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1 毫秒
1.
一、覆盖效应利用地膜覆盖是油菜栽培史上的一次创新.利用地膜的增温、保墒、保肥、抑草等功能,使油菜冬前生长旺盛多长叶,年后多分枝,从而提高产量,为发展节水、旱作农业找到了新途径.其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温调温,促进油菜生育进程通过地膜覆盖,保蓄了太阳辐射热能.0~5厘米地温,晴天中午一般比裸栽高3~8℃,直到下午7时地温才缓缓下降.由于地膜的增温作用,促进了油菜冬前生育,延长了有效生长期,使油菜早熟高产.据田间观察记载,地膜覆盖移栽后一般无缓苗期,对迟茬油菜,覆膜比裸栽在冬前多长2~3片绿叶,平均绿叶数12片,开盘度50厘米左右,根颈粗1.5厘米;分枝节位降低15~25厘米,一次分枝增加4~8个,提早3~4天成熟.  相似文献   

2.
油菜大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油菜育苗移栽与地膜覆盖相结合的一项新的栽培技术体系,是油菜栽培史上的一次创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安徽省油菜生产上存在的干旱、晚茬、冻害、肥水流失等一系列问题.促进了油菜秋发多长叶,冬前有效花芽分化增多,春后多长枝结角,从而达到增产目的.一般增幅20%~30%,每亩增产菜籽30~50kg.1999年秋种,全省地膜油菜发展到近30万亩,长势喜人.  相似文献   

3.
油菜在冬前要有较大的苗体和较强的抗寒力.一般越冬苗要求8~10张绿叶,叶展直径25厘米(不超过30厘米),根颈粗1~1.2厘米(北部地区宜偏小),叶色紫边绿心,北部地区大叶还可以出现红色斑块.为此,要求移栽和冬前管理的每项措施环环扣紧,为油菜春后生育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油菜秋发栽培是提高产量的一项技术改革。其指标为:11月底发蔸,主茎绿叶9—10片.叶面积指数1.5以上;到越冬前(12月底)主茎绿叶12—13片。叶面积指数2.5以上;不抽薹,最大叶片长40—50厘米,宽15—17厘米。油菜秋发栽培增产.主要是能充分利用冬前的光温资源.据测定.秋发型比冬发型油菜冬前光能利用率提高30%左右,绿叶数多2—3片.单株的有效分枝增加2个左右.千粒重增加5%左右。秋发油菜在栽培管理上应掌握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地膜覆盖栽培油菜能增加地温,使油菜根系发达,吸收养分能力增强,促进秋冬发棵;避免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油菜分枝数、角果数、角粒数和粒重,从而取得比不覆膜增产30%以上的显著效果。介绍了地膜油菜栽培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6.
不同覆盖物对烤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覆盖物的温度效应及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的增温效果优于油菜秸秆覆盖和半腐解松毛覆盖,但三者在雨天差异较小。栽后60 d前,地膜覆盖的烟株长势强于油菜秸秆覆盖和半腐解松毛覆盖。栽后65 d后,油菜秸秆覆盖和半腐解松毛覆盖的烟株长势强于地膜覆盖。裸地无覆盖对照的烟株长势一直较差。油菜秸秆覆盖、半腐解松毛覆盖、地膜覆盖的干烟叶产量每公顷分别达2 904 kg、2 562 kg、2 218.5 kg,分别比裸地无覆盖对照增产48.9%、31.4%、13.8%。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油菜要丰收,全靠年前发好蔸,”油秋发是指到秋末(11月底),植株绿叶达9~10片,冬前(12月底)植株有绿叶12~13片。这种秋发生长型油菜一般667平方米(1亩)产量可达200公斤,比冬发型(9~11片叶过冬)和冬壮型(7~8片叶越冬)增产30%~60%。实践证明,油菜秋发的增产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8.
一、早施提苗肥可促使油菜冬前绿叶数增多,叶面积大,根系发达,为壮苗越冬打好基础。提苗肥一般在活棵后就要抓紧施入。施得过晚,油菜冬前苗小苗弱,易加重冬春冻害。板茬油菜、弱秧油菜、土质较瘦的田块,提苗肥宜重施,分2次施入,每亩次施用人粪尿10~15担,或碳铵5~6公斤。地旱缺墒,要兑水浇施。二、冬前松土棉花、晚稻茬等板田油菜,土板地结,杂草也多,不利油菜发根壮苗。在冬前中耕松土,既能增强土壤通透性,又能提高地温,一般松土后可增温2~3℃。三、适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早施适量氮肥,可使油菜早活早发,植株健壮,但不能过量,以免苗势嫩旺,易遭冻害。增施磷钾肥,可促进植株机械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地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膜覆盖栽培对油菜具有增温和保墒作用,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增产幅度与地膜覆盖面积成正相关.地膜油菜的高产播期较露地油菜可适当推迟5~15d,玉米茬对地膜油菜的生长没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地膜覆盖对地温和杂交谷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张杂谷10号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裸地栽培、白色/黑色普通地膜覆盖、白色/黑色可降解地膜覆盖5种处理研究地温、光合等指标。[结果]生育前期,白色、黑色覆膜处理分别提高0~20cm的平均地温约6和4℃,生育后期覆膜增温效果减弱。黑色地膜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高温胁迫。土层越深,日温差越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覆膜处理SPAD值均高于裸地。白色普通/可降解地膜处理Pn显著高于裸地栽培,分别高5.17、5.46μmol·m-2·s-1。黑色地膜处理可显著提高WUE,黑色普通/可降解地膜较裸地栽培分别高出7.78%、7.05%。覆膜处理较裸地栽培先于7~10d左右株高达最大值。黑色地膜增产效果最明显,其中黑色可降解地膜产量最高,为9 713.3kg·hm-2。[结论]与普通地膜相比,可降解地膜在生长后期逐渐分解,在土壤中的残留小,在张杂谷生产中替代普通地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谷子地膜覆盖栽培增产机理及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子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是谷子栽培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将地膜覆盖引入谷子栽培中,有效地解决了谷子生产中的"三难"(抓苗难、抽穗难、成熟难)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前景十分广阔。现将该项技术的增产机理、增产效果及关键栽培技术予以报道。 1 地膜谷子的增产机理 1.1 抑制土壤水分蒸发,保墒效果明显 地膜覆盖可以抑制土壤水分的直接蒸发,减少土壤水分散失。据测定,地膜谷子在苗期~拔节期土壤含水量较露地谷子高2.5%~3.2%,在拔节期~抽穗期土壤含水量较露地谷子高1.3%~2.1%。有效地解决了春旱造成的抓苗难和伏旱造成的抽穗难问题。1.2 提高地温,利于谷子出苗和培育壮苗 覆膜栽培可有效地提高地温,特别是谷子生长前期增温效果显著。据测定,地膜谷子苗期0~15cm土壤温度比露地谷子高1.6~2.7℃,拔节期高0.6~1.3℃。地温的提高可使地膜谷子比露地谷子早出苗8~10d。同时,覆膜后由于地温增高,墒情充足,改变了土壤的光热水气条件,不仅有利于谷子发芽,而且根系发达。据测定,覆膜谷子苗期单株根数比露地多2~3条,单株根重增加0.13g。根系的良好发育,不仅培育了壮苗,也为以后营养生长和形成健壮植株打下了良好基础。 1.3 促进生长发育,有利形成大穗 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补偿了有效积温160~300℃,不但使中晚熟品种的适种区由海拔1 800m提高到2 200m,而且使谷子生育期明显提前。与露地谷子相比,地膜谷子出苗提早8~10d,成熟提早8~11d,成熟期的提早解决了因早霜造成的成熟难问题。另外,通过谷子穗分化进程的解剖观察,地膜谷子比同期的露地谷子提早1~2个分化阶段,小穗分化期和小花分化期分别比露地谷子延长4d和3d,这为地膜谷子形成多粒大穗奠定了基础。据测定,地膜谷子较露地谷子穗长增加5.2~8.8cm,穗粒重增加8~15g,穗粒数增加2 273~3 204粒,千粒重增加0.4~0.9g。  相似文献   

12.
有机肥及地膜对土壤温度及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施用有机肥及地膜覆盖对春小麦土壤温度、耗水规律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施用有机肥、地膜覆盖、有机肥+地膜和对照(不施有机肥、不覆膜) 4个处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处理在小麦生育前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的增温效应,而生育后期增温效果显著,促进了小麦的灌浆成熟;地膜覆盖处理在小麦生育前期增温效果显著,促进了小麦的生长发育,而在生育后期的高温季节起到了一定的降温效应。各处理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施用有机肥、地膜覆盖和有机肥+地膜处理分别较对照处理高11. 91%、12. 62%和15. 73%,且在小麦拔节期-扬花期各处理较对照处理耗水更强,有利于小麦成穗和总产量的提高。各处理均较对照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以有机肥+地膜处理增幅更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均较对照处理高32. 82%和14. 75%。该地区小麦种植建议采用有机肥+地膜覆盖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3.
据试验,冬前用地膜覆盖的草莓,青株率和绿叶面积达80%,成活率100%,比不覆膜的草莓提前10天开花结果,每亩可增产40%以上。草莓地膜覆盖可于11月封冻前进行。覆盖前要浇一遍水。5~7天后将草莓植株上的枯叶剪掉,然后覆盖地膜,四周用土压严,膜上再盖上7-10厘米厚的麦糠。  相似文献   

14.
<正> 油菜秋发是指油菜冬前的一种长相。其技术指标为“秋末(11月底)必须达到绿叶10~11片,到越冬前(12月底)绿叶达到13~14片,叶面积指数为1.5~3左右,最大叶长40cm。即:年前叶片搭尖,表土不能见天,绿叶8片开盘,冬至12~13片,年内不抽苔茎,红叶黄叶不现。实践证明,油菜秋发栽培,生物学产  相似文献   

15.
油菜秋发栽培是提高油菜产量的重大技术改革,比冬发栽培增产35%以上.秋发栽培的指标为:11月底发棵,主茎绿叶9~10片,叶面积系数1.5以上;到越冬前(12月底)主茎绿叶12~13片,叶面积系数2.5以上.  相似文献   

16.
油菜秋发栽培是提高油莱产量的重大技术改革,比冬发栽培增产35%以上.秋发栽培的指标为:11月底发棵,主茎绿叶9~10片,叶面积系数1.5以上;到越冬前(12月底)主茎绿叶12~13片,叶面积系数2.5以上.油菜秋发栽培的关键措施是: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覆盖栽培对花生病害的防控效果和产量效应,以普通裸地栽培为对照,研究了草木灰加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和草木灰覆盖等不同覆盖处理对花生病害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草木灰加地膜覆盖处理平均产量达3 874.07 kg/hm2,比裸地栽培处理(CK)增产17.53%,达极显著水平;地膜覆盖处理平均产量为3 629.63 kg/hm2,比裸地栽培处理(CK)增产10.11%,达极显著水平;草木灰覆盖处理平均产量为3 444.44 kg/hm2,比裸地栽培处理(CK)增产4.49%,未达显著水平.青枯病田间发病率,草木灰加地膜覆盖处理、地膜覆盖处理分别为7.33%和10.00%,比裸地栽培处理(CK)分别提高9.34、6.67个百分点;各处理花生锈病介于2.1~2.3级之间、叶斑病介于2.5~2.6级之间,对锈病或叶斑病不同处理间差异均不明显.可见,采用草木灰加地膜双料覆盖栽培、地膜单料覆盖栽培两种栽培方式,均可有效控制花生青枯病、提高花生产量,且以草木灰加地膜双料覆盖栽培方式为佳.  相似文献   

18.
一、棉薯套种多膜化栽培效应1.生态环境改善显著棉薯套种多膜化栽培 ,即棉花采用三膜化栽培 ,套种的马铃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由于采取多膜化栽培 ,棉薯立体套种田块的田间生态条件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增温保温效应显著。除棉花苗床双膜育苗有显著的增温效应外 ,棉苗移栽到覆盖有地膜的大田中 ,以及马铃薯下种后覆盖地膜均有显著的增温保温作用。根据试验点测定 :马铃薯从下种到破膜 ,5厘米地温 ,日均比露地下种高2.85℃。二是调湿保墒效应显著。雨水少时 ,下层土壤水分向上层运动快 ,补充表层土壤多 ,蒸发损失少 ,能…  相似文献   

19.
油菜冬发壮苗不但要有较大的苗体、较强的苗势,而且要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冬期油菜苗以多大为宜,应根据各地生产条件和栽培水平来确定。通常以下述标准作为油菜冬期壮苗的标准:冬发苗冬期时应有11-12片以上的绿叶,根颈粗大于1.5厘米。冬壮苗冬期应有8-10片绿叶,根颈部大于1厘米。[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冀北地区,大豆种植一直处于粗放管理状态,产量低而不稳,平均产量在2250公斤/公顷左右,因此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借鉴地膜玉米种植大幅增产的经验,通过地膜覆盖起增温、保湿、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延长生育期的效果,从而达到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的目的,大豆产量可提高到3750公斤/公顷。这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1 增产原理 1.1 增温 覆盖后增温效果显著,据试验大豆条膜覆盖5~6月份0厘米~5厘米地温比露地增加4.4℃~6.1℃,这样有利于大豆早生快发,缩短生育期,这样可利用生育期较长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