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滹沱河岗黄段湿地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旭阳  刘浩杰  韩晨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31-11533
以滹沱河岗黄段湿地为例,按照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把生态需水量划分为植被需水量、土壤需水量、生物栖息地需水量、补给地下水需水量和河湖需水量5种类型,并分别确定了需水量的级别和相应的指标,计算了各级别的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滹沱河岗黄段湿地最小生态需水量为49295万m3,适宜生态需水量为88650万~160393万m3,最大需水量为389691万m3。最后提出了研究区适宜缺水量和最大缺水量分别为61350万~133093万m3和362391万m3。  相似文献   

2.
对湿地生态需水量的计算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采用生态功能法分别对天津滨海新区湿地补给地下水需水量、湿地土壤需水量、湿地植物需水量和生物栖息地需水量进行了计算,最后得出天津滨海新区湿地的最低需水量为1.78×109~2.77×109m3,最适需水量为5.39×109~8.08×109m3,最高需水量为12.07×109~14.09×109m3。  相似文献   

3.
以银川市作为典型人工生态环境系统来研究,根据银川市基本资料,分别从城市生活用水、城市工业用水和自然环境用水3个方面计算了银川市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并由此得出,银川市绿地与湖泊需水量分别占生态环境需水量的9.4%和42.7%.生活需水量占生态环境需水量的16.3%,工业用水占生态环境需水量的34.6%,生活和工业需水量与自然环境需水量基本相等,湖泊需水量接近绿地需水量的5倍等计算成果.  相似文献   

4.
从水资源配置角度对济南市城市绿地生态需水量进行了估算研究与分析,揭示了2012年济南市以乔、灌、草3种植被类型为代表的城市绿地生态需水量的年内总需求量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植物蒸发需水量、生长需水量、土壤需水量及有效利用降水量4个方面,估算出济南市绿地生态系统生态需水量约247 527.67 m~3;受市内区域自然状况差异影响,市辖区及章丘市绿地生态需水量较大,商河县最小;城市绿地生态需水量具有明显季节性变化特征,春夏季需水量较大,冬季最少。  相似文献   

5.
精确灌溉中作物需水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主要概述了作物需水量及影响因素以及作物需水量、作物蒸发蒸腾量测定方法、作物需水量理论模型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华北棉区棉花需水量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地区棉花需水量和水分生态适宜性时空变化特点,本研究利用华北棉区47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通过SIMETAW模型分析1986—2015年棉花生育期需水量(ETc)、有效降雨量(Pej)和灌溉需水量(ETaw)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30年来,棉花生育期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呈减小趋势,生育期有效降雨量呈增加趋势;6—8月棉花需水量最大,不同站点月均需水量在80~160mm;7月和8月是棉花灌溉需水量最小的月份,华北棉区平均灌溉需水量接近零,灌溉需水量最大的月份是6月,多年平均灌溉需水量为56.50mm;华北棉区地下水超采区与非超采区灌溉需水量分别为144.41和70.41mm,降水量的不同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华北棉区棉花生育期多年平均需水量、有效降雨量和灌溉需水量分别为560.19、467.32和98.75mm,棉花一年一熟制的灌溉需水量小于传统的冬小麦-夏玉米模式,而经济收益大于春玉米一年一熟制,在华北地区超采区适当增加棉花的种植面积,有利于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缺乏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清豫西地区(三门峡、卢氏、栾川、西峡、洛阳、孟津)近56年(1958—2013年)小麦需水量和净灌溉需水量的变化和成因,采用单作物系数法计算小麦需水量和净灌溉需水量,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法、采用Mann-Kendall法分析小麦需水量变化趋势,采用通径分析法分析影响小麦需水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豫西地区多年平均年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为807.66 mm,平均日蒸发蒸腾量为2.21 mm/d,倾向率为-0.745 mm/年,呈波动减少趋势,1979年以后下降趋势明显。豫西地区小麦的平均需水量、净灌溉需水量分别为484、442 mm,孟津小麦的需水量和净灌溉需水量均为最多,该地区小麦需要消耗更多的灌溉水。豫西地区小麦需水量持续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灌溉水利用量,影响豫西地区小麦需水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气温。  相似文献   

8.
近50年气候变化对黑龙港流域棉花需水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气候变化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研究主要气象因子和作物需水量的变化趋势。应用黑龙港流域棉花试验数据,对棉花需水量和主要气象因子近50年的变化进行趋势检验,分析该地区近50年的棉花需水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黑龙港流域气温呈上升趋势,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风速均呈不同幅度的下降趋势,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棉花全生育期需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各生育阶段中,苗期、蕾期和吐絮期需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花铃期需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风速和日照时数是影响黑龙港流域棉花全生育期需水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气温和相对湿度是影响棉花花铃期需水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基于河南省1960—2015年的17个基本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法计算了河南省葡萄需水量;并利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对葡萄生育期需水量和不同月份需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960—2015年,河南省葡萄生育期平均需水量为451.71 mm。56 a来,除4月份葡萄需水量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外,其他月份的需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6月、7月和8月的需水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葡萄生育期需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豫西葡萄生育期平均需水量最高,为460.82 mm,豫南葡萄生育期平均需水量最低,为438.15 mm。对影响河南省葡萄生育期需水量的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与葡萄生育期需水量有极显著正相关性,平均相对湿度与生育期需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与其他作物相比,用水比较经济,但植株高大,绝对需水量较多,掌握玉米需水规律是合理灌溉的基础,据研究667m2产籽粒500kg,需水量在250~300m3。影响需水量的主要因素是气象、土壤、栽培措施和品种等,玉米生育期内积温高,相对湿度小,光照强,日照时数长,风力强,需水量就大。凡生长期长,叶面积大,气孔数目多的品种,蒸腾量较大,因而需水量也大。随着深耕深度、栽培密度和施肥量的加大,玉米需水量有增加趋势。此外土壤质地、水分及地下水位也影响玉米需水量。  相似文献   

11.
从水电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出发,对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及其内涵进行了探讨。以云南苏帕河流域为例,认为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为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输沙需水量和污染防治需水量的有机整合。苏帕河流域朝阳、乌泥河、阿鸠田河的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1.54×10^8m^3、3.31×10^8m^3、3.56×10^8m^3,分别占来水量的48.9%、44.9%和52.3%,其中输沙需水量均占99%以上。因此,保护苏帕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关键是在水电开发中防治水土流失,降低输沙需水量。  相似文献   

12.
大凌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凌河为背景,围绕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的关系,确定了大凌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模型,对大凌河的消耗型与非消耗型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计算,并对非消耗型需水量进行逐月过程分析.结果表明:上窝堡站、朝阳站、义县站、凌海站每年非消耗型需水量分别为0.741×108m3,4.447×108m3,4.588×108m3,13.092×108m3;消耗型需水量中,蒸发需水量为0.019×108m3,渗漏需水量因河道常年无明显断流现象而不作考虑.  相似文献   

13.
从作物生长周期需水的角度提出了逐日农业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并对我国日均农业需水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区是我国农业需水量最高的集中区,大部分地区日均农业需水量为100万~500万m3,部分地区甚至超过500万m~3;华南地区大部分地区的日均农业需水量为200万~500万m~3,部分地区超过500万m~3;新疆的日均农业需水量也达到100万m~3。  相似文献   

14.
开都河-孔雀河流域水资源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开都河-孔雀河流域近21年来不同地区和部门的需水量,同时对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行探讨。【方法】基于开都河-孔雀河流域1989~2009年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定额法。【结果】(1)研究期内,流域总需水量及生活、农业、第二三产业、城镇绿化四部门的需水量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其中农业需水量和总需水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2)农业灌溉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比例高达90%以上,是流域内主要的需水方式,其增减主导着流域总需水量的变化;(3)库尔勒市是流域的经济中心,第二、三产业和城镇绿化需水量均占到整个流域同类需水量的80%以上;(4)自2007年始,流域出现缺水现象,2007、2008和2009年缺水率分别为7.08%、13.36%、19.50%,水资源供需矛盾凸显。【结论】针对流域水资源供需现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为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银川市阅海湖生态环境需水量,满足其生态系统稳定不退化所需要消耗的水资源总量。[方法]于2019年对阅海湖进行水样采集,测定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Cr)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4个主要水质污染物指标,通过建立水质-水量耦合模型,采用功能法计算分析阅海湖水体最小、适宜和最大生态环境需水量。[结果]阅海湖水质保持现状所需引水量由污染物指标TP、CODCr和CODMn决定,达到地表水水质标准Ⅲ类水时所需引水量由污染物指标CODCr决定;阅海湖生态环境需水量划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水体基本需水量、水体生态环境改善需水量、岸边带植被及景观娱乐需水量,水体基本需水量和生态环境改善需水量占阅海湖总需水量的绝大部分,通过计算可知,水体生态环境最小需水量为14.64×106 m3,适宜需水量为24.76×106 m3,最大需水量为50.98×106 m...  相似文献   

16.
王新华  郭美华  范春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528-22532
根据蒙自坝子中部蒙自气象站1980—2010年逐月气象资料和相应的作物数据及CROPWAT软件,计算了蒙自坝子近31年来的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通过排频,确定了不同作物在相应保证率下的灌溉用水量。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玉米、马铃薯、烤烟、花生等大春作物的多年平均作物需水量分别为696.2、427.7、517.8、414.0和469.0mm,作物需水量离差系数较小。大春作物生育期有效降雨量较多,故灌溉需水量很少,但水稻因为泡田用水、秧田用水、生长期渗漏等,导致灌溉用水量很大,成为灌溉需水量最大的作物;小春作物蚕豆、小麦、油菜的多年平均作物需水量分别为394.8、412.5、476.2mm。因为生育期内有效降雨量相对较少,小春作物灌溉需水量很大;甘蔗、蔬菜为全年种植(生长)作物,作物需水量分别为1308.3和1186.9mm,灌溉需水量分别为675.2和523.51/11/1,成为仅次于水稻的第2和第3位灌溉需水量最大的作物。该研究为蒙自坝子灌溉制度制定、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地统计与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浙江省杂交晚稻甬优17各生育期需水量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浙江省杂交晚稻甬优17各生长阶段需水量为22.40~82.79 mm,以成熟收获期水稻需水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以拔节孕穗期的变异系数最小。杂交晚稻甬优17各生育期需水量的C0/(C0+C)值在0.20~0.50。其中分蘖期需水量的C0/(C0+C)值最少,为0.2,播种育苗期需水量的C0/(C0+C)值最大,为0.5。各生育期需水量的变程在84 600~2 229 900 m之间,以拔节孕穗期需水量的变程最小,以播种育苗期需水量的变程最大。浙江省杂交晚稻甬优17大田生长期水稻需水量大于323.50mm的高值区位于浙江省的西南部、中部和北部的一部分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1.29%,大部分地区的水稻需水量为270.83~323.49 mm,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6.43%。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方法在进行农作物灌溉时,灌溉需水量过大,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同时也会影响农作物生长,为此,本文进行基于线性规划的作物灌溉需水量节水控制试验,节约农作物灌溉需水量。本文以玉米、小麦、油葵为试验对象,将试验地区的大口井为灌溉水源。建立农作物灌溉基础需水量目标函数,获取正常发育所需水量;分析气象因子与作物腾发量的经验关系估算灌溉需水量,利用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对农作物灌溉需水量节水控制。结果表明,基于线性规划的灌溉需水量节水控制方法在玉米、小麦、油葵的灌溉上,减少了耗水量,能够对不同耗水控制阶段目标下的灌溉定额管理,为区域灌溉水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生态需水量与水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159-4161
生态需水量是针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而提出的,是近年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在系统回顾国内外生态需水量研究进展基础上,介绍了生态需水量的概念、特征与分类,并总结了生态需水量的主要计算方法,同时就常用2种计算方法(Tennant法和曼宁公式估算法)及其在水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最后,对生态需水量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夏玉米生育期有效降雨量和需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河南省15个夏玉米主产区1961—2015年的气象资料,计算夏玉米生育期的需水量和有效降雨量,进而得到夏玉米生育期的灌溉需水量,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和空间插值法对河南省夏玉米生育期降雨量、有效降雨量、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河南省夏玉米生产中水资源合理分配和灌溉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1961—2015年,河南省夏玉米生育期降雨量和有效降雨量年际间整体上变化趋势平稳,而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整体上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河南省夏玉米生育期年均降雨量整体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均有效降雨量从西南向东北递减;豫西夏玉米生育期年均需水量相对高于其他区域,而豫北灌溉年均需水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