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有效防控武汉市白蚁为害,本研究对2022年4-6月白蚁分飞期的蚁害数量及其与气候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武汉市区主要有黑胸散白蚁、黑翅土白蚁、家白蚁等3种白蚁,其中黑胸散白蚁为优势种群;当4月份的最低气温在15℃以上、最高气温在25℃以上、气压在1 010 hpa以下、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有利于黑胸散白蚁有翅成虫分飞;当最低气温在20℃以上、最高气温在25℃以上、气压在1 008 hpa以下时,黑胸散白蚁有翅成虫分飞呈现高峰。研究结果为白蚁发生及时预警和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环境因素对丽蚜小蜂寄生和刺吸寄主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蚜小蜂在27℃恒湿条件下(相对湿度75%,光照16小时、强度7000勒克斯),平均寿命为19天。成虫一生可杀死粉虱197头,其中被产卵寄生的占74.4%,刺吸致死的占25.6%。温度降低,寄生及刺吸活动减少。45—90%之间的相对湿度对寄生寄主的数量没有明显影响,但30%相对湿度影响显著。湿度明显影响刺吸寄主的数量,湿度越低,刺吸寄主数量越多,说明刺吸可能与补充水分有关。在45—75%的相对湿度中,寄生和刺吸活动最活跃,因此杀死粉虱最多。光照虽然对寄生和刺吸均有一定影响,但在黑暗中丽蚜小蜂一生仍能致死144.6头粉虱,其中寄生108.7头。作者认为北京一般的温室虽然温度变动较大,湿度和光照也未人工控制,但能满足丽蚜小蜂活动所需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黄友珍  杨瑞海 《昆虫天敌》1994,16(3):148-150
截头堆砂白蚁在相对湿度80%条件下,形成补充型的适宜温度是23-30℃之间,最适温度是23-27℃。补充型形成后,一般都具繁殖功能,产卵及孵出幼蚁的群体与实验群体的100%,子代发育正常。10℃以下及33℃以上不利于补充型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环境因素对芸苔链格孢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芸苔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在0—35℃下均可萌发,最适温度15—20℃。菌丝在0—30℃下均能生长,最适温度20—25℃;孢子及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0℃,10分钟。该菌对湿度要求较严格,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孢子才能萌发,最适相对湿度为98%;病菌在相对湿度达93%时可以侵染,98%以上最适。脱落后孢子曝露在室内(相对湿度约63%)经1小时萌发率下降32.4%,4小时下降80%。耐旱能力较差。一般情况下紫外光能促进该菌产孢,但是对某些菌系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过长的紫外光照射对该菌产孢不利,照射160分钟孢子萌发率下降近80%。麦芽糖、蔗糖为该菌的最佳碳源;硝态氮、有机氮是该菌的良好氮源。pH值为4—6时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强酸、强碱对分生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感病的小麦品种上影响白粉病菌(Ery siphe graminis f.sp.tritici)侵染机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平均温度(T)和平均相对湿度(RH)。平均温度与侵染机率的关系符合ŷ=X/(a+bX+cX2)的二次抛物线函数关系,最适温度范围在5.15-10℃之间。平均相对湿度与侵染机率的关系一般符合直线关系,最适湿度范围在81.15-97.0%之间。通经分析表明,平均相对湿度较平均温度对白粉病菌侵染机率的直接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
温度、湿度对嗜虫书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嗜虫书虱以全麦粉及酵母粉作饲料时,其各期发育速率与温度呈逻辑斯蒂曲线关系,世代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5.16℃,306.75日度。在20—35℃范围内,世代存活率、种群内禀增长率以及成虫产卵量较高,高低温区均呈下降趋势。理论上29.55℃时周限增长率(λ)最大,达1.0628倍/天。高湿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湿度低于60%时,各虫态均不能发育存活。结果表明,嗜虫书虱生长发育、繁殖最适温区为28—30℃,最适相对湿度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7.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的湿热灭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试验对来源于墨西哥的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TIM)的菌瘿和冬孢子粉分别进行了湿热处理。其中,冬孢子粉的处理组合66种,菌瘿的处理组合10种。结果表明,当处理温度为70℃,相对湿度为70%(90-180min)、75%(30-90min)、80%(20-50min),85%(8-26min)、90%(5-14min),及温度为75℃,相对湿度为65%(20-110min)、70%(15-45min)、75%(10-25min)、80%(3-12min)、85%(2-8min),和温度为80℃,相对湿度为55%(20-80min)、65%)5-20min)、70%(3-12min)、75%(1-7min),80%(1-4min)时,均不能杀灭TIM冬孢子粉。当处理温度为85℃,相对湿度为80%时,杀灭TIM冬孢子粉的时间小于或等于3min;在该温湿度条件下,杀灭TIM菌瘿的时间小于或等于3min;在该温湿度条件下,杀灭TIM菌瘿的时间则需大于或等于5min。因为认为,85℃、相对湿度80%条件下处理5-6min能比较可靠地杀死疫麦麦麸中的TIM病菌。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温度、光照周期、相对湿度及寄主植物对小地老虎求偶及交配的影响,采用直接观察法研究这些因子对小地老虎求偶及交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25℃时,小地老虎的求偶次数、交配次数最多,求偶率、交配率最高,求偶起始时间最短,求偶持续时间、单次交配持续时间最长,分别为6.83次、1.78次、86.21%、82.32%、311.35 min、65.46 min、43.53 min,高于或低于25℃会抑制求偶及交配;光照周期为6 h∶18 h时,小地老虎的求偶次数、交配次数最多,求偶率、交配率最高,求偶起始时间、求偶持续时间、单次交配持续时间最长,分别为8.45次、2.42次、93.62%、90.63%、347.41 min、86.83 min、60.33 min,光照周期延长会抑制求偶及交配;湿度为55%时,小地老虎的求偶次数、交配次数最少,求偶率、交配率最低,求偶起始时间最长,求偶持续时间、单次交配持续时间最短,分别为4.41次、1.34次、72.65%、70.45%、325.78 min、53.45 min、31.34 min,湿度升高会促进求偶及交配;放玉米叶片时,小地老虎的的求偶次数、交配次数最多,求偶率、交配率最高,求偶起始时间最短,求偶持续时间、单次交配持续时间最长,分别为8.87次、2.73次、95.32%、93.26%、262.42 min、85.52 min、64.67 min。  相似文献   

9.
玉米螟赤眼蜂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赤眼蜂在北京10月下旬以预蛹虫态越冬,翌年4月中旬羽化。完成一个世代在15℃中需30.5天,30℃中需7.4天。该蜂营两性生殖和产雄孤雌生殖。雌蜂平均产卵81.4粒。成蜂饲以糖饲料,可以显著延长寿命和增加产卵量。温度(相对湿度75%情况下)对成蜂的寿命、产卵量和寄生能力有明显影响。25℃时产卵量和寄生率均为最高,35℃中即不能产卵寄生。在27℃情况下,湿度对该蜂的影响不明显。在29.5、38、50.5、71和91.5%的相对湿度中,分别饲养两代,处理间的寄生率、产卵量、出蜂率和成蜂寿命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在30、33、35、38和40℃,相对湿度70%,12:12小时光照条件下测定稻纵卷叶螟的一种幼虫寄生蜂Cardiochiles philippinsnsis的LT_(50),即半数死亡时间。结果显示,30℃温度条件下的LT_(50)值最高(115.2小时),温度升至33℃时LT_(50)显著下降.在33~40'C温度范围内,LT_(50)随温度的升高而呈线性下降,其回归方程为Y=142.9-3.16t(R~2=0.96).实验中饥饿因子以及同类残杀的可能性影响也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收集了62种从东南亚进口的不同树种的木材,并作为截头堆砂白蚁Cryptotrmes domestictis(Haviland)的食料,让其原始繁殖蚁自行配对钻人这些木料中取食,建立新群体。观察该种白蚁对不同树种木材的取食状况,了解不同树种木材对该种白蚁初建群体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种白蚁食性广泛,能取食多种在分类上差异很大的木材,除坤甸外,均被其取食。试验用的全部木材对该种白蚁原始繁殖蚁配对没有影响,均有原始繁殖蚁配对钻人洞内。在配对3个月后解剖群体发现,除坤甸、樟木、硬榄仁、柚木、子京、虫眼木、暗罗、硬椴、轻胭脂、胭脂、番龙眼外,其余树种的初建群体,雌雄繁殖蚁存活,子代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银纹夜蛾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军  刘复生 《昆虫天敌》1994,16(3):127-133
银纹夜是苜蓿Y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的良好替代寄主。本文研究了温度对银纹夜蛾发育,存活,生殖等的影响,对发育速率进行了数学模拟,计算了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组建了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繁殖特征生命表,并测定了内禀增长力,25℃时内禀增长力最大,22℃次之,确定最适温度范围为22-25℃。  相似文献   

13.
47半黄圆龟蝽CoptosomasemiflavaJakovlev,1890CoptosomasemiflavaJakovlev.Ent.Ross.24:541.分布:浙江(信安)、江西、福建、广东、四川、贵州(江口)。481罗圆龟#Chin,s。sl’~Walker,1867,民伽——SiboW8lk6f,1867,Or.HCt.1:89.(bac;,’slareIAstant,1902,Faun.brlt.Ind.Rhyn.l:30.op。forono。sillrah,1913,E大——一【ep.吻.kper.施t.N。。阶.8:38.寄主:桑、榕、无花果、扶桑、芙蓉、豆类。分布:台湾(台北、台中、宜兰)、广西;印度,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澳洲北部。49…  相似文献   

14.
草间小黑蛛对朱砂叶螨的捕食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洪俊  柯道秀 《昆虫天敌》1991,13(3):107-112
本文研究了草间小黑蛛对朱砂叶螨的功能反应和选食反应。结果表明,幼蛛和成蛛的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2型。在朱砂叶螨和棉蚜共存时,幼蛛和成蛛对螨的偏食作用较小。此外,用李超(1982)对Holling方程的修改型描述了草间小黑蛛在上述两种猎物共存时的捕食反应。  相似文献   

15.
研究4种食物对真水狼蛛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喂果蝇时,幼蛛世代存活率最低;喂混合食物时幼蛛历期最短;单喂果蝇时,历期最长。幼蛛腹部体色与所喂食物颜色相近。喂混合食物的幼蛛,其背甲宽度和体重均大于其他3种食物。雌蛛所产卵袋数和产卵总量均以喂混合食物时为最高。多种食物混合喂养,有利于真水狼蛛的个体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16.
Bt对小地考虑呼吸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红外CO2分析仪测定小地老虎幼虫呼吸节律的变化结果显示:小地老虎幼虫呼吸节律属于不规则波动型,取食含Bt烟叶的幼虫呼出的CO2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呼吸节律的波动性也明显增大,说明小地考虑幼虫取食Bt后,呼吸代谢受到一定干扰,出现呼吸水平降低及代谢紊乱现象。  相似文献   

17.
 用大豆花叶病毒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q2/0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3株分泌抗大豆花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S-1、S-2和S-3。它们的鼠腹水滴度高达1:107,能被大豆花叶病毒兔抗血清所阻断。单克隆抗体与其它三种植物病毒不起反应,对大豆花叶病毒的不同株系有特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
丽潜蝇姬小蜂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丽潜蝇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的学名沿革、分布、寄主、行为和生态特性及其控制作用与保护利用的研究现状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20.
NS-83对桃蚜传播芜菁花叶病毒(TuMV)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NS-83乳剂喷布饲毒毒源芥菜(Brassica juncea)病株与检测植物油青菜(Brassica chinensis)植株,桃蚜传播TuMV受到了显著抑制,抑制效果为39.0%左右,但用乳化剂处理的植株未表现抑制作用。NS-83的抑制效果随使用乳剂中NS-83浓度升高而增加,随接种压力(每株传毒蚜虫数)增大而降低。桃蚜在传毒前、饲毒时和传毒时口针接触NS-83后,传播TuMV分别受到了41.8,29.4和14.1%的抑制。NS-83以不同方式处理饲毒株与传毒株,抑制效果不同,结果表明NS-83在TuMV一桃蚜复合关系中起作用。用1% NS-83乳剂涂抹芥菜叶片6、12、24、48小时后,桃蚜在上面的探食(试探取食)行为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表现在所观察的探食时间的缩短及两次探食间爬行时间的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