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的不断扩张,促使城市近郊出现了一批为居民提供游憩休闲的郊野公园。通过广泛查阅文献,对郊野公园的发展及定义进行概述,并以上海滨江森林公园为例,分析其植物景观特点。总结出郊野公园中自然式植物景观营造的四个要点:即调整原有植物群落,体现自然风貌;布置自然式花境,缓减人工气息;片植自播草花,突出自然野趣;利用乡土树种,体现地区特色。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天津市西青郊野公园植物种类及其物种组成,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郊野公园中的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水生、湿生植物的种类、科、属和群落结构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天津西青郊野公园共有植物24科41属51种,其中乔木8科12属21种,灌木5科7属7种,地被植物10科17属18种,水生、湿生植物4科5属5种。乔木种类较多,灌木和地被植物种类较少,水生植物最少。群落有乔木人工群落、野生草本群落和人工草本群落。本文对西青郊野公园植物配置的特色、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岭南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不同的立地条件,不同的功能区域,讨论岭南湿地公园的多种植物配置模式。指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模式的设计,必须依据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遵循湿地植物的生态位特征,模拟相同地带性乡土湿地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4.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以景观功能、生态功能、实用功能3方面作为评价准则的北京市郊野公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利用构建的体系对北京市8个郊野公园的120处景观样方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相关领域50人的评分结果显示,在准则层中,人们更重视植物景观为城市环境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其次是实用功能和景观功能。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郊野公园建设水平处于Ⅱ、Ⅲ级。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归纳出了郊野公园植物景观3大功能的实现手段,对郊野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郊野公国是北京市近几年公园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它的出现对改善域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体闲生活、提高城市景观质量都有着巨大的作用.但由于郊野公园性质和其周边城市化进程矛盾的日益加剧,郊野公园的转型和改造计划已然产生.以北京市东升八家郊野公园改造设计为例,通过前期调研和系统研究,对其进行了总体改造设计,营造出既有自然文化特色,又与现代城市融合的郊野公园,尝试梳理一套适合北方地区郊野公园转型改造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银湖山郊野公园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增强深圳银湖山郊野公园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优化其植物群落设计,于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对12条样线上的人工林和自然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共有维管植物86科257种,典型人工群落包括台湾相思-杉木人工林和柠檬桉-水团花-九节群落等,典型自然群落包括藜蒴群落、鸭脚木群落、铁榄-红鳞蒲桃-豺皮樟群落以及赤楠蒲桃群落等;与人工群落相比,典型自然群落类型较多,且群落中物种数也较多。4种典型自然群落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878、2.646、0.789;与人工群落相比,典型自然群落具有较高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低的Pielou均匀度指数,但二者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自然群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植物群落结构的复杂性,具有较高的群落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的高速建设给城市内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巨大的破坏,阻断了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友好相处。国内郊野公园未设有具体管理的规范,使得不当的规划与管理给许多郊野公园生态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让原本拥有丰富资源的郊野公园,有了“在郊却不野”的问题。荒野思想的加入可重新连接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友好互动,让原本受到生态破坏的郊野公园得以修复。因此,本研究在荒野思想下运用自然优先、新自然主义种植、野生野趣、与荒野互动共生的设计原则对郊野公园进行探究,总结出更适合郊野公园再野化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针对城市绿地群落构建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绿地群落的特征和合理结构,并探讨了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城市绿地群落构建途径,即开发以地带性物种为核心的多样化绿化植物品种,培育苗木产业;模拟地带性群落的结构特征,遵从"生态位"原则,构建乔灌草复层群落结构;适当恢复和重建城市近自然群落,创建野生动植物的适宜栖息地,以期提高绿地构建水平。  相似文献   

9.
北京外来植物是城市植物景观的组成部分,但同时对生态系统也造成了潜在的威胁。为了对北京市外来植物的有序管理和安全利用提供更多可行性建议,在对北京市近郊区郊野公园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外来植物的种类构成、传播途径、原产地、景观效果等以及其中入侵植物的现状。结果表明,北京市近郊区郊野公园外来植物种数总体比例为25.83%,低于建成区外来植物比例,入侵植物占外来植物的46.51%;外来植物优势科为菊科(Compositae)、苋科(Amaranthaceae)、禾本科(Gramineae),传播方式主要为种子自然掉落、人工携带栽植和风力传播,原产地集中在亚洲和北美洲。本研究对不具危害性外来植物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并从预防评估、综合治理、生态平衡3个方面提出防控入侵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规划项目位于江苏溧阳燕山公园南段,目标是建立以木犀属国际登录中心基地为核心的生态旅游文化综合体。结合项目的区位和目标,本规划以芳香元素为主线,利用园区五嶺作为文化载体,以期营造一种江山如画、园艺如诗、岁月留香的园林意境,以期引导一种热爱自然,珍惜自然的生活理念,为今后的城市郊野山体公园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城市郊野公园建设及生态效益评估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城市郊野公园的研究和建设进展。在界定了城市郊野公园的定义和内涵之后,分析了城市郊野公园对解决城市生态系统等问题的重要性。着重评价了其在保持生物多样性、乡土物种保护和保存复杂基因库等方面重要的生态功能,提出了以生物多样性、生物量、乡土物种和景观为核心指标组成的城市郊野公园生态效益评估指标,最后就有关郊野公园的建设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郊野公园在具有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保育自然功能的同时,还具有开展自然游憩活动、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控制城市空间盲目扩张等多种功能,其建设因此日益加快。目前我国郊野公园正处在开发与建设的新阶段,同时又是中国园林发展的新热点,郊野公园的一系列特点决定了其规划设计应具有符合自身情况的思路、规律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郊野公园在具有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保育自然功能的同时,还具有开展自然游憩活动、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控制城市空间盲目扩张等多种功能,其建设因此日益加快。目前我国郊野公园正处在开发与建设的新阶段,同时又是中国园林发展的新热点,郊野公园的一系列特点决定了其规划设计应具有符合自身情况的思路、规律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郊野公园的研究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郊野公园是世界公园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对我国城乡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广泛查阅文献,对郊野公园的历史演变、概念特征、类型模式和管理体制4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郊野公园经历了理念起源、管理探索与功能转型、注重游憩3个历史发展时期,其特征表现为:近郊区位、以自然和乡村景观为主、保护环境、满足城镇居民郊外游憩需求等.郊野公园按照主要活动设施、主导游憩活动、地貌特征、景观特色和旅游资源五种标准分为24个类型.总结英国和我国香港较为成熟和完善郊野公园管理体系和立法政策,探讨我国城郊森林型、生态林型、环城游憩带型、乡村田园型4种郊野公园模式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物种多样性保护为目标,鸟类栖息地营建为切入点,提出郊野公园景观提升方法及策略【方法】通过对石家庄龙泉湖公园周边地区进行鸟类研究,选择出现频次和研究资料较多的鸟类为目标种,并对其生态习性进行研究,归纳目标鸟类对栖息地的需求。从空间角度构建水平、垂直两个维度的鸟类栖息地适宜性指标体系,分别对水体类型、水域面积、驳岸类型及水岸形态、滨水缓冲带、植物覆盖度、惊飞距离、水深、植物高度等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得出郊野公园鸟类栖息地景观设计依据及方法。【结果】共确定23个鸟类目标种,建立鸟类栖息地约20.3 hm~2,其中水域栖息地约11.4 hm~2,共有6个分区:各分区水域面积在2.6~5.8 hm~2之间;水生植物覆盖度在30%~65%之间;惊飞距离为50 m;平均水深在0.8~2.5 m之间;水生植物高度平均为0.3~1.8 m。陆域栖息地约8.9 hm~2,共有6个分区:各分区滨水过渡带乔木覆盖度在10%~16%之间,灌木覆盖度在35%~44%之间,草本覆盖度在40%~55%之间;植物平均高度为8.6~22.5 m;地被种类在12~31种之间;惊飞距离为50 m。【结论】(1)从空间尺度指标入手,构建鸟类栖息地适宜性指标体系,提出营建策略,可以为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2)郊野公园应设置大小不同,功能丰富,具备蜿蜒自然缓坡驳岸和一定水深的水体空间;植物景观在满足鸟类对水域、近岸缓冲带、陆域范围植物覆盖度、群落组成形式、高度需求的同时还应提升地被丰富度;园路及场地应采用近自然材质和低鸟类干扰的策略。(3)在郊野公园规划设计过程中既要重视鸟类对栖息地的需求和不同鸟类的种间关系,同时还应满足人类休闲游憩的需求,实现人-鸟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城市公园对于保护和提升生物多样性具有关键意义。城市中的社区公园面积虽小,但数量最多,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巨大潜力。自生植物不仅是植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能为动物提供必不可少的食源和栖息场所,其生态价值不容忽视。本文聚焦北京市西城区的社区公园,在比较分析自生草本的生态位宽度、重叠指数及植物多样性特征的基础上,探究自生草本的群落类型,以进一步明确高强度养护管理方式下小尺度城市绿地自生草本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共记录到自生草本38种,隶属于22科36属。(2)荠菜、藜、龙葵、蒲公英等植物生态位宽度较宽;自生草本优势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Oik)介于0~0.62之间。(3)在植物多样性特征方面,月坛公园的Patrick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南礼士路公园的Pielou指数最高。(4)运用TWINSPAN分类法,将自生草本群落分为9个群落类型,Ⅴ藜+荠菜群落占比最高。最后,基于生态及景观价值提出社区公园自生草本的养护管理建议,为营造近自然、可持续的植物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淄河源郊野公园为例,深入分析其自然、人文背景,以乡土景观规划为切入点,通过提炼自然、人工和非物质形态3类乡土景观元素,总结郊野公园中的乡土景观元素表达的思路,创造优美的极富地域特色的郊野风光,以期为郊野公园景观规划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沈阳森林植物群落结构与其林内景观美学质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拟自然植物群落、恢复地带性植被是解决城市绿地退化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探讨植物群落结构与其美学质量的关系是在城市绿地中模拟自然植物群落成功的关键。运用心理物理学派美景度测定与统计方法之一——美景度评估法,对沈阳地带性植被广泛分布的东陵公园、北陵公园、沈阳市植物园等地进行了森林林内景观美学质量评价,同时在对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将景观美学质量和群落结构特征的各项指标相联系,系统分析了主要群落结构特征指标对景观美学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森林林内景观美学质量受乔木树种比例、针叶树种比例、平均胸径、灌木数量、灌木频度、灌木盖度、草本盖度等因素影响。为城市森林建设、管理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郝炅旗  张建林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8):116-120,124
[目的]调查山西省榆次区潇河湿地公园园林植物,统计其中节约性园林植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对郊野公园和植物节约性特征等相关概念进行阐述,以山西省榆次区潇河湿地公园为例,对园内植物种类、生长状况及配置模式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结果]通过调研得知,该园区植物有50余科100余属,共计138种,其中具有节约性特征的植物有106种,占76.81%.[结论]从节约的角度对园区植物应用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应用策略:选择具有节约特性的植物,优化植物配置模式,为同类型郊野公园中植物景观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郊野公园以独特的地域特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当前旅游和休闲的理想之地,国内许多城市正在开展郊野公园建设的尝试。本文在分析郊野公园特点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郊野公园的建设目标、功能定位以及规划设计技术要点,期望对郊野公园的建设和研究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