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株潭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株潭三市地域临近,地区经济联系紧密且互补性强,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应充分有效地利用本地区的生产要素,发挥区域内各组成部分的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更充分的流动。文章对长株潭三市市场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长株潭城市群市场一体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长沙、株洲、湘潭一体化的不断发展,长株潭城市群各级地方政府所面临的“区域性公共问题”日益凸现,而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也还存在制度性障碍,这都制约着长株潭区域一体化的有序、协调和规范推进,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协力解决。文章引入管治理论,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建立区域管治体制的必要性,试图构建一个适合长株潭城市群区域性公共问题的管治体制,并就这一体制的实现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地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的目标和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基质尚未形成,绿地斑块之间自然生态过程缺乏联系,重要的自然空间廊道不畅,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逐渐减弱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受自然环境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区域性基础设施,提升长株潭的区位优势,并通过区域政策、城市规划等宏观调控手段,引导长株潭城市群实现生态空间结构的优化重组,促进城市群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现代农业引领区”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城乡一体化理论、城市引力场理论、农业集聚与技术群化理论、中心一外围理论和技术创新扩散理论等方面构建了长株潭现代农业建设的理论框架,并对长株潭城市群的现代农业引领区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为长株潭城市群现代农业引领区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寻求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数字图书馆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促进城市群的发展。作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离不开区域数字化的发展。而大量使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技术为支撑的区域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构建能更好的服务于城市群的发展。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构建的重要意义,同时,借鉴国内外区域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区城市群发展的特点,提出创建区域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可能性、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刘红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355-8356,8359
分析了两型农业科技创新对长株潭经济增长的微观传导与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创新机制,从而显示两型农业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高速增长所起到的内生驱动器的作用。得出科技创新促进长株潭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对策建议:加快构建长株潭一体经济快速增长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加大两型农业科技投入,扶持科技企业自主创新,发挥产业集群的协同优势,增强聚集效应和创新扩散机制,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及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农家科技》2014,(12):100-101
湖南推行建设以长株潭为中心的“3+5”城市群构想,这是对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的提升。长株潭城市群在带动湖南省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等方面,将发挥更强的辐射带动功能。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和娄底这8个城市组成的城市群未来如何发展?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调研成果认为:要把“3+5”城市群打造成功能互补的产业集聚区、布局合理的城市连绵区、中部领先的现代大商业区、生态良好的国际化旅游区、环境优美的综合生态区、社会和谐的人性化宜居区。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185-186
为适应两型建设,可持续发展与均衡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以长株潭一体化为例,以2005~2014年间三地人均GDP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为测量指标,运用锡尔指数及变异系数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其区域经济相对差异在不断增大。探讨分析其相对差异不断增大的原因,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以期能切实加快长株潭一体化的进程,为完善及创新长株潭一体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借鉴国内外城市群绿心保护的经验,以长株潭三市交界处的绿心为研究对象,结合南方丘陵地区的自然地理特色,针对绿心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从优化产业结构布局、集约化土地开发、发展以休闲经济为核心的可持续运营机制等方面,提出长株潭城市群绿心示范区保护性开发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加强长株潭城市群的土地管理,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通过对长株潭19962008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因素,集中表现在耕地的减少与建设用地的增加;2、人口是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增加及交通用地的增加;3、政策是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的又一重要驱动力;4、土地合理利用要以政府为主导,各方参与,如此才能真正达到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长株潭城市群1999~2008年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对长株潭城市群的耕地利用现状和变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析得出,长株潭城市群耕地面积在研究的10年内呈现出逐年减少的总趋势;再者,研究区域内人口、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与耕地面积呈负相关关系,并针对上述研究,还提出了相关建设性意见加强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12.
以SPASS15.0为分析工具,利用1997~2007年长株潭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用地的变化特点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1997~2007年长株潭地区城市用地面大幅增长,平均每年增长12.7km^2,增长率达6%;人口、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房地产投资完成额与城市用地扩展成显著线性相关,是长株潭城市群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长株潭区域城市用地扩展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SPASS15.0为分析工具,利用1997~2007年长株潭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用地的变化特点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1997~2007年长株潭地区城市用地面大幅增长,平均每年增长12.7km^2,增长率达6%;人口、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房地产投资完成额与城市用地扩展成显著线性相关,是长株潭城市群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环长株潭城市群8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探讨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引入障碍度模型分析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各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各市之间发展差距不断扩大;(2)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性趋向优化,发展状态由失调衰退阶段进入基本协调阶段,且同步发展型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两大子系统明显得到改善;(3)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人均旅游外汇收入、每万人国际互联网户数、货物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是阻碍城市群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合理的长株潭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对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长株潭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经过数据分析,提出了长株潭城市群物流园区的合理选址、数量、规模与功能定位,从而减少城市交通与环境压力,节约园区土地使用,增强园区交通便利,提升园区规模与集聚辐射效应,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城市群一体化物流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利用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计算了长株潭城市群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土地生态承载力,结果发现,2006年长株潭城市群人均生态足迹大大超过其土地生态承载力,出现了生态赤字。从横向比较看,长株潭城市群的人均生态足迹超出全球和中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为适应建设"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需要,必须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消费生态型的新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网络城市模型,以城市首位度,城市群序位规模分布为参数,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体系特征.结构表明,长株潭城市群网络划分为5个节点等级,节点城市培育方向为将四级节点城市如宁乡、望城等发展成为三级节点城市如湘乡、浏阳等.从节点互补、交通优化、节点增长、城市协调等方面提出了长株潭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体系发展设想.该模型和设想对中等规模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体系的构建,合理规划中等规模城市群空间格局,加强城市间的协作以及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廖杰  关欣  张环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112-15115
[目的]对长株潭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长株潭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对长株潭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结果]在自然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方面,长株潭城市群综合得分别为0.143和0.214,长沙的综合得分最高(0.150和0.221),其次为湘潭(0.142和0.219),株洲得分最低(0.136和0.213)。在经济子系统方面,长株潭城市群得综合得分为0.216,长沙综合得分最高(0.247),其次为株洲(0.201),而湘潭得分最低(0.197)。在文化子系统方面,长株潭城市群的综合得分为0.078,在4个子系统中得分最低,这与权重较低有关;长沙与湘潭的得分最高,均为0.079,而株洲稍稍落后(0.077)。[结论]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较好的水平,总体发展势态良好。  相似文献   

19.
随着长株潭城市群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以及"两型社会"的构建,集约利用城镇建设用地已成为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进程的内在要求。经查阅相关文献,结合长株潭城市群相关实际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相关数学模型,最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20.
长株潭城市群的存在是一个客现的现实,在全国各个地区包括中部地区都在打造自己的增长极——城市群的大背景下,如何使长株潭城市群在中部地区脱颖而出,成为湖南乃至中部崛起的发动机,就需要政府利用政策工具对城市群的建设施以经济的、法律的影响,而财政政策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事实证明,在国内以及国外城市群的建设过程中,财政税收政策发挥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建设长株潭城市群的宏伟工程中,财政应有所作为,而且也能够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