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峰年 《甘肃农业》2006,(11):135-136
通过对“丝绸之路”甘肃段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明确指出了“丝绸之路”甘肃段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及开发原则。提出了要以目标市场为导向,以打造品牌赛事活动为龙头,坚持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特色互补,资源共享;开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新格局等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甘肃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在此基础上,如何借力甘肃省内古丝绸之路文化底蕴的影响及充分发挥其地理环境优势,深入发掘全省文化资源,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是目前摆在各级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甘肃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地域辽阔,光热及土地资源丰富,地形地貌复杂,自然条件差异大,资源多种多样。依托区域的自然资源优势,甘肃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初具规模,但从总体上看,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与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立足实际,甘肃应以特色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与战略重点,加快传统农业向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农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地域文化指的是某一地区长期发展所形成的文化形式,具有独特的本土特色。然而,近些年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存在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的现象。为此,本文通过阐述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意义,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希望能为从事乡村景观设计的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旅游纪念品地方特色的挖掘和保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购买的、具有目的地特色的纪念性商品。目前,我国旅游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旅游纪念品,存在着质次价低、简单复制、地方性特色不明显和地域文化特质消退等问题,致使旅游纪念品的生产和销售既没有起到强化地方旅游特色、凸显地域旅游文化的目的,也没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突出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就要以地域性为基础,以纪念性为出发点,以激发游客的购买欲为目的,以传承地域文化为己任,加强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制作和包装。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了甘肃黑美人土豆的所谓“非常6+1”发展之路的基础上,认为甘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发挥甘肃地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走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农业合作组织建设,提升农业发展理念;加快体制创新,加速甘肃特色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下,甘肃省政府作出了要将旅游业作为甘肃的支柱产业。在这种情况下,分析了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的条件和机遇,指出集团化路线是甘肃旅游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于甘肃省建立旅游集团给出了一些建议,首先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且建立行之有效的经营机制;其次,改革管理机制;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以此,来促进甘肃旅游集团建设,使甘肃旅游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甘肃多样化的生态气候类型、不同类别的地理环境特征、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为发展具有地域性的特色现代农业提供了独特的资源比较优势。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提高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农业产业区域化布局,形成地区特色和优势产业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专业化生产;农牧业系统一体化,实现资源利用生态化是甘肃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9.
陇山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文化魅力、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群众,传承与创造着文化因子,为陇山文化的发展贡献着智慧。崇信文化是陇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崇信文化,展现崇信地域文化特色,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做大做强陇山文化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将“产业兴旺”放在首位,而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特色农业协同创新是提升特色农业竞争力的关键。文章在界定特色农业协同创新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甘肃地域特色农业协同创新的制约因素,将内部协同创新模式和外部协同创新模式结合起来,根据省内各地区经济、科技和人才现状选择匹配模式,并从产业基础、微观主体效能和创新机制层面,提出甘肃地域特色农业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文化旅游产业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产业,作为甘肃十大生态产业,做大做好做强这一绿色可持续朝阳产业,对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经济转型、构建发展新格局,全面助推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湘西巫蛊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俗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族性、神秘性和观赏性等特征。当前湘西地区巫蛊文化旅游开发表现出规模化、表演单调化、内涵浅显化等特征。今后的开发应主要从解决交通瓶颈、突出资源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和创新开发思路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我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和地域特色。为了推进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党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做好当地特色文化的翻译工作对传播乡村文化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对乡村旅游和地方特色文化的界定,提出地方特色文化翻译要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进行适应性转换,以产生恰当的译品,服务于文化宣传和乡村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甘肃保险业紧紧围绕全省脱贫攻坚大局,发挥商业保险的独特作用,创新保险扶贫的有效方式,探索形成了农业保险"精准滴灌"、贫困人群"缺口补位"和贫困地区"造血扶贫"3种具有甘肃特色的保险扶贫新模式。据了解,甘肃保险业不断拓展服务的广度深度,完善政策体系,对接精准扶贫,在全国首推中药材产值保险,帮扶药农增产增收,两年多来共向3.7万户药农理赔5 542万元,增强了甘肃中药材产业抵御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些年兴起的"美食热"以及美食文化本身具有的地域性特点,挖掘各地美食资源,借助美食文化将各地旅游景点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本文以安徽省为例,针对安徽省各旅游业缺乏形象宣传品的现阶段,提出将安徽省各地美食与旅游资相整合,以安徽地域文化为特征抓住视觉差异和特点采用明信片的形式进行推广,设计出"地域美食旅游明信片",形成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安徽旅游纪念商品设计开发。  相似文献   

16.
丁国安 《甘肃农业》2013,(23):31-32,35
探索建立与完善的具有“甘肃特色”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甘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政府和金融机构作为两个不同层面的责任主体,必须要以转型跨越发展的视野,在观念、制度设计等方面进行变革与创新,推进甘肃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甘肃大地历经了漫长的农业发展,到如今依然以种植农业为支柱产业。通过对生活在甘肃12个地级市56个农耕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和中专职高毕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来研究甘肃当代农业发展状况,农耕文明衍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得出了结论:甘肃深厚的文化底蕴,既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厚实基础,也为下一步依托优秀传统,发展特色农业,振兴乡村经济,拉动地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更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打造独特品牌、彰显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了集地域文化、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三位一体的全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以南通职业大学为例探讨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并对其实施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门头沟区地理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状况等因素的研究,认为门头沟区具有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的独特优势和良好环境。门头沟区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对于北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以及实现本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门头沟区应从科学规划、实施旅游文化休闲产业项目、构建立体交通体系、招商引资、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等方面着手,加快推动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从甘肃文化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着手,介绍了甘肃高校目前对文化产业的贡献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从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开设特色专业和将高校自身的文化发展为产业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