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当前栽植密度下,乔化富士苹果园在进入盛果期之后,枝量迅速增多,形成园内郁闭,通风透光不好,病虫害发生率增高,果实品质不好产量不高。进行改造势在必行,改造方法直接影响果树结果年限。现将静宁县近些年来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密闭园改造的经验,归纳几个要点,特作介绍。1改造对象乔化富士苹果园每667m~2栽密度40株及以上,树龄12年生以上,每667m~2枝条总量8万枝以上。园内郁闭,  相似文献   

2.
1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 目前还有不少果园因为栽植密度大,郁闭严重,透光通风不良,造成袋内湿度大、通风差,这是造成果实黑点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郁闭果园要根据自己园内情况,利用各种手段,改善园内通风透光条件,以减少黑点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瓦房店市许屯镇东马屯村科技示范户姜泽元,自家门前有苹果园627 m2,品种'红富士',共21株,树龄25年生.2003年以前,由于肥水条件较好,生长较旺,树体高大,树冠郁闭,通风透光不好,产量低,质量差.自2003年起,在瓦房店农村经济发展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加强了综合管理,'红富士'苹果产量和质量逐年提高,成为远近闻名的"状元树".……  相似文献   

4.
<正>苹果乔砧密植栽培,提高了苹果园早期产量,但随着树龄增大,进入盛果期后树冠交接、果园郁闭、通风透光条件恶化,导致苹果产量和品质下降。自2006年开始,林业局对红富士苹果乔砧密植郁闭园进行树体改造,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红富士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红富士苹果树势强健,萌芽力和成枝力均强,栽培上提倡密植。但管理不当易造成树冠郁闭,通风透光不良,影响果实产量和质量。1红富士苹果密植郁闭园的表现1.1树体过高一般都在3m以上,甚至达到4m.。1.2枝量过多大枝15个以上,667m2枝量超过20万个,影响树冠通风透光,使树冠下层出现大量无效  相似文献   

6.
针对原有的郁闭苹果园的树形基础不一的具体情况,通过1~3年的时间逐步改造成通风透光良好的纺锤形和改良纺锤形树体结构。5年以下的树能一步到位的就一步改造到位,5~10年的树2年改造到位,10年以上的树3年改造到位。树形改造要在保证树势平衡、不影响产量的...  相似文献   

7.
间伐和树形改造对红富士苹果郁闭园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东省招远市红富士苹果栽培面积24000hm^2,其中结果树21000余hm^2,到1998年郁闭苹果园占42%,郁闭严重的苹果园透光率在10%以下。目前,红富士苹果园郁闭已成为制约果品质量的主要因子。为此,1997—2000年,我们分别在招远市辛庄镇洼孙家村孙广财的苹果园进行了树形的改造,在李春东的苹果园进行了间伐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2008—2010年在江苏省丰县进行了弘前富士苹果树郁闭园改造试验,树形由主干疏层形改为小冠开心形,改造后树高2.5~3.0 m,干高1.0~1.5 m,单层主枝,平均主枝3.6个;改造苹果树产量增加,品质提高,枝量减少,叶面积指数减小,通风透光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苹果郁闭园形成的原因及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园郁闭严重、通风透光不良是当前生产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限制果品质量提高、造成大小年结果现象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通常认为,造成果园郁闭的原因是栽植密度过大,但就生产实际而言,笔者认为并不尽然.那么,造成果园郁闭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对郁闭果园改造应采取何种措施?本文就结合生产实际和生产经验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10.
<正>1改造对象10年生以上、667m~2栽植密度为45株以上的乔化密植富士系苹果园,树冠覆盖率超过90%,行间交接、株间交叉的郁闭果园。2改造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改造,因园、因树灵活运用改造技术。逐年分步实施,一般2~3年完成。关键技术和配套措施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烟台地区一些20世纪70、80年代所植苹果园,大多为"乔砧密植",树形多采用小冠疏层形。由于栽植密度高,目前果园枝条交叉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果实品质较差。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结合生产实际,对乔砧密植郁闭果园进行了改造,将小冠疏层形树形的改为改良纺锤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海阳市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大面积进行红富士矮化密植栽培,行株距为3m×2m,每667m2栽植111株,大部分果园苗木采用M26作中间砧,山定子作基砧.由于密植红富士园行株距过密,加上许多果农不懂如何进行密植红富士果园的管理,造成大部分密植红富士苹果园枝量过多,主枝过粗、过大,中央领导干与主枝粗度比过小,株间行间交接严重,果园郁闭严重,树冠内通风透光不良,果园效益随着树龄的增长逐渐下降.1998年,海阳市果业技术推广站开始探索密植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2001年初我们提出了"密植红富士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研究"这一课题,经过2年多的试验研究,效果显著,于2003年9月28日经过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13.
正密闭乔化苹果园普遍树形紊乱,园内通风透光不良,病虫发生严重,产量低而不稳,用工量大,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差。间伐是解决乔化密闭苹果园上述问题的关键措施和通行做法。笔者在甘肃静宁进行了隔行、隔株两种间伐方式下乔化苹果树冠叶片光合效能对比试验,旨在为当地苹果乔化密闭老果园的改造方面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三门峡市在苹果大发展时期,为了获得早期高产和高效,绝大多数苹果园虽采用了高密植栽培,但却忽视了培育与密植栽培相配套的树形,造成盛果期苹果园空间狭小、不便于作业,树冠内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病虫害发生严重,苹果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有苹果园3000多万亩,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果树树种。绝大部分苹果园都是乔化密植栽培,普遍存在光照郁闭、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通过开心形改造可以彻底解决苹果光照郁闭问题,提高苹果的产量和品质,目前这项技术已在我国很多苹果主产区得到了推广应用。进行改造的果农都收到了当年改造当年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很多果农亩增收1万~2万多元。但是在改造过程中有些地方出现了一些偏差:有的改造过快,影响树势;有  相似文献   

16.
梁兴 《北方果树》2016,(4):29-30
正京、津、冀老苹果产区现有的苹果园80%以上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发展的,主要是以乔砧密植早期丰产修剪为主的老果园,现在大多已进入结果后期和衰老期,面临着群体郁闭、树体衰弱和生产力下降的问题。乔砧果树结果晚,早期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修剪技术要求高;成龄果园易郁闭,通风透光条件差,容易发生病虫害;行间通行、生产操作极其不便,难以机械操作,果园用工量大,是发达国家8~10倍;随着  相似文献   

17.
正苹果是葫芦岛市第一大果树栽培树种,现有面积3.6万hm~2,产量56万t,分别占水果总面积、总产量的45.0%、48.7%,是果农收入的重要来源。但一些老果园存在树体结构紊乱、冠内冠间郁闭、通风透光差、单产低、品质差、价格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2010—2014年,市果蚕管理总站在葫芦岛市前所果树农场苹果园开展高光效树形改造技术探索,通过落头、提干、开心、控冠等技术,实现果园通风透光、控害、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8.
采用控冠改形、自发改形、隔行重改3种方式对郁闭红富士苹果园进行改造,结果表明,3种改造方式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树冠内的光照条件和果实品质,综合各项指标,控冠改形处理效果较好。控冠改形处理比对照无效光区减少20.00%,适宜光区提高18.52%,内膛果实单果重、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极显著提高,产量减少15.52%,更适合于成龄郁闭苹果园的改造。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延安市有近10万hm。苹果树,其中大部分是采用自由纺锤形的乔化富士,这种树形结果初期表现早产、高产、优质,但进入盛果期后,常因控冠、转形、间伐不到位,导致树体结构紊乱、树冠郁闭、通风透光条件恶化,从而使优质果率降低,病虫害发生严重。因此,改造原有树形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果农之友》2010,(1):43-44
<正>1看树改造主要做好以下四点:一是对那些种植过密的苹果园,进行合理间伐,以利于通风透光,防止结果位置外移。二是逐步更换利用率不高的老弱病株,及时带土移栽已挂果的大树,保证基本株数。三是对园内因挂果过多而造成树势衰弱的树要及时深耕施肥,使其尽快恢复元气安全越冬,以利翌年长势均匀。四是分期分批进行全园扩坑施肥,以利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