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疹块型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传染病 ,以皮肤出现疹块为特征。笔者从事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多年 ,现将疹块型猪丹毒的检验要点及与类似皮肤病患的鉴别诊断介绍如下 ,仅供大家参考。1 流行季节 :此病严冬早春季节呈零散发生 ,检出较少 ;春末夏初直到初冬 ,尤其是夏秋季节 ,检出较多。因此 ,检疫人员应充分重视发病季节这一特点。2 病变分布和病变特征 :2 .1 病变分布 :多见于肩、颈、背直至尾部和腹腿的外侧部 ,分布较规律。2 .2 病变特征 :呈扁平略高于皮肤表面 ,大小不等的圆、方、菱形或不规则形 ,以方块和菱形多见 ,周围界限较…  相似文献   

2.
2001年11月2日,独山子区某个体养猪场爆发一种妊娠母猪发热、厌食和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等繁殖障碍,并能引起仔猪发热,呼吸困难,腹泻,消瘦及高死亡率,病猪在耳、腹侧及阴部皮肤出现蓝紫色斑块;少数猪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疫病,经过临床和实验室综合检查诊断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20 0 2年 8~ 9月 ,萧山市新街镇盈中村等部分规模猪场发生一种以高热稽留 ,气喘、咳嗽、耳、四肢末端等部位皮肤发紫斑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死亡率较高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 ,诊断为猪弓形虫病。1 临床症状盈中村某猪场饲养 3月龄商品肉猪 4 6 5头 ,部分猪发病后畜主用  相似文献   

4.
一养殖场老板诉其猪场有100头育肥猪全身出现皮肤病变,发病率90%,个别猪出现发烧症状,体温升高至41.5℃,认为是蚊虫叮咬皮肤所致。因皮肤病变病因很多,养殖场老板也不能提供更多信息,为进一步确诊,笔者前往该猪场查看。发病猪的后肢和会阴部、耳、背、腹部、前肢、后腿、臀等部位出现广泛性大小不一的红斑和隆起的小丘疹,呈现  相似文献   

5.
正猪葡萄球菌病主要由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猪乳腺炎、坏死性皮炎及乳房脓肿等。1临床症状葡萄球菌一般感染出生2~50d的仔猪。病猪有渗出性皮炎,皮肤发生病变较快,开始仅一小片皮肤病变,但一天或几天内全身就会出现发病。病猪食欲明显减退,初期嘴、耳、鼻及面颊周围出现创伤性红斑,红斑逐渐蔓延至背部、腹部、  相似文献   

6.
猪感染细小病毒后(PPv),其口、舌、鼻镜蹄冠及蹄叉间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从其内脏器官、血液、脑及水泡样病变的皮肤中分离到猪细小病毒、蹄部病变皮肤切片,用免疫荧光析测发现猪小病毒抗原。本文主要描述了病猪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方法及病原的分离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上接第十七期)(3)剖检:肾脏苍白、肿大,表面有白色坏死灶和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血性坏死性皮炎和动脉炎。鉴别诊断与猪疥螨、猪痘、蚊虫叮咬、猪瘟、猪丹毒、渗出性皮炎、湿疹、皮肤真菌病、锌缺乏症等相似,应注意区分。(1)猪疥癣大小猪均发,以5月龄以下幼猪易感,多发于冬季;皮肤剧痒;由于摩擦,患部出血、脱毛、结痂、皮肤肥厚形成皱褶和龟裂,猪体消瘦。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治疗有效。内脏无病变。  相似文献   

8.
<正>前言:猪疥螨病又叫疥癣,俗称癞。是由猪疥螨寄生于猪的皮肤内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感染的慢性寄生虫病,该病以剧痒发炎为特征。主要引起皮肤发生红点脓包结痂躁动不安、食欲降低、生长缓慢,是严重危害养猪生产的疾病之一。患猪皮肤出现红点、脓疱、结痂、龟裂等病变,若治疗不及时患猪可因逐渐消瘦和虚弱而死亡。该病所造成的损失主要表现在生产性能上,如猪生长速度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如不及时治疗会形成僵猪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9.
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据文献记载:绵羊和鹿的坏死杆菌多侵害蹄部,俗称腐蹄病;马多侵害四肢下部及系部;猪的坏死杆菌病有四种类型:即坏死性口炎、坏死性鼻炎、坏死性胃肠炎和坏死性皮炎。2004年在某猪场的肥猪中发现了耳、蹄、皮肤均受侵害的坏死性病变。根据临床症状及细菌学检验结果,诊断为猪的皮肤型坏死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猪皮肤病作为猪病的一种,主要表现为猪皮肤发生病变,例如:猪痘、水泡、湿疹、疥癣等等,严重威胁着生猪的健康养殖。本文探讨了猪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猪易患的皮肤病1.1晒斑一般来说,晒斑病一般多发于开放饲养模式,由于长时间受到了强烈的光照的影响,很多没有接触过阳光的猪以及青年猪群患病较为严重。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耳后部、背部出现大量的红斑并不断增大。患病猪患处,出现明显的  相似文献   

11.
2005年8月,秦皇岛市某猪场仔猪发生一种以高热、耳、唇及四肢下部皮肤出现红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且个别母猪流产或产出发育不全的仔猪,仔猪死亡率为5.8%,综合诊断确诊为猪弓形虫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仔猪渗出性皮炎,又名猪油皮病,常发生于1~6周龄的哺乳仔猪。其特征为发病急,皮肤脂肪分泌过多,皮肤呈粘湿油脂状。该病死亡率虽然不高,但严重影响仔猪的发育。1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一养猪场饲养25头母猪,2002年8月陆续有4头母猪生产,仔猪出生后7~10日龄,相继发生皮肤病。病初表现为精神沉郁,部分猪伴有结膜炎症状,刚开始在皮肤上出现丘疹样小颗粒,继而慢慢增大,形成水疱及脓疱,破裂后流出渗出液和皮脂,此时用手抓摸,皮肤易脱落。病程稍长,病变部位成黑褐色痂皮覆盖,病变范围扩大至全身,如头部、耳、眼周围,胸腹部均出现病变。症状最危重的2…  相似文献   

13.
<正>现阶段,我国基层兽医的诊断条件极其有限,在无实验室诊断条件或实验室诊断费时较长的情况下,对猪肺部病变的剖检可为以呼吸道症状和肺部病损为特征的猪传染病的诊断提供支持。1几种常见猪病的肺部病变特征(1)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急性病例呈现大叶性肺炎的病变特征,病灶大多分布在尖叶、心叶及膈叶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规模化猪场的建设的不断增加,在饲养中过程中,仔猪和育肥猪的疾病也越来越复杂化,以伪狂犬病为例,临床病例中,较多见到一些伪狂犬特征病变:1病猪腹下肚脐后部皮肤出现青蓝色斑点,病情严重的在猪体的胸前肘后、前肢内侧整个腹下都可见到,有的发生在耳背面的耳根部或整个耳面呈蓝灰色。斑点的周边不整齐,呈星芒状。同一头病猪不同部位的斑点大小相近、色泽一致、分布均匀、密密麻麻。  相似文献   

15.
1996年6月,在某猪场发现了耳、蹄、皮肤均受侵害的坏死性病变。根据临诊症状及细菌学检验结果,诊断为猪的皮肤型坏死杆菌病。现介绍如下。1流行情况该猪场的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猪舍里的粪尿淤积很深。成猪和仔猪的四肢,长期在污秽的粪水中浸渍,同时长期缺乏青饲...  相似文献   

16.
<正>1渗出性皮炎渗出性皮炎由猪葡萄球菌引起,这种球菌可产生热敏感性表皮脱落毒素。哺乳仔猪最常见,同时也是受影响最严重的猪群。断奶仔猪感染率可高达80%,但死亡率通常较低。该病也可在较大日龄的猪群散发。本病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之分。病变常见于眼、鼻、唇、牙龈周围和耳后的皮肤,随着病变斑块变大,可发展为由皮脂、汗液和浆液相互混合形成潮湿、油腻的油状渗出物。明显的红斑覆盖全身。患猪蹄部冠状带和蹄冠出现病变。偶尔可  相似文献   

17.
猪高热综合征是指猪临床发热、食欲不佳、呼吸困难、耳及腹下皮肤出现出血性红色斑块为特征的一类综合性疾病,临床治疗中俗称为猪高热综合征。该类病症多数由病毒性感染引起,一般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只能进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0月河北省某猪场发生了一种以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四肢、耳等部位皮肤发绀,关节肿大为特征的传染病。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圆环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1猪附红细胞体的药物选择及治疗1.1药物选择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的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而引起的以子猪、育肥猪出现急性、热性、黄疸性贫血、呼吸困难、皮肤淤斑、耳缘发紫,母猪出现流产和死胎等特征症状的疾病,常和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发生,严重时导致死亡。猪附红细胞体病首选药物为盐酸多西环素,敏感药物为依次为四环素类,如  相似文献   

20.
2011年秋末,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一养猪场猪群发生以育肥猪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口鼻流出带血泡沫样分泌物、耳鼻和四肢皮肤发绀、僵猪或死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经检查诊断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症状该猪场9号育肥舍体重约40kg的育肥猪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厌食,咳嗽,呼吸困难,时有呻吟声,发病几天后呈犬坐姿势,张口伸舌,耳、鼻、四肢皮肤呈蓝紫色,病死猪口鼻流出带血泡沫样分泌物。2剖检变化气管、支气管充满泡沫状渗出物。肺心叶、尖叶呈现两侧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病变区呈紫红色,质地坚硬,且与胸膜粘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