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周洲  李红  何海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94-19594,F0003
[目的]筛选最准确的大豆水分含量测定法。[方法]采用国标恒重法、ASAE法和自定温度(110、115、120℃)恒重法对不同水分含量的大豆样品进行测定。[结果]国标恒重法测定时间最短但误差较大;ASAE法结果最为准确但测定时间长达72 h;110℃恒重法测定结果与ASAE法较为接近,测定时间需要10 h左右。[结论]对完整籽粒的大豆进行水分测定采用110℃恒重法是最为准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四省(区)六单位十五个啤酒花样品的化学分析,初步了解了各单位生产的啤酒花质量,测定结果表明:(1)当α—酸含量在5%以上时,它与软树脂含量之比,大致为1:2;(2)测定啤酒花水分时,分为整酒花水分的测定和碎酒花水分的测定,在泰安地区,必要性不大;(3)烘干一小时与烘至恒重二方法测定水分含量,分别用以计算无水α—酸或无水软树脂含量时,结果相一致;(4)对颗粒状啤酒花样品,应先适当压碎后,再进行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对同一份稻谷、小麦样品用同一型号的水分测试粉碎磨的不同档位进行粉碎处理,得到不同粉碎细度的样品,再分别用GB5497-85中105℃恒重法、定温定时烘干法测定其水分。结果表明:无论用105℃恒重法还是定温定时烘干法,不同粉碎细度的同一份样品水分测定值有差异,粉碎细度高则测定值高,粉碎细度低则测定值低。  相似文献   

4.
曾兰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91-3191
利用微波加热法测定腊肠中的水分含量,研究表明:将微波功率调到500 W,腊肠样品取5 g,加热时间5 min,所测定的腊肠中水分含量与恒重干燥法测得的水分含量一致,而速度却提高了36倍。  相似文献   

5.
<正> 当前,在土壤普查工作中,改进化验方法,提高质量,加快进度,是一个重要环节。我们最近从事的130℃恒温水分快速测定法研究,在这个方面将会起到良好作用。同时,这个方法还可应用于种子及植株等水分的快速测定,因而也可供作物栽培学、种子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工作者的参考与采用。一般使用的100~150℃恒温干燥需要6~8小时方能获致恒重,这一新方法将恒温提高到130℃,干燥只需1小时。速度  相似文献   

6.
<正>粗蛋白质是饲料最重要的常规营养指标之一,目前主要测定方法是凯氏定氮法。该方法操作简单,但过程比较复杂,如果不注意细节,往往会导致结果准确度不高。1采样及制备试样采集必须具有代表性,这是准确测定饲料粗蛋白质的基础。样品制备也很关键,粉碎后要能全部通过40目分样筛并立即放入密封容器。2称样国家标准规定称取试样0.5~1 g,浓缩饲料可称取0.5±0.05 g,配合饲料可称取0.7±0.05 g,这样  相似文献   

7.
1 油料粗脂肪的测定方法在《GB5512—85粮食油料检验》中规定的索氏抽提法的操作方法中“1.4.2抽提与烘干”一项,要求作法是:将抽提器安装妥当,…….……加热除尽抽提瓶中残余的乙醚,用脱脂棉蘸乙醚揩净抽提瓶外部,然后将抽提瓶在105℃”C温度下先烘90min,再烘20min,烘至恒重为止,抽提瓶增加的重量即为粗脂肪的重量.笔者对此步的“烘干”一步持有异议:1.l《GB5528—85植物油脂检验水分及挥发物测定法》中明确规定“电烘箱105℃恒重法只适用于不干性油的水分测定,而葵花籽油、大豆油的碘值在100~130左右属半干性油.因此,若想除去此两种油中水分不宜用“电烘箱105℃恒重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DNS显色法测定样品的纤维素酶活力,平板计数法测定有效活菌数,恒重法测定产品水分,考察有机物料腐熟剂的稳定性及水分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同一工艺3个批次样品进行了6个月的监测,纤维素酶活力均在1000U/g以上,有效活菌数均在7.0亿cfu/g以上,均高于国家标准。此产品质量稳定,样品在水分为10%~15%时对其稳定性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
<正> 一、水分测定方法的对比试验牧草、饲料中水分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干物质的含量。要了解其它营养成份的含量,必须先测定牧草中水分的含量,在干物质的基础上营养成份之间才好进行比较。因此,水分的测定在牧草、饲料营养成份分析中占重要的地位。目前测定水分一般都采用  相似文献   

10.
水分含量对近红外测定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水分含量对近红外测定小麦蛋白质含量结果的影响。[方法]以全籽粒小麦为研究对象,研究近红外品质分析过程中水分含量对小麦蛋白质含量预测结果的影响。在连续改变样品水分含量的条件下采集小麦的近红外吸收光谱,并用预测模型测定它们的蛋白质含量。[结果]水分对近红外光谱吸收及预测结果有很大影响。小麦水分含量的升高使其在整个近红外区域的光谱吸收都明显增大,直接影响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测定误差随样品含水量的降低而减小。当样品水分与建模样品水分含量相近时,样品水分差异引起的测定误差可以忽略不计。[结论]在用近红外测定小麦蛋白质含量时,应使待测样品保持合适的水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