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叶用甜菜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RAPD技术,对30(1份糖甜菜,对照)份Beta属叶用甜菜种质资源材料的总DNA进行RAPD分析,并利用UPGMA法绘制聚类分析图谱。结果表明:1)29份叶用甜菜样品和1份糖甜菜样品护增多态性高,12个引物共扩增出110条带,公共带9条,多态性频率高达91.81%,平均每个引物扩弱9.17条带,特有带6条;2)30个材料间遗传距离变异范围为0.1500~0.6712,亲缘关系最近的是BC004和BC005(0.1500),最远的是BC027和甜研7号(0.6712);3)来源于希腊、土耳其的叶用甜菜与中国叶用甜菜种质间存在一定的种内遗传变异,一部分与中国叶用甜菜亲缘关系更近一些。本研究首次建立了以叶用甜菜聚类在一起,尤其是与中国叶用甜菜亲缘关系更近一些。本研究首次建立了以叶用甜菜嫩花蕾为试材,采用略有改进  相似文献   

2.
以9个不同来源的叶用甜和糖甜菜杂交,结果表明,胜叶用甜菜作母本,杂种F2生长习性遗传多数不符合3:1的分离比率;用糖甜菜作母本,杂种F2生长习性遗传符合3D:1的分离比率。  相似文献   

3.
以9个不同来源的叶用甜菜(B.ciclaL.)和糖甜菜杂交,结果表明,用叶用甜菜作母本,杂种F_2生长习性遗传多数不符合3:1的分离比率;用糖甜菜作母本,杂种F_2生长习性遗传符合3:1的分离比率。杂种后代含糖率,部分组合超双亲,部分组合低于亲本糖甜菜。优良C系配制的杂交组合,产、质量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利用18个国际通用的形态学性状对来源于中国、希腊、土耳其的25份叶用甜菜分别在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了鉴定。并根据对其中7个性状的变量分析结果,选择差异显著的6个性状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对中国叶用甜菜地方样品和来源于希腊、土地下琪 样吕形态昨定性 花期、开花结束期和种球位置样品间差异不显著来一一年生,其余14个性状均表现出具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叶丛直径、叶丛高度、叶片数、叶长、叶柄长和叶柄宽方差  相似文献   

5.
以野生甜菜B.patulaAit作母本,叶用甜菜B.cielaL.和糖甜菜B.vulgarisL.作父本,通过3种间杂交,获得了一种新型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细胞学观察表明,该不育系表现出特异的花粉败育特性。以通用的Owen型不育系作对照,通过线粒体DMA的RFLP分析,结果显示两类不育系的线粒体基因组织结构具有明显差异,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证实了所获得的不育系为不同于Owen型的新型不育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非糖用甜菜种质资源及利用潜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我国非糖用甜菜主要为叶用甜菜,建国后野生甜菜种质资源得到了较大的丰富。本文对野生甜菜种质资源不同种及亚种的特性、目前的研究状况及其在糖用甜菜改良等方面的利用潜力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我国甜菜种质资源研究工作做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甜菜块根中含糖率受品种、土壤气候条件及栽培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一个品种含糖率的高低,与其育成及种子繁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法有密切关系。本文仅就糖分检测与甜菜含糖率的关系,从以下三方面予以赘述。 检糖在提高甜菜含糖率上的作用 甜菜起源于野生种,它是经欧洲风土驯化的前亚细亚根用甜菜与起源于西欧的叶用甜菜间的杂种,并兴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糖协最近向各食糖主产区了解:北方甜菜产区,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甜菜旱情已经解除,今年黑龙江全省甜菜有收面积约15.4万公顷,预计产甜菜230万吨,产糖25万吨;内蒙古自治区甜菜保收面积4.7万公顷,预计收获甜菜108万吨,产糖12万多吨;甘肃省播种甜菜1万公顷,预计可收获甜菜40万吨,产糖5~6万吨;新疆自治区甜菜种植面积8.5万公顷,预计可收购甜菜415万吨,产糖可望超过40万吨,由于甜菜多,一些糖厂将提前于9月20日开机生产。南方甘蔗产区,湖南省甘蔗生产有了较大恢复,今年预计产蔗80~…  相似文献   

9.
中国甜菜种质资源性状特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平 《中国糖料》2010,(3):46-48
通过20多年对中国甜菜种质资源搜集、整理、繁种、编目及入库保存等方面进行科技攻关研究,弄清了目前我国甜菜中期库保存种质资源的植物学形态特征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的丰富程度,根据对已经编目入国家种质长期库的1382份甜菜种质资源材料的主要经济性状鉴定试验结果是:中国甜菜种质资源的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均以西北生态区最高,华北生态区次之,东北生态区最低,同时其变异幅度也比较大。由此表明我国甜菜不同生态区保存的甜菜种质资源材料具有相当高的异质性和丰富遗传基础。这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甜菜科研及育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甜菜史话     
甜菜,又名糖萝卜,是一种栽培历史悠久的作物。但甜菜真正以它的“甜”味进入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才仅仅是最近二百年来的事情。 美味的莙达莱 甜菜因其味甜才有“甜菜”之名。它的祖先是供作叶用的。我国古代叫菾菜,火焰菜,苍莙菜等。现在市场上有时出售的一种叶用莙达菜,或者叫厚皮莱,原来也是甜菜同一祖先的家族。  相似文献   

11.
胡华兵 《中国糖料》2012,(3):52-53,56
比较了甜菜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3种创新选育方法,即利用自交系、国外二倍体雄性不育杂优品种、多粒保持系改良创新不育系和保持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6号和10号两个甜菜品种在不同营养条件下内源磷酸酶和外源磷酸酶活性研究,得出甜菜根际酸碱度的变化对根的内源3种磷酸酶(酸性、中性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甜菜向根际分泌的磷酸酶的种类和量受根际pH值的影响程度因品种而异,品种间对生长介质中酸碱反应的适应能力也不同。所以。找出最佳的磷酸酶分泌pH值对甜菜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红甜菜的利用价值及其在糖甜菜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简述了红甜菜的营养成分,药用价值以及甜菜红色素的开发利用潜力,同时还简述了红甜菜在糖甜菜育种上的应用,并提出了红甜菜开发利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增产菌能影响甜菜对矿质营养的吸收速率及选择性,能明显地促进甜菜对N、P、Fe的吸收,但不能促进其对K、Na的吸收。在块根糖分增长期,增产菌有效地改善了碳水化合物的分配和利用,促进碳水化合物由叶片向根部运输。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增产菌能减少干旱对质膜的伤害作用,并能提高块根中脯氨酸浓度,维持较高叶片含水量和干物质累积速率。  相似文献   

15.
从引发甜菜丛根病的致病病毒BNYVV、传播介体P.betae及环境影响因素等方面,对甜菜感染丛根病后的病症、鉴定、生理生化反应及其防治等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6.
乔志文  李宝兴 《中国糖料》2006,(4):32-33,35
利用温室生长3周龄、4周龄、5周龄、6周龄的甜菜幼苗和自田间分离的甜菜根腐病镰刀菌单孢子培养物,进行土壤接种、蘸根接种、混合接种,两次试验结果表明,发病率由大到小依次是混合接种、蘸根接种、土壤接种。3种方法均能保证发病,完成甜菜根腐病的抗病性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7.
吴则东  王华忠  韩英 《中国糖料》2006,(4):16-18,23
以两对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保持系为材料,利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检测技术,对生殖生长阶段花蕾组织中的细胞分裂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甜菜生殖生长阶段,花蕾中DHZR、IPA的含量表现为保持系高于其同型不育系,ZR的含量表现为不育系高于其保持系,两对不育系和保持系表现了相同的规律,因此可以认为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变化与甜菜雄性不育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马龙彪  陈丽  王继志 《中国糖料》2007,(4):26-28,41,F0002,F0003
用3个野生甜菜——大果甜菜、叉根甜菜和滨海甜菜与糖甜菜进行种间杂交,有5个组合得到了杂交种,获得率为3.5%~14.3%。杂种F2产生分离,野生甜菜作母本糖甜菜为父本的杂交组合,表现为非孟德尔式分离,并持续到F4以后。杂交后代选出的优良变异系号随着选择代数的增加而更加优化。从叉根甜菜和滨海甜菜杂种后代分离出新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糖甜菜作母本野生甜菜为父本的杂交组合,F2为孟德尔式分离,可得到一定数量优势强抗病系号,但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一些系号的优势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氮素肥料在甜菜生产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甜菜氮肥吸收分配规律以及氮肥对甜莱根系生长、根系活力、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产量、品质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氮肥在甜菜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旨在为提高甜菜氮肥利用率以及块根产量、改善甜菜块根品质寻求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稀土元素~(141)Ce在甜菜植株中的吸收、分布和积累。结果表明,甜菜对~(141)Ce的吸收很迅速,在块根膨大期吸收更为强烈,吸收率可达39.45%。~(141)Ce在植株各器官的分布与积累规律是叶>叶柄>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