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蚕一般分为小蚕共育和大蚕分户饲养两个阶段。小蚕共育是小蚕期集中饲育,三龄起蚕饷食后将蚕分发到各蚕农户饲育的形式,一般由养蚕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养蚕大户负责小蚕共育的经营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正> 去年,我县大丰乡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社员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很高。可是,大多数蚕户都因设备和技术短缺,造成不加温养“冷蚕”,不加网不提青,蚕儿发病多,蚕茧产量低,卖不起价。群众反映说:桑树好种蚕难养。为此,公社多种经营服务公司决定用开“蚕店”卖小蚕的办法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在益丰村副业场专门划出三亩桑园作为蚕店的专用桑园,选聘了四个有丰富养蚕经验的同志担任“蚕店”的专业饲育人员,辟出了五间专用的小蚕饲育  相似文献   

3.
<正> 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小蚕饲育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在小蚕共育的基础上,向企业化养蚕发展,饲养商品小蚕,向蚕农出售小蚕的小蚕店;另一种是有育蚕技术的户与一般养蚕户自愿结合,联户共育小蚕。这两种育蚕形式,在我们黄淮海中低产地区蚕桑攻关点——宿迁县丁咀  相似文献   

4.
<正> 小蚕共育具有省叶省工省成本高产量的优点,在我省推广以耒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对普及科学养蚕技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蚕桑生产实行双包责任制的情况下,小蚕共育更是千家万户蚕农夺得蚕茧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目前我省小蚕共育的组形织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集体共育,一种是联户共育。集体共育是以乡或村为单位,利用集体公房或专门建造的小蚕共育室,由乡或村集体组织,将本乡(村)的全部找大部分蚕户的蚕种集中在一起,共同饲育至三令起蚕或四令起蚕,再发到各户饲养。这种共育是我省各地目前推广的主要形式。联户共育则是一种由群众自愿联合实行小蚕集中饲育,大蚕分户喂养的组织形式,共育设备(包括蚕室、蚕具、桑园)自己解决,推选具  相似文献   

5.
<正> 小蚕饲育箱能有效地控制饲育小蚕所需要的温湿度,适应农村千家万户养蚕的需要、其特点是使用方便、省工,有利于蚕种补催青。小蚕饲育箱养小蚕技术要点: 1 饲育箱的消毒:在养蚕前后,将饲养箱洗净,在太阳下打开饲育箱门曝晒后用1%漂白粉液喷洒消毒,然后与大蚕室、蚕具一起用毒消散或硫磺熏蒸。  相似文献   

6.
1 小蚕共育的内涵、历史与组织形式   1.1 小蚕共育的内涵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小蚕健康成长,为大蚕饲育打好基础的一种养蚕措施,是蚕桑生产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经济饲育形式。   1.2 小蚕共育源远流长   小蚕共育作为一种饲养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日本约在1930年前后提出对小蚕共育实行补助奖励政策,到1960年前后,实行小蚕共育的占养蚕户数的43.9%,到1980年,共有小蚕共育所2514个,占养蚕户数的91.8%,日本由于普及了小蚕共育,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软化病、脓病等受害蚕茧的比例显著下降,使蚕病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保证了蚕茧生产的稳产高产。   我国在20世纪20~30年代,有关蚕业学校和机关,曾在农村创办了小蚕共育组织,并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有关消毒药品、加温燃料、桑叶、人工费用、蚕室蚕具租费等,均按参加共育的蚕种张数进行分摊。由于实行小蚕共育小蚕发育强健,饲养成绩好,费用又比独自饲养低,因此,自愿参加者日众。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小蚕共育得到更大发展,共育规模比过去大,共育组织几乎遍及各蚕区。   1.3 小蚕共育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7.
“小蚕片叶立体育”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等单位研究成功的一项新的科学养蚕方法。一九八九年五月初开始在化州县那务镇壶垌蚕桑技术推广站及部分蚕户中采用此“小蚕片叶立体箱育”法进行养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小蚕片叶立体箱育”试养情况总结如下: 一、饲养箱制作我们一方面仿制江苏省饲育箱的规格,另一方面根据我们的需要做了不同规格的饲育箱,箱的规格类型有如下几个(都是木条制成)类型: 1.单个框式:规格Ⅰ:长60CM、宽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江苏省随着蚕桑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小蚕共育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即由过去的集体共育转变为各种规模的专业小蚕共育(饲养小蚕到四龄饷食后发售小蚕)及专业户、重点户兼行小蚕共育等形式,为农村分户养蚕解决了小蚕饲养的困难,并对蚕作安全起到明显的保证作用。为了适应小蚕共育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就小蚕饲育技术标准化问题,进  相似文献   

9.
提倡小蚕店     
按省农业厅特产局,省农科院蚕桑所制订的《春蚕杂交种饲育技术标准表》规定的要求饲养春蚕,能够提高蚕茧产、质量.但在千家万户养蚕的情况下,由于农户间设备条件的差异,要普遍推行有一定困难.只有采用共育或小蚕店等组织形式,才能保证饲育标准的实施.1983年春蚕期,我们在余杭县横湖乡作了调查,该乡共养春蚕种242.25张,其中由三个蚕店出售三眠蚕给农户饲养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小蚕的饲育形式出现了多种不同形式的情况。为了探索这些不同饲育形式的养蚕成绩及经济效益,我们对宿迁县大新乡的芦集等四个村的小蚕饲育形式进行了养蚕成绩的调查。我们调查了四个蚕桑重点村的82、83年小蚕饲育形式及其养蚕成绩和经济效益,见表1。  相似文献   

11.
田时铭 《四川蚕业》2002,30(2):32-33
<正>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为大蚕饲育打好基础的一种措施。它不仅是养蚕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一种饲育形式,而且还能节省桑叶和劳力。其主要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正>俗话说"养好小蚕半丰收",说明小蚕饲养在整个养蚕中的重要性。目前,江苏小蚕饲养基本上实行了共育制度。小蚕共育是把一定数量的小蚕集中在一起饲育,使其在消毒较为彻底的环境下不受、少受病原感染,保证发育快、整齐,蚕体健壮,为大蚕饲养打下良好基础的一项养蚕技术。它是一种全新养蚕技术,有利于消毒防病和小蚕管理,有效防止蚕病发生,确保蚕体强健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大棚养蚕比例的不断提高,小蚕饲养工作更应高度重视。“养好小蚕七成收”,抓好小蚕期饲养管理工作是蚕茧高产、稳产的基础。所以,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设立专用蚕室饲育小蚕要积极推广小蚕共育,若条件受限,则一定要搞好小蚕联户育的组织与管理。大棚养蚕一定要设置小蚕专用室且要远离养蚕大棚,切忌在大棚内饲养小蚕。2加强蚕种领发、装袋及补催青阶段管理蚕种保护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蚕种领发过程一定防震、防湿、防闷、防有毒气体,并尽快装袋。装袋时要使用好消毒沙,防蚕种重叠、粘纸。黑暗保护要按时进行,严格温湿…  相似文献   

14.
大蚕塑料大棚育饲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祥 《中国蚕业》2001,22(1):20-21
为解决农村养蚕设备不足的困难,于屋外场地、树林或棚下采用蚕台式,地面式或土坑式饲养大蚕的饲育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初试验推广,70年代有较快的发展,90年代,江苏省南通、直等蚕区相继出现了采用塑料大棚进行屋外育的新饲育型式。研其原因,一是发展高效农业提出了省工、省力、节本、增收、优质、高效的新要求;二是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专业户养蚕规模扩大,现有房屋已不能满足养蚕生产的需要;三是新建农宅趋向别墅化,装饰高档的住房不愿用于养蚕,这种饲育型式以设施农业为基础,藕塑料大棚的保护作用,给饲养大蚕营造了一个相对适宜的小气候环境,,而且可以与其他种植业、养殖业实行综合经营、提高综合效益,故而深受广大农欢迎,为此对大蚕塑料大棚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尽快确立科学化、规范化的配套饲育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俗话说"养好小蚕七成收",搞好小蚕共育是提高蚕茧单产质量,增加蚕农收入的关键。小蚕共育是针对农村千家万户分散养蚕的现实,把小蚕集中在较好的设施、设备及消毒环境中,由具有较高饲育技术的人员进行饲育,以饲育出蚕头足、发育整齐、强健无病的小蚕,供大蚕户饲养,确保养蚕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小蚕共育一是有利于补催青,能有效提高一日孵化率,确保了蚕农饲育头数;二是  相似文献   

16.
莫显风 《广西蚕业》2003,40(3):46-47
近来,笔者到宜州市的北牙、拉利、北山等乡镇出差,当地正兴起“商品小蚕”的行业。所谓“商品小蚕”就是“商家”把小蚕饲养到3龄或4龄后卖给农民饲养,农民直接从3龄或4龄开始养蚕,省去了育小蚕的环节。经过深入村屯调查,了解到今年以来,许多农户通过买小蚕来养,第一、二造每张蚕种产鲜茧40公斤以上。笔者认为“商品小蚕”是很有推广价值的。首先,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及我国当前农业发展趋势,未来我国农业发展必然要走集约化的道路。“商品小蚕”也是集约化的一种方式,主要是由那些养蚕技术较好、有资金、有场地及人力充足的蚕农组织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焦玉凤 《北方蚕业》2007,28(1):57-58
为了规范柞蚕小蚕合成袋养蚕技术,降低发病率,提高结茧率,增加春柞蚕效益,笔者认为春季柞蚕小蚕合成袋养蚕的原则是:改悬挂育为茧床或帘上平面育,饲育温度24~25℃。湿度:蚕未眠时90%左右,眠时60%左右。不喂水叶,眠前出沙,蚕起青后上山。蚕室蚕具彻底消毒。春小蚕合成袋养蚕的具  相似文献   

18.
养蚕技术上一般把蚕分成小蚕(第1~3龄)和大蚕(第4~5龄)二个阶段,主要是小蚕饲育温度要求偏高,大蚕期饲育温度偏低,其实这样的划分是不合理的,从蚕的生理特性来看,第4龄蚕的生理特性与其说近似5龄,不如说近似3龄.因而我们的意见应把蚕期划分为第1~4龄为第一阶段,第5龄~上簇结茧为第二阶段.这样,需要共育的第一阶段应从补催青开始到大眠眠起饷食为止;饷食后分蚕到户为第二阶段.就是说将目前的出火后分蚕,改变为大眠眠起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省蚕桑生产的特点和科学技术发展基础条件,参照先进地区技术改造的经验,实现养蚕现代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先搞小蚕饲育专业化、大蚕饲育简易化和实现桑园(树)剪伐机械化;第二步,逐步分阶段实现栽桑养蚕全过程的机械化。因此,提出以下八个方面的设想。 一、小蚕共育标准化。小蚕共育系一个多、快、好、省的组织形式。近年来大力推广小蚕地坑共育和炕房共育,一般提高单产10%以上。但是,发展还不平衡,饲育量也小,跟不上蚕桑发展需要,我们还应进一步向高级方向发展,作到小蚕共育室标准化、电气化、温湿度自控化,每日给桑间隔时间尽量延长,给桑次数减少到二至三次,逐步由目前以队为共育单位转向以大队和公社为单位发展,规模适当扩大,一个共育室应能  相似文献   

20.
袁桂阳  苏茂科  艾军  曹宁宁  王忆  唐斌 《四川蚕业》2019,(收录汇总):27-29
在凉山州会东县采用常规桑叶育方式饲育小蚕人工饲料蚕品种“茗山×碧水”,春季饲养成绩单产比“菁松×皓月”略低,比全县平均成绩高,丝质成绩相当;秋季饲育成绩和丝质成绩均显著好于对照种“781×7532”和全县平均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