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1 毫秒
1.
民族旅游地的文化“公地悲剧”效应迫切需要构建民族文化补偿机制,而游客的民族文化补偿认知是旅游地构建民族文化补偿机制的依据与实施的关键因素.以西江干户苗寨为例,探究游客民族文化补偿认知、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1)民族旅游地应积极构建民族文化补偿机制,且补偿主体为政府和旅游开发企业,补偿客体为村寨集体,补偿方式应为政策和公共事业投资;2)游客不认同其民族文化补偿主体身份且补偿意愿较低;3)游客民族文化补偿的支付意愿受其收入、学历及所处社会阶层等因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草原生态环境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具有供给的不足与消费过度的矛盾,导致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草原生态补偿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有效运行的前提是补偿主体的确定.文中根据利益相关者分析范式从理论上界定了草原生态补偿主体的范畴,构建了多元化补偿主体范式-“草原生态四元补偿主体模型”,并分析了草原生态补偿主体从单一补偿主体到二元补偿主体再到三元补偿主体,最后将发展成为四元补偿主体模型的演进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草原生态四元补偿主体模型”的演进历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最后走向自觉补偿.  相似文献   

3.
文中基于渭河流域572户城镇居民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风险感知和政府信任对渭河城镇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政府信任在风险感知与渭河城镇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水平之间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渭河城镇居民对其无法归还贷款的财务风险感知显著负向影响其生态补偿支付水平,对其有能力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对"流域生态补偿政策"了解程度、对保护上游环境可以改善所属地区生态环境的认知风险感知以及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均显著正向影响其生态补偿支付水平;2)政府行政行为信任和角色威望信任均显著正向影响渭河城镇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水平;3)政府信任在认知风险感知与渭河城镇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其中政府角色威望信任在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更加显著。据此提出了提高渭河城镇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水平的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森林生态保护与效益补偿法律机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回顾了森林生态保护与效益补偿机制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分析了传统的生态保护政策法律手段的作用和历史局限性 ,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法律机制是生态保护和效益补偿机制的主要保障。着重研究了森林生态补偿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客体、补偿强度、补偿方法 ;从立法、执法、监督以及产权改革等方面 ,系统提出了建立我国森林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易地扶贫搬迁通过对居民主体跨生态空间的整体综合式移置,借以实现迁出地环境、迁入地社区及移置居民主体“三赢”的社区型生态经济转型对策。文中通过筛选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得到2002-2022年易地扶贫搬迁移民领域的623篇文献,借助可视化图谱进行关键词分析,总结当前研究热点及知识进展。结果表明:1)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探索、飞跃和平稳三个时间阶段,发文作者及机构相对分散,尚未形成显著的科研合作关系。2)形成了以“搬迁效果评价”和“防返贫路径”为主题的两个研究热点。3)“社会融入”和“移民可持续生计”是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研究领域的前沿方向。4)在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研究摸索期,“安置规划”和“移民适应水平”的广泛研究为后期发展奠定了基础;发展到成熟期,“扶贫路经”“可持续生计策略”和“移民后续扶持”研究热度提高,推动研究向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后续研究应加强学科交流合作,致力于探讨路径创新和补偿制度体系的完善,为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的中国生态搬迁提供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6.
以美国、欧盟、尼加拉瓜农牧业生态补偿计划/项目为案例,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农牧业生态补偿制度存在于国家总体农牧业和农村发展框架内,与农牧业和农村发展政策保持一致。实施生态补偿的目标主要是补偿或避免农牧业生产的正负外部性,补偿农牧民为改善环境而作出的努力,通过补偿转移社会财产给农牧民等。农牧业生态补偿必须以设置基准线、客观地计算补偿额度为基础,生态补偿绩效要经过利益相关者之外的第三方的评估。在发达国家补偿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在发展中国家补偿资金则以跨国组织和基金会资助为主。通过生态补偿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及其景观,但是,由于贫困家庭参与能力弱,缓解贫困的效果一般。我国的农牧业生态补偿多为行业性计划或工程的形式,以固定价格补贴为主,存在补偿目标单一,补偿对象界定模糊,补偿效果评估滞后或缺省等问题。借鉴国外成熟的农牧业生态补偿经验,应在补偿目标多元化、明晰补偿内涵、实行第三方评估等方面完善我国农牧业生态补偿机制,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将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关于西藏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的生态补偿制度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由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使得我国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所产生的成本和效益由不同的地区承担和享受,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区际间利益冲突,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发现,当区域收入不均衡的时候,提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纳什均衡结果也不相同,高收入者(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会承担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责任,而低收入者(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则会坐享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效益,因此在西藏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应当建立跨地区生态补偿的机制,由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补偿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成本,运用多种生态补偿的方法,解决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文中界定了公益林管护中的主要参与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国有林场,运用动态博弈模型求解了三方不同态势下的博弈均衡解,并解释了三方参与者的博弈行为。从博弈结果来看:(1)中央政府可利用的生态价值是补贴标准的关键影响因素;(2)地方政府更趋向于利用中央政府补贴维系国有林场的基本建设;(3)国有林场充分利用二级公益林拓展三产维持林场自身发展和建设,并切实做好一级公益林的管护工作。最后,文中以河北省官厅水库国有林场为例,综合利用博弈方程均衡解和生态价值核算评估,认为当前8元/亩的的公益林管护补贴偏低,即使以5%的"中央-地方"拦蓄降水价值配比计算,该林场仍有10多元的管护补贴缺口。  相似文献   

9.
评估不同群体间及同一群体内流域生态补偿的偏好差异有助于提高政策制定的针对性和可行性,确保政策实施效果.文中基于选择实验法对石羊河流域的900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城镇居民428户,农村居民472户.利用混合Logit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模拟,实证分析了不同群体间及同一群体内生态补偿意愿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石羊河流域居民对自然景观比例、森林覆盖率和草地覆盖率具有较高的生态补偿意愿;2)对所有生态环境属性而言,城镇居民的支付意愿都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支付意愿最高的属性是森林覆盖率;农村居民支付意愿最高的属性是自然景观比例;3)石羊河流域城镇居民对最佳改善方案的补偿剩余为769.42元/户,农村居民的补偿剩余为504.72元/户.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汾河流域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作为独特的地貌单元,是地理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以流域为基本单元,开展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上中下游之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重要经济机制。文中利用汾河流域2013年土地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上中下游流域和各县域2个空间尺度,计算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明确补偿的优先地区和支付地区。结果表明:1)上游段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远大于中、下游段,应当优先获得生态补偿。2)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的县域,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较高,应急需优先获得生态补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级市的市辖区和县级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较低,应率先支付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1.
补偿标准的科学合理性关乎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区与受益区间的公平发展。文中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视角,运用当量因子法、水足迹、条件价值法综合测算了大汶河流域生态补偿适度标准额度。研究表明:1)“十三五”期间,保护区供给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整体维持在较高水平,自身消费价值量呈“先升后降”的波浪式演变趋势,外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意味着流域生态保护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仍需对保护动机进行激励,以实现流域生态服务的持续供给。2)通过测算,2016-2020年,大汶河流域补偿标准额度分别为21.36亿元、6.69亿元、25.53亿元、10.05亿元、18.41亿元,且莱芜区受偿额度普遍高于钢城区。3)为增强补偿标准的实际可操作性,需关注微观个体的受偿意愿与支付意愿,运用条件价值法得到的大汶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额度为365.16元/年/人。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自然资源产权的交叉问题日渐凸显。虽然,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但关于自然资源交叉产权的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相应的法规规定,进而带来生态补偿制度的系列问题。文中分析了自然资源产权交叉问题的制度根源,认为中国大陆法系下自然资源产权的规制特点不可避免地带来“产权公共域”问题,且因资源不同用途的产权规制程度差异,产权的界定程度也不同。这是生态补偿实施过程中产生错位、隐性“寻租”、资源价值扭曲等问题的产权制度原因。文中基于甘南黄河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216户居民的调研数据,分析发现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产权争议草地的生态补偿责任主体不明、生态补偿资金错位、补偿草地面积与实际面积不切合、隐性“寻租”、“混合”产权土地流转后生态保护责任主体不清晰等问题。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以上问题会进一步不同程度地影响居民的生态保护积极性及对生态保护公平程度看法,一定程度上导致生态补偿纠纷。文中进而提出加强自然资源产权协同立法,生态补偿资金用于扶贫等其他用途要有法理依据,完善相应的法律和政策规定以避免“切割”补偿带来的利益失衡问题,补充关于生态补偿中涉及土地流转的相应法规规定等...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特约记者高云才)经过几年改革探索,目前,我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已经形成许多突破性的制度成果。建立了改革试验第三方评估验收机制;探索试验区"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机制,压实地方改革责任;探索建立试验区工作组织机制、协调推进机制、改革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了主体责任,激发了改革活力。据统计,已有61项试验成果在54件省部级以上政策文件制定中得到相应转化,58个农村改革试验区改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宁夏区域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宁夏统计年鉴2011》中的数据,运用相关公式,计算宁夏不同主体功能区和各县市区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ECPS)。结果表明: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泾源、彭阳、隆德、红寺堡等县区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明显高于银川市辖区、石嘴山市辖区等重点开发区,后者应对前者进行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5.
1999年7月2~30日于以色列耶鲁撒冷举行的第14届国际植物保护大会(The14thInternationalPlantProtectionCongress,简称14届国际植保大会)期间大会主席团宣布在原来国际植物保护组织(简称“国际植保组织”,英文名:Interna...  相似文献   

16.
陈秀宏  杨静宇 《植物保护》2007,(12):2137-2142
考虑图像投影鉴别分析问题,为提高特征抽取的速度和识别率,利用图像矩阵直接构造图像散布矩阵,在具有统计不相关的条件下将Foley-Sammon鉴别分析(FSLDA)转化为两目标约束优化问题,并给出了有效投影向量的概念;根据多目标优化的最优性条件可将求取有效投影向量的问题归结为求广义特征方程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并据此进行特征抽取,进而提出了两目标最优图像投影鉴别分析方法。与其他鉴别投影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可直接由图像矩阵构建散布矩阵;(2)有效投影向量具有统计不相关性;(3)训练样本的类内散布矩阵不必为可逆的,也不需要求某种形式矩阵的逆。在ORL标准人脸库和NUST603人脸库上的试验结果表明,上述图像投影鉴别分析方法在识别性能上较以往的方法有一定的提高,尤其是特征抽取的速度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有助于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户作为农业灌溉用水的主体,在制定与实施水价政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他们对水价的态度和承受能力.文中以黑河流域张掖市甘州区、临泽县和高台县为例,设计问卷实地调查获取数据,利用条件估值法(CVM)评估了农户对农业灌溉用水水价的支付意愿,通过列联表方法分析了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户的水价平均支付意愿为75.37元·亩-1;2)影响因素分析中,支付意愿与总播种面积、玉米播种面积、灌溉用水类型、家庭总收入、家庭主要劳动力年龄、个体风险认知和所在区域7个因素显著相关(Approx.Sig<0.05);与灌溉方式存在较明显的相关关系(Approx.Sig< 0.1).研究结果证明,运用CVM评价农户对农业水价的承受能力具有一定实践意义,可为水价改革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第三篇“产品化学”登记资料要求新修订的《农药登记资料要求》中产品化学部分 ,是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农药分析协作委员会 (CIPAC)、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经济与发展组织 (OECD)、联合国工发组织 (UNIDO)等国际 (农药 )管理机构对农药“产品化学”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同时结合我国农药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订的特点、我国农药企业生产和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制定的 ,并按照农药不同的登记类型、登记阶段、产品剂型等 ,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农药“产品化学”登记资料要求。为…  相似文献   

19.
由张宗炳、曹骥主编,25位专家教授分工撰写的《害虫防治:策略与方法》一书,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地介绍了害虫防治近年来的新进展:新策略的提出和方法的发展。在防治策略方面,介绍了害虫综合治理(IPM)、全部种群治理(TPM)和大面积种群治理(APM)三个策略,与形成这些策略的生态学基础,并着重介绍了预测预报的原理与方  相似文献   

20.
第1条(1)凡列入附表1第1部分内的有害生物一律不许进口。(2)本条例所称“进口”,指进入实施《(西德)植物保护法》之领土内。第2条(1)凡列入附表2内的植物和其他物品在该表所列的情况下一律不许进口。(2)本条例所称“植物的部分”应包括其果实和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