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柑橘产业是广东德庆县的主导产业,德庆贡柑是德庆县历史悠久的名特优农产品,曾获得\"中国柑王\"等称号.近年来,受柑橘黄龙病的影响,德庆柑橘产业在走下坡路.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传播柑橘黄龙病的重要媒介昆虫,威胁我国乃至世界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对柑橘木虱的发生发展规律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柑橘木虱是传播柑橘黄龙病的媒介昆虫,通过对木虱各个时期的观察,为掌握最佳防治木虱的用药时间提供科学依据。柑橘木虱是柑橘嫩稍期的一种重要害虫,成虫在老叶和嫩叶上吸食,若虫群集柑橘嫩稍、幼叶和新芽上吸食危害,被害嫩稍幼芽干枯萎缩,若虫排泄撒布枝叶上会引致煤烟病和影响光合作用。柑橘木虱危害果树后,由木虱导入的病原体在果树体内有一个从传染、繁殖、累积的过程(即病变过程),这一病变过程完成后果树病状才得以显现,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因气候、果树的品种和树势不同而已,一般一至三年不等。柑橘木虱危害果树后,不立即表现病状,因此导致了许多果农认识上的失误,有的果园对柑橘木虱放任自流,在木虱防控上不设防,有的只是象征性的用药,导致柑橘木虱群体增长迅速,这几年由于果农思想上认识不高,不重视,防治上不到位,导致了果园黄龙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因此对柑橘木虱的认知和防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密集条件下芝麻蒴果的准确检测,提出基于YOLOX模型的芝麻蒴果检测定位方法(CE-YOLOX模型)。该模型以CSPDarknet-53作为主干特征提取网络,在路径聚合网络PANet中增加104×104大尺度特征层,增强对目标细粒度特征信息的获取;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模块获取目标重要的轮廓特征和空间位置信息;将传统的NMS替换为更有利于重叠目标检测的Soft-NMS算法来降低漏检情况。结果表明,在IoU阈值为0.5时,CE-YOLOX模型在全部测试集上的调和均值(F1)、召回率、平均精度分别为0.99、98.65%、99.71%,与原模型YOLOX相比,该模型分别提升了0.05、6.27个百分点、3.28个百分点。通过蒴果计数试验,CE-YOLOX模型计数准确率为96.84%,比YOLOX模型提高了5.28个百分点。改进后的模型CE-YOLOX适用于密集条件下芝麻蒴果检测。  相似文献   

4.
用2种方法测定了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成虫对13个柑橘品种离体嫩梢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对不同品种进行两两组合的选择性试验,柑橘木虱停靠在处理组合早金和四季斑叶橘的虫量占总虫量的23%和1%,停靠在处理组合台湾玫瑰橙和纽荷尔脐橙上的虫量分别占总虫量的33%和20%,停靠在处理组合日辉和佩奇甜橙...  相似文献   

5.
李丽萍 《农技服务》2009,26(10):47-47,55
介绍了柑橘木虱的生物学特性,危害情况,农业及农药防治措施,并提出有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快速实时的柑橘视觉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剪枝的多维度特征Slim-FOCS逐像素目标检测算法,可实现自然环境下成熟柑橘高效快速检测.使用FCOS模型架构,选用Darknet 19作为模型主干网络,设计FPN多尺度特征提取网络融合柑橘图像不同尺度的特征,加强主干网络中的视觉特征提取.初训练完成后进行模型剪枝,将每...  相似文献   

7.
温州地区柑橘木虱田间预测办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木虱发生预测办法。该文从温州地区多年防治柑橘木虱的经验出发,结合木虱在室内的发生规律,提出了一套关于木虱田间预测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在柑橘种植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柑橘木虱,其是柑橘的主要害虫之一。柑橘木虱不仅会影响柑橘的健康成长,而且也是柑橘黄龙病的主要传播昆虫。柑橘黄龙病的发生和柑橘木虱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减少黄龙病发生的概率,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柑橘木虱的数量,调查柑橘木虱田间发生的规律,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可以说,黄龙病防治的关键在于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本文主要阐述了柑橘木虱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田间发生规律,重点论述了影响柑橘木虱防治的因素以及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柑橘木虱是毁灭性病害黄龙病的媒介,其寄主范围比较严格,仅为芸香科内的一些植物。我们发现在自然状态下,柑橘木虱成虫可在柑橘园中常见茄科杂草-龙葵上停留。对比试验显示,木虱成虫在龙葵上的存活期最长可达45天,而在藿香蓟、含水海绵和无水海绵上分别为27、9天和2天;通过实时荧光PCR检测发现部分龙葵叶片中含有黄龙病病原菌。这些非寄主植物可能有助于柑橘木虱躲避不良环境或长距离迁移扩散,成为柑橘木虱和黄龙病的潜在库源。  相似文献   

10.
以柑橘木虱信息素复合诱捕器进行橘树树冠挂放不同高度及方位诱集柑橘木虱成虫的试验,结果表明:诱捕器挂放高度以橘树树冠的顶部为较好,比挂放在中部和基部的诱集虫量分别增25.2、42.8头/套,诱虫率分别增50.2、85.3%。挂放方位以树冠外延东部、南部的诱虫量偏好,其东部平均每套34.4头、南部33.4头。并建立人工目测成虫与诱捕器诱集的成虫之间的线性方程为y=0.727x-12.47;目测若虫和成虫的总虫量和诱捕器的成虫数量之间的线性方程为y=0.711x+9.161。可替代目前采用人工田间目测柑橘木虱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柑橘表面缺陷的图像分割与识别是水果在收购与销售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水果的品质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经典GAC模型算法虽然能够很好的分割平面缺陷,但无法准确的分割图像凹陷区域。以柑橘的虫伤、腐烂、炭疽、蓟马、溃疡5种常见缺陷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腐烂、炭疽为凹陷缺陷,对传统GAC模型算法进行理论研究并针对其不足提出改进方案。通过对比试验分析各参数对于试验结果的影响,并应用改进后的GAC模型算法对柑橘缺陷样本进行图像分割,分析改进后的GAC模型对柑橘表面5种缺陷的识别能力,验证改进GAC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黄龙病对于柑橘来说是毁灭性的病害,柑桔木虱是传播黄龙病的昆虫。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所总结的经验来看,控制黄龙病的关键措施就是防治柑桔木虱。为此应该要合理地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其他一些绿色生态的控制办法,尽量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进一步改善柑橘的生态系统,提高对柑桔木虱的自控能力,控制黄龙病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详细阐述柑桔粉虱2011年在江西省万安县暴发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柑桔黄龙病虫媒木虱的野生寄主及其带毒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省柑桔主产区的木虱野生寄主进行调查,确定福建省柑桔木虱中间寄主的品种及种类。采集在中间寄主植株生活的木虱及叶片进行PCR检测,发现九里香、金桔带毒。用饲毒20 d的木虱接种各中间寄主,1个月、半年各检测1次,确定九里香、金柑、金桔带毒,它们是柑桔黄龙病病原的寄主。其它芸香科植株未检测出病原。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土壤和气候环境不同,特别是丘陵山区果园之间的土壤养分、水分和温度差异明显,这就需要因地制宜的来实施柑橘生产的施肥或灌溉。本文借助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通信技术和ZigBee无线网络技术,建立柑橘土壤水分养分实时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土壤水分、温度和养分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及时给出专家决策意见。测试表明,该系统有助于指导果农进行科学的施肥或灌溉,提高柑橘生产的精准化作业水平,降低劳动力成本,减少乱施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6.
柑桔溃疡病发生测报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2003年从田问系统调查了柑桔溃疡病发生、流行规律。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方法,建立了柑桔溃疡病发生流行测报模型,Yn=-33.832 1.193X1n 2.259X2n 0.008X3n,Rr=0.959。研究结果表明.病害发生流行与柑桔的物候期及雨量、雨日、温度的气候因素关系密切。其中,病害发生的严重度与雨量、雨日呈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1=0.916^*和R2=0.868^*.该测报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中短期柑桔溃疡病发生、流行程度。  相似文献   

17.
猪肉新鲜度检测方法发展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猪肉检测的意义、主要方法及其原理,概述了当前国内外猪肉新鲜度检测领域的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猪肉新鲜度检测领域的首要问题和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柑桔溃疡病菌离体叶接种检验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柑桔溃疡菌的离体叶接种检验法进行了研究和技术规范。结果表明 ,离体叶接种法是一种效果直观可靠、操作简便易行的检验溃疡病菌的方法 ,其检测水平可达到 1.5 5× 10 3 -4 cfu/ml;其技术规范为 :供接种的柑桔品种应为甜橙类感病品种 (如脐橙 ) ,供接种的离体叶片以达到定型大小的新梢成叶最佳 ;采用针刺后滤纸片贴敷菌液接种 ,最适孵育温度为 2 8~ 32℃ ,最佳保湿方法为吸水纸保湿法。  相似文献   

19.
夏梢生长在柑橘生产过程中很大程度带来负面影响,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管控是柑橘生产管理的必要措施。综述了柑橘夏梢的管控意义、抽发特性、影响因素、对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和管控方法,以期为正确认识和管控柑橘夏梢奠定理论基础,从而为促进柑橘产业的省力栽培、节约资源、高效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L系统的定义出发,解释了以二叉树结构为基础的模型设计原理,提出了基于L系统的二叉树结构关系模型以及相应的算法,并以植物器官间的遗传为背景,简单介绍了此模型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为作物遗传与病虫害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