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应用logistic模型和有序样品聚类法对小叶杨胸径和树高生长进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进行定量研究,将胸径和树高2个表观生长过程科学地划分为前慢期、速生期和后慢期3个阶段,实现了胸径和树高二维有序样品的聚类,不仅反映出小叶杨生长进程的综合节奏性,更为龄组划分提供了依据。对小叶杨而言,所获如下结论值得重视:(1)径生长开始进入速生期时,完成了幼龄林阶段;(2)高生长速生期结束时完成了中龄林阶段,此时恰好是径生长速率最大的时期;(3)径生长速生期结束时,基本完成了近熟林阶段。除小叶杨外,文中提供的方法尚可供其他树种生长进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定量研究中参考。另外,还以logistic模型为基础,以时间因子为媒介,推导出一个能准确地描述小叶杨关系的新模型——logistic衍生模型。  相似文献   

2.
生物的整个生长过程大都呈慢-快-慢的“S”形节律,对此可用logistic模型加以刻画。根据Lagrange中值定理,本文提出了logistic曲线上两个重要特征点——速生期始、终点的定量分析方法,根据这两点,可将其整个连续性生长过程划分为前慢期、速生期和后慢期3个阶段。最后,以小叶杨胸径和树高生长过程为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L35等杨树新品种造林当年年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Logistic方程对4个黑杨派杨树无性系的1a生林木的树高、胸径的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显著,相关系数皆在0.90以上。并以此将各无性系的年生长过程分为成活期、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时期,年生长量在后3个时期表现出明显的“慢—快—慢”的节律,其中速生期内的树高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66.4%,胸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64.0%。树高比胸径进入速生期早且结束晚,速生期持续时间长。对各个生长时期林木的生长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林木的年生长规律,为加强林木生产管理、提高林地的生产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青山人工油松单木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利用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的调查数据来研究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结果表明:①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及其相应的生长量和峰值时的连年生长量以下坡最大,上坡最小,中坡介于二者之间。②用Logistic模型y=k/(1+ea-rt)拟合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过程,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参数值不同,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R2均在0.90以上。③用Logistic模型的三阶导数d3y/dt3=kr3 ea-rt(e2lna-2rt-4ea-rt+1)(1+ea-r)-4划分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各个生长阶段,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以下坡前慢期最短,进入后慢期的时间最晚,速生期持续时间最长;上坡前慢期最长,进入后慢期的时间最早,速生期持续时间最短;中坡介于二者之间。总的来看,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生长速生期的时间树高为7~19龄、胸径为8~24龄、材积为14~30龄。  相似文献   

5.
蚬木扦插苗人工幼林生长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扦插苗种植后的生长动态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生长模型、连日生长量模型。结果表明:蚬木是全期生长类型的树种,蚬木扦插苗种植后生长符合S型曲线,呈现"慢-快-慢"节律。树高一年有2个生长高峰期,地径一年有1个生长高峰期;据生长模型将蚬木扦插苗种植后年生长进程划分为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始盛期和盛末期较短,高峰期较长;树高与地径年生长阶段表现出非同步性,地径生长起始点较树高推迟23 d,而高峰日较树高提前86 d;树高和地径的生长高峰持续时间分别为308 d和197 d,高峰期间的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84.94%和70.87%。因此,在蚬木生长高峰期应加强管理,特别是加强肥料的管理,促进其生长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用Logistic方程模拟了榆林沙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樟子松树高和胸径的生长过程,并划分出了樟子松生长进程的前慢期、速生期和后慢期;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Logistic方程一阶求导推导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樟子松连年生长量方程,拟合效果良好。通过绘制散点图选择曲线方程的方式模拟樟子松树高总生长量和胸径总生长量、树高连年生长量和胸径连年生长量的关系,拟合精度能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南酸枣地理种源幼林生长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来自8个省(区)的25个南酸枣种源在福建邵武进行了造林试验.4年生幼林的生长结果表明:南酸枣的树高、胸径、分叉高和分叉数4个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树高和胸径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树高、胸径和分叉高3个生长性状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也表现出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和分叉高与种源地理纬度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经度则未表现出显著负相关,而分叉数与种源地理经度、纬度间以及与树高、胸径和分叉高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根据树高和胸径,采用独立选择法初选出贺州、容县、上犹和乐昌4个幼林期较速生的种源,并采用系统聚类法初步将种源划分为2个大区:亚热带中南部速生种源区和亚热带中北部生长相对较慢种源区.  相似文献   

8.
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小流域选择小叶杨、白榆、油松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法和标准木树干解析木法,对标准地内林木进行每木检尺,同时对标准木树干解析,从而对流域内3种人工造林树种进行树高、胸径以及材积生长过程分析。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对不同人工林都存在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1)小叶杨在种植19年后,树高、胸径、材积量生长均出现下降或减缓;从材积生长来看,第5~19年时为小叶杨的速生期;(2)白榆在种植后9~10年间树高和胸径生长速度开始降低,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交于10年。材积量的快速积累可达22年;(3)油松在种植后14~19年开始出现树高和胸径生长降低现象,种植后19年是油松生长的转折期,应在此时实施疏伐调整。从材积生长来看,第7~20年时为油松的速生期。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Logistic模型对中皖1-3号等三个优良无性系苗期和树木生长节律进行拟合,分析其生长规律。三个无性系苗期生长呈现“慢-快-慢“特点,树高速生期:6月上中旬至8月中下旬;地径速生期:5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成年生长特点,树高速生期:2-6年;胸径速生期:2-5年;材积速生期:4-7年。第8年林分材积生长仍较高,尚未达到数量成熟龄。  相似文献   

10.
Ⅰ—69杨生长过程分析和生长阶段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90块Ⅰ-69杨标准地调查资料,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树冠特性与生长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分别不同立地指数、不同造林密度拟合了胸径、树高、材积的Richards生长曲线,并用有序样本聚类法以树高和胸径连年生长量为分析指标对生长阶段进行了划分,分析了不同状态下各生长期的特性。认为Ⅰ-69杨是一个速生十分明显的无性系,林密度太大时会掩盖立地对生长和产量的效应,培育胶合板用材,应选择高立地(20、  相似文献   

11.
硝酸还原酶(NADH:NR E.C.1.6.6.1)是植物体内同化硝酸盐的关键酶,可作为作物育种和营养诊断的生化指标。在木本植物方面,硝酸还原酶的研究正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金白杨是山西省杨树丰产林实验局和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于2013年从银白杨×新疆杨杂交组合中选育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强、速生的优良无性系。笔者以生物量和木材性质为检测指标,对金白杨伐桩嫁接林木的不同器官组织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金白杨伐桩造林6年生林木平均单株生物量鲜重85.45 kg,地下34.6%,地上器官占65.4%,其中,树干45.1%,自生根仅占11.16%,说明林木生物量主要受原有砧木根系的调控;随着树龄增加,从第5年起生物量进入快速增长期;枝叶生物量从4年生起下降,说明金白杨具有侧枝细而树冠窄、主干生物量大、自然整枝好的优点。金白杨木材抗弯强度76.3 MPa,超过新疆杨、小叶杨以及48个杨树树种的平均值;木材抗弯弹性模量比毛白杨小、比新疆杨和小叶杨大,说明木材抗弯性能较好;金白杨木材纤维的长宽比值超过新疆杨、毛白杨和大青杨,且纤维长度均超过1 000μm,综纤维素含量超过毛白杨、小叶杨和大青杨59%以上,所以,其木材是制浆造纸和生产"三板"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西部地区小叶杨人工林成熟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吉林省西部地区小叶杨林地地位质量的划分 ,编制了标准木树干解析表 ,人工林地位级表和立地条件分类表 ;并据此确定了小叶杨的各类成熟龄。为小叶杨近、成熟林地的经营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几种杨树树皮中酚甙和酚酸类化合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毛白杨等四种树皮的热水浸提物中分离出二种酚甙结晶,经熔点测定、元素分析、薄层色谱、红外光谱、质谱等手段鉴定为水杨甙(Salicin)和杨属灵(Pop-ulin)。对树皮中的酚酸也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发现上述树皮中含有对-羟基苯甲酸等五种酚酸。  相似文献   

15.
杨树伐根嫁接亲和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小美旱杨为砧木,选择了9个杨树品种作接穗进行伐根嫁接,研究了伐桩与接穗的亲和力。结果表明:以小美旱杨为伐桩,嫁接038杨,中林46杨,107杨,108杨,埃瑞达诺110杨,中林2001杨,中林2025杨和转基因杨的伐桩成活率均高于97.8%,第4年伐桩保存率均高于92.8%,可以满足林业生产的需要,表现出良好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6.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特征及其繁殖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简述了当今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Bt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以及防治害虫产生抗性的策略等。双抗虫基因是用部分改造BtCry1Ac基因和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API)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被转化体 74 1杨 (Populus×aldatomen tosaCl.74 1)是以银白杨× (山杨 小叶杨 )为母本 ,毛白杨为父本 ,1994年杂交育成 ,为一优良白杨无性系 ,形态酷似毛白杨。在转双抗虫基因的研究中 ,选出高抗虫、中抗虫无性系。高抗虫无性系杀死昆虫幼虫的总死亡率为 83%~ 90 %。从苗期高生长和形态观察 ,转双抗虫基因 74 1杨生长发育正常。比较详细地介绍了 74 1杨营养繁殖技术及基本原理。介绍了硬枝扦插容器育苗、组培微繁技术、容器育苗的移栽和苗圃管理以及采穗圃的建立和经营等  相似文献   

17.
辽河三角洲盐碱地树种优化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河三角洲盐碱地台田上,布置小胡杨纯林、白蜡纯林、小胡杨×刺槐混交林、白蜡×刺槐混交林4种树种配置模式,对不同配置模式下的树木生长和土壤水、盐、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胡杨、白蜡、刺槐在辽河三角洲盐碱地上造林均能成活,成活率达92%~98%。混交配置模式对树木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优于纯林,其中小胡杨×刺槐混交模式好于白蜡×刺槐模式。与CK相比,4种模式均能改善土壤水分状况,降低土壤盐分,调控土壤温度,防止盐分表聚,4种模式间比较顺序是小胡杨×刺槐混交林>白蜡×刺槐混交林>白蜡纯林>小胡杨纯林。可见,小胡杨×刺槐混交模式可作为该地区防护林营建的首选优化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松嫩平原地区多点区域化试验及示范林杨树新品种(品系)病虫害调查发现,造成严重干部危害的为破腹病和杨干象。对错海林场和富裕林场各参试品种(品系)抗破腹病及抗杨干象能力调查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抗病虫能力较强的品种(品系)有银中杨、龙丰1号、龙丰2号、小黑杨、黑青杨、N46、98-62-75、A5和欧黑×青7#,杨干象危害轻微(注意防治即可)的有A5-10、1015和2111,小黑杨和青山杨应避免在地势低洼地块造林。  相似文献   

19.
小叶杨是我国三北地区重要的耐旱耐瘠薄的乡土杨树。对辽宁省境内的小叶杨进行叶片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小叶杨叶片远轴面气孔密度明显高于近轴面,个体间变异较大,与产地没有明显相关性;气孔长度与气孔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着生部位对小叶杨近轴面气孔密度有明显影响;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之比值与耐旱性没有明显相关性。文章同时讨论了国内杨属树种叶片解剖学特点及影响解剖学观测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