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辉 《湖南农业》2004,(8):25-25
5.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包括哪些?答: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包括: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特定活动,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受理申请人的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然后依法分情况作出决定。对于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  相似文献   

2.
渔业捕捞许可是一种行政许可,是指我国渔业行政主管机关,根据渔业捕捞申请人的申请,经审查依法准许渔业捕捞申请人从事渔业捕捞活动的行政决定。对这一概念,可从以下几层含义理解:1、渔业捕捞许可是渔业行政主管机关针对渔业捕捞申请人的申请所作出的行政决定。2、渔业捕捞许可  相似文献   

3.
《行政许可法》把规范许可程序作为立法的主要宗旨,规定了一系列保障公正、公平的规则和制度,主要有:(一)将公平、公正确定为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规定行政机关对任何许可申请人应一视同仁,凡符合法定条件和标准的,均应平等给予获得行政许可的机会,不能厚此薄彼;(二)对于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均符合法定条件和标准,法律要求行政机关根据受理申请的先后顺序予以许可,或者通过招标、拍卖、统一考试等公平竞争的方式确定被许可人;(三)行政机关审查行政许可申请,发现许可事项直接关系第三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第三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应当充分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其本质是对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保护;三公原则是对合法原则的补充,有关规定必须事先公开,对老百姓要一视同仁,不得歧视,防止腐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答复: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行政复议受理程序为: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应在具体行政行为生效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限满之日起15日内,依法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机关在5日内进行审核是否受理: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相似文献   

5.
一、公开、公平公正理念《行政许可法》把规范许可程序作为立法的主要宗旨,规定了一系列保障公正、公平的规则和制度,主要有:(一)将公平、公正确定为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规定行政机关对任何许可申请人应一视同仁,凡符合法定条件和标准的,均应平等给予获得行政许可的机会,不能厚此薄彼;(二)对于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均符合法定条件和标准,法律要求行政机关根据受理申请的先后顺序予以许可,或者通过招标、拍卖、统一考试等公平竞争的方式确定被许可人;(三)行政机关审查行政许可申请,发现许可事项直接关系第三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第三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应当充分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其本质是对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保护;三公原则是对合法原则的补充,有关规定必须事先公开,对老百姓要一视同仁,不得歧视,防止腐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行政许可法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要遵循公开的原则。同时,为了体现这个原则,在行政许可的办理程序中,具体规定了公开制度。公开是现代行政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含义是政府行为除了依法应当保密的(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以外,应当一律公开。其要求是,行政机关要把行政权力运行的依据、过程和结果向行政相对人和公众公开,使众所周知。行政许可是一种重要的行为,较普遍地为行政机关所采用,尤其应当遵守和贯彻公开原则。行政公开的意义在于:第一,它有利于公民对行政事务的参与。第二,杜绝“暗箱操作”,增强了行政的透…  相似文献   

7.
王辉 《湖南农业》2004,(10):25-25
10.依法需要听证的事项是哪些?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11.听证的程序有哪些?答:听证按照下列程序进行:①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7日前将举行  相似文献   

8.
4.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有哪些?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被授权的组织适用本法有关行政机关的规定。行  相似文献   

9.
王辉 《湖南农业》2004,(11):25-25
14.判断行政许可的标准有哪些?答: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许可,按照《行政许可法》第2条、第3条、第12条的规定,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①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行为,不包括对民事权利、民事关系的确认。因此,植物新品种权的授予,组织机构代码、商品条码的注  相似文献   

10.
从2003年11月17日至2005年12月31日,农业部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大厅共受理行政许可申请29942件,已经办结21199件,按时办结率达99.8%。2006年1月1日,农业部又将剩余的20项行政许可纳入综合办公,至此,农业部已经实施的65项行政许可全部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农业部行政审批综合办  相似文献   

11.
1.知情权。《行政处罚法》第31 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因此, 被处罚人在接到《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后,应当仔细分析研究,重点审查处罚程序是否合法,事实认定是否清楚,适用法律是否准确,处罚是否适当。 2.陈述和申辩权。《行政处罚法》第3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 享有陈述权、申辩权。”“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行政机关拒绝听取当事人的  相似文献   

12.
知情权《行政处罚法》第31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因此,被处罚人在接到《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后,应当仔细分析研究,重点审查处罚程序是否合法,事实认定是否清楚,适用法律是否准确,处罚是否适当。陈述和申辩权《行政处罚法》第3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行政机关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  相似文献   

13.
法律信箱     
什么是行政许可?判断行政许可的标准有哪些?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二条规定,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属于行政许可,按照行政许可法第2条、第3条、第12条的规定,需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行政许可  相似文献   

14.
《河南农业》2004,(5):10-11
二、行政许可的设定21、如果法律、行政法规设定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可否由部门规章在原上位法设定行政许可事项的基础上增设行政许可事项?根据行政许可法第16条的规定,部门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设定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确需增设行政许可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修改法律、行政法规。22、如何理解行政许可法第21条中规定的“有关经济事务的行政许可是否收费,要看有没有法律、行政法规的依据”。“有关经济事务的行政许可”主要指工业、…  相似文献   

15.
《农家致富》2015,(2):54
【案例】某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将纺织品质量监督行政处罚权委托给纤维检验局行使。纤维检验局某次对某西服加工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以自己的名义对其作出罚款处罚,加盖纤维检验局公章。【评析】处罚法中设定的"主体适格"制度,包括处罚主体和被处罚主体都应当合法、正确。处罚主体分为两类: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具有行政  相似文献   

16.
因林业行政复议执行主体类别较多,林业行政相对人对林业行政管理机构、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不十分了解,发生林业行政案件争议时不能够高效申请林业行政复议。本文拟从林业行政复议案件受理的管辖权划分入手,谈谈如何正确确定林业行政复议机关。  相似文献   

17.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所规定的补正程序,本意是为了提高行政机关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办理效率。由于法规条款不明确、理论观点不统一、地域发展不同步等原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补正程序始终缺乏具体适用的有效范式,成为信息公开实践中的难题。行政机关在实务中要合理合法运用政府信息公开补正程序,秉持行政法与行政惯例上的"一次性告知原则",从细化标准、加强指引、畅通渠道等方面完善制度框架,拓宽服务范围,保障申请人的正当权利。  相似文献   

18.
农业行政许可审批是农业部门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是依法治农的重要手段。当前,农业行政许可审批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法律法规不配套、技术规程不规范、许可约束不健全等问题。完善农业行政审批,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指标体系,加强执法系统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农业部门行政审批水平。  相似文献   

19.
《农家致富》2013,(16):55
江苏省海安县曲塘镇赵某来电:我和哥哥对父母留下的房产因继承问题产生争议,听说仲裁可一裁终局。请问:我们能不能申请仲裁?答:《仲裁法》规定,下列纠纷不能仲裁: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由于你与哥哥间的纠纷属于继承纠纷,所以仲裁部门不予处理。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17(2):64-64
<正>1 什么是仲裁? 仲裁是双方共同选择的,诉讼之外的争议解决机制。仲裁解决的争议范围为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下列纠纷不能仲裁:(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劳动仲裁由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