在插秧时按每公顷磷酸二按100kg、尿素60kg、硫酸钾30kg的用量混拌后装在施肥箱…  相似文献   

2.
1侧深施肥技术的引进和发展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低成本、优质高产的最佳栽培技术。在日本于1981年开始推广,1986年开发出侧条施专用肥,到1992年日本侧条施肥面积达20%左右。随着侧条施肥技术的普及,形成促进初期生育、降低成本、减少水质污染等的省力化技术,至使侧条施肥面积不断扩大。1994年,黑龙江省水田机械化研究所研制并试验成功水稻侧深施肥机,开姑在全省大面积示范推广。垦区已将此项技术列为水稻生产重点推广项目,于1996年在部分农场试验示范,1997年已有插秧机侧深施肥装置Z000多台,推广而积SO万亩,1998年侧深施肥面…  相似文献   

3.
<正> 插秧机械是水稻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机械之一。我省曾几次推广插秧机,由于制造质量低劣,可靠性差,秧苗不规范化而告失败。今年从日本引进三种手扶插秧机450台,其中投放全省各地使用的320台,经我们调查和初步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5月8日,农业农村部在黑龙江建三江举办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集成示范活动,展示示范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应用成果,加快技术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16种带有侧深施肥功能的32台插秧机分别进行陆地施肥效果展示和水田插秧作业演示,这是国内首次较大规模的水稻侧深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 2ZT—9356型(六行)和2ZT—7358型(八行)乘座式机动水稻插秧机是吉林省延吉插秧机制造厂生产的连秆式机动水稻插秧机。如下图。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现有水田2.3万hm’,推广新技术以来,采取全层施肥钵苗八工摇我、深施肥人工插秧和机械插秧例深施肥等技术,水稻产量已增至600kg/%67m’。1998年又开展了机械深施肥与钵苗摆栽技术配套应用试验示范,面积达133.3hm’,平均667m’产稻谷728.skg,较其它栽植方式平均增产19%以上,效益十分显著。】试验方法试验处理小区水整平后沉浆3~5日.利用机动插秧机配带ZZTF一6型水稻深施肥器施肥,每667n。’施磷酸二按6~sks、尿素8~lObs、氯化钾3~skg,然后将锦苗八工摆栽在垄体上。田间管理中期施尿素2~3kg/667m’…  相似文献   

7.
北方寒地水稻锦禾宽窄行侧深施肥机插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等距机插存在光能利用率低和肥料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利用锦禾宽窄行侧深施肥插秧机进行试验示范。经过近2 a的试验示范与推广,确定锦禾宽窄行侧深施肥插秧机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适宜在北方寒地水稻产区推广使用。总结了2016年和2017年锦禾宽窄行侧深施肥机插技术的试验示范效果,并阐明了适宜在北方推广的技术模式。根据品种特性,合理育秧,配套机插模式,加强田间肥水管理,能够获得较好的水稻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8.
文献摘要     
《中国茶叶》2007,29(1):48-50
悬吊式喷液管;卷盘软管喷灌机;固态茶素含片;手提式单人采茶机;一种炒茶锅的加热装置;手扶式双人采茶机;改良的茶叶提香机;采茶器;用废弃茶渣发酵生产茶园专用有机肥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水稻插秧期采用宽窄行侧深施肥插秧机、常规等距侧深施肥插秧机进行肥料不同减量试验,试验共设7各处理,一个对照。对各处理生育期、抗性、产量及效益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从抗性调查看,常规三大肥褐变穗较重,发病率达10%,常规等距侧深施肥常量,发病率达6%,宽窄行侧深施肥常量发病率达4%。从产量看,宽窄行侧深施肥常量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最好,可增产14.5%;其次是宽窄行减量8%增产13.9%;常规等距离侧深施肥常量,可增产13.3%。  相似文献   

10.
为增大水稻开发力度,加速“两引、两开”战略步伐,调动水稻种植户的积极性,农场本着既让利于民,又考虑农场的整体经济发展,经职代会通过,特制定水田开发优惠政策如下:1上交地租粮标准见表12上交地租粮质量必须达到三等以上标准和三等价格。3实物地租粮中含生产队管理费和农业税。4农场给予种植面积的10%,做为固定苗床地、晒水池等占地,不收任何费用。5每眼大井4.05万元,预交1.0万元,其余分三年还清。6手扶、插秧机,每台预交0.5万元,其余部分2000年底还清。7建钢骨架大棚,分三年还清。8对于农场推广…  相似文献   

11.
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是农垦总局重点推广的一项新技术,八五七农场2000年购进侧深施肥机314台,作业面积5733.3hm2,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基本情况八五七农场有种植多年的老水田2600hm2,由于长期种植水稻,稻田有机质含量降低,土质变差,速效养分减少。加上年年人工撒施化肥,利用率低而浪费,使水稻产量逐年下降,经济效益差,导致种植户弃种老水田、开发新稻田。为此农场引进侧深施肥技术,经2000年大面积应用,平均增产16.5%,已成为群众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2试验处理调查地号为农场19队1~4号地,为…  相似文献   

12.
浅谈水稻八行与六行插秧机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八行插秧机必须选用早熟品种密植、培育壮秧、控制播量和无效分蘖、合理施肥,可比六行插秧机每平方米多91穗、结实率提高3.5%,增产691kg/hm^2。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水稻在凌海市农业生产中的地位;论述了水稻一次性深施肥的必要性及施用方法:筛选出N:P2O5:K2O的最佳配比为29:12:10,大面积示范增产10%左右;应用范围已辐射到辽宁省的北宁、盘锦等地区。水稻一次性深施肥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可观、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氮素的吸收利用决定着水稻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形成。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减少,机插稻迅速发展, 但针对机插稻育秧环节与插秧机具融合对机插稻氮素吸收利用特征影响的研究较少。以机插稻农机农艺首要融合点“育秧-机插”关键环节为研究对象,探究育秧方式配合不同插秧机具对机插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置2种育秧方式:营养土育秧和稀泥育秧;3个播种量:65 g/盘,85 g/盘,105 g/盘;2种插秧机具:4行手扶式插秧机,6行乘坐式高速插秧机。【结果】育秧方式、播种量以及插秧机具对机插稻结实期不同营养器官氮素吸收转运、剑叶SPAD值以及氮素收获指数、氮素稻谷生产效率与产量影响显著或极显著,且互作效应显著或极显著。营养土育秧处理下机插稻氮素积累以及氮素利用效率较稀泥育秧优势明显,植株各器官氮素转运量、转运率、贡献率以及穗部氮素增加量均一定程度高于稀泥育秧处理,平均提高了21.12%、15.20%、10.03%、6.45%;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机插稻稻谷产量、结实期氮素吸收转运量、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以及氮肥偏生产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尤其播种量为85 g/盘时机插稻成熟期植株中氮素的积累量相较于65 g/盘、105 g/盘播量平均增加了16.19%,28.14%;6行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处理下机插稻产量以及构成因素、结实期干物质量、植株氮素吸收量和转运量、氮干物质生产效率以及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4行手扶式插秧机。【结论】综合氮素积累量和氮素转运量、机插稻结实期穗部氮素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考虑,运用营养土育秧,播量85 g/盘配合6行乘坐式高速插秧机能有效提高机插稻氮素吸收利用,促进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卫光 《中国稻米》2003,9(3):26-26
水稻稀植机插侧深施肥技术 ,是指通过在插秧机上安装肥箱、输肥管、开沟器 ,使肥料施在水稻根部侧面的一种新技术 ,是水稻生产上的又一次技术变革。该技术不仅省种、省工、省肥 ,而且能增产 ,提高稻谷质量 ,是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新途径。一、增产机理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 ,关键是把配比合理的氮、磷、钾复混肥料 ,集中施在水稻根部的侧面 ,约6~8cm深处。肥料施入后被土壤胶体吸附 ,挥发和随水流失极少 ,能充分发挥肥效。一般肥料利用率可提高20 %~30 % ,氮肥利用率则能提高35%以上。另一方面 ,施肥量要准确 ,应根据地力情况以及测土配…  相似文献   

16.
按农业部统一部署,2004年4月24日~27日,“科技之春”水稻新技术推广活动分别在江苏常熟和浙江富阳两市的水稻插播演示现场正式启动,由中国农科院农机化所和水稻研究所专家们田间演示的水稻手扶式插秧机、高速坐式插秧机、高速坐式直播机高效插播作业场面,吸引了大批当地农民前往观摩。为帮助解决当前水稻插播中遇到的难题,中国农科院由农机化所和水稻研究所精心选调多名专家,组成水稻科技小分队,直接进入江、浙两省水稻春播现场,进行田间咨询和技术讲解,并现场演示水稻机械插播的操作和效能。在活动现场,很多农民对每小时能插0.2hm2田、轻…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八行插秧机必须选用早熟品种密植、培育壮秧、控制播量和无效分蘖、合理施肥,可比六行插秧机每平方米多91穗、结实率提高3.5%,增产691kg/hm2。  相似文献   

18.
《垦殖与稻作》2005,(4):64-64
近些年来,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水稻价格、劳动力价格的升高,以及国家对购买大型农机具补贴政策的实施,辽宁垦区的水稻机械化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现有大中型拖拉机1161台,小型拖拉机101377台;耕整地机械2万余台套;水稻插秧机875台,水稻工厂化育苗设备39套,收割机58台。耕整地90%实现了机械化。机械插秧1万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2.6%,机收割2.53万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2%。  相似文献   

19.
<正> 目前,水稻生产全过程系列机械化中,机插秧和机收割还是个薄弱环节。为解决水稻插秧机械化问题,盘锦地区从一九八五年开始引进、试验、推广水稻盘育苗机插秧生产技术,当年引进日本久保田机动插秧机28台,完成机插面积3,672亩。到一九九一年,水稻盘育苗机插秧打破了一度徘徊不前的局面,出现了新的突破,全  相似文献   

20.
刘蔚南 《作物研究》1996,10(4):40-41
1992年引进IRAT109旱稻在桃江县松木塘镇旱土种植,比红薯增产30%以上。高产的主要措施一是建设等高梯土,深挖土,增施有机肥;二是适当早播,播足基本苗,合理施肥,力争低节位分蘖成穗;三是施好壮苞肥,减少颖花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