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鲁棉研32号属中早熟常规抗虫棉品种,在山东省抗虫棉区试和生产试验中,产量表现突出,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比对照DP99B增产15%以上,纤维品质优良,抗枯萎耐黄萎病,抗棉铃虫性稳定.2008年3月通过山东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不同棉花品种适宜机采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棉花机械采收对品种的要求,选取13个山东及河北省近年审定棉花品种,研究评价其在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和脱叶特性诸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鲁杂311、鲁棉研36号5类性状全部符合机采棉要求;鲁棉研37号、鲁6269两品种有4类性状表现较优;鲁HB标杂-5、鲁棉研21号在3类性状方面表现较优;银兴棉4号、K836在2类性状方面符合机采要求。所以,本试验条件下,鲁杂311、鲁棉研36号、鲁棉研37号、鲁6269、鲁HB标杂-5、鲁棉研21号为较适宜机械采收的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3.
张徽 《农业科技通讯》2010,(12):189-190
本技术适合以鲁棉研28号、鲁棉研21号等为代表的常规抗虫棉品种和以鲁棉研15号为代表的杂交抗虫棉品种。皮棉产量目标:常规抗虫棉为125 kg/亩以上皮棉,霜前花率90%左右,适应鲁西及生态条件相近的棉区常规抗虫棉春直播或春套播。  相似文献   

4.
新型调节剂全精控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针对新型调节剂全精控、20%助壮素、清水对棉花鲁棉研28号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调节剂显著影响鲁棉研28号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均表现出增产,对纤维品质影响不大。使用全精控新型生物调节剂,棉花株型更紧凑合理,增产效果更明显,对棉花纤维品质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鲁北地区不同棉花品种上棉铃虫卵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棉铃虫卵在不同棉花品种上均呈聚集分布,其中,中棉所39、鲁RH-2、鲁棉研24等3个品种的半变异函数模型呈球形模型,鲁棉研25、鲁棉研20呈高斯模型,鲁棉研15呈指数模型.鲁RH-2的变程最小,为0.58 m;鲁棉研20的变程最大,为29.88 m;其他棉花品种的变程在1.69~4.17 m之间.鲁RH-2、鲁棉研20的空间结构比率分别为66.17%、42.16%,介于25%~75%之间,为中等聚集程度;其他棉花品种的空间结构比率均小于25%,聚集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东辛农场地处苏北沿海地区,是江苏垦区最大的植棉场,常年种植棉花0.5万~0.7万hm2。2000年引种33B、99B等国外常规抗虫棉品种,这些品种虽表现抗虫、结铃集中,但株小、铃小、衣分低,后期易早衰,单株生产力低,产量及品质一般。2002年东辛农场大面积引种中棉41、中棉45、鲁棉研21、鲁棉研22等国产常规抗虫棉品种,与33B、99B等相比,它们在本地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性。棉株株型疏朗,生长势强,单株生长量大,铃大,衣分高,综合抗性强。本文以中棉41、鲁棉研21、鲁棉研22等品种在本场种植的高产田(籽棉4 500 kg/hm2左右)的相关资料为依据,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鲁西北的临清、鲁北的惠民和鲁西南的成武选择中上等地力棉田种植3个主推抗虫棉品种鲁棉研21、鲁棉研28和K638,研究了不同生态区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鲁西南和鲁西北棉区的棉纤维长度较好,鲁北棉区棉纤维长度较短,而纤维细度则是鲁北好于鲁西南和鲁西北棉区。纤维比强度的表现与品种类型有关,早发型品种在鲁北棉区表现好,后发型品种则在鲁西南表现较好,稳发型品种鲁棉研28在3个产棉区的表现相对稳定。按照生态区和品种类型合理选择品种、搞好品种布局是提高棉花纤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抗虫棉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品种选择抗虫棉品种有抗虫常规品种和抗虫杂交品种2种,选择具有抗虫性、抗逆性、抗病性品质好的品种,目前适合我国棉区推广的品种主要有中棉41、中棉49、红太阳2号、鲁棉研15、鲁棉研25等抗虫棉品种。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抗虫棉豫068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R613为母本、中棉所41优良品系为父本,通过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2009-2010年在河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皮棉平均产量1 506.0kg/hm2,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7.3%。2011年在河南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中,皮棉平均产量1 297.7kg/hm2,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5.8%。枯萎病和黄萎病病情指数分别为4.6和28.0,对棉铃虫抗性达到2级水平。该品种于2012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黄河流域种植。  相似文献   

10.
鲁棉研28号生育特点和对密度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曾在山东大面积种植的美国Bt抗虫棉33B为对照,于2005、2006年分别在山东临清和夏津研究了不同密度条件下国审Bt抗虫棉新品种鲁棉研28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点。两年观察结果表明,鲁棉研28的生育期与对照33B相当,但平均收获期比33B短1.7天,铃重、衣分和棉柴比显著高于33B,皮棉单产也显著提高,2005、2006年分别比33B增产22.2%和18.4%。33B在5.25~6.75株/m2密度时的产量最高,而鲁棉研28在4.75~6.75株/m2的密度范围内产量则没有变化。分析认为,抗虫棉新品种鲁棉研28号彻底解决了早期抗虫棉品种存在的铃小、衣分低、产量潜力小等不足,表现出产量构成协调、产量潜力大、适应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李冬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6951-6952
[目的]对鲁西种植的3个抗虫棉品种的不同整枝方式进行研究,为该区域棉花简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供试抗虫棉品种分别为鲁棉研28、K638和K836,以鲁棉研28为对照。设不整枝(除打顶外不整枝,叶枝顶和赘芽也要保留)、精细整枝(按常规精细管理,去叶枝、抹赘芽、打边心、去无效蕾等,去叶枝时保留主茎叶)、粗整枝(6月10日前后将果枝以下的枝叶全部捋去,即撸裤腿,以后除打顶外不再整枝)3个处理。[结果]鲁棉研28和K638粗整枝既能够保证较高子棉产量、皮棉产量,较好的纤维品质,又能够有效减少棉田用工,在用工价格越来越高的实际情况下,棉农的纯收益最高;K836子棉产量、皮棉产量、纤维品质在精整枝、粗整枝、不整枝的整枝方式下差别较小,但不整枝较粗整枝的整枝方式田间治虫效果差,会增加一定棉田用工,建议也以粗整枝方式为主。[结论]在鲁西区域土壤肥力中等的种植条件下,鲁棉研28、K638进行粗整枝,K836进行粗整枝或不整枝,能够有效减少棉田用工,获得最高纯收益。  相似文献   

12.
蒜套杂交抗虫棉最佳密度选择试验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蒜套模式下对杂交抗虫棉品种鲁棉研15,设置了不同密度的对比栽培试验。结果发现,密度对棉花一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花铃期,在高密度条件下,加强化控管理是夺取高产关键;密度与产量之间的变化符合二次曲线关系。密度较低时,棉花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高密度下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少,蒜套杂交抗虫棉最佳种植密度为28500株/hm^2,籽棉平均产量最高约为5113.5kg/hm^2。  相似文献   

13.
棉花品种万丰201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GK12为外源抗棉铃虫Bt基因的供体,以具有海岛棉、陆地棉、野生棉血统的冀棉20为受体,采用目标性状同步改良混合系谱法进行连续定向选择培育出万丰201。将其后代种植在枯黄萎混生重病地,不治虫,不整枝,不喷缩节胺,适当增减密度,以保证入选材料的抗病虫效果以及其它目标性状的充分表达。2003—2004年河北省冀中南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较对照品种DP99B分别增产11.9%、18.6%和21.7%;2005年生产试验中,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较对照品种DP99B增产17.1%、23.9%和25.6%;纤维品质,上半部平均长度30.0mm,整齐度指数84.3,马克隆值4.7,比强度30.3cN/tex,属于II型棉花品种。适宜冀中南春播区、天津市棉区以及同类生态区春播种植。突出表现高产、优质、抗棉铃虫、抗枯萎病、早熟不早衰。  相似文献   

14.
施氮量对不同品种滴灌棉花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不同品种滴灌棉花的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为种植棉花高效合理的施用氮肥和高产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供试棉花品种为新陆早50号、新陆早58号、鲁棉研24号,施氮量水平为0、120、240、360 kg/hm2纯氮。【结果】不同品种棉花吐絮期的各器官氮素分配比从大到小分别为:纤维+种子>叶片>铃壳>茎秆;不同施氮处理对不同品种棉花的平均氮累积量为N3>N2>N1>N0,不同品种氮累积量为新陆早58号>新陆早50号>鲁棉研24号;新陆早50号和鲁棉研24号在施氮量240 kg/hm2、新陆早58号在施氮量360 kg/hm2时的氮素利用率和产量达到最优,在获得高产的同时氮素达到有效的利用。【结论】3个品种中以新陆早58号的氮素分配率、氮累积量、生物量和产量达最高,鲁棉研24号的氮素利用率高于另外2个品种;滴灌棉花在360 kg/hm2处理下的生物量、氮素累积量和籽棉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杂交种在天山北坡地区的表现。[方法]针对新疆10个主要外引棉花杂交品种的生育期、产量、衣分、纤维强度、马克隆值、纤维整齐度、比强度等主要经济性状与当地品种新陆早13号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10个品种的生育期均比对照长,但均属早熟。鲁棉研24(F1)、标记抗虫杂交棉超级1号和标杂A1产量较高,品质也较好,但比强度低于对照;中科898、鲁RH-1(F1)、W8225(F1)、冀丰197、新乡中科59、新乡中科58和新乡中科60在产量上明显低于对照,品质上新乡中科59和新乡中科60优于对照,其他几个品种在品质上与对照相比也无明显优势。[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天山北坡地区棉花的科学引种以及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转基因抗病虫杂交棉花品种邯棉646为试验材料,设氯化钾施用方式不施钾肥(CK)、全部基施25.0 kg/hm^2、全部基施25.0 kg/hm^2+后期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基施12.5 kg/hm^2+花铃期追施12.5 kg/hm^2、基施12.5 kg/hm^2+花铃期追施12.5 kg/hm^2+后期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5个处理,研究了钾肥相同施用量条件下不同施用方式(全部基施,基施和花铃期追施各占50%)对杂交棉邯棉646产量的影响,以探索实现杂交棉高产的钾肥最佳施用方式。结果表明:在钾肥施用量25.0 kg/hm^2条件下,基施和花铃期追施各占50%施肥方式的施肥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性基施,其中,基施12.5 kg/hm^2+花铃期追施12.5 kg/hm^2+后期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施肥方式的效果最好,棉花红叶茎枯病发病株率最低,总铃数、单铃重和产量均最高,但与基施12.5 kg/hm^2+花铃期追施12.5 kg/hm^2施肥方式的指标差异均不显著,在分2次施肥条件下棉花后期叶面喷施钾肥对产量性状和产量影响不大。杂交棉邯棉646的钾肥(氯化钾)最佳施肥方式为基施12.5 kg/hm^2+花铃期追施12.5 kg/hm^2。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学学报》2019,18(11):2492-2504
To optimi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tton bolls and to increase the yiel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ield components and boll spatial distribution was investigated among different Bt (Bacillus thuringensis) cotton varieties. A five-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reveal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in lint yield and fiber quality across three Bt cotton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yield formations from 2013 to 2017. The lint yield of Jiman 169 (the average yield from 2013–2017 was 42.2 g/plant) was the highest, i.e., 16.3 and 36.9% higher than Lumianyan 21 (L21) and Daizimian 99B (99B),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s in boll weight among the three cultivars were similar to the lint yield, while the others yield components were not. So the increase in lint yield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enlargement in boll weight. However, the change in fiber quality was inconsistent with the lint yield, and the quality of L21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Jimian 169 (J169) and 99B, which was caused by the diversity of boll spatial distribution. Compared with 99B, the loose-type J169 had the highest number of large bolls in inner positions; the tight-type L21 had a few large bolls and the highest number of lower and middle bolls. And approximately 80.72% of the lint yield was concentrated on the inner nodes in Jiman 169, compared with 77.44% of L21 and 66.73% of 99B during the five-year experiment. Although lint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interannual changes, the lint yield of J169 was the highest and the most stable, as well as its yield components. These observations demonstrated the increase in lint yield was due to the increase in boll weight, and the large bolls and high fiber quality were attributed to the optimal distribution of bolls within the canopies.  相似文献   

18.
三种转基因抗虫棉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室内饲养测定和田间调查,研究转双价基因棉中棉所45、中棉所41和转Bt基因杂交棉鲁棉研15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结果表明,3种转基因抗虫棉与对照中棉所23相比均表现出极显著抗性,其中中棉所45抗性与中棉所41相当,两者都略高于鲁棉研15。3种转基因抗虫棉对棉大卷叶螟第二代的抗性均高于第三代。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省工棉2号的高产栽培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其最佳种植密度和最适施肥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桃园县地区,省工棉2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在该种植密度下,司尔特棉花专用缓释肥的最佳施用量为900kg/hm^2,籽棉产量可达3422.5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