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Gunn.  RV 石尚柏 《湖北植保》1995,(6):21-23,15
本文比较了C^14标记甲基1605对两种夜蛾,棉铃虫和斑实夜蛾(H.punctigera)幼虫的渗透性,组织吸收和代谢作用,C^14甲基1605渗透过斑实夜蛾幼虫表皮的速度比棉铃虫快。因此,在斑实夜蛾幼虫体内最初杀虫剂的浓度比棉铃虫幼虫高,从这两种幼虫体中可以得到相同的甲基1605代谢产物,但斑实夜蛾虫体中还抽取到大量的对氧磷和P-硝基酚糖苷。根据澳大利亚棉铃虫和斑实夜蛾杀虫剂的抗性历史,探讨下述  相似文献   

2.
影响棉铃虫抗药性发展的遗传及生物学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棉铃虫抗药性发展的遗传及生物学因子张友军,张文吉(北京农业大学应用化学系100094)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是种世界性的危害严重的害虫,广泛分布在南纬40°到北纬40°之间,已有澳大利亚、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土耳其、中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黄河中下游棉共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 Hubner)暴发宏观诸因子的分析。重点讨论:(1)具主导意义的宏观气候因子的作用,明确了旱涝与棉铃虫的消长有一致的趋势,由此做出了棉铃虫暴发适宜气候年的宏观趋势估计,与1993年前后的大发生吻合。(2)棉铃虫暴发的内在因子作用,即在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反应,如抗药性增强,多食性危害加剧等。(3)人为因子的重要作用。(4)综合治理方面  相似文献   

4.
冬耕可灭棉铃虫王玉堂(山东省东平县农委271500)冬季耕翻既是棉花增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消灭越冬棉铃虫的有效方法。根据研究,棉铃虫一般在距地面2.5~6cm处(深的可达9cm)化蛹越冬。冬耕对越冬棉铃虫具有多种杀灭作用:1.破坏蛹室,改变蛹体的自然状...  相似文献   

5.
利用玉米诱杀棉铃虫优点多我县是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县之一。我们在棉铃虫多年综防实践中感到,利用玉米诱杀棉铃虫是个经济、简便、有效的方法。棉田一代棉铃虫成虫白天大部隐藏在玉米心(喇叭筒)内,容易集中消灭。1993年在第二代(棉田一代)棉铃虫大发生时期,我...  相似文献   

6.
1996年11月开始实施的棉铃虫监测和预报技术项目是一项引进国际先进病虫预测预报技术项目。本项目主要引进了澳大利亚热带害虫管理研究中心(CTPM)研究开发用于模拟昆虫发生趋势的通用制模软件DYMEX,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Arc/info、Arcview、Mapinfo,以及环境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系统软件。DYMEX操作简便,界面友好,适宜普通使用者应用。其中建模部分依据各种试验数据、资料,运用生态学知识,建立害虫发育模型;模拟模块根据所建模型,以气候(最低、最高温度,降雨)、土壤湿度、用…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对五种药剂的抗性测定枣阳市植保站(441200)苏明胜棉铃虫(Heliothisarmige。)Hubner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分布在南纬40“与北纬40“之间、为害的寄主种类很多,包括17科60属,近30种植物。近年来,棉铃虫在我省连续大发生,...  相似文献   

8.
试用蒿草等代替杨枝把诱捕棉铃虫娥杨昌林,杨秋平,潘秀平,潘荣庆,潘加硕,唐悦军(江苏东台市农技中心,224200)(东台市广山乡农技站)东台地区近年棉铃虫发生较重,1994年3~5代大发生。为防治棉铃虫。广泛开展杨树枝把诱蛾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本地...  相似文献   

9.
江苏大丰市棉铃虫综合治理技术及效果张吉林金中时王凤良茅永琴(江苏省大丰市植保站,224100)孙相林陈凤高(江苏省大丰市三龙镇农技站棉铃虫是我市棉旱粮地区的主要害虫,常年发生4代,早发年份在棉田有不完整的5代。90年代以来大发生频率增加,自1992年...  相似文献   

10.
江汉平原棉区四代棉铃虫发生量测报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平原棉区四代棉铃虫发生量测报技术初步研究湖北省农科院植保所(430064)王瑞琪黄民松万鹏樊孝贤湖北省植保总站(430070)石尚柏罗汉刚湖北省荆州市植保站(434100)齐立周柏龄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是棉花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发生特点观察冯殿英,任兰花,李念董,王继藏(山东荷泽地区植保站,274025)(巨野县植保站/)(荷泽市植保站)80年代以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棉铃虫发生有新的特点。1992~1994年,笔者对其发生特点进行了观察,报道如下:1不同寄主上的产...  相似文献   

12.
第四代棉铃虫将大发生7月27~28日我站召开了各地、市、足二十四个主要产棉县(市)(含棉铃虫监测站)测报会议,对第四代棉铃虫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据会上反映三代棉铃虫发生实况,结合棉花长势、天气预报和历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预计第四代棉铃虫全省大发生,...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产卵在棉株上的分布情况黄冈地区植保站(436100)吴家全武穴市植保站(436400)戴少华,苏艳珍棉铃虫是危害棉花蕾铃三大蛀食性害虫之一,对棉花生产威胁极大。在70年代末,此虫在我区多次大发.据在武穴棉区调查,大发生的1972年,四代百株卵量...  相似文献   

14.
1992~1993年淮北棉区棉铃虫发生防治报告李明媛(安徽宿县地区植保站,234000)宿县地区常年种植棉花100~135万亩,约占农业总收入的30%。1992~1993年棉铃虫发生严重,现将发生及防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生概况1992~1993年淮北...  相似文献   

15.
三种诱虫灯诱杀棉铃虫效果比较试验武汉市植保站(430022)徐建武,汤少云,刘立泰汉南区植保站(430090)李开智,李启辉,汪坤乾,谢勇东西湖区植保站(430040)李启再,周红斌近年来,武汉市棉区棉铃虫发生逐年上升,为了有效地控制棉铃虫为害,武汉...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寄主植物上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种群发生的影响,通过收集2008—2019年全国范围、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北地区及华中地区7种寄主植物(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花生、蔬菜和其他粮食作物)上棉铃虫成灾面积及各地区平均温度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及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不同寄主植物上棉铃虫种群的发生程度。结果显示,玉米、大豆、花生和蔬菜寄主植物上棉铃虫成灾面积显著增加,棉花上棉铃虫成灾面积显著降低。玉米(全国范围、华北地区)、花生(全国范围、华中地区)及蔬菜(华东地区)上棉铃虫成灾面积随着温度距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但棉花上棉铃虫成灾面积随着温度距平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如全国范围内,在玉米和花生上,2014—2019年棉铃虫成灾面积均显著高于2008—2013年,其增加比率分别为24.0%和34.3%;在棉花上,2014—2019年棉铃虫成灾面积显著低于2008—2013年,其降低比率为62.0%。表明全球气候变暖显著增加了玉米、花生及蔬菜上棉铃虫成灾面积,而棉花上棉铃虫成灾面积的降低主要受转Bt基因棉花种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种简便、快速的棉铃虫抗性监测方法湖北省植保总站(430070)彭超美近几年我省棉铃虫持续大发生,用于防治棉铃虫的化学农药量逐渐增加,棉铃虫对农药的抗性也在发生变化。据1993年~1994年荆州抗性监测站对公安和潜江棉铃虫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棉铃虫对...  相似文献   

18.
新疆南部转基因棉区棉铃虫种群长期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抗虫棉在新疆南部推广已超过10 a,为探索Bt棉大面积种植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种群动态的影响,于1999-2010年使用诱虫灯监测了Bt棉大面积种植区域(麦盖提)和非Bt棉大面积种植区域(阿瓦提)棉铃虫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新疆南部地区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棉铃虫害较重,2000-2004年种群数量保持较高水平;自2005年Bt棉大面积推广以后,Bt棉区棉铃虫的种群数量显著下降,棉铃虫种群数量随Bt棉种植比例的上升而下降(P<0.05);]随着Bt棉大面积推广年数的增加,Bt棉区棉铃虫各代种群数量均逐渐下降,第二代种群数量和高峰期蛾量下降速率均较越冬代和第一代快,且第二代棉铃虫种群相对丰富度也逐渐下降。因此,新疆地区Bt棉的大面积种植能较好地控制棉铃虫的种群数量,而且对第二代棉铃虫种群的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1994年咸宁地区棉铃虫发生与防治浅述咸宁地区植保站洪海林,夏晓芒1994年,我区棉花种植面积15万亩,主要分布在嘉鱼、阳新、蒲圻三县(市),全区棉铃虫发生面积35.78万亩次,防治面积38.24万亩次,挽回损失119.37万公斤,实际损失63.54...  相似文献   

20.
一熟转Bt基因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1997年在田间研究了转Bt基因棉品系R93-4在一熟种植方式下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及其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棉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棉造桥虫(Anomis flava)有良好的抗性,发生高期百株幼虫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中12,但转基因棉田仍需防治第3和第4代棉铃虫。和常规棉相比,转基因棉自然控制田和综合防治田的棉苗蚜(Aphis gossypii)分别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