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分析了流域水资源市场管理的概念的基础上,指出了在水资源日益稀缺的情况下依靠市场机制分配水资源的必要性。构建了流域水资源市场管理的两级市场模式:水权出让市场和水权转让市场。最后,对流域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的设立、供水公司的设立、流域用水者协会的设立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合理配置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在讨论水资源合理配置概念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水资源配置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中存在的对不确定性问题、多流域水资源配置等方面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并提出了在今后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中,一方面可考虑应用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水资源配置中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开展多流域水资源配置的研究,为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科学管理实践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引入博弈理论把松辽流域辽宁段水资源管理中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分为区域与区域和流域与区域两个层次,并分别进行博弈分析,进而找出导致水资源管理低效率的制度根源,提出了更加优化的"三位异体"的综合性流域机构管理与区域水务一体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及建立协调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磊  梁新平 《节水灌溉》2019,(1):72-75,83
科学客观的评价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对于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干旱区水资源特点,并结合塔里木河流域实际情况,建立了涵盖4个方面、12项指标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利用可变模糊集理论与综合赋权法对研究区不同水平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5年,阿克苏河流域与塔里木河干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为2级,和田河流域与叶尔羌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已达到2~3级,若继续恶化必将阻碍流域可持续发展;至2035年,叶尔羌河流域与和田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等级均为2级,表明研究区水资源复合系统有好转趋势,承载力有所增强;阿克苏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为2级,水资源复合系统相对稳定;塔里木河干流水资源承载力等级稳定在2级,说明该流域水资源系统可支撑当地生产生活与生态用水。所建模型评价结果稳定、精准程度高,研究结果为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选取影响水资源承载力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子之一的人口要素进行重点分析评价,应用灰色系统模型对钱塘江流域人口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生活用水量指标出发,分析了流域人口发展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为了解决钱塘江流域水资源与人口需求之间的矛盾,应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同时需要适当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资源管理实践发展及管理模式演变趋势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律法规框架和管理体制类型两方面总结了水资源管理实践发展历程,指出我国的水资源管理经历了从分散管理、部门管理到严格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对现存的8种主要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利弊进行总结分析,结合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实践发展,提出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在全国层面上还将延续流域管理与行政区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并逐步加强流域的管理职能,逐渐实现流域内水资源的综合管理。结合划定的"三条红线",形成覆盖取水总量控制、用水过程控制和排水必要性需求控制的全过程的水资源需求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钱塘江流域人口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选取影响水资源承载力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子之一的人口要素进行重点分析评价,应用灰色系统模型对钱塘江流域人口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生活用水量指标出发,分析了流域人口发展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为了解决钱塘江流域水资源与人口需求之间的矛盾,应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同时需要适当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8.
合理配置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水资源配置管理的一些相关问题,探讨建立政府宏观调控、流域民主协商、准市场运作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水资源配置模式,以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黑河流域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黑河流域水资源行政管理现状及有关问题分析,探讨了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中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意义、作用和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水资源管理中,水量水质联合调控主要是为了协调生态环境.利用运筹学、系统方法论、宏观经济学为计算基础,通过控制流域污染物来达到水质控制的目标.基于此,本文对水资源管理中水量水质联合调控的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按照《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通知》,要求各地州做好指标分解及实施工作.此外,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流域管理机构强化流域综合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新疆水电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为切入点,结合工程实践,探讨上述新形势下水资源论证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流域水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丽云 《节水灌溉》2007,(3):44-46,49
如何保护流域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针对我国流域资源与环境的特点,要使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水资源与环境系统优化问题.以淮河流域为例,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淮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作出分析,经过政策模拟对比,提出了符合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最佳方案.研究表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是制约流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协调发挥两者的作用,才能保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明确初始水权数量与质量的分配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水资源管理和水市场建设中涉及的水权问题,本文以内陆黑河干流为背景建立了干旱区水权分配系统。按照不同地区使用的水资源除了具有相对公平的数量,还应该具有相对公平的质量的原则,系统将以往模糊的流域水权界定对象清晰化,明确其为河流在某种社会经济条件下,为满足生态和水环境的要求,流域所能调配的水资源。为此,系统考虑与地区取水相关的经济和环境因素,运用基于水资源模型和区域水质模型的多目标规划方法计算流域各地区理论取水量,并将理论取水量结果用于改进目前的水权分配计算方法,不仅给出了流域各地区的水权分配比例,同时将各地区按水权分配到的水资源数量和质量也一并给出。实际应用证明了系统的有效性,给出的水权分配结果较以往类似成果加深了各地区对自身拥有的水资源状况、以及将面临的流域整体水资源形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纵向岭谷区农业水管理调控,宏观上以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基础,从需求入手,采取强化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抑制需水的不合理增长,到2030年农田有效灌溉程度达到32%,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81,农业灌溉需水总量控制在89.8亿m3,需水年均增长率仅0.52%,以MKIE BASIN模型的配置结果显示,各规划水平年能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微观上应建立数字流域工程,提高对流域雨水工情的实时监测.推行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制度,建立和完善包括实时灌溉预报、渠系动态配水、实时信息采集和预报修正、灌区空间信息管理等内容的流域单元农业灌溉用水及水资源的实时调度系统,利用水资源配置成果与短期实时调度相结合,实现流域单元的农业高效用水调控.  相似文献   

15.
黑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如何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探讨通过采取提高流域经济社会及生态用水效率、增强干流骨干水利枢纽工程保障能力、强化水功能区管理等对策措施,实现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6.
石河子垦区地处内陆河流域,在有限水资源条件下,影响垦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子是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稳定。从水足迹构成入手分析种植业用水特点,1995—2009年之间,石河子垦区平均每年输出水资源5.18×10^8m^3。随着棉花种植规模不断增大,粮食安全受到影响,土壤洗盐用水不足,盐碱化程度加重。综合粮食安全、生态稳定和水...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国际水管理研究院的水资源核算框架,对黑河中游地区的水资源利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河中游地区消耗了整个流域绝大部分水量,可利用水的消耗比例为1.02,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但消耗水量中,生产性消耗比例和有益消耗比例分别只有0.284和0.428,整个地区的无效消耗水量较多,水分生产率很低。黑河中游地区的节水方向在于尽可能地减少无效益蒸发蒸腾,提高单位消耗水量的经济产出。  相似文献   

18.
海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河流域在全国七大水系中属资源性缺水河流,常年的供水不足造成该地区水资源总量下降。而该地区又是农业和工业相对发达的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海河流域的供用水现状及开发利用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其开发利用率大大超过了合理上限。为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对对海河水资源、水生生态进行保护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9.
区域水危机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框架,在分析水危机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评价区域水危机的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评判方法对东江流域的河源、惠州、东莞各市1995~2006年间的水危机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源市水资源状况较好,目前不存在水危机情形,惠州市从2002年后开始轻度的水危机,东莞和深圳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水危机,且在降雨较少的2004年,出现了严重的水危机情形,这为科学管理东江流域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提供了一种评价方法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