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烤烟普通花叶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烟草普通花叶病的症状1.发病时期。烟草普通花叶病自苗床期至大田成株期均可发生。成苗期由于剪叶、间苗等农事操作造成微伤口使烟株感病为第1个发病高峰期;其次是大田期由于移栽、覆膜、摘除底脚叶等农事活动,加之土壤和粪肥中病毒的侵袭,烟株团棵至旺长期达到第②个高峰期;最后是烟株现蕾后,由于封顶抹杈、烟叶采摘等农事活动频繁,病害进一步传播,封顶后10~20天达到第③个高峰期,但此时主要在顶叶或烟  相似文献   

2.
为弄清降雨量变化对烟草生长及病害发生的影响,于2009-2011年对该烟区烟草病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兴义市烟草主产区共发生病害22种,其中,主要病害有烟草普通花叶病、烟草黄瓜花叶病、烟草赤星病和烟草黑胫病;各年份间随着降雨量不同,烟草病害发生程度与种类亦有所变化,降雨量偏少时部分病害发病较重,其中,烟草普通花叶病和烟草黑胫病病情指数均达5.5以上,发病烟株多被2种以上病害复合侵染,4种主要病害复合侵染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发生流行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以前 ,河南省郸城县发生的烟草病毒病 ,主要以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和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为主 ,而且发生严重。自 1 998年开始 ,烟草马铃薯 Y病毒病逐渐发生 ,并且日趋严重。1 998年的发病地块为 8% ,发病地块的烟株发病率 5%左右 ;1 999年发病地块为 1 5% ,发病地块的烟株发病率 2 2 %左右 ;2 0 0 0年发病地块为 30 % ,发病地块的烟株发病率 4 0 %左右 ,最高达 6 0 %以上。尽管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 ,但收效甚微 ,对烟草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预防此病害 ,我们对其发病、流行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探讨出一套比较有效的综合防治措…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降雨量变化对烟草生长及病害发生的影响。[方法]于2010~2014年调查昌宁烟区烟草病害,并研究降雨量变化对烟草生长及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昌宁烟草主产区共发生病害13种,其中,主要病害有烟草黑胫病、烟草青枯病、烟草根黑腐病、烟草白粉病和烟草赤星病;各年份间随着降雨量不同,烟草病害发生程度亦有所变化,旺长期降雨量偏少时部分病害发病较轻,烟草黑胫病和烟草青枯病病情指数均达20,发病烟株多被2种或2种以上主要病害侵染。2012年烟草根结线虫病被首次发现,应引起重视。[结论]试验结果为昌宁烟区烤烟的种植、病害预防及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商州区发展的特色产业。在烟草生产过程中常遭受烟草野火病和角斑病两种细菌病害危害,烟草野火病和角斑病常同时发生,在病原特征、侵染特性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都十分相似,应正确识别。这两种病害苗期很少发生,主要发生在大田期。病害遇多风雨年份暴发流行,受害叶片破碎,对烟草产量、品质  相似文献   

6.
植物诱导抗病剂组合应用对烟草花叶病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兴阳  董家红  端永明  张廷金  杨龙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86-19188,19229
[目的]探讨植物诱导抗病剂组合对烟草花叶病的防控效果。[方法]在模拟病圃环境下,研究了6种植物诱导抗病剂的不同组合对烤烟栽培品种红花大金元的烟草花叶病的防控效果。[结果]多肽保与AHO 2种诱导剂的组合应用对控制TMV有良好效果,能明显推迟带毒隐症烟株TMV的发病时间,移栽后70 d对以清水和东旺毒消为对照的大田期烟株TMV的平均防效分别达到69.64%和43.25%,且在株高、叶数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叶片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烟苗携带TMV病毒与症状能否表现无直接相关性,带毒隐症烟苗只有在发病条件适宜时才会表现症状。带毒隐症烟苗栽后19 d内是TMV发病的高峰期,在育苗阶段与大田期施用有效药剂,以及移栽后促进烟苗早生快发是控制其发病的关键措施。[结论]为制定烟草花叶病的防控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1987-1989年对安徽省各烟区烟草病害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并作病原菌鉴定,确定病害种类.首次报道了安徽烤烟病害种类、分布及危害情况,认为烟草黑胫病、赤星病、烟草黄瓜花叶病、青枯病、炭疽病等为主要流行病害;根黑腐病、镰刀菌萎蔫病、烟草根结线虫病有蔓延趋势.提出防治烤烟病害必须实行系统管理,从苗床期到大田期直至收获贮藏及成品放置要有一套全面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烟草蛙眼病是烟叶成熟采收期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 1、症状 蛙眼病主要发生在大田期的成株叶片上,苗期也有发病.病斑比赤星病稍小,圆形,褐色、茶色或污灰色,直径2~15mm,中央为白色,边缘窄狭,深褐色,形如青蛙眼球,故名"蛙眼病".  相似文献   

9.
烟草蚀纹病毒病(Tobacco etch virus,简称TEV)是由蚀纹病毒引起的一种烟草病毒病害,该病主要发生在烟株旺长以后,茎、叶均可受害。近年来我省各烟区的烟草蚀纹病毒病均有加重为害的趋势。本文主要介绍了烟草蚀纹病毒病的症状特点、发生规律与流行条件以及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土壤pH值对烟草根茎部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湖北咸丰烟区8个烟草站所辖的38个植烟村80份土壤样品pH值和烟草根茎部病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咸丰烟区土壤整体呈酸性,pH值<5.6的样本比例高达62.5%;土壤pH值与烟株是否发生根茎部病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酸性土壤样本所占比例较高,未发病烟田为48.78%,发病烟田达69.23%;强酸性(pH值<4.4)、中性和碱性土壤(pH值>6.5)有利于抑制根茎部病害的发生;山地土抗根茎病能力最强,样本无病率达100%,各类型土壤抗病性大小依次为:山地土>黄沙质棕壤>黄壤>沙质棕壤>水稻土,除山地土外其他各类型土壤样本根黑腐病的发病率均较高,均超过85%,其中黄沙质棕壤和水稻土发病率达到100%;青枯病在黄沙质棕壤发病最严重,发病率达到100%,沙质棕壤发病率80%,黄壤发病率不到60%,山地土发病轻微.  相似文献   

11.
烟草野火病是烤烟生产中主要的细菌性病害.全国各烟区都有发生,云南烟区发病也较普遍.野火病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在短时期内大范围爆发流行,危害严重.野火病在苗床期也会发生,大田期第一次发病高峰在团棵旺长期,以底脚叶发病较为严重,遇暴雨暴晴的天气极易爆发流行,造成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0—2012年的调查研究与防治实践,结合各地烟草病害防治经验,对均州名晒烟大田期10种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发病规律进行描述,并提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方法,以期对均州名晒烟大田期病害的识别、诊断、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0-2012年的调查研究与防治实践,结合各地烟草病害防治经验,对均州名晒烟大田期10种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发病规律进行描述,并提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方法,以期对均州名晒烟大田期病害的识别、诊断、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烟草根结线虫病近年来已上升成为我县烟草的主要病害,在全县范围的各个烟区均有发生危害,经最近几年的调查表明,此病害的危害面积、危害程度在逐年增加。根结线虫除直接为害烟株外,还会因线虫在烟株根部造成伤口而诱发黑胫病、根黑腐病、青枯病等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以红花大金元烟草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嵩明、宜良两个烟区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青霉菌灭活菌丝体(DMP)对烟草漂浮育苗成苗状况、生物学特性及大田苗期跟踪抗烟草花叶病试验,结果表明:在漂浮育苗基质中随着拌入DMP浓度的增加,烟苗株高、茎直径、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增加,但是,嵩明试验点当DMP处理浓度大于0.4g/株时烟苗株高和地上部干重下降。同时,当DMP处理浓度大于0.4g/株时与对照相比出苗时间推迟2~12d,出苗率降低8.6%~35.2%,成苗率降低10.7%~54.1%;而当DMP处理浓度小于0.4g/株时对出苗时间、出苗率和成苗没有明显影响。DMP苗期处理烟苗在大田期烟草花叶病病情指数明显降低,防治效果达50%~77%。综合成苗状况、烟苗素质,建议生产中DMP苗期处理的最佳浓度为0.1~0.4g/株。  相似文献   

16.
 以蚜虫传染发生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的烟株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连续培育3代,以第3代组培烟苗为毒源经蚜虫传染健康烟株,提取毒源和各实验烟株的总核酸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第3代组培烟苗为毒源经蚜虫传染的烟株发病表现丛枝症,并检测到与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相关的低分子量RNA.说明与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相关的病原能在寄主离体培养组织中长期保存,成功建立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的标准毒株.  相似文献   

17.
施用石灰氮对烟株生长和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有效防治烟草黑胫病和根结线虫病,提高烟叶的产量和质量,研究了烟苗移栽前施用石灰氮对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烟株农艺性状及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石灰氮(处理T)烟田从移栽前到团棵期烟株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分别减少了87.0%、89.8%、87.3%,但随着烟株生长逐渐恢复;正常施肥(对照C)烟田烤烟团棵期真菌数量较移栽前减少了82.1%,而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变化差异不显著。在烟株生长中后期,总体上处理T烟田的微生物含量低于对照C。宏基因组微生物分类测序结果表明,施用石灰氮对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都有影响,且对真菌影响更明显。在烟株生长过程中门水平上的优势细菌和真菌分别有Proteobacteria、Acidobacteria、Firmicutes、Actinobacteria、Gemmatimonadetes、Planctomycetes、Bacteroidetes和Ascomycota、Basidiomycota、Zygomycota、Chytridiomycota、Blastocladiomycota。烟株农艺性状和成熟期烟株病害情况表明,施用石灰氮对烟株的生长产生了影响,团棵期处理T株高显著高于对照C;处理T烟株根结线虫病的发病率仅为对照C的1/2,黑胫病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C。可见,施用石灰氮可以降低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并有效预防烟草根结线虫病和黑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烟草蛙眼病(Cercospora nicotianae Ell. et EV)是云南省烟草重要病害之一楚雄、大理、红河、玉溪、昭通等地、州普遍发生,在云南省7大主产烟区发病率10% 左右,尤其楚雄、大理较重.  相似文献   

19.
将有机诱导剂"多肽保"施加在烟草示范品种红花大金元的育苗基质及烟株上,通过与常规防治烟苗和烟株的病情及生物学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其对烟草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苗期使用有机诱导剂"多肽保"后,大十字期猝倒病、猫耳期烟草黑胫病、根黑腐病和立枯病的发病率分别比对照平均下降了9.3%、15.1%、9.0%和12.7%,同时成苗期烟草黑胫病、根黑腐病、立枯病发病率分别比对照平均降低了16.5%、10.4%、13.5%;大田期使用有机诱导抗病剂"多肽保"后,对烟草黑胫病的相对防治效果平均达75.0%,对烟草根黑腐病的相对防治效果平均达75.9%,对烟草赤星病的相对防治效果平均达43.3%,对烟草气候性斑点病的相对防治效果平均达42.2%,对烟草炭疽病的相对防治效果平均达45.0%,对烟草白粉病的相对防治效果平均达47.0%;经过"多肽保"处理过的育苗基质及烟株的生物学性状得到改善,烟苗的侧根干质量、茎秆高度、茎秆直径、茎秆干质量、单株叶面积等均显著提高。因此,使用"多肽保"能有效提高烟草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湖南烟区烟草病害种类和发生情况,调查了湖南烟区烟草病害种类、分布及发生程度,分析了主要病害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湖南烟区烟草病害有21种,其中侵染性病害20种,非侵染性病害1种,主要病害为普通花叶病(TMV)、黄瓜花叶病(CMV)、马铃薯Y病毒病(PVY)、黑胫病、青枯病和赤星病。TMV发病中等,CMV发病轻,PVY发病率逐年增大,黑胫病发病较轻,青枯病发病中等,赤星病发病率年度变化较大,最高达到45%。湘南烟区TMV、CMV、PVY、黑胫病、青枯病、赤星病分别在3月25日、4月5日、4月15日、4月30日、5月25日、5月15日开始发病,湘中和湘西因生产季节原因,发病时间较湘南烟区分别晚10~20 d和30~50 d,发生动态基本相同。不同烟区病害发生种类、发生时间和发生程度不同,因此,不同烟区应采取不同防治措施,达到精准防治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