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几年来,江苏省滨海县陈涛镇养鱼农户在池塘养殖甲鱼过程中,把过去单养甲鱼改为以饲养甲鱼为主,适量搭配套养鲢、鳙鱼和鲤、鲫鱼,既使甲鱼的品质非常接近野生甲鱼,又得到了套养鱼类的收获,养殖效益显著提高。现将甲鱼与鲢鳙鲤鲫搭配仿野生高效套养的技术介绍如下。1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江苏省滨海县陈涛镇养鱼农户在池塘养殖甲鱼过程中,把过去单养甲鱼改为以饲养甲鱼为主,适量搭配套养鲢、鳙、鲤、鲫鱼,既使甲鱼的品质非常接近野生甲鱼,又得到了套养鱼类的收获,使养殖效益显著提高。现将甲鱼与鲢鳙鲤鲫搭配仿野生高效套养的技术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3.
正在池塘养殖甲鱼过程中,适量搭配套养鲢、鳙鱼和鲤、鲫鱼,这样甲鱼的品质非常接近野生甲鱼,又得到了套养鱼类的收获,使养殖效益显著提高。一、基本条件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一般为3335平方米左右,池塘的坡度比1∶2,池塘底部平坦,淤泥厚度25厘米左右,水深1.8~2.5米。2.水源要求水源要充足,水质要良好、  相似文献   

4.
在以养甲鱼为主的池塘里,搭配适量链、鳙鱼和鲤、鲫鱼,能使甲鱼的品质非常接近野生的甲鱼,效益十分显著。现将其养殖方法介绍如下:一、养殖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2015,(5)
<正>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县陈涛镇养鱼农户在池塘养殖甲鱼过程中,把单养甲鱼改为以饲养甲鱼为主,适量套养鲢、鳙鱼和鲤、鲫鱼,既使甲鱼品质接近野生,又得到了套养鱼的收获,养殖效益显著提高。1.基本条件(1)池塘条件选择交通方便、灌排水系统配套、生态环境良好的池塘。面积一般为5~6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左右,池塘坡度比1∶2,要求池塘底部平坦,污泥厚度25厘  相似文献   

6.
种植子莲的莲田附加值较低,而生态甲鱼的经济价值高,故探索了子莲套养甲鱼模式的可行性,详细地阐述了该模式下的子莲种植和甲鱼养殖的关键技术要点,包括子莲的莲田准备、品种选择、施肥定植及田间管理等和甲鱼的品种选择、放养要求及养殖管理等。通过经济性分析,子莲套养甲鱼模式可保证高品质产品和高经济效益,每667米2可增加收益近3000元。结果表明,子莲套养甲鱼模式是可以推广的。  相似文献   

7.
该文主要从养殖管理、螺蛳、杂草发生情况与甲鱼控害关系等方面对茭白田套养甲鱼技术进行了试验,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纯莲藕种植模式、莲藕套养甲鱼全程饲料甲鱼喂养模式、莲藕套养甲鱼福寿螺+饲料甲鱼喂养模式3种模式于2017—2018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莲藕套养甲鱼模式莲藕商品性有所提高,其中莲藕套养甲鱼福寿螺+饲料甲鱼喂养模式生产的甲鱼质量明显改善,效益达167 376元/hm~2,比纯莲藕种植增加96 426.0元/hm~2,并达到了肥药双减、减少福寿螺危害、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亲鱼池套养赣昌鲫当年养成商品鱼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亲鱼培育池中采取单品种套养或混合品种套养当年春繁的赣昌鲫、兴国红鲤、日本白鲫、彭泽鲫苗种,实现当年达到上市规格。结果显示:套养鱼的生长速度依次为:兴国红鲤赣昌鲫日本白鲫彭泽鲫;单品种套养的经济效益依次为赣昌鲫彭泽鲫日本白鲫兴国红鲤;单品种套养的经济效益优于混养。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温室甲鱼养殖水质管理的关键技术,包括坚持科学的投饵方法、加强日常管理、移植水生植物、培育浮游生物、合理搭配底栖动物、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并合理调节水质,以期促进温室甲鱼的养殖。  相似文献   

11.
王江泾镇地处嘉兴北部,地势低洼,许多农田常年积水,因地制宜发展各种生态型种养结合模式具有广阔前途。2015年,全镇水生蔬菜种植面积为1 8095 hm2,以水稻套养甲鱼、泥鳅、青虾、彩鲤、麻鸭等种养模式为主。生态型种养结合模式具有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江苏农垦临海农场水产品养殖户在"二次创业"中积极调整水产品养殖结构,在养殖中实行套养、混养、精养、暂养,努力实现增产增收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致富实例。混养长脚的效益高水产养殖户王良丰去年把他承包的池塘进行改造,分别主养甲鱼、乌龟、河蟹、  相似文献   

13.
《农家科技》2012,(4):23
<正>作为甲鱼养殖和消费大省的浙江省的甲鱼市场情况如何呢?据记者调查,在市场上常见的甲鱼主要有6类。包括:封闭温室养殖的甲鱼,采光大棚养殖的甲鱼,野外水泥池养殖的甲鱼,仿野生状态养殖甲  相似文献   

14.
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利用自身特殊的地理环境,积极探索和推广多种水稻种养结合新模式,其中水稻套养小龙虾、水稻套养甲鱼、水稻轮作青虾等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对松浦镜鲤的养殖通过不同养殖池塘试验从经济效益、商品鱼质量、饲料投入及鱼病防治等比较,结果表明:1号塘养殖模式较为合理,2号塘在养殖搭配上不合理,混入建鲤养殖,造成养殖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藕鱼种养结合对莲藕生长发育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莲藕 甲鱼、莲藕 泥鳅和莲藕 彩鲤3种种养结合模式中莲藕的生长发育、产品商品性以及营养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藕 鱼种养结合有利于莲藕的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的提升,其中套养鱼类后,莲藕的全藕重和最大藕节重分别提高282%~357%和113%~152%;营养品质中,明显提高粗蛋白含量、氨基酸总量和淀粉含量;种养结合后,莲藕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较单种对照略有提高,但其含量均在无公害农产品规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张建明  姜华  田甜  姜伟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6):1369-1377
[目的]掌握齐口裂腹鱼、鲈鲤和白甲鱼3种鱼类的生长规律,为其人工增养殖及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遵循自然水温变化规律的条件下,采用流水单养模式,分别定期测量齐口裂腹鱼、鲈鲤和白甲鱼的全长、体长和体重等生物学指标,研究分析这3种鱼类1龄幼鱼的周年生长特性.[结果]齐口裂腹鱼周年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16%/d~1.54%/d,体长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09%/d~0.75%/d;鲈鲤周年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10%/d~1.62%/d,体长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02%/d~0.50%/d;白甲鱼周年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11%/d~2.20%/d,体长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13%/d~0.64%/d.白甲鱼在水温月均值大于20.0℃时(6—10月),其体质量增长较快,增幅较大;在水温月均值小于20.0℃时(11月—翌年3月),其体质量增长趋势相对较缓和,增幅较小.鲈鲤和齐口裂腹鱼的体质量周年增幅相对平缓,仅在水温月均值21.9~23.9℃时(5—6月)表现出相对较快的生长趋势.齐口裂腹鱼体长与体质量的拟合方程为y=0.0202x2.9217(R2=0.9778),异速生长系数(b)为2.9217;全长与体长的拟合方程为y=1.0608x+1.7741(R2=0.9782).鲈鲤体长与体重的拟合方程为y=0.0195x2.8679(R2=0.9925),b为2.8679;全长与体长的拟合方程为y=1.1133x+1.1829(R2=0.9879).白甲鱼体长与体重的拟合方程为y=0.0346x2.7749(R2=0.9919),b为2.7749;全长与体长的拟合方程为y=1.2763x-0.2455(R2=0.9969).[结论]齐口裂腹鱼、鲈鲤和白甲鱼的幼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周年生长状况良好,其中以白甲鱼周年生长最快,齐口裂腹鱼次之,鲈鲤生长较慢;3种鱼类生长的最适水温也存在差异.因此,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可根据其周年生长特性的规律,分阶段和分季节优化3种鱼类的投喂策略,促进其快速生长和营养供给,为增殖放流及物种保护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正> 目前,甲鱼养殖竞争越来越激烈,能否降低养殖成本已成为甲鱼立足市场的关键所在。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科技含量,科学管理,降低养殖成本,才能使甲鱼养殖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探讨降低甲鱼养殖成本的有效途径。 (一)依靠科技,提高“三率” 提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中华鳖养殖模式中水环境的状况,对不同中华鳖养殖模式的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和水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中华鳖的养殖生产和尾水处理提供指导。通过逐月检测中华鳖高密度养殖、生态养殖、莲鳖套养、菱鳖套养4种养殖模式的水质指标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结果显示,莲鳖套养模式中透明度(SD)最高(P<0.05),高密度养殖模式亚硝酸氮(NO2--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Mn)和叶绿素a(Chl a)最高(P<0.05),菱鳖套养模式氨氮(NH4+-N)、总氮(TN)最高(P<0.05),RDA分析显示影响浮游植物功能群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Chl a、TP、SD、CODMn、DO。4种中华鳖养殖模式共检测出9个门54属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的丰度为高密度养殖>生态养殖>莲鳖套养>菱鳖套养,在4种养殖模式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相同的趋势,莲鳖套养和生态养...  相似文献   

20.
<正>鱼种池塘套养河蟹,采取"以粗代精,精粗搭配,以草换鱼"的生态养殖方法,是目前提倡的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混养新模式,它能充分利用水体,实行立体养殖,利用自然饵料,达到少花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1.掌握适期,彻底清塘。鱼种池清塘是否彻底以及清塘时间是否适时与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