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旨在筛选出冬小麦较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组合,以适应冬前积温不断增加的环境变化。以‘新麦29’作为研究对象,于2016—2017年度在河南省北部辉县市开展二因素裂区田间试验,主区为播期(10月12日、18日和24日),副区为播量(基本苗210万、300万、390万/hm~2),探索不同播期和播量对‘新麦29’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10月12日播期的籽粒容重显著低于其他2个播期的籽粒容重,而随着播量不断增加其平均容重亦随之增加;播期对穗数、穗粒数、千粒重3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显著,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播量对产量及穗数、穗粒数2个构成因素的影响均呈现出差异水平显著。不同播期和播量互作效应对小麦籽粒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两者均呈现出差异性显著。最佳播期是10月12日,基本苗300万/hm~2为较适宜的播量;‘新麦29’产量潜力的播期是10月12日—18日,与其对应的适宜播量为基本苗300万~390万/hm~2。  相似文献   

2.
为给高产优质小麦品种陕禾192大田良种良法配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裂区设计法,于2019-2021年度进行了2年田间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对陕禾192的产量及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播期过早或播量过小,陕禾192产量极显著降低;陕禾192的最佳播期为10月16日,适宜播期为10月16-24日;最佳播量为基本苗300万/hm2,适宜播量为240万~360万/hm2。  相似文献   

3.
播期播量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群体及子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明确不同播期播量处理对两种穗型小麦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以大穗型品种山农23号和多穗型品种济麦22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群体动态、花后叶面积指数、子粒灌浆进程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月10日播期处理有利于两个品种小麦群体的构建,延迟播期后,即使增大播量也不能获得高产。山农23号在延迟播期后,有效叶面积减少,子粒灌浆速率减慢,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降低,差异显著,加大播量后,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济麦22延迟播期后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下降,加大播量后,单位面积穗数不升反降,花后叶片衰老加剧。本试验条件下,两个品种的最适播期均为10月10日,山农23号的适宜播量为180kg/hm 2,济麦22的适宜播量为105kg/hm 2。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春小麦银春10号在甘肃中部灌区的适宜播期和最佳播量,通过设置4个播期和5个播量,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利用新复极差法对产量结果进行多重比较,分析了不同播期、播量对银春10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播期间、播量间、播期播量互作间对产量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甘肃中部灌区银春10号的最佳播期为3月8日,适宜播期为3月8-13日;最佳播量基本苗为550.5万/hm~2,适宜播量基本苗为510万~570万/hm~2之间。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苏南沿江稻麦两熟地区不同水稻收获期对后茬小麦产量影响,进行了小麦不同播期播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10月25日-11月29日)处理产量差异极显著,随着播期推迟不同单产呈下降趋势.不同播量处理(150×104,225×104,300×104,375×104,450×104/hm2)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在相同播量水平下(300×104/hm 2)随着播期推迟产量不断下降.苏南沿江地区小麦最佳的播种时间为10月25日-11月15日,最佳基本苗为150×104~225×104/hm2.  相似文献   

6.
东台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选择典型地块,开展小麦不同播期和播量试验,考察出苗时间、基本苗数、越冬总茎蘖数等,进行统计分析,对照往年高产田块的越冬总茎蘖数,选择合适的播期与播量,既可以保证基本苗充足,避免群体过高徒长,又可以节省用种,利于培育壮苗,为翌年足穗高产打下基础。结果表明:播期与播量、土壤类型与播量密切相关。在茬口允许的情况下,沿海沙壤土区适宜播种时间在10月21日至11月21日,最适播期为11月2~8日,最适播量为10千克/亩;西部里下河黏土区播种适期在10月17日至11月18日,最适播期为10月29日至11月4日,最适播量为10.5千克/亩。  相似文献   

7.
饲草小黑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饲草小黑麦播期、播量裂区试验 ,初步探明北京地区饲草小黑麦高产、高效的合理群体结构 :在9月25日10月15日播期范围内,饲草小黑麦播种越早饲草产量越高;北京地区适宜播量为 300万450万 /hm2 基本苗,以375万 /hm2 基本苗为最佳,早播宜减少播量,晚播必须增加播量 ,但播量的增产效应显著低于播期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适宜的播期、播量,使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该品种的丰产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播量对‘洛麦22’主要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穗数、穗粒数呈现出减少的趋势,随着播量增加,成穗数呈略增加的趋势,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则较小,籽粒产量最高出现在10月5日这一播期,其产量为8919.0 kg/hm2,播期延迟产量逐渐降低,播量的影响则较小。有效茎蘖数、有效茎蘖率随播期推迟有降低的趋势,说明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有效茎蘖数;结实率随播期推迟呈减少趋势,以10月5日播期,播量37.5 kg/hm2和187.5 kg/hm2播期结实性最好,结实率达83.9%和78.2%,可见播量的影响则较小,10月25日播期结实性较10月5日降低17.5%,说明播期越晚结实性越差,故适期播种要比晚播有利于提高结实率。‘洛麦22’适宜播期为10月5日,适宜播量为90~120 kg/hm2。  相似文献   

9.
不同农艺措施对商麦156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大穗型小麦品种的高产栽培模式,发挥其增产潜力,在大田条件下,以‘商麦156’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播期、播量、行距和镇压对其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为10月11日的产量达到最高,除与播期10月16日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处理的差异均显著;基本苗为300万/hm2的处理产量最高,除与基本苗为375万/hm2的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处理的差异均显著;行距为16.7 cm的单位面积成穗最多,产量最高,20 cm处理的效果次之,且二者与其他处理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返青期镇压可增加‘商麦156’的单株分蘖数和成穗数,镇压过多造成无效分蘖增加,不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上的产量。生产上,‘商麦156’以播期10月11日—10月16日,基本苗300万~375万/hm2,行距16.7~20 cm为宜,群体偏大时,可适度镇压以降低株高,增强小麦的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新品种‘烟农5158’播期播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给小麦高产栽培和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大田条件下,通过设计播期、播量主副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及播量对‘烟农5158’产量、产量三要素以及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均对产量、产量三要素以及株高有显著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播期的推迟,产量和每公顷穗数逐渐减少,株高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增加;随播量的增加,产量和每公顷穗数逐渐增加,株高升高,而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经方差分析得出,9月27日与10月3日差异不显著,而两者与其他播期差异极显著,从而总结出该品种在试验点相似区域的适宜播期为10月1日前后,在适宜播期范围内,最佳播量为180万苗/hm2左右。  相似文献   

11.
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临远8号’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冬小麦‘临远8号’的适宜播期和播量,采用田间裂区设计,按每小区固定1 m长势均匀的样段,测得不同发育时期小麦群体数量。每小区成熟时选取麦穗30个,测得穗长、穗粒数、结实小穗数。待籽粒晒干后,测得千粒重和籽粒产量。结果表明:(1)小麦群体性状呈现随播期推迟总茎数减少,随播量增大总茎数增多的趋势。(2)随播期推迟,穗粒数和千粒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播量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降低。(3)随播期推迟和播量增加,籽粒产量先增加后降低,10月5日播种,播量为300×10 4粒/hm 2产量最高为8722.58 kg/hm 2,10月12日播种,播量为375×10 4粒/hm 2产量次之为8678.25 kg/hm 2。播期是引起小麦产量和产量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临远8号’的最佳播期为10月5日至10月12日,播量为300×10 4粒/hm 2至375×10 4粒/hm 2。  相似文献   

12.
不同播期与基本苗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明稻麦周年生产条件下小麦种植适宜播期和基本苗组合,于2012—2014 年在江苏省沭阳县进行了播期和基本苗组合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10 月10 日、10 月17 日、10 月24 日、10 月31 日和11 月7日、11 月14 日)和基本苗(180 万/hm2、270 万/hm2、360 万/hm2、450 万/hm2、540 万/hm2)条件下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出苗率主要受播期影响,迟播降低明显;随着播期推迟小麦叶龄逐渐变小,全生育期缩短,缩短天数少于播期推迟天数。基本苗处理对出苗率和叶龄影响不大。相同生育阶段,同一播期随着基本苗的增加茎蘖总数增多,相同基本苗处理随着播期的推迟茎蘖总数减少。播期对小麦株高、穗下节间以及穗长影响明显。单产随着播期推迟先升后降,不同播期和基本苗处理对产量构成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因此,淮北地区稻茬麦遇冷冬适宜播期在10 月17—24 日,遇暖冬适宜播期在10 月17—31日,最佳基本苗360万/hm2。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冬小麦新品种邢麦13号适宜的播期和播量,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播期播量对邢麦13号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及播期×播量对邢麦13号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对产量构成因素也有显著影响。邢麦13号的适宜播期为10月8-15日,适宜播量为160~210kg/hm~2。  相似文献   

14.
豫北地区‘郑麦7698’适宜播期播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适宜的播期、播量,使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郑麦7698’在豫北地区的丰产性,研究了‘郑麦7698’在不同播期播量下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小麦成穗数逐渐减少,穗粒数逐渐增加,播期对千粒重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逐渐降低。播量越大,小麦的成穗数越高,穗粒数越少,播量对千粒重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而播量最大的处理(225 kg/hm2)产量最高。‘郑麦7698’产量最高的组合为播种期10月10日,播量225 kg/hm2,而播期为10月10日播量为187.5 kg/hm2的组合次之。总之,‘郑麦7698’在豫北地区的适宜播种期范围为10月5日至10日,相应的播量为225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5.
以宁麦13号为供试品种,设置播期和密度共16个处理,研究其对小麦生育期、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对拔节期、营养生长期和全生育期影响较大,对生殖生长期和成熟期影响较小。(2)穗数随播期推迟而下降,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播期在10月26日~11月15日或密度在8万~16万/667m2,对粒数和粒重影响不大,超过此范围,粒数和粒重明显下降。(3)播期与密度互作明显,10月26日~11月15日播期与基本苗12万~16万/667m2组合,利于达到适宜穗数;10月26日~11月15日与8万~16万/667m2组合,利于形成大穗和提高粒重;10月26日~11月15日与12万~16万/667m2组合,利于获得较高产量。(4)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苏南地区小麦适宜播期为11月1日~10日,适宜基本苗在12万~16万/667m2。  相似文献   

16.
《种子》2019,(9)
通过对半冬性小麦不同播期不同播量试验表明,泛麦11对播期较敏感,最适宜播期为10月7—14日,次适宜播期为10月21日。对播量不太敏感,适播期内以7万~14万·(667 m~2)~(-1)较适宜。  相似文献   

17.
播期和播种密度对周麦18号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180万株/hm2)、中(270万株/hm2)、高(330万株/hm2)3种播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周麦18号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播种密度下,不同播期对小麦产量影响有极显著差异;在相同播期下,不同播种密度对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播期对周麦18号成穗数和千粒重有极显著影响,对穗粒数影响较小。成穗数是决定周麦18号产量的关键因素,但同时也制约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保证周麦18号高产的适宜播期为10月8日~10月15日,播种密度范围较广(180万~330万株/hm2),早播适宜低密度,播期推迟,密度适当增加。  相似文献   

18.
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18号播期播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新麦18号不同播期、播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新麦18号产量有明显的影响,晚播时加大播量对群体和产量有较大的改善.新麦18号最佳播期在10月5-15日,最佳播量应控制在90~120kg/hm2.新麦18号播期可推迟到11月初.  相似文献   

19.
为给‘济麦22’大面积推广提供适宜栽培措施,选择4个生态区5个试验点,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该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及产量产生显著的影响,但对穗粒数影响不大;种植密度对产量及构其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济麦22’单位面积穗数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少,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千粒重随播期的推迟先增加后下降,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产量构成因素稳定性分析发现环境差异对‘济麦22’千粒重影响较大,而对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影响较小。2008年4个生态区‘济麦22’适宜播期范围分别为:鲁南地区10月8日至14日、鲁东地区10月6日至12日、鲁北地区10月1日至7日、鲁西地区10月10日至16日;适宜种植密度范围为180×104/hm2~240×104/hm2。研究还表明,在中高肥或高肥地力条件下,增加粒重对充分发挥‘济麦22’高产潜力似乎更有效。因此,选择适宜播期播量的同时,应在栽培技术中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获得足够的单位面积穗数的基础上,稳步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20.
播期播量对胶东小麦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冬小麦适宜播期播量,以烟农5158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株高降低、主茎叶龄减少,随播量增加株高增加、主茎叶龄变化不大。不同的播期播量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随播期(9月27日除外)推迟,产量、成穗数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随播量的增加,产量、成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播期播量最佳组合为10月3日播种、180万株/hm2播量,产量达7746.0kg/hm2。成穗数是决定产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