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苍耳种子的休眠主要受种皮质地坚硬而形成的对种子机械束缚力及种皮内封闭的薄膜质层影响。流水浸泡+挫伤种皮,种子发芽率达到86.47%,流水浸泡发芽率达到80.14%,挫伤种皮发芽相对较低,为68.97%。物理解除避免了化学解除休眠处理中强酸、强碱及氧化剂对种子内部有效成分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龙葵是农田恶性杂草?为明确龙葵种子休眠与季节温度的关系, 研究了室内和室外不同贮藏条件下其种子萌发对温度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 室外贮藏条件下的龙葵种子萌发呈季节性变化, 从10月到翌年5月, 龙葵种子萌发率均在95%以上, 随着夏季温度的升高, 萌发率从6月开始下降, 9月达到最低值(25.4%), 由此进行年际间休眠和非休眠周期的循环?夏季6月-9月的高温可诱导龙葵种子进入休眠状态, 而秋冬季的相对低温有利于解除种子休眠, 使种子恢复萌发状态?龙葵种子休眠和非休眠状态之间的切换受季节性温度变化的影响?室内贮藏的种子, 由于环境温度较为稳定, 其萌发率年际变化较小, 在20%~50%之间?本文明确了龙葵种子休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有助于精准预测其出苗时间, 研究结果可为阐明龙葵种子休眠萌发机制和制订基于萌发调控的绿色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5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及其吸水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通过对荒漠锦鸡儿、红沙等5种荒漠植物种子形态结构的观察和萌发试验及其萌发过程中吸水特性的研究发现:5种荒漠植物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吸水量有显著性的差异;荒漠锦鸡儿、多裂骆驼蓬等同种植物不同产地的种子的吸水量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吸胀过程中5种植物种子的千粒重与吸胀时间呈正相关,与吸水速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麦茎蜂(Cephus sp.)是春小麦的主要蛀茎害虫。本世纪以来,国内外已有大量有关麦茎蜂发生与为害的报道。麦茎蜂的生活周期为1年1代,除成虫羽化出土进行交尾产卵的3~5d外,其余时间均在小麦茎腔内生活。以老熟幼虫在小麦根茬内结茧休眠越冬,幼虫休眠期为300余d。本文着重研究麦茎蜂幼虫在休眠越冬期间,环境条件对其生存的影响,探讨有效的生态及耕作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光照、温度和水分条件对沙地云杉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沙地云杉是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特有的常绿针叶树种。该研究对光照、温度和水分等环境因子对沙地云杉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持续光照时沙地云杉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 1 5℃ ,持续黑暗时沙地云杉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 2 0℃ ,在 1 6h光照 /8h黑暗时沙地云杉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 30℃ ;沙地云杉种子萌发最适宜土壤含水量为 1 5 %。  相似文献   

6.
盐碱胁迫对盐生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中性盐)和Na2CO3(碱性盐)胁迫三种盐生植物盐地碱蓬、碱蓬和盐爪爪正在萌发的种子,以研究不同类型盐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两种盐浓度的升高,种子萌发率下降,萌发率与盐浓度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盐地碱蓬、碱蓬和盐爪爪种子萌发率与NaCl胁迫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6、0.8989和0.8956,与Na2CO3胁迫相关系数分别为0.9148、0.7193和0.6327;蒸馏水中三种盐生植物种子萌发率最高,Na2CO3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于NaCl.  相似文献   

7.
温度、食料条件对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背飞虱若虫和全世代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呈逻辑斯谛关系,成虫产卵前期和卵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在18—30℃下,卵孵化率比较稳定,水稻生育期对卵孵化亦无明显影响,孵化率平均为86.96%。若虫存活率、成虫产卵量和内禀增长力受温度和食料条件的影响十分明显,取食分蘖期和拔节期水稻的若虫存活率最高,成虫产卵量和内禀增长力最大。在水稻各生育期,若虫存活率、成虫产卵量和内禀增长力与温度的关系呈抛物线趋势。当温度达到35℃时,各生育期卵孵化率均下降到50%以下,且若虫陆续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8.
选择分布于准噶尔荒漠的10种短命植物,研究在野外埋藏条件下种子萌发特性及其与种子大小和形状的关系,探讨荒漠短命植物的种群更新对策及生态适应机制。结果表明:当年结实的短命植物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较低,说明大部分种子存在休眠现象;埋藏9个月后短命植物的种子萌发情况表现出差异,可根据萌发格局将植物种分为3类:埋藏促进型(如旱麦草、庭荠、甘新念珠芥、小车前、柯尔车前、鳞果海罂粟)、埋藏抑制型(如弯果胡卢巴)和埋藏不变型(如角果毛茛、鸟头荠、播娘蒿);当年结实种子和沙埋种子的萌发率、萌发速率与种子大小无显著相关关系,而当年结实种子和沙埋种子萌发速率与种子形状呈正相关关系。总之,埋藏后短命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及休眠释放差异显著,是该物种长期适应沙漠环境形成异质的种群更新对策及生态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9.
几种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对狼毒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几种不同方法对狼毒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浓度为1.25g/L的甲基托布津溶液漫种0.5h,置于浓度为2.5mg/L的赤霉素(GA3)溶液润湿的培养皿中,发芽率最高(61.7%),其次是98%浓度H2SO4稀释50倍液漫种0.5h,置于浓度为2.5mg/L的赤霉素(GAa)溶液润湿的培养皿中发芽效果较好(48.3%)。变温和紫外线照射对狼毒种子的发芽都有一定的效果。超声波处理和NaOH浸种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浓度NaCl和不同浓度Na2SO4两种盐胁迫下苋菜和雁来红种子的萌发试验,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相对盐害率、复水后最终发芽率、萌发恢复率等指标,研究盐胁迫对两种苋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同等盐胁迫下,苋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等指标均大于雁来红.不同盐胁迫下,苋菜种子的发芽率呈先增大后...  相似文献   

11.
我国干旱沙漠地区不同类型土壤结皮的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对我国干旱沙漠地区不同类型土壤结皮的理化性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不同地区还是同一地区不同发育程度的土壤结皮机械组成,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砂粒和粗粉粒含量相对较多,细粉粒和粘粒含量相对较少;从流沙到土壤结皮的形成过程中,粗粉粒是土壤结皮形成的关键基础。通过对同一地区不同发育程度的结皮机械组成比较说明结皮形成初期对颗粒组成有一定的要求,组成达到一定范围才能形成结皮,结皮一旦形成,随时间的增加,结皮厚度在不断增加,但质地基本不变。土壤结皮的形成过程是土壤养分和有机质不断富积的过程。各研究区的土壤结皮pH值相差不大,均在8左右,呈弱碱性;碱化度均≥5,处于碱化发育过程中。由于各地降水量和土壤母质发育的不同,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不同发育程度的土壤结皮之间的CaCO3含量差异较大;同一地区土壤结皮的全盐量差异不大;不同地区土壤结皮的阴阳离子交换量差异较大,同一地区之间差异不大。该文对进一步研究土壤结皮的形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不同立地条件下防护林植物的生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6a来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示范段主要固沙植物的生长监测资料为依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了因子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固沙植物在粘土地生长最好,植物生长量与生长时问相关,速生期在第3~5a;(2)固沙植物在平沙地生长次于粘土地,速生期亦在第3~5a;(3)沙垄顶固沙植物的生长最弱,与其他两种立地类型相比差距显著,其生长曲线随年际变化波动较大,速生期在第1~3a。  相似文献   

13.
荒漠草原地区不同载畜率对功能群特征及其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亚带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草原群落不同载畜率对草原功能群特征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载畜率水平下,功能群组成结构没有改变,功能群内物种组成及其群落学特征随着载畜率的增加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灌木类和多年生禾草特性比较稳定,多年生杂类草随着载畜率的增加物种组成下降幅度较大,使得群落结构和组成随载畜率的增加趋于简单化。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重牧区最低,均匀度变化有所不同,因为中度放牧提高草地群落的植物多样性,更主要地是通过改变群落物种均匀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重要值为测度指标,选择反映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度、优势度和均匀度的6个测定指数对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区荒漠植物群落中,盐穗木、盐节木、白梭梭、梭梭和盐爪爪等物种有较高的重要值,草本的重要值较低。各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顺序为:白梭梭>胡杨>盐穗木>盐豆木>罗布麻>琵琶柴>花花柴>白刺>柽柳>白麻>芦苇>芨芨草>梭梭>骆驼刺>甘草>盐节木。  相似文献   

15.
2005年5~10月,在内蒙古西部鄂托克前旗境内的温性草原化荒漠进行放牧试验,以山羊为对象,研究草原化荒漠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及植物生活型与放牧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轻度放牧强度,种子库中的物种数、种子数量相当于对照的72.7%和74.9%,重度放牧强度仅为对照的31.8%和33%;丰富度指数R1、香农指数H′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对区照、轻度放牧区、中度放牧区、重度放牧区R1分别为3.952 416,2.985 74,2.081 59,1.426 977, H′分别为2.622 62,2.124 39,1.556 54,1.282 09;均匀性系数变化不明显,但中度放牧强度下最小,整体略呈"V"型.种子库中一年生植物生活型占90%左右.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设置样方、样点和运用物候观测,对退化荒漠植物群落进行轻度放牧利用分析,即运用植被状况与降水量的关系,分析限制植物生长的因素;运用不同稳定性沙丘的植被状况和土壤种子库资料,分析荒漠草地的可利用性和可利用程度;运用物候资料分析民勤荒漠区(灌木和草本植物)牧草利用的主要季节。结果表明:民勤荒漠草地土壤种子库中植物种子丰富,影响当地植物密度和植被盖度的关键因素是降水,可进行轻度放牧。轻度放牧时,要依据牧草展叶盛期的开始序列和果熟期的开始序列选择植物群落,实行小规模、间歇式轮牧。展叶盛期为一年中牧草的第1个利用季节,果熟期为一年中的第2个利用季节。  相似文献   

17.
不同处理的灰漠土对磷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阜康地区灰漠土进行的磷吸附和解吸附实验表明,单施化肥,土壤对磷的吸附会随着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NPK配合秸秆、猪粪施用均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加秸秆的处理在加入磷30mg/l时就达到了吸附平衡。有机无机复合肥对解磷的效果最好。直接施加过多的秸杆会显著降低磷的解吸。  相似文献   

18.
采用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对毛乌素沙地不同立地条件下油蒿种群的生存-死亡,开花-未开花状态的空间格局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半固定沙地油蒿种群存活状态明显优于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状态稳定,其存活、死亡油蒿均表现为均匀或随机分布,两者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固定沙地死亡油蒿较多,且油蒿主要呈现高度聚集分布,存活油蒿和死亡油蒿两者之间表现为高度竞争关系;2半固定沙地油蒿种群开花状态要好于固定沙地,其开花油蒿表现为均匀或随机分布,开花与未开花油蒿两者之间呈现高度正相关,互相促进的关系;而固定沙地开花油蒿表现为高度聚集分布的状态,开花与未开花油蒿种群呈现高度负相关,两者之间表现为互相竞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强化栽培条件下干湿灌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研究了强化栽培条件下干湿灌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强化栽培条件下采取干湿灌溉处理,在返青期、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比对照分别节水1.4%、12.4%、9.0%和11.2%;水分生产效率达0.93 kg/m3,比CK处理提高34.2%;干4~5 d之后,再复水4~5 d,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循环变化,有利于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提高根系活力,促进大穗,穗粒致明显增加,单产平均提高6.9%.  相似文献   

20.
Seed germination is a key transitional stage in plant life cycle and is strongly regulated by temperature and light. Therefore,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light on seed germination is extremely meaningful fo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especially in desert ecosystems. Seeds of 28 ephemeral plants collected from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 of China were incubat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5°C/1°C, 15°C/5°C, 20°C/5°C, 25°C/10°C and 30°C/15°C) in 12-h light/12-h darkness or continuous darkness regimes, and the responses of seed germination to temperature and light and the germination speed were studied in 2016. Results showed that seed germination percentage of the 28 ephemeral plants significantly differed to temperature and light. We classified the studied plants as the following groups based on their responses to temperature: 1 low temperature responsed plants, 12 moderate temperature responsed plants, 7 high temperature responsed plants, 4 non-responsed plants and 5 plants of no germination.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Corispermum lehmannianum Bunge is sensitive to both moderate and high temperatures. There were 4 groups of plant in response to light, i.e., 7 light responsed plants, 10 dark responsed plants, 6 light non-responsed plants and 5 plants of no germination. Based on seed germination speed of the 28 ephemeral plants, we divided them into 4 patterns of germination, i.e., very rapid, moderately rapid, moderate and slow. Combining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sand dune types in the study area, we suggested that very rapid and moderately rapid germinated plants could be used to moving sand dunes in early spring during vegetation restoration, moderate germinated plants could be used to semi-fixed sand dunes in late autumn, and slow germinated plants could be used to sand plain in summer. Thus, seedling establishment and vegetation restoration would be improved by considering seed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ephemeral plants in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