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气候条件下AM真菌资源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方法】以陕西宁陕、横山的刺槐和小叶杨为材料,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植物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AM)真菌的种属分布,以及土壤因子与其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的关系。【结果】(1)在宁陕、横山的刺槐和小叶杨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22种,分别隶属于球囊霉属(Glomus)、原囊霉属(Archaeospora)、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巨孢囊霉属(Gigaspora)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其中球囊霉属(Glomus)为优势属。宁陕、横山小叶杨和刺槐根际土壤中鉴定出的AM真菌种类数目分别为13,13和18,19。(2)有效N、速效P含量与各采样地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呈正相关;有机质含量与横山刺槐根际的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呈正相关,与横山、宁陕小叶杨及宁陕刺槐均呈负相关;pH与横山、宁陕小叶杨及宁陕刺槐根际的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呈正相关,与横山刺槐呈负相关。(3)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宿主植物的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影响程度不同。【结论】不同气候带AM真菌多样性存在差异;不同宿主植物、土壤理化性质对其根际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的影响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土壤因子对中药材丹参AM真菌侵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 年 7 月和 10 月分别从河北省安国市丹参根围 0~30 cm 土层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因子与 AM 真菌生态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丹参根系能与 AM 真菌形成良好共生关系,平均总定殖率 68.22%,平均孢子密度 1 755.4 个·100 g-1土.土壤碱解 N 与丛枝定殖率极显著正相关,与孢子密度极显著负相关,与泡囊定殖率显著负相关;土壤速效 P 与孢子密度、泡囊和总定殖率极显著负相关,与菌丝定殖率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 C 与丛枝定殖率极显著正相关;土壤 pH 与菌丝和总定殖率显著正相关.土壤总球囊霉素(TG)为 2.32~4.89 mg·g-1,易提取球囊霉素(EEG)为 1.10~2.71 mg·g-1,二者分别与有机 C 极显著正相关.AM 真菌与土壤因子的高相关性,以及 AM 真菌和球囊霉素与土壤有机 C 的密切相关性,说明 AM 真菌定殖结构、孢子密度和球囊霉素可作为丹参形成共生体能力和土壤环境状况的检测和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弄清高黎贡山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原因,通过土壤养分分析、丛枝菌根真菌(AMF)孢子湿筛沉淀法和碱解离-苯胺蓝染色法测定6种植被带宿主树种根系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程度和侵染率、土壤孢子密度和土壤养分含量,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结果表明:6种植被带宿主树种中,根系均被不同程度的菌丝侵染,其中,4个植被带的宿主植物形成了明显的菌根(AM),占67%;共分离鉴定出5属14种AMF,分别是球囊霉属(Glomus sp.)、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sp.)、硬囊霉属(Sclerocystis sp.)、巨孢囊霉属(Gigasporasp.)及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sp.),其中,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种属于优势属种;不同海拔高度的孢子密度不同,随着海拔的升高,孢子密度呈减少趋势,以暖性针叶林孢子密度最高,与其他植被带宿主植物的孢子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海拔、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矿质元素均可影响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AMF的丰富度指数受各个植被带树种的多样性、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野外条件下石油烃污染土壤中冰草根围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多样性。试验设定了5种不同污染浓度,测定并分析了冰草根围菌丝侵染率、泡囊侵染率、AM真菌孢子密度和主要菌种。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冰草根围有2属9种AM真菌,其中近明球囊霉(G.clarideum)为优势种,网状球囊霉(G.reticulatum)和地球囊霉(G.geosporum)为常见种,摩西球囊霉(G.mosseae)为偶见种。冰草根围菌丝侵染率随石油烃浓度的增加先减后增且差异显著;土壤中AM真菌孢子密度随石油烃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受到明显抑制。石油烃浓度与泡囊侵染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孢子密度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对青海省民和、大通、湟中、海北4样地燕麦根际AM真菌空间分布和土壤成分测定分析表明,燕麦可与A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AM真菌不同指标和孢子密度与样地生态条件密切相关。侵染强度最高在民和,丛枝丰度、泡囊丰度和菌丝丰度在海北最高,地孢子密度最大值在湟中,且最大值均发生在0~10 cm土层,0~30 cm土层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孢子密度与AM真菌各项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侵染强度与有机质和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丛枝丰度与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泡囊丰度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孢子密度与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黄土高原刺槐造林引起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群落变异与其功能间的相关机制,以采自陕西省长武县王东沟流域的草地土壤(简称草地菌剂)和35 a生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根际土壤(简称刺槐菌剂)作为菌剂,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接种处理(刺槐菌剂:CH;草地菌剂:GL;不接菌剂的对照:Non)下刺槐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植株生长状况、菌根侵染率、土壤酶的活性、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N、总球囊霉素及易提取球囊霉素的含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植株相比,GL对刺槐植株生长无显著影响,而对侧柏植株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CH显著降低了刺槐植株的生长,而对侧柏植株则具有显著促生作用。(2)GL处理下刺槐根系丛枝侵染率较高;CH处理下侧柏根系丛枝侵染率较高。(3)GL增加了刺槐根际微生物量N以及侧柏根际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CH增加了刺槐根际微生物量N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以及侧柏根际微生物量C和球囊霉素的含量。(4)GL提高了侧柏叶片净光合速率、气...  相似文献   

7.
采用菌根应用技术,对黄精根系VA真菌的侵染情况及其对黄精生长效应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黄精根际土壤分离到地球囊霉和摩西球囊霉菌根真菌,土壤含孢量为20.6个/g;黄精根系AM真菌菌丝感染率为17.4%、丛枝感染率为3.1%、泡囊成群分布;孢子接种量不同,黄精生长效应存在差异,说明黄精对VA菌根真菌存在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子午岭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刺五加根系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性,按照线性布点方式随海拔升高选设6个典型样点,测定了刺五加根围土壤理化性质,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结果表明:刺五加根围0~30 cm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42.86 mg/g,土壤速效氮平均值为52.97μg/g,土壤速效磷平均值为12.15μg/g,土壤速效钾平均值为125.43μg/g。刺五加根围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密度为14.35个/g干土,刺五加根中丛枝菌根真菌菌丝侵染率平均值达81.62%,丛枝侵染率平均值为14.57%,根围丛枝菌根真菌生态分布随海拔高度增加无显著差异,显示出刺五加与AM真菌良好的共生性。  相似文献   

9.
2006年5月、8月和10月分别从陕西省榆林市沙生植物园样地采集土壤样品,羊柴根围分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和40~50 cm 5个土层,系统研究了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AM真菌菌丝定殖率和丛枝定殖率随时间呈递减趋势,5月份出现最高值;泡囊定殖率随时间变化先升后降,8月份出现最高值;AM真菌孢子密度和定殖率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5月的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土壤因子对AM真菌时空分布有明显影响,土壤速效N和速效P与孢子密度、总定殖率、菌丝定殖率和丛枝定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速效K和有机质与孢子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H值与孢子密度、总定殖率、菌丝定殖率和丛枝定殖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广西百色生姜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与生姜的共生情况及其与根际土壤因子的关系,为筛选对广西生姜有促生及防病效果的菌株及推动AM真菌在生姜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7月在广西百色生姜种植区采集5份生姜根际土壤样品和根系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菌根侵染率和AM真菌孢子密度,并对AM真菌孢子进行形态学鉴定,研究AM真菌的定殖特性及物种多样性。【结果】不同采样点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明显,土壤pH为4.95~6.37,土壤全氮、速效磷、有机质和交换性镁含量分别为0.175%~0.327%、8.5~95.0 mg/kg、25.1~40.0 g/kg和0.51~3.61 cmol/kg。不同采样点的生姜根系均有AM真菌定殖,定殖率在3.23%~29.06%。5个采样点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8属13种,包括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3种、球囊霉属(Glomus)2种、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3种、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1种及未知种属4种。优势种Rhizophagus mosseae在5个生姜采样点的土壤中均有分布。AM真菌孢子密度为44~288个/20 g干土。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根系内AM真菌定殖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501,P<0.01),孢子密度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03,P<0.05)。【结论】不同采样点生姜根际土壤具有较丰富的AM真菌资源,AM真菌物种多样性差异明显,新植生姜地块的AM真菌孢子密度大于连作生姜地块,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是影响生姜根际AM真菌群落组成和分布的主要土壤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防风根际土中分离筛选出对防风枯萎病具有较强防治效果的生防真菌。【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法从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可拮抗尖孢镰刀菌的真菌菌株MR-97,并测定其抑菌谱;根据真菌菌落特征、显微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等方法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显微观察MR-97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抗生素标记法测定拮抗菌株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进行田间盆栽试验,检验MR-97对防风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本研究筛选出1株对尖孢镰刀菌抑菌效果为64.44%的拮抗菌株MR-97,其对木贼镰刀菌、灰葡萄孢等8种常见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经鉴定菌株MR-97为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MR-97与尖孢镰刀菌对峙培养可使病原菌菌丝产生膨大、畸形、菌丝破损、内含物凝集等现象;在土壤中具有良好的定殖效果,土壤含菌量最高为9.8×106 CFU/g。盆栽试验中,MR-97对防风枯萎病防效为67.86%,防治效果较好。【结论】土曲霉MR-97可有效抑制尖孢镰刀菌等多种病原菌菌丝生长,可在土壤中较快定殖并发挥生防效力。作为优质的生防菌源,MR-97具有一定的开发应...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自然条件下菊花与AM真菌共生关系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于2010年7月-2011年6月,每月连续从河北省安国市药材种植基地采集菊花根围土样,分析AM真菌定殖情况以及与土壤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菊花根系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的Ⅰ型菌根共生体,AM真菌定殖和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并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夏、秋季显著高于冬季。总球囊霉素平均含量为1.95mg.g-1,与土壤有机C和N平均含量比为25.5%和15.4%,冬季含量显著高于夏、秋季。相关性分析表明,孢子密度和总定殖率与土壤有机C、速效P和碱解N极显著正相关;球囊霉素与孢子密度、总定殖率、有机C和碱解N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土壤有机C和碱解N对球囊霉素有直接作用,而pH通过有机C对球囊霉素起间接作用,说明球囊霉素是菊花根围土壤有机C和N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了解松嫩盐碱草地中鹅绒委陵菜根际的AM真菌类型及其侵染特性,更好地实现AM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对鹅绒委陵菜根系及根际AM真菌种类进行采样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pH环境下,鹅绒委陵菜全部与AM真菌形成共生体系,其菌根结构为疆南星型(Arum-type);鉴定出8属38种AM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20种,是松嫩盐碱草地鹅绒委陵菜根际优势属;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11种;原囊霉属(Archaeospora)、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近明囊霉属(Claroideoglomus)、根生囊霉属(Rhizophagus)和隔球囊霉属(Septoglomus)各1种。黑球囊霉(G.melanosporum)为鹅绒委陵菜根际优势菌种,其重要值为60.38%。由此可见,松嫩盐碱草地鹅绒委陵菜能与AM真菌很好地共生,且根际AM真菌种类丰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陕西省武功县的图拉明、威廉姆特2种树莓品种和百胜、黑巴提2种黑莓品种根际AM真菌空间分布和定殖程度,研究了AM真菌分布和定殖与植物种类和土壤因子间的相关性.样品分别从0~10 cm、10~20 cm、20~30 cm和30~40 cm 4个土层中采集.结果表明,AM真菌的空间分布和定殖模式与植物种类密切相关,总体上黑莓与AM真菌的共生能力明显高于树莓,黑莓以百胜定殖率最高,达83%;树莓的威廉姆特与AM真菌的共生能力较图拉明强,定殖率分别为49%和23%.孢子密度最高发生在图拉明根际,平均17个/g土.土壤采样深度对孢子密度和菌丝、泡囊和总定殖率有显著影响,最高定殖率发生在0~10 cm土层,而最大孢子密度出现在10~20 cm土层.孢子密度与菌丝、泡囊定殖率及总定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速效P与菌丝和泡囊定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定殖率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菌丝、泡囊定殖率及总定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碱解N和pH与AM真菌定殖和孢子密度没有显著相关性.AM真菌不同结构的定殖程度和孢子密度,可作为土壤环境监测的微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三七根际具有拮抗促生活性的耐皂苷木霉菌,通过收集一年生健康三七根际土壤进行木霉菌株的分离,并测定三七根系分泌物对木霉菌孢子萌发的影响以及皂苷对木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筛选获得耐皂苷的菌株,进一步对其分类鉴定后进行拮抗根腐病病原菌活性测定以及盆栽促生效果、根际定殖能力及其对连作障碍缓解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试验共分离到6株木霉菌株,其中2株对三七根系分泌物敏感性较低,经过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比对鉴定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T3和渐绿木霉(T. viridescens)T20。T3和T20菌株对三七主要根腐病病原菌恶疫霉菌(Phytophthora cactorum)、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和雪腐镰刀菌(Monographella cucumerina)均具有较强的拮抗效果,对恶疫霉菌抑制率分别可达到61.76%和70.59%;T3和T20菌株能促进三七植株的生长,将其接种于三七连作土中,在接种20 d后能够在根际较好的定殖,增加三七植株的存苗率,降低根腐病发病率。该研究结果为缓解三七连作障碍提供了重要的生防菌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导致北苍术根腐病的病原菌,本实验从承德市感病北苍术块茎中分离病原微生物,并对病原微生物致病性进行回接验证。研究分离获得的具有致病性的病原菌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从健康药用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94株根际微生物,通过平板拮抗筛选获得2株生防菌,分别为菌株SFJ-27和菌株SFJ-41,平板对峙实验结果表明2株生防菌抑菌率均在50%以上。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鉴定2株菌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盆栽实验结果表明,菌株SFJ-27与菌株SFJ-41对北苍术根腐病具有明显的生防效果,防治效果分别为52.27%和68.19%。研究表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可以导致北苍术根腐病的发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对北苍术根腐病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天津盐碱土中6种菊科植物的AMF共生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植物均被菌根真菌侵染,但不同植物的侵染率不同,孢子密度也有较大差异,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显著不相关(p=0.495,r=0.353,n=6)。根际土的盐分含量整体均较低,最高为1.92mg·g-1。根际土壤中共发现2属22种AMF的孢子,其中球囊霉属19种,无梗囊霉属3种。柑橘球囊霉,地球囊霉,何氏球囊霉,单孢球囊霉,凹坑球囊霉,地表球囊霉是出现频度较高的6个种。  相似文献   

18.
2007年5月、8月和10月分别从宁夏沙坡头地区的猫头刺根际分5个土层采集土壤样品,系统研究了AM真菌时空分布以及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层深度对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有显著影响,最高定殖率出现在10~30 cm土层,最大孢子密度出现在0~10 cm土层;猫头刺在3个时期均有较高的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AM真菌平均总定殖率为86.98%,孢子密度平均为836.97个/100g土。孢子密度与有机质和碱解氮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极显著正相关,菌丝定殖率与碱解氮极显著正相关,总定殖率与碱解氮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显著负相关。蛋白酶活性与泡囊定殖率显著负相关,脲酶活性与菌丝定殖率和总定殖率显著正相关,与孢子密度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