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通过研究透光抚育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区张广才岭不同坡位立地上“栽针保阔“红松林群落的影响,指出透光抚育是调节“栽针保阔“红松林群落树种组成结构及其种间关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天然红松林卫生清理后红松球果螟危害及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红松林卫生清理后红松球果螟危害及动态李淑华,李晓坤,顾喜光(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吉林省红石林业局)丰林自然保护区1957年开始进行母树林卫生清理,清理林木对象为站干、濒死木、病腐木等,到1989年共清理林地面积11133·06hm...  相似文献   

3.
红松人工林透光抚育对林木生长与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松人工林透光抚育对林木生长与结实的影响张云江,乔国宝,付振海,王辉(辽宁省实验林场清原113311)红松(Pinuskoraiensis)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是种、材兼用的珍贵乡土树种。在辽宁省天然红松林已不存在,红松人工林已达1.4万hm2,遍及...  相似文献   

4.
丰林自然保护区天然红松林小气候分析徐存宝,黄华,于常玲(黑龙江省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刘金顶,金淑芳,宋影,景维新(黑龙江省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天然红松林是小兴安岭地带性顶极群落,从其自然发生过程来看。它是生物群体...  相似文献   

5.
天然红松林生物多样性与燃烧性的研究刘艳红,张维,许翠青(东北林业大学)宋玉福,马广辉(黑龙江省第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牡丹江市林业局)阔叶红松林是小兴安岭的地带性顶极植被,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作用重大。本文从天然红松林物种多样性、环境多样性与森...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透光抚育对各坡位立地上的“栽针保阔“红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影响,指出弱、中强度透光抚育有利于维持红松林群落的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刘志忠 《林业科技》1994,19(6):32-33
择伐伐区可燃物点烧对林木的影响刘志忠(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择伐(含间伐、营林抚育伐)伐区堆集的大量采伐剩余物,是形成高强度森林大火、致死致伤林木的物质条件。管理并减少这类可燃物,具有清理林内卫生、降低林内火险等级、促进林木生长、减少病虫鼠害寄栖地...  相似文献   

8.
红松Pinuskoraiensis常绿乔木。材质轻软、抗压力强、耐腐朽。是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主要用林树种之一。柴河林区红松人工林面积占造林总面积的30%~40%,大部分分布在中、深山区的采伐迹地上。由于这些地区气候湿润,天然下种力强,加之采伐后保留的部分天然幼苗、幼树,以及造林后天然的杨、作树生长速度快,很快将人工红松林处于林下被压状态,生长量下降,病虫害增多,人工造林成果遭受了一定损失。因此,及时对红松人工成林进行透光抚育,调整天然林木在人工成林中的比例,使红松林木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形成以红松为主的…  相似文献   

9.
徐存宝  王长山 《林业科技》1992,17(4):22-23,12
在天然红松母树林内进行透光抚育,既可保持森林环境,又可将生长衰退林木清除利用。但广泛运用这种作业方式,不仅缺乏实施经验,而且象采伐强度、采伐木的选择标准、采伐的最佳间隔期等技术问题还未解决。为此,我们从1973年起,有计划地进行了透光抚育试验。研究的初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分结构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Pinus koraiensis)是地带性顶极植被.本文以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分类型分布的斑块和年龄特征、垂直分布特征,论证郁闭度对红松群落数量、幼林生长群落的影响,阐述不同林分类型对红松天然更新的影响、上层林冠抚育对红松幼树的影响、上层林冠抚育强度对红松生长的影响.结果证明:透光抚育为红松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空间,上层抚育可显著提高林冠下红松幼树的高生长、地径生长和保存率,提出了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生态修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原始红松林天然次生林的更新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始红松林天然次生林的更新评价郭树平,张晓巍,吕秋银,吴振华,吴德森(黑龙江省林科院)(黑龙江省丽林实验林场)(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黑龙江省方正县林业局)黑龙江省丰林保护区。位于小兴安岭南坡北段,1931年的一次森林火灾,使2.440hm2的森林由...  相似文献   

12.
实行限径定株采伐是实现永续的重要途径孙秉枢,刘立俊,谭连珍,解志为(伊春市西林区营林处)(双丰林业局)(伊春市汤旺河林业局)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在采伐利用上,基本采用皆伐、择伐、低强度经营择伐、抚育伐等多种采伐方式。在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采伐强度过大,...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小兴安岭林区天然红松林的资源现状,提出要恢复红松林的生境,必须实行全封闭式的封山育林措施,并辅以相应的抚育手段。  相似文献   

14.
林口林区的原始阔叶红松林是地带性顶极群落 ,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大。由于长期的过量采伐与严重破坏 ,形成了大面积低、中密度的杨、桦、柞、杂木天然次生林 ,趋向中性和耐荫的硬阔叶林阶段 ,并顽强的、缓慢地向阔叶红松林方向发展。目前仍处在原始阔叶红松林的弹性极限之内。在天然次生林下和林间空隙小生境 ,最适宜红松的更新与生长。当前次生林中缺少红松种源 ,只要在空白生态位上人工栽植红松壮苗 ,保留天然阔叶树 ,并适时适法进行抚育 ,为红松生长创造上方适光和侧方庇荫的环境条件 ,就能尽快恢复接近自然的阔叶红松林  相似文献   

15.
对采取林隙透光抚育的红松林的径级结构进行调查与分析的结果表明,透光抚育后的林分中红松数量在总数与各径级水平上均高于白桦与杨树这两个更新树种;植株个体径级分布在6~14cm径级的小径级范围内,18cm径级最少,在22cm径级处出现第二个高峰。透光抚育通过保留与培育目的树种,为其他树种的更新与生长提供了营养空间,形成良好的树种与径级结构,可以促进红松林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和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研究了透光抚育(全透光、半透光、未透光)对人天混红松林群落植物多样性(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的影响效果,并与天然次生林群落进行对比分析,定量评价了40年生人天混红松群落植物多样性的恢复效果。结果表明:全透光和半透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未透光群落增加了8.0%和24.0%,但较天然次生林群落却分别下降了18.2%~27.0%和6.1%~16.2%,半透光抚育更有利于该群落物种丰富度的恢复;全透光和半透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较未透光群落提高了3.38%和20.8%,与相应天然次生林群落的变化幅度分别为-8.70%~8.66%和6.69%~26.98%,也是以半透光抚育方式恢复效果好;全透光、半透光和未透光群落的物种均匀度相近(变化幅度在0.02%~10.7%之间),但三者与天然次生林群落有较大的差异性(变化幅度依次为-5.2%~18.2%、4.9%~30.8%和-5.2%~12.6%),半透光抚育群落物种均匀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辽东山区阔叶红松林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恢复阔叶红松林是目前辽东山区科学经营次生林面临的首要任务。本项技术是经过30多年来对低产、低质、低效次生林改造,人工更新红松的定位试验与调查研究,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阔叶红松林恢复技术措施。包括次生林改造方法;幼林抚育、透光抚育及上层抚育的时间和方法;适宜针阔比例;抚育间伐间隔期、间伐强度、间伐木选择方法等主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火发生规律的研究刘滨凡,徐存宝,江杰,胡连生,隋献忠(黑龙江省林科院)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红松为主要保护对象,是红松人工林发展的重要种源基地。在原始红松林所剩无几的今天,保护好现有天然红松林,使它免遭森林火灾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黄华  徐存宝 《林业科技》1995,20(3):19-22
天然红松林树干分杈规律的研究黄华,徐存宝,刘滨凡,李含国,刘金项,金淑芳,宋影(黑龙江省林科院)红松树干分杈的原因在林学界已讨论了多年,提出了很多观点,但大多数是在寻找破坏红松主稍及其顶芽的环境因素。现存的天然红松林控制树干分杈性状表现型的,究竟是遗...  相似文献   

20.
评价不同透光强度对"栽针保阔"红松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为充实和完善"栽针保阔"经营体系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以不同透光抚育强度辽东山区"栽针保阔"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地枯落物和土壤的水文特性,结果表明:中度透光抚育和全透光抚育林地枯落物储量分别高于对照(未栽红松)65.67%、28.49%,但全透光抚育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表现为中度透光全透光抚育对照;中度透光抚育的土壤容重显著低于其他两块样地(P0.05),最大持水量显著高于其它两个样地,分别为全透光抚育样地的1.46倍和对照的1.50倍。土壤的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3块样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块样地表层土壤的初渗速率3.79~5.33 mm·min~(-1),稳渗速率1.00~2.75 mm·min~(-1),中度透光样地表层土壤的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分别高出对照26.60%、175%。全透光样地初渗速率略低于对照,但其稳渗速率明显高于对照。从枯落物持水性能和土壤层的蓄水和渗透性能评价透光抚育对林分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认为中度透光抚育更有利于林分贮蓄降水,减少水土流失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