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针对陇东地区核桃生产中品种良莠不齐的现状,庆阳市林科所引进核桃早、中、晚熟优良品种10个,进行栽培试验研究,通过对结实丰产性、物候期、生长量、坚果品质、抗寒性进行比较分析及综合评定,探索筛选出适宜当地栽培的核桃良种。试验结果表明:适合该区发展的主栽品种3个:"8518""辽核3号""清香";辅助栽培品种4个:"西扶2号""中林1号""辽核1号""中林5号"。为陇东地区今后核桃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林业实用技术》2021,(9):98-100
选引了8个彩色树木进行栽培适应性研究,结果证明:8个彩色树木在陇东区域内引种栽植是成功的,其具有适应性、抗逆性强、彩色性状优的特点,可作为陇东地区园林绿化、庭院景区、行道树栽植的优选树种,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我市产业发展,以引进山东7个大樱桃品种为研究对象,初步筛选适宜陇东地区大樱桃产业发展适生品种。对各品种的物候特性、树体发育、丰产性、果品品质等指标进行定株观测,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果实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排序。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物候表现与树体发育情况均能够适应庆阳气候和立地条件,综合分析各品种的树体生长状况、单株产量以及果实品质认为,"早大果""红灯""拉宾斯"最具优势,可以作为陇东地区大力推广的樱桃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4.
陇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以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陇东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东部,是中国黄土自然地理最典型的地区,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大的水土区,同时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输入区之一。从陇东区内水土流失现状入手,针对陇东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等实际的特点,概述了水土流失产生的自然和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和防治对策,对治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陇东南地区的庆阳、平凉、天水、陇南4市,选取苹果面积较大的11个县18个乡镇23个村,128户39.8hm2果园,以随机取样的形式开展调查。结果表明:甘肃省陇东南地区的苹果腐烂病发病率达到30.11%,发病情况处于中度流行态势。针对发病情况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6.
陇东南地区是甘肃实施退耕还林的重点区域。通过3年的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取得显著成绩。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下文主要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真总结分析了陇东南地区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退耕还林与“三农”问题、政府行为、林种选择、林地管护、税制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新红星苹果栽植进行了区划,结果其栽植最适宜区为陇东,渭北区,银兰灌区,晋中地区,川西北、茂汶、小金地区,南疆绿洲,伊犁河谷区,青海、湟水下游地区;栽植适宜区为华北、辽南、陕北、陇东北区;栽植次适宜区为川西南、滇东北区,黄河故道、关中平原区,豫西、豫南、鄂北、秦岭北麓、秦岭南区,滇中地区,青海湖以东黄河谷地的贵德、循北、乐都、榆中靖远景泰地区和山西的桑干河以北、内蒙古大部分地区,与传统区划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在甘肃陇东地区庆阳市对核桃采用方块芽接、带木质芽接、T字型芽接3种不同芽接方式,选择不同嫁接时间进行实验研究,然后将2年的成活率试验结果进行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庆阳核桃芽接以方块芽接的嫁接成活率最高,T字芽接的成活率次之,而以带木质芽接的成活率最低。总结出最佳核桃芽接方法和最适时间,为甘肃陇东地区核桃繁育推广提供更多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陇东地区调整农林业结构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和极大紧迫性。必须进一步采取系统对策,加快林业发展,促使农林业结构进一步合理化。  相似文献   

10.
文县馍馍柿在陇东南地区具有较大面积的栽培,栽培历史悠久,老龄柿株较多.果实汁多,味甜,品质好,含糖量达21%以上,既适宜鲜食,又宜于加工柿饼.结合文县馍馍柿在陇东南地区的生产现状和观察研究,系统地对文县馍馍柿的果实经济性状、生长结果习性、物候期、栽培适应性等性状进行了描述,并对新建柿园的栽培与管理、老龄柿树的综合管理归纳总结出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的陇东、陇中及河西走廊地区有大面积的宜林荒山荒坡,其中大多数分布在阳坡.在这些地方,由于降水稀少、气候干燥,立地条件差,适宜造林的树种很少,造林成活率普遍较低,其中原因除了受地理、气候条件影响外,与树种的选择也有很大关系."三刺"抗逆性强,特别耐干旱、耐瘠薄,是当地阳坡荒山地造林绿化的优良乡土树种.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容器育苗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林涛 《中国林业》2012,(13):50-50
樟子松耐寒、抗旱、抗虫力强、根系发达、叶枝繁茂、防风作用强,在其他树种不能正常生长的干旱贫瘠的沙地上能茁壮生长,是陇东地区大力推广的良种。陇东北部沙区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属半干旱气候,多风干燥,年均降水量400毫米以下。樟子松容器育苗在甘肃省环县北部沙区特殊的条件下育苗,成活率低、难度大。一般采用容器育苗,这样可大大缩短育苗时间,延长造林季节,苗木质量好,产苗量高,保存率明显高于裸根苗,也是加快壮苗培育、提高荒山造林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枣树原产我国,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林树种。在甘肃,枣树主要分布在陇东、陇中和河西地区,但大多是庭院零散种植,自食自产或少量出售,集中成片、规模栽培、形成产业的极少。甘肃大部分地区,是枣树的适生区,具有发展枣产业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应抓住西部开发和红枣市场看好的时机,充  相似文献   

14.
华亭县位于甘肃东部,关山东麓,属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县之一。多年来,历届党委、政府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按照"生态立县、果畜富民"发展战略,把"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带领广大群众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陇东子午岭天然次生林区熊蜂种类的系统调查,共鉴定出该地区的熊蜂11种,其中甘肃省新记录7种。并列出了熊蜂的种类、分布及访花植物。  相似文献   

16.
<正>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智慧管理技术已在林业项目中得到广泛运用。当前,国内林业管控体系正致力于持续的创新完善,智慧林业管理模式成为林业管护活动的核心考量标准。因此,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科技体系,提高我国林业资源的保护效能,强化林业科学发展水平,提高林业保护效率。智慧林业管理模式成为创新的林业管理体系,目前还处在实践的摸索之中,其应用已经变成提高林业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渠道。本文以西北陇东地区为例,对智慧林业在西北陇东地区基层林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甘肃林业》2011,(4):18-21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始建于1962年,所辖林区位于秦岭西段,甘肃省东南部,地跨黄河、长汀两大流域,是兼有我国南北气候特点的典型天然次生林区,也是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场群之一,同时是国家重要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区和我省陇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18.
澳洲青苹在庆阳适应性观察及高接建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进澳洲青苹种条,采取高接换头方式建立试验园,经多年观察,澳洲青苹在庆阳地区生长表现良好,早果丰产,果实品质中上,生态适应性强,栽培管理简单易行,可在条件相似的陇东地区大面积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武当玉兰播种育苗方法,结果表明:提高武当玉兰播种育苗的最佳培养方案为:混沙土,覆土厚度1.5cm,用塑料薄膜覆盖。出苗率最高,苗木生长量最大。为该树种在陇东南地区大量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关山林区是陇东地区残存的一片天然次生林,它对该地区起着维持脆弱生态平衡作用,对林区和周围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使林区建设跟上四个现代化的步伐,遵循自然与经济规律建设关山林区,使其发挥较大的防护效益,提供更多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我们对关山林区的自然和经济特点及如何经营管理的问题进行初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